人大代表履职故事

01

初心不改 勇担使命

——记四平市人大代表常委马强

“你们企业情况怎么样?受疫情影响严不严重?资金方面有没有困难?”2020年4月,在四平各大企业开始逐步有序实现复工复产的时候,四平市人大代表常委、吉林银行四平分行行长马强便率队前往一线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

作为吉林银行四平分行负责人,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马强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班子会,研究如何用好金融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发起“百名行长进企业”活动,由各地分支行行长带头,走进企业,及时了解企业情况,一对一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在“百名行长进企业”基础上再次深化,提出了“四进”,即分行和支行行长要进政府、进社区、进商圈、进农村,全方位用好用活金融政策,最大限度用金融政策资金撬动经济复苏,让四平重拾“人间烟火气”;充分运用“同舟共济吉银+”等五大系列信用贷款产品,主动为小微企业增信,做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增加企业流动性,通过一系列措施积极向企业伸出援助之手,助其渡过难关,将红色党旗插在一线上。

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马强不但将关心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还将目光聚焦到四平的纳税大户重点企业,对本地支柱企业进行了走访,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审批了多项贷款;此外,借助百名行长进万企活动,全方位对接政府“三早”项目、“761工程项目”、“破冰”行动名单,强化分支行任务的分解与调度。截至9月末,四平分行累计走访企业707户,为6户中型企业分别发放13.14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及6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为93户小微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累计金额25886万元;发放防疫复工贷款专项贷款1250万元,发放支小再贷款24957万元。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白衣战士冲刺在第一线,像马强这种一直默默在后面付出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他们虽然身处岗位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也不同,但都有一个目的,抗击疫情,夺取胜利,为实现经济复苏社会发展不懈努力。

02

回馈社会的企业家

——记吉林伊特胶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

王英,现任吉林伊特胶管有限公司总经理、伊通满族自治县工商联副会长、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吉林省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吉林省最佳经营管理者,市县两级劳动模范” 伊通县优秀管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王英创办的吉林伊特胶管有限公司占地面种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拥有南韩进口领先国内同行的钢丝编织机及缠绕机两条自动化生产线,职工120人。多年来,公司“火山群”牌胶管由于质量上乘,品质优越,先后被四平市政府授予“质量信得过企业”,缠绕胶管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编织胶管获得“好产品”荣誉称号;“火山群”牌液压胶管已成为市场占有率较高、用户口碑较好的著名品牌,高端胶管产品供应“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国内龙头企业。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2012年,他主导了企业的转制,原伊通满族自治县橡胶特种件制品厂正式更名为吉林伊特胶管有限公司,完成了由小工厂向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的华丽转变。改制后的企业,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税都实现了连年增长,近三年,企业年产值均超过了3000万元,利税累计实现1000余万元。

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壮大,他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方式,确定了以特色求生存、以优势求发展的企业发展思路,大刀阔斧地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经多方考查,最终斥资近2000万元引进国际领先的胶管编织生产设备,设备引进后,产品性能大幅提升,超越国家标准,一跃成为国内胶管行业一流企业产品。2015年3000余万元,创下公司成立以来产值历史新记录,企业营销额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同时,加强和改进了公司管理体制、机制,严格按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实现了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全程精确控制,这累累硕果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他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己的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与国内知名培训机构中旭教育战略集团达成合作协议,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进行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有效提升公司整体素质;积极参与“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活动,诚信守约、守法经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逐年提高职工收入,节假日为全体职工发放大米、豆油、白面等,热心解决企业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时刻惦记着职工的疾苦冷暧。

多年来,企业共安置下岗职工、残疾人员100余人,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为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捐助3万元修建伊通公园;汶川地震期间,动员全体员工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3万余元;他还坚持多年个人出资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03

察民情 解民忧 助力基层 服务百姓

——记四平金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少野

2018年的春天,桃花开了、李花开了,随风飘舞、芳香四溢,这芬芳浸润着四平市铁东区桃源社区的干部和广大居民的心田,盼望已久的社区办公室用房终于得到回迁。

桃源社区位于铁东区城乡结合部,随着四平市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2015年始,居民们陆续迁到了新址。但社区办公地还在原来的位置,居民前来办事很不方便。2017年底,新的社区办公楼交工了,社区干部和居民满怀欣喜,憧憬着宽敞明亮的社区办公用房,图书室,活动室……可自从拿到楼房钥匙后,社区干部们不禁愁上眉梢。光屁股房怎么进?财政无力拨款,小小社区求助无门。

许少野是四平金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平市汇发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市人大代表,在一次走访活动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深入该社区进行调研,主动承担了这一艰巨任务。按照社区和居民的想法,550平米的办公用房装修预算费用约20万元。许少野郑重表态,你们的想法就是我的标准,保证让大家满意。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许少野用行动践行了这一誓言。

04

大榛子产业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记吉林省德盛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中波

吉林省德盛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中波,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再到成立吉林省工商联榛子产业商会,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是他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

35年前,17岁的他带着满满的自信告别了家乡,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开始了打工的生涯。29年的拼搏,成就了他的事业,让他懂得了追求与信念的价值。2011年,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他回到家乡探亲。看到乡亲们那一双双渴求致富的眼睛,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大山环抱的小山村,在村承包荒山325亩,开始栽种大果榛子树苗。

2012年,他开始试栽培了200多亩,经过两年的试种,发现榛子树适合家乡的气候,于是他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找到了可行的产业。2013年春天,他带领当地的父老乡亲开始栽植大果榛子树,成立了以生态促农林牧发展的吉林省德盛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全身心地钻研开发榛子系列产品,大力解决榛子产业的后续发展链条。公司年加工榛子能力2,500吨,采用基地+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榛子产业,现有榛子研究所及合作社四十家,在全省带动大榛子种植户及贫困户2000余户。

在不影响榛子幼树生长的同时,吴中波在幼树间种植了青豆、百合、细辛等中草药,解决了近几年没有收益的问题,称为“以短养长”。在近些年国家提倡退耕还林以及停耕还林的情况下,又为林业的林下经济找到了一个新的树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价值。近几年同省内外知名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先后研发、开发出十几个秀绿山也牌榛子营养保健系列产品。

2015年,牵头成立了吉林省工商联榛子产业商会。在公司发展的同时,积极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做贡献,帮助贫困户掌握榛子栽培技术,增强自身本领,提升创业就业能力与技能,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农户低价提供榛子苗,扶贫面积达到5000多亩,50万棵树苗,惠及农户和贫困户达900余户,并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公司打工。

2016年,吴中波当选市人大代表,这更加激发了他作为一名合格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他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培训,加强对经济和科技知识的学习,同各级代表一起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2017年,他采取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发展了在莫里乡50公顷清耕还林土地。看着漫山遍野正茂盛生长的榛子树,村民们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公司的产业援疆项目是吉林省重点援疆项目。吴中波首次抵达阿勒泰地区,带着精心挑选的榛子树苗在那里开始试种。截至2016年,已完成全部300亩2年生的榛子苗木栽植任务,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新疆具备栽培4年生大榛子树的条件,为了让新疆人更快看到效果,得到收益,又向新疆赠送了100株4年生榛子树。

吴中波的公司坚持以“德厚以真,盛明于诚”为理念;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为使命;以发展榛子产业,绿化荒山,让百姓吃上健康木本油为愿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为核心价值观;以通过打造品牌木本产品、保障食品安全来回 社会为服务理念,始终恪守科学发展,绿色经营,不断创新的原则,坚持走互联 +可持续之路,与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联袂研发平欧榛子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使其发挥出巨大经济效能,形成以榛业为主线,以实现美丽乡村为目标的现代绿色产业集群。

几年来,在回乡创业的进程中,他把心交给了乡亲,在市县人大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开创新局面,为更多的回乡创业者树立榜样,助力山村脱贫,决胜脱贫攻坚,和广大乡亲们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他用实际行动听党话、跟党走,肩负重任,一往无前。

四平日 新媒体中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