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经济有多火?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露营地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增长率达78%,市场规模达299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354.6亿元。
每逢节假日,约上几个好友,来一场“家门口的旅行”,亲近自然野趣,正在成为不少旅游爱好者的新玩法。这种以本地化、小半径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消费和休闲方式,迎合了自驾游及自助游市场需求,为旅游相关行业打开了市场想象空间。
特别是随着国家和地方针对露营地发展的各项支持鼓励政策相继出台,许多纺织企业看到了露营经济持续升温“露”出的市场机遇,在露营产品研发推广方面的投入强度持续加大。在掘金露营经济的赛道上,纺企如何才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露”出来的大市场
作为一种简约的休闲活动,露营为释放旅游需求提供了新通道,也给许多纺织企业提供了新赛道。今年以来,露营用帐篷、防潮垫、睡袋等产品销量持续走高。
露营潮“火”出圈,为商家提供了广阔空间。市场对于防风、防晒、防水、耐磨、快干、透气、调温等功能性产品需求量大。对于纺织企业而言,这些新的消费需求,对面料在技术和工艺上的要求高,这既是新商机,也是研发的着力点。
五洲橡塑采用压延设备生产新型面料。
浙江西大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近期设立了耐老化野营帐篷面料研发项目。研发人员介绍,该项目主要针对帐篷用面料的耐紫外线、耐酸碱、耐臭氧等耐老化性能进行研发。
加速深耕国内市场
迪卡侬车顶帐篷。
可隆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顾珊珊表示,露营经济在中国属于新兴产业,很多消费者不会选择价位特别高的商品。可隆将自主开发更适合中国入门级消费者的露营产品。
在与国际品牌竞争中,一些国产品牌也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浙江牧高笛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绝大部分帐篷过去都以代工或贴牌产品的方式销往海外市场。2021年,牧高笛国内自有品牌业务收入突破3.06亿元,同比增长90%,远快于海外业务28%的增长速度,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已经从2020年的25%提高到33%。今年一季度,牧高笛出口业务同比增长44%,国内品牌业务则同比增长98%。牧高笛管理层表示,公司正借助露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机遇,探索自主品牌理念升级,以期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做大做强“大牧”“小牧”等自主品牌。
牧高笛产品。
主营帐篷、睡袋气垫等产品的广东吉拓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诗蕴一直专注外贸露营市场,今年,她开始转向深化国内自主品牌市场,主推吉拓品牌。“国内市场有较为完善的露营产品供应链,这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国内的户外旅游地形种类多样,国产品牌研发中的测试环节更加容易。”刘诗蕴说。
需要注意的是,相较国外露营品牌较长的发展历史,国产露营品牌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成长中仍面临挑战。
“当前国内露营产业有经验、有能力的研发人员相对匮乏。就帐篷而言,设计一个新结构最难。国外各式各样的结构都已有相关产品,而国内帐篷设计起步晚,创意方面局限性大。”中国高端帐篷品牌自由之魂创始人王吉刚说。
“一顶帐篷,一根线钉错了,整块面料都废了。帐篷缝纫工需要训练很多年才能成熟。”刘树炯提到,熟练工人短缺也是摆在帐篷生产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阔步走向国际市场
浙江泰普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动裁床机。
不过有专家提醒纺企,对于仍处在露营经济发展初期的中国市场来说,生产经营露营产品的中国纺织企业在转型方面须慎之又慎,平衡好国内国际市场比重,两条腿走路才能更稳健。
“露营产业在欧美很受欢迎,并且发展得较为成熟,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露营已经成为欧美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消费者的习惯还没有被培养起来。”这位专家指出,受疫情影响,露营经济在海外更为火爆,市场这块“蛋糕”更大。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海外市场对我国毡布和帐篷的需求旺盛,出口额达44亿美元,同比增长49.6%。今年前4个月,毡布和帐篷超越口罩成为目前行业最大的出口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7.2%。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