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国土面积1221037平方公里,人口5500万。南非国土大致呈菜刀形插入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北部刀背从西到东分别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接壤,东北部刀尖部与莫桑比克、斯威士兰接壤,越过纳米比亚就是安哥拉。安哥拉在南部非洲的地位很重要。
1948年南非白人赢得全国大选掌握国家政权,因在国内推行种族隔离制度和与包括津巴布韦、赞比亚、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周围邻国对峙和武装冲突,而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抵制和制裁。面对内、外压力,南非政府一方面保持强硬态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军事工业的投入,以获得和保持对邻国的军事优势。
CSH-2″茶隼”战斗支援直升机(后改称攻击直升机)是德奈尔(Denel)公司研发的满足上述要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准重型攻击直升机,编号AH-2。
开始,南非军方只要求”茶隼”攻击直升机能在非洲南部高温、多沙尘、多灌木丛的沙漠戈壁地域的恶劣条件下、在有苏制防空武器系统(含防空导弹、30mm、37mm和57mm口径高射炮、12.6mm和14.7mm大口径高射机枪)高威胁环境中遂行反装甲、反火炮、空中近距离火力支援、为直升机护航、武装侦察等作战任务;随着越来越多的苏制Ми-24攻击直升机进入南部非洲,南非军方又增加低空/超低空制空作战任务的要求;此外,还提出昼夜作战、容易操作、精确导航、飞行速度快、续航时间长、可靠性好、便于维护、30年使用寿命、可融入南非陆军现有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分系统和机载设备等要求,可在南非现有工厂中生产。
“茶隼”攻击直升机是在南非生产的”大羚羊”(Oryx)通用直升机——法国宇航公司”美洲狮”(Puma)通用直升机南非版的技术基础上研制的,尽管使用了南非和法国现有成熟的技术、设备、组部件和零件成品,例如”大羚羊”通用直升机的涡轴发动机、旋翼及其传动轴系等,但在系统级进行了诸多创新,因此是一架全新设计的攻击直升机;迄今为止,仍然是非洲国家研制和生产的第一型攻击直升机,其主要战术技术特点:
1)采用”大羚羊”通用直升机及其”4片主旋翼+5片尾桨”的常规气动布局和2台涡轴发动机及其传动轴系、部分设备、组部件、零件和航材等,但通过系统级的创新设计,将1架中型通用运输直升机发展成1架高水平的准重型攻击直升机:
2)2台南非版法式”黄宝石”(Topaz)涡轴发动机布置在机身中上部、主旋翼轴系两侧,避免被攻击时一次同时毁坏2台发动机,提高了抗毁能力;
3)采用新的隔振系统将主旋翼及其减速器与机身隔离,与未采用隔振系统相比,机械振动水平降低90%,飞行噪声显著降低;
4)按美军标90%抗坠生存力设计了阶梯式串列双座飞行座舱,但飞行员在前——有利于长时间超低空飞行驾驶、武器操作员在后——有更高的视界便于使用武器,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的位置顺序与其它型号的攻击直升机相反;
5)飞行座舱的2套座椅和固定后三点起落架均有坠毁吸能结构(图33-2、33-3),支持下沉速度不大于10m/s的粗暴着陆;
6)机身与尾梁一体化设计,提高抗坠毁和粗暴着陆的能力;机身中部设一对带4个挂点的水平短翼,既用于水平飞行时卸载,又用于挂载武器等;
7)减小机身正面投影和被弹面积,机身宽度128cm,座舱和其他重要部位设装甲可承受12.7mm口径以下子弹命中。
8)机头安装陀螺稳定的导航和搜索-瞄准-制导光电转塔和飞行观察光电转塔,观察视界好;
9)武器操作员和飞行员有各自的飞行仪表板、操作系统和头盔瞄准具,均可以独立驾驶飞机和使用机载武器;
10)机头下吊挂1座20mm口径的航炮炮塔,射击范围大,超过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11)尽可能采用南非国产设备、组部件、零件和航材、机载武器(含反坦克导弹、航空火箭弹、航炮及其炮弹)等。
12)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包括旋翼桨叶、机头整流罩、座舱盖骨架、发动机短舱外壳、尾梁和尾梁斜等,降低飞机空重,提高飞行性能,增加有效载荷量。
13)采用MIL-STD-1553B数据总线——用于机载数字化设备控制、MIL-STD-1760数据总线——用于机载武器控制,具有飞行导航、自动驾驶、发动机工状、燃油管路、液压和电气系统监测与告警、火力控制等功能,可分别向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提供显示,下视多功能显示器支持显示电视、热图像和激光信息等,具有昼夜作战能力,飞行员配头盔显示瞄准系统。
14)原型采用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研发的M65前视红外搜索-瞄准-制导光电转塔,支持昼夜超低空飞行和发射”陶”反坦克导弹;量产型采用独立工作的飞行观察光电和瑞典”萨博”(SAAB)公司的HeliTOW搜索-瞄准-制导光电转塔系统,使武器操作员和飞行员各自有独立操作的光电成像系统。
15)量产型装备红外干扰机、红外干扰弹发射器、激光告警接收机、雷达告警接收机、雷达干扰机等,具有较强的电子对抗能力。
“大羚羊”通用直升机
法国AS-330″美洲狮”(Puma)通用直升机的南非版
南非研发出”茶隼”攻击直升机
“茶隼”攻击直升机的俯视图
“茶隼”攻击直升机的俯视图
“茶隼”攻击直升机的俯视图(上图来自www.AIRLINERS.NET)、前视图和后视图,机身很窄,两台发动机分别挂载机身中部左、右两侧,水平短翼较长,各有3个挂点,尾部左侧有1个水平尾翼(下图来自www.aviadejavu.ru)
“茶隼”攻击直升机座舱的飞行员席
“茶隼”攻击直升机座舱的飞行员席
“茶隼”攻击直升机座舱的飞行员席,仪表板上方有2个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显示飞行状态参数,左下方小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显示威胁告警信息,座舱信息化程度较高,座椅侧面设有保护装甲(上图来自www.JETPHOTOS.NET,下图来自www.army-technology.com)
“茶隼”攻击直升机机身与尾梁采用一体化设计,机身和尾梁连成一体且无明显结合界面
“茶隼”攻击直升机机身与尾梁采用一体化设计,机身和尾梁连成一体且无明显结合界面(上图来自www.AIRCRAFT.CO.ZA),提高全机的结构强度,采用前机身2个固定肘式吸能起落架、机尾1个固定吸能起落架抗坠毁设计,允许直升机(以不大于10m/s下沉速度)粗暴着陆、或在斜坡上着陆和停放(下图来自www.mycity-military.com)
机载武器
“茶隼”攻击直升机可挂载和发射的武器包括:ZT-3″雨燕”(SWIFT)反坦克导弹、半主动激光制导ZT-6″黑毒蛇”(MOKOPA)多用途导弹、70mm航空火箭弹、V-3″弯刀”(Kukri)短程空空导弹、20mm口径”阿姆思科”(ARMSCOR)航炮,也可挂载和发射美制BGM-71″陶”反坦克导弹、欧洲”霍特”重型反坦克导弹、法制”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图40-4)。机载武器瞄准有三种方式:光电瞄准-制导-火控系统、飞行员头盔瞄准具和座舱风挡后的光学瞄准镜。
“茶隼”攻击直升机的1对水平短翼各有3个挂点,可挂载火箭弹、反坦克导弹、便携式防空导弹,图中地面陈列了欧洲”霍特”(HOT)重型反坦克导弹(最外侧)、70mm火箭弹、20mm航炮炮弹(图片来自www.army-technology.com)
光电瞄准-制导-火控系统
“茶隼”攻击直升机光电瞄准-制导-火控系统包括热像仪-电视-激光测距/目标指示转塔、火控计算机、信息显示-控制部分等,发展了配CSH-2原型、AH-2量产机的两型热像仪-电视-激光测距/目标指示转塔。
飞行观察热成像转塔
AH-2″茶隼”攻击直升机机头上方先后装备过两型飞行观察热成像转塔。
量产型飞行观察热成像转塔,该型号的主要战术技术特点:
采用陀螺稳定两框架平台稳定热成像传感器的总体设计,方位角绕垂直轴旋转,俯仰角绕U型支架-单臂支撑的水平轴旋转,满足飞行员对四分之一前半球场景的观察。
只有1个热成像通道——采用288×4焦平面探测器组件的长波红外成像仪模块,只有1个红外光学窗口。
“茶隼”攻击直升机飞行员有专用飞行观察热成像转塔,采用陀螺稳定两框架平台稳定热成像模块的总体设计,只有1个红外光学窗口(图片来自www.army-technology.com)
光电对抗系统
“茶隼”攻击直升机配置了红外干扰弹发射器、电子/光电告警系统、喷气屏蔽罩等主动、被动光电对抗装备,提高战场生存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