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10年后“没用的”东京晴空塔成为日本希望之光

1.晴空塔迎来10周年庆

2.东京地标晴空塔建设期间遭冷遇

3.困难重重 晴空塔建成后仍不被看好

4.顶级的抗震技术 晴空塔成为日本希望之光

如果要列举去日本旅游必须要打卡的地方,你会想到哪里?银座、上野公园、浅草寺等等……有一个地方,一定在很多人的必去清单里——东京晴空塔。

2022年,东京晴空塔就将迎来开幕10周年,推出众多活动。但在10年多以前,东京晴空塔却是个无人问津、甚至遭人唾弃的项目。

东京地标晴空塔建设期间遭冷遇

出于降低东京电波传输障碍的需求,NHK和其他5家民营电视台共同建议在东京建造600米高的新电视塔,以取代333米的东京塔。该项目由东武铁道全权负责。

自2005年起,东武铁道就开始寻觅建设新铁塔的位置,直到2006年3月,该项目才正式确立于墨田区建造。东武铁道全额出资成立东武塔晴空塔株式会社,负责建造。

2008年举行奠基仪式

普通民众根本不关心晴空塔的建造,并不认为晴空塔建成之后,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没话题也就没流量,越没流量也就越没话题。

晴空塔的建设过程其实不畅顺,并不擅长建设高层建筑的日本建筑公司也是在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难题中“摸着石头过河”,例如晴空塔的玻璃外墙高耸到两三百米后,冬季夜里表面结冰,早上气温回暖,晴空塔就会有冰块从天而降,于是又设法装置了外墙暖风设备等

困难重重 晴空塔建成后仍不被看好

好不容易建成之后,晴空塔却在正式开幕面向社会之后,还收获了一波坏名声:

2012年5月22日,晴空塔正式面世,但在开幕这一天,却遭遇了恶劣天气。突如其来的狂风,让民众的安全遭受了威胁,晴空塔官方不得不关闭了部分电梯设施。不少费了好大劲才爬上高塔的游客,因此无法到达最高的观景台,败兴而归。

正式开幕后,“因为大风而关闭电梯”的情况时常出现,丹羽步美解释,风速过大情况下,一旦晴空塔出现摇晃,电梯的缆绳非常容易被卡住,非常危险。

350米高的天望台

此后的几年里,晴空塔官方一直都在和电梯公司商议解决对策,持续建设了2-3年,现在,即便是台风吹来,游客也能登上观光台。

顶级的抗震技术 晴空塔成为日本希望之光

晴空塔,是日本抗震技术的最高体现。高634米、占地共近3.7万方,两个展望台,分别是距离地面350米的“天望台”和450米的“天望回廊”,其中“天望台”能360度水平旋转,游客可眺望半径70公里的东京景色,华丽高耸的外观下,融入了日本高超的防地震技术。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巨大的海啸和余震引发了大规模灾害。彼时正在建造中的晴空塔,让所有人担心。地震发生时,晴空塔已经建造到了625米,与最终落成,仅差了9米左右,在东京的高层,可以肉眼看到晴空塔的大幅度摇晃,据事后 道,当时,晴空塔的摇晃幅度达到了6米。

东日本大地震的可怕景象

但晴空塔最终没有倒下。东日本大地震,让日本蒙受了非常惨痛的损失,民众流离失所,失去亲人,但晴空塔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看到晴空塔没有倒,我就知道希望还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灾情过后,有受访民众这样说道。

在晴空塔的主体结构与心柱之间,留存着缝隙,整个缝隙向上达400米左右。主体结构与心柱之间,加装了96具特别定制的液压抑震杆。当地震发生时候,留存的空隙让主体结构与心柱,分别往不同的方向摇晃,而液压抑震杆能很好地吸收振动能量,根据监测,液压抑震杆能吸收的振动能量达到了50%,大幅减轻摇晃程度。

在心柱底部,晴空塔还加入了避震橡胶垫的设计,一层橡胶,一层铁板,舟桥贤太郎,东京晴空塔广播事务局副课长,形容这样的设计,就像千层派一样。地震时,心柱会跟地面相撞,非常容易断掉,这样的橡胶垫设计,可以形成缓冲,让心柱不会断掉。

作为日本的希望之光,晴空塔其实是实际意义上的防灾设施。由于先进的抗震技术,晴空塔已经经过了东日本大地震的考验,日本人在这里的保障仓库中储存了三日份的粮食和水,一旦东京发生直下型地震,晴空塔的广场上,将可以容纳3000人避难,且有充足的水和食物。手电筒、毛毯和简易厕所也均有配备。

疫情期间,具有地球形象的特殊蓝色照明鼓励民众

作为日本人的希望之光,晴空塔,并不仅仅是一个广播电视塔而已,也超出了一个旅游地标的意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