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河:将成有记忆、有文化、有历史、有传承的河流
5月14日上午,沣河入渭口。盛开的鲜花边就是清澈流淌的沣河水,多只水鸟不时从水面上飞过,河堤市民正骑着自行车悠闲的观花赏景,不远处便是柳树成荫、水草茂盛的湿地公园……
陪同采访的西咸新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卜子涵介绍说,沣渭生态区由沣渭湿地和沣河入渭口生态区两部分组成,总投资17亿元,项目按照“柔性治水、生态治河”为理念,以打造百年安澜的水利工程和柔性治水的示范工程为目标,将河流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建成生态湿地景观6500亩,水面4000亩,形成以城为主体、水为纽带、田为点缀具有大地景观、郊野风貌、田园特色的滨水生态景观廊道。
“目前项目已完成8.1公里堤防建设,生态修复滩区面积1400亩,建设完成液压坝1座,形成水面1500亩,计划2020年底前完工。”高玉辉说。
据了解,沣渭生态区项目上起渭河陇海铁路桥,下至西咸界,南临渭河大堤外坡脚线,北至渭河南岸主河槽,整治河道全长5.6公里,综合整治面积约3500亩,形成滩地湿地水面1000亩,治理整治渭河主河槽水面1500亩,工程涵盖滩区道路、湿地水面、溢流坝、绿化种植等工程,项目总投资约5.5亿元。
“将沣河打造成一条有记忆、有文化、有历史、有传承的河流为治河目标,从规划初期就严格控制堤防、砌护、水面工程的施工工艺,坚决抵制千河一面,将河道沟渠化,硬质化,保持地上与地下生物链的互通,保持河水的自然净化能力,采用生态材料、工艺做法进行治理,堤防护坡采用缓坡设计并覆土种植植物,绿化与水面自然衔接,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蓄水区水面采用了膨润土防渗和水泥土防渗体系,既满足了防渗要求,也满足了生态功能。”该工作人员说。
诗经里,已成“诗与远方”文旅生活的榜样
“诗经里小镇是全国首个以‘诗经文化’为主题的高品质文旅小镇,东起沣河东路,西至河堤路,南起昆明五路,北至昆明三路,毗邻沣镐二京遗址,文化底蕴丰厚,生态风景秀丽,规划面积121亩,未来享有轨道交通及城际高铁等交通便利,是沣河区域目前是沣东新城开发条件最成熟、基础设施建设最完备、生态资源打造最先呈现的开发区域。”陪同采访的西咸新区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介绍,丰镐二京是西周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中华民族的首善之都,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孕育诞生的时代大背景。“丰水东注,维禹之绩”,据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考证,《诗经》绝大部分源自沣河一带,其中仅“雅、颂”两大板块,能够确认作于沣河之滨——沣镐的诗歌就有132首之多,占整部《诗经》的43%。诗经除却保留关于诗歌、音乐、礼仪的远古样态,还为当今社会遗留、保存了一种东方风雅的生活方式。沣河两岸乃至整个西咸新区,拥有丰富的《诗经》资源,融诗经之风光、风骨、风度、风俗、风情于当代,弘扬三千年前的诗礼人生、文雅质地、风雅生活于现在,这对挖掘丰镐遗存的社会、文化和文明史,活化区位板块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小镇诞生于诗经文化起源地丰镐遗址沣河之畔,故“诗经里”由此得名。
为深入发掘《诗经》文化对沣河流域的深远影响,诗经里小镇与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联合编撰整理了《诗经里的诗经》、《沣河流域,<诗经>译注及诠释汇编》,通过分析、梳理、阐释、总结《诗经》文化价值与构建沣河区块历史文化、当代价值的多元立体关联,进一步挖掘了诗经风雅颂的重要影响。同时,通过对诗经在地文化的研究,让大众在了解土地的自然情感、风物人情之后,以三千年前的文脉文史为根,让沣河重返“诗经之河、诗意之城”。
依托《诗经》这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小镇将《诗经》中所涉及的风物、民俗、音乐、人物等,转化为可触摸的景观与建筑;开创性规划以诗经主题和诗意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业态布局——文化驿站、悠闲娱乐、特色餐饮、精品零售、温泉酒店;研磨出簪花祈福、沐手抄诗、礼乐和鸣、曲水流觞、月夜放灯五大生活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诗经文化与休闲相融合的度假目的地。
河湖相连、共建共享,提升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据西咸新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卜子涵介绍,西咸新区水务部门按照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原则,把河湖治理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生态休闲、体育运动结合起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综合优势,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嬴,用保护治理成效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以加强水安全为核心,以提升水生态环境为重点,以河湖长制为抓手,遵循治、用、保、引、管的总体思路,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通过三年保护治理,主要河流建设生态堤防74.6公里,建设护堤林3024.1亩,修复滩区面积22394.5亩,形成节点24个;新建、扩建污水厂8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8万吨/日,提标改造污水厂10座;实现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碧水长流、鱼翔浅底的总体目标,全面建成六大体系。”卜子涵说。
采访中,卜子涵向媒体介绍说,首先是建成“堤固洪畅、安全可靠”的水安全体系。实施堤防治理工程,全面提高防洪安全标准,城乡重点防洪工程达标率100% ,实现重点河流堤岸全线贯通;第二是建成“水清岸绿、生态健康”的水环境体系。结合城乡绿化建设,大力推进堤岸、堤内、堤外立体增绿,建成多层次、大绿量、高标准的护堤林带,筑牢河湖生态屏障;第三是建成“功能多元、良性循环”的水生态体系。坚持外源污染、内源污染同步治理,不断加强沿河排污口整治,加快沿河农村污水处理场站建设,实现沿河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第四是建成“人水和谐、品质独特”的水景观体系。综合挖掘河流水景观要素,以水造势、以绿造景、以野造趣,傍河结湖,建设不同类型的景观节点,打造特色鲜明的水景观体系。第五是建成“彰显底蕴、古今交融”的水文化体系。依托河湖现有资源,通过提炼沿河历史文化、关中乡村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要素,培育一批具有流域特色的水文化基地,丰富人们对水生态文明的认知、感悟和体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