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到底赚不赚钱?传统的航天往往始于国家意志,在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模式下,成本居高不下成为限制各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最先走出困境的美国通过拓展商业航天市场,形成了“国家主导、民为军用、以军带民”的航天体系,涌现出诸如SpaceX、ATK、Skybox、PlanetLab等一系列优质民营航天企业。这些商业航天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廉价可靠的基础航天服务盈利,而政府则通过订单、项目合作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对商业航天企业的技术研发及运营予以扶持。商业航天的加入也为美国带来不小的经济回 。在过去5年,卫星产业每年就能够为美国贡献近千亿美元收入;而美国商业航天的对外出口也从2010年的720亿美元扩大到了2015年的1189亿美元。我们看到,当航天从单一政治使命走向可以产生利润的商业行为,其市场规模将明显扩张。因此,在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下,航天也是一桩“既赚吆喝又赚钱”的买卖。
航天到底怎么赚钱?商业航天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产品及服务、火箭发射两大部分。其中围绕卫星展开的商业活动可以包括1)以卫星及卫星地面设备研制为主的硬件产品,及2)以卫星运营与数据服务为主的软件部分;围绕火箭展开的商业活动则包括1)运载火箭的研制、2)火箭发射服务、3)过程测控以及4)发射保险等。从当前的航天产业发展阶段来看,卫星产业是目前最容易商业化、同时最具备价值挖掘空间的航天产业。2015年,全球卫星产业规模达到了2083亿美元,通讯、遥感和导航卫星中的每一类背后都蕴藏着商机。与传统航天相比,商业航天具备两大适于盈利的特征:其一,商业航天以“供给创造需求”,每一次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将催生出全新的行业,从而牵引形成新的市场,从卖卫星到卖卫星数据、卖卫星服务,其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商业模式;其二,用户增长对产业成本摊薄的意义显著,对商业航天而言,无论是卫星服务还是火箭发射(基于火箭回收技术成熟假设),新增用户带来的边际成本有限,用户增加带来的利润空间也相当可观。
航天产业空间到底大不大?航天是人类对生存空间探索所进行的最宏大的努力,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群体中对现代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之一。统计显示,卫星上天的50多年来,人类的发明创造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根据美国蔡斯经济计量学会分析,NASA在航天科技方面每投入1美元,就对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产生14美元或更多的经济效益。根据美国航天基金会2015年6月发布的《航天 告》,2008-2014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增长了33%,达到33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对一个国家来说,发展航天事业既是国际竞争的永恒主题,又是获取高倍率回 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政府和产业资本必定会投入、投入必定有产出的事实前提下,航天产业的规模和未来空间几乎是毋庸置疑的。
行业策略:我们认为,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是航天产业发展的终极形态。我国的商业航天起始于2015年,当前正是“政策在放开、资本在流入”的黄金时期。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大集团为主导的商业卫星及商业发射计划接二连三。与此同时,我国的民营航天企业层出不穷。2017年我国将至少实施14次商业发射,商业航天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包括BAT巨头在内的一批公司纷纷推出“互联 +航天”计划,不断衍生出的新的服务内容和商业模式,将我国的商业航天带入大众消费时代,这些也正是我国航天“军民融合”的生动体现。
中航机电:军工白马资本运作连续落地
中航机电 002013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 分析师:赵晨 撰写日期:2016-12-07
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开启新一轮收购序幕
12月5日晚,公司公告拟分别以1.86、2.57亿元收购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枫阳液压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2015年分别实现收入4.09、1.92亿元,净利润1997、887万元。其中,风雷公司从事航空武器悬挂发射装置专业化研制生产,枫阳公司主营业务为军用飞机发动机和民用工程机械提供液压、气压、燃油、电磁流体传动与控制(军、民用) 元件、系统的开发制造。公司于2013年12月开始托管中航工业集团涉及机电业务上下游的18家子公司,2014年11月公告着手筹划对其中4家公司的现金收购,现今收购开始正式落地,若在今年全部完成筹划的4家收购,预计将可增厚上市公司净利润约2亿元,将有力提升公司业绩。
参与ST 黑豹重组定增,将获丰厚投资收益 ST 黑豹11月28日晚公告重组预案,拟向中航工业发行股份购买沈飞资产,并配套融资16.68亿元,公司及其母公司机电系统公司将参与。若对标中航飞机约600亿元市值,我们判断ST 黑豹注入沈飞后总市值将达到约350亿元(按PS 估值对标),对应约24元/股股价。公司以8.34元/股认购此次定增中4000万股,估算潜在投资收益约6亿元。此外,机电系统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母公司,亦认购2000万股,以及通过金城集团已持有ST 黑豹5556万股,合计7556万股,估算潜在投资收益约12亿元。 短期等待ST 黑豹复牌,长期应对公司军工白马属性重新审视和重视 短期看,预计ST 黑豹重组复牌对公司股价有积极影响;长期看,公司发展动力足(高管核心人员参与定增)、内生增长稳健(受益军机采购高景气)、外延预期清晰(托管18家相关业务公司),值得中长期配置。市场近期对公司参与ST 黑豹重组给予较高预期,却忽略公司真正中长期成长逻辑实际是作为高景气细分行业垄断性龙头的持续成长性,近看军机高景气,远看我国民机市场空间更为广阔,公司将持续受益我国航空制造业大发展。我们预计2016-18EPS 分别为0.40、0.48、0.55元。若公司2016年完成对4家托管子公司的收购并表,预计对利润增厚幅度约30%。给予公司6个月目标价24元,对应2017年约50xPE 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重大资产重组的不确定性;收购进度低于预期;军品订单季节性波动。
晨曦航空:航空领域民参军优质企业 三大业务齐头并进
晨曦航空 300581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 分析师:刘磊,蒋俊,徐志国 撰写日期:2017-02-04
投资要点:
三大业务齐头并进,业绩稳健增长。公司立足航空领域,主要产品及服务涉及航空惯性导航、航空发动机电子及无人机领域,其中,航空惯性导航产品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76%(2015年)。公司产品主要以军品形式销售,最终用户为国内军方。未来随着中国民用航空领域和行业的逐步开放,公司产品将逐步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公司业绩近3年来稳定增长,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YOY7.70%),归母净利润0.50亿元(YOY8.68%)。据公司2016业绩预告,预计2016年全年实现净利润4966.00万元到5349.00万元之间。
惯性导航产品:公司拳头产品,主要应用直升机等平台,望分享军用惯导市场大蛋糕。公司航空惯性导航产品主要应用于直升机、运输机、无人机等平台。未来惯性导航市场空间巨大,据Marketsandmarkets测算,到2020年时全球军用和民用惯性导航市场空间将分别为63.9亿美元和24.8亿美元。随着行业垄断界限打破,国内军用惯性导航产品领域进入相互竞争阶段,公司有望进一步分享军用惯性导航领域巨大蛋糕,为业绩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航空发动机电子产品:内资直升机发动机参数采集器龙头,发动机FADEC系统望实现销售从0到1。公司是国内直升机发动机参数采集器最大供应商,同时公司研发的涡轴发动机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当前已列入了军方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产品供应商目录。公司航空发动机电子相关产品市场需求与航空发动机整体市场密切相关。据弗罗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2020年时我国军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空间分别为700亿与300亿元,CAGR均接近20%。随着国防领域国企、民企之间相互渗透开放格局形成,公司航空发动机电子相关业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无人机产品:进入军方靶机市场,未来相关业务将得到较大拓展。公司定位中、低速无人机的市场,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另一重要领域。目前,公司第一代无人机已经成功地进入军方靶机市场,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具有高智能、可扩展多功能的无人机系统。受益无人机发展的时代浪潮,公司无人机相关业务望得到较大拓展。
募投项目:生产线+研发中心建设,助力公司业务实力提升。公司发行新股数量113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25.00%,不安排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募集资金约2.5亿元。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航空机载设备产品生产线建设以及研发中心项目建设。随着募投项目实施,公司业务实力将进一步得到增强,并获得良好效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6-2018年EPS分别为1.23、1.57、1.97元。考虑公司是次新股及纯正民参军企业的特殊性和稀缺性,参考可比公司2017年平均90倍的PE估值,给予公司2017年100倍的PE估值,目标价157.0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的风险。军品订单的不确定性。
康拓红外:主业前景光明 平台价值凸显
康拓红外 300455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 分析师:徐志国,刘磊 撰写日期:2016-12-13
“十三五”期间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将保持高位。铁路是中国新常态下消化过剩产能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披露,未来五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3.5万亿至3.8万亿,高于“十二五”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未来五年铁路营业里程将从12.1万公里增加至15万公里,铁路机车车辆投资额为8000亿元左右。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及车辆运行速度提升对铁路运行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这为铁路安全监测和维修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康拓红外将航天军工技术引入铁路安全监测及检修领域。康拓红外将航天领域积累的红外探测、系统工程等技术经验应用到铁路安监和维修行业,开发THDS、图像系统和机车车辆检修智能仓储系统。在THDS和图像系统领域,康拓红外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稳定,曾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机车车辆检修智能仓储系统是针对当前机车车辆维修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开发的产品。中国列车保有量逐步提升,维修需求释放将加速该行业发展。
铁路机车车辆运行安全监测与检修产品毛利率较高、行业竞争格局稳定。该行业多数产品为传感器、光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 络通信等多技术综合应用,存在较高技术壁垒。该行业执行准入许可管理,在细分领域竞争相对温和。近五年业内上市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保持在40%至50%区间内。据康拓红外招股说明书披露,其主营产品THDS系统和图像系统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5%和25%。
康拓红外将受益于航天五院资产证券化率提升。康拓红外间接控股股东为航天五院,实控人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三五”末航科集团资产证券化率的目标为45%,航天五院控股中国卫星和康拓红外两家上市公司,旗下尚有大量优质资产待上市。基于航科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目标和先前中国卫星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我们看好康拓红外未来在航天五院改革及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发展前景。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康拓红外2016年至2018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7亿元、0.76亿元和0.86亿元,对应EPS分为0.24元/股、0.27元/股和0.31元/股。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并考虑到康拓红外作为航天科研院所资产整合平台的价值,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9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格为24.30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安全装备的政策变化或铁路投资压缩将影响经营效益;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毛利率下降;航天五院资产证券化进程低于预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