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导有话说:上月,国内首席特效化妆师肖进来到由中国电影导演中心主办的“影享电影艺术沙龙”。在活动现场,肖老师分享了他多年来的实体特效创作经验和体会,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实体特效的跨界思维》的精彩演讲。以下为整理后的演讲内容(完整版演讲音频可点击
https://www.ximalaya.com/yingshi/12213597/120986264):
来导演中心还是挺紧张的,看台子搞得这么隆重,我原来以为只是跟大家瞎说说。回到正题,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做的这个工作,在做些什么,然后我们这个行业当下是整个世界是个什么模式,比如说好莱坞他是什么样子的,中国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再分享下我们这个行业的未来。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一些主观想法,不代表别人。
1、好的特效要在情感上打动观众
大家也看到,一部电影的幕后有很多不同的团队在一起做,需要各个专业的工种去配合,才能完成一部电影。比如说我们去买一块手表,手表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机械搭配,消费者如果觉得这个手表不好,肯定是说这个手表的厂商,或者是手表品牌,但你不会去说这是哪个零件的问题,我们所做的只是其中一个螺丝钉。
当下的电影特效,其实分两种,一种是看得比较多的电脑特效,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物理特效,也叫实体特效。特效在电影里面起什么作用呢?其实我的理解是,所有的特效要在情感上能够带动观众,能够在情感上打动观众,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好特效的标准。
“创意可以使想象变为现实”,这句话是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很有名的一个特效公司WETA的SLOGAN,我觉得也可以用在我们今天这个分享里。电影是一个很大的创意工作,然后怎样把我们的想象力,把我们的梦境,把我们的这些东西给它落地,把它变成现实。让观众可以进入到电影营造的规定情境里面去,这个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
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这家公司叫LEGACY,LEGACY是美国我们这个行业当今数一数二的公司。他们的特效一开始是用电脑设计出来,然后把这个设计用大型3D打印出来,或者用泡沫机器切割出来。接着去做雕塑的细节,把雕塑完成以后,再去翻他的模具。以及给雕塑的表皮上色、眼珠的上色,包括牙齿和舌头的这个结构调整。
除了我们看到的表面的表皮外,里面的结构也是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去配合。在现场,大家看到其实有四五个人在做不同的调节,有的工作人员是在拉液压的杆子,他是在调节恐龙的脖子;有的人是在用手控操作,它是在控制那个五官的表情。
我们做的这个工作,其实就是为了帮助观众进入到那个可信的想象世界。让大家觉得,演员摸的是一个真的恐龙,但其实,我们实体特效部门只是做了恐龙的其中一节,那么后面那半截是谁做的呢?是电脑特效。电脑特效部门在这个恐龙的基础上再去做延伸。比如说像我们看到的那个奔跑的恐龙,大多也是电脑CG来做的。
所以特效这个行业,基本上分为两大块,一大块就是电脑特效部门,还有一大块就是物理特效部门,就是刚才我在视频里给大家分享的这个,实实在在做出来,摸得到的、真实的。那么,到底哪些部分是电脑来做,哪一部分是实体特效来做?这个是在每一个项目之前,要跟导演、制片去开会讨论,因为每个导演的风格不一样,所以他想要的东西也不一样。
2、特效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难处
基本上,我们现在的模式是,让演员能够触摸到,跟演员有互动,我们会做出真实的模型出来。然后是后景要补充的那些,天空飞的鸟等等。那些场景的延伸,大多数是电脑特效部门来做的。就是说,每个电影的项目都需要不同工种的人,大家相互配合。
比如说我们刚看视频里面,做那种模型里面结构的那些人,他们更多的其实是需要去学工业设计,他们并不是学电影美术的人才,他们是比较理性的学那种机械的这种人才。然后你做表皮的时候,可能就涉及到那种学美术的人才;你做衣服结构的时候,可能又涉及到会做衣服的那些人才。
所以我觉得,电影特效的魅力就在这,就是每一个项目都不一样,每一个项目都有挑战和难度,然后每一个项目都需要不同工种的人去配合,大家的思维模式都不一样,它的魅力也是它的难处。
不同公司在做一个项目,已经成了一个大的趋势,因为你看美国电影那个幕后字幕,电脑特效可能有几十个在做,中国现在也一样。为什么要不同公司来做呢?因为我们电影有制作周期的,等你开始动工到拍摄,它只有很短的时间,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可能每一个公司,做不完那么大的体量,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就是说每个公司他擅长的那部分不一样,比如说电脑公司,有些公司他擅长做抠图的,有些公司擅长做这种流体的,所以说这需要整个项目的特效总监很清楚,哪些公司善于做什么,怎么去分工协作。
然后怎么理性地去分工,怎么理性的去合作。只有这个项目好,大家才好。不要太在意你个人怎么样怎么样,或者你们家公司怎么怎么样,关键是那个整体的项目,至少我的态度是这样。
2009年的《阿凡达》用了很多想象力的模型,这两年比较火的《银河护卫队》,里面也有很多实体特效,包括特效化妆,以及很多CG的结合,还有2017年的《攻壳机动队》。我说的这些影片都是这个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除了美国之外,中国已经是当下世界的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所以说这个行业它是在蓬勃地往前发展的。
大家刚刚在视频里看到,有一个在美国特效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叫斯坦·文斯丁,当时他是跟导演一起做整个1:1的恐龙模型。由于现在的技术越来越发达,再做新的电影特效,就是按不同的方式来做。我们的技术一直在更新迭代,但是我们还要开放自己,更多拥抱新的技术,包括3D打印、人工智能、AR跟VR的结合等。
以前,比如说明星来了,要去给他去翻模,用实实在在的材料去翻,但是这两年我们开始慢慢变了,我们用三维扫描他的数据,然后把数据放进电脑,直接3D打印出他的形象。另外,现在很多类似于机甲类的都是3D打印在做。
用电脑的好处就是说,设计出一个模型后,可以在电脑里面换他的不同姿势,如果用传统这种雕塑的话,你每个都要去雕,要花很多的时间。
但是,3D打印出来的某些打印件是不能直接用的,要必须重新翻模,这样电影才能用,包括很多衣服、手套等。因为3D打印出来的东西比较硬,脆的东西要用更多的传统方式去重新做它。比如那个绿巨人,虽然他是电脑合成的,但之前也要做好模型,给电脑部门去参考,包括在拍摄的时候给参考,打光效果的参考。
其实做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它是非常理性的。你在雕塑的时候,你要去找真实的这些生物的书,医院解剖的书,你要去做参考,他的比例大小啊,他的所有东西,你要很理性地去看这些东西。
3、有价值的娱乐一定跟观众有情感沟通
很多模型是可以作为一个电影的延伸品再去发展的,卖给那些收藏品爱好者。《阿凡达》这个IP在美国迪斯尼,就做了一个以《阿凡达》为主题的可以跟观众互动的实景娱乐,观众坐着船可以去参观。
也有人在问我,随着电脑技术越来越发展,你们这个行业还需不需要了?其实这个行业是一直需要的,因为它应用的场景,除了电影之外,还有我刚才说的这一系列产品,大阪影城的“哈利波特”,洛杉矶环球影城的“变形金刚”,包括像舞台剧《金刚》,舞台剧《驯龙高手》,也都做了很多这类的东西。
就是说,好的有价值的娱乐,不管是电影也好,娱乐产品也好,一定是跟观众有情感沟通的。
还有就是,我们国内的电影没有分级制度,关于血腥类的特效,即使做了你也拍不了,你拍了以后也不让你放。在美国,电影有很多这种分级制度,所以会有很多人比较high这个。我曾经也蛮high的,有一段时间,对这种特别恐怖血腥的东西,但现在我也越来越不high。
我会觉得,是不是有必要再去做那些东西呢?特别是在我们目前的电影市场,因为电影院都是家长带着小朋友去看,有些东西它会不会部适合小朋友。如果说,是这个电影的场景或者剧本需要去做那些血腥的东西,那我们会去做一部分,但它不是重点,它只是辅助的,就像饭店里的辅菜一样,可要可不要。
我给大家分享这些的目的是,我们这个行业除了电影之外,还可以用在很多其他领域,我们这些技术是可以慢慢去分享的。因为这个行业在中国本身就是个新兴行业,在国外却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了。
我们是一个所谓的匠心技术,没有更多的福利。很多人想做这个职业,我都会劝告他们,你首先要想清楚,如果你真的是保持初心,你有这个能力和付出,你的年薪才可能比正常上班族高。
第二个就是说,你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如果真的喜欢这个行业,你能坚持多久?就在目前的现实情况,能够坚持下来的,往往不是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是那些家庭环境没那么好的那些孩子。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人,我觉得可能在接触过程上还不够,因为大家都知道,电影是一个团队工作,每个人只是其中一个螺丝钉,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最后说一个结束语吧,就是我希望我们这个行业能够越来越好,包括未来加入这个行业的人,也包括我们这些所有的从业人士。我希望我们的未来能够更加的专业精进、开放思维,我们更加的文化自信、更加的融合创新,去共赢未来。我们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我们一定要多去努力,做出更多属于我们东方人自己的东西出来,好的,谢谢!
中国电影导演中心
我们不止提供场地,也提供态度
微博:@电影导演中心,喜马拉雅:影享·电影大师课,优酷:电影导演中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