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描绘波澜壮阔的开放画卷

40年峥嵘岁月,40年光辉历程。潍坊作为山东半岛沿海开放城市,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深入落实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近年来,潍坊市各级各部门敏锐把握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转型,着力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推动更高层次新发展,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潍坊市商务工作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积极探索创新、砥砺奋进,成为潍坊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型发展的一个历史缩影。

厚植优势乘势而上

潍坊在明清时期,就以“二百只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郑板桥曾诗赞“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1904年,潍县与济南、周村三地同时成为山东最早对外开放的商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潍坊更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顺应国际化的潮流,紧踏时代发展的节拍,全面加快了改革开放步伐。

1984年,是潍坊对外开放史上重要年份。这一年,潍坊市成功举办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个团体参加。风筝会坚持“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目前已连续举办35届,成为潍坊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平台。

1985年,潍坊审批落地了两家中外合资企业;1988年,国务院批准潍坊为沿海开放地区,这为潍坊市进一步扩大开放奠定了基础;1991年,潍坊柴油机厂获批进出口经营权,成为潍坊第一家自营进出口企业。

1992年,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响大江南北,也为潍坊带来了加快改革开放的春风。这一年,潍坊第一家对外承包劳务企业——潍坊国际经济合作集团获得经营资质;这一年,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成立。在随后的几年间,潍坊市的经济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已有13家省级开发区。此后,开放的步伐愈加蹄疾步稳,1994年,首届鲁台经贸洽谈会在潍坊举行,搭建了两岸深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2000年,潍坊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达到13.7亿美元,其中出口9.9亿美元。

潍坊同全国一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与国际全面接轨,以开放促进改革。回望新世纪以来的关键时间节点,展现着潍坊对外开放的跨越发展:2006年,潍坊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大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历史上首次;2007年,国务院批准潍坊港作为一类口岸开放;2008年,潍坊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对外开放暨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源国际化、运行规则国际化“五个国际化”的开放思路;2010年,整合原市外经贸局、原贸易局,合并组建市商务局,为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开放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潍坊滨海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潍坊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全国第14个综合保税区。

党的十八大后,潍坊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种资源的能力显著提升。潍坊在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进程中,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2013年,中韩自贸区第七轮谈判在潍坊举行,成为潍坊近些年首次承办国际政府间的会议。

2015年,首届中日韩产业博览会在潍坊举办。2016年8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的全市开放发展大会,掀起了宽领域深层次扩大开放的新高潮。2017年,潍坊筹建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这一年,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也获批成立。

风雨40年开放不停步

在改革开放初期,潍坊市外贸企业都是为国家和山东省外贸公司组织货源,自身没有进出口经营权,1978年完成出口收购额2.1亿元;到2017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63.8亿元,是1978年的690倍。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十年,是潍坊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持续加快的重要时期,这期间进出口年均增长12.7%,进出口额跃居山东第3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潍坊市进出口经营资质企业达到8000多家,与20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2017年,潍坊市完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1%,进出口、出口、进口三大指标总量和增幅均取得近六年来最好成绩。

简单的数据对比背后,是“不简单”的发展历程,探索创新、砥砺奋进是潍坊商务工作不变“底色”。近年来,潍坊市商务局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外贸竞争新优势,通过积极开展“千企百展”国际市场开拓活动,每年组织1000多家企业参加100个境外重点展会和国内广交会、华交会,搭建了企业结交客户拿订单的平台;此外,通过培植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重点扶持了18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不懂不敢不会做外贸的中小微企业一揽子提供 检、通关、物流、退税、融资等服务。通过开展精准采购对接活动,在广交会期间,举办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精准对接活动,抓住境外采购商汇集广交会的机遇,打造自己的“会中会、展外展”。为破解企业贸易融资和收汇风险难题,潍坊市通过财政补一块、信保降一块、企业拿一块“三家抬”的方式,支持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并开展信保融资,有力推动了外贸稳增长。

外资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潍坊市商务工作着力突破的重点。经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到目前,已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潍坊投资兴业,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726个,合同利用外资250.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34.3亿美元,位居山东省第5位,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化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商贸服务、融资租赁等行业。

潍坊把外资项目作为商务领域实现“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加大优质高端项目的引进力度,坚持绿地投资、增资扩股、股权并购、境外上市“四位一体”吸引外资,既在“转”上下功夫,又在“换”上做文章,更好发挥外资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016年,潍坊出台与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行动方案,遴选368家世界500强企业、本地183家重点企业跟上推动,促进了精准对接、务实招商。到目前,已有32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潍坊投资设立了59家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来,潍坊市商务部门以推进落实各级政策为重点,相继开展“访外企促增资”“外企服务年”“外企减负年”等活动,逐个外资企业走访,同时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政策宣讲,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坚定了外商投资信心。

潍坊紧跟国家放开服务业外资准入限制的机遇,加快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领域引进外资步伐。突出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招商,探索举办服务贸易招商促进活动,把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机构、大企业“请进来”,搭建外地企业与本地企业合资合作的促台。同时,组织本地企业“走出去”,参加京交会、软交会、高交会以及文化等产品展览会,鼓励企业承接订单、寻求合作。发挥好服务外包 等机构作用,促进信息交流、合作共享。

在大踏步“引进来”的同时,鼓励引导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以双向投资布局提升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潍柴动力集团作为潍坊市“走出去”最具代表的企业,自2009年全资并购法国百年老企博杜安发动机后,又先后并购了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德国林德液压、美国德马泰克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潍柴通过股权并购,迅速融合了他们的技术研发、经营管理、营销渠道等资源,实现了“国际潍柴”的华丽转身。同时,“走出去”的过程带动了“引进来”,法国博杜安、德国林德液压在潍坊返程投资项目都已投产,博杜安公司发动机项目已接近全部国产化。

截至2017年末,潍坊已有239家企业走出去,在8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企业(机构)429家,完成境外实际投资额22.04亿美元,涵盖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建材、轻工、木材加工、房地产等行业。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设立108个企业(机构),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12.3亿美元,实际投资5.1亿美元。

近几年,潍坊市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柬埔寨、乌干达、巴基斯坦建设了3个海外工业园区。其中,柬埔寨纺织品工业园,由桑莎集团以子公司诸城市服装针织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被柬埔寨政府批准为山东桑莎(柴桢)经济特区,经山东省商务厅、财政厅确认为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前沿阵地强劲引擎

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产物,因开放而生,随开放而兴。目前,潍坊市有1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这些开发区以不足全市1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经济总量,成为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工作,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意见》,2015年3月份出台《潍坊市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6月份出台《关于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开发区分头编制出台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这为开发区发展打下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基础,奠定了近几年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总基调。

各开发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转型发展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潍坊市各开发区在行政审批改革、投融资机制、企业化运营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潍坊滨海区“大部制”和“双轨制”改革、高新区“一表制”审批、综合保税区复制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以及青州、寿光、高密等开发区在简政放权、联合执法和PPP项目运作等方面,都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潍坊各开发区把主导产业强链补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外”字当头、“特”字为本,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16个开发区已组建开发运营公司29家,2017年以市场化手段新建成项目25个。

根据山东省商务厅对全省131个省级经开区、15个国家级经开区的考评结果,潍坊市纳入考评的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连续3年实现进位赶超,在最近的一次考评中,潍坊市有5家进入前30名,居山东省首位,潍坊滨海区在全省15个国家级经开区中保持第4位。

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落户山东,潍坊再次与重大战略机遇相遇。2017年7月,潍坊市商务局率先出台了《加快全市商务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20条措施,并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工作中的重点。省、市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之后,按照山东省“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总体布局,潍坊市把省级以上开发区推上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前台,各级各类开发区面临着重大机遇,也承担着重要任务。

新时代新格局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离不开对外开放,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更大力度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敞开大门搞发展,已成为潍坊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潍坊市把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作为推动开放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的实现路径。2016年8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开放发展大会,标志着潍坊开启了新一轮扩大开放新征程。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首要的是拓宽开放领域,建立行业深度开放新机制,带动开放向纵深发展。开放发展大会确立了“六六三”开放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食品、制造业、服务业、城镇化、科技、文化“六大领域”开放,突出抓好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服务外包、引进外智、对接国际标准“六个重点”,加快构建面向“一带一路”、自贸区、重点国家地区的“三大布局”,推动全市开放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六六三”开放发展战略成为当前时期潍坊市扩大开放的总体框架和根本任务。在今后的开放工作中,潍坊市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包容的胸怀,更加宽阔的视野,努力营造开放的营商环境和体制机制,开创新一轮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

多渠道组合发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出口进口并重提升外贸发展水平,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地利用外资,加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力度,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主动用好外智、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加快实施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并购重组、产业链整合、回乡创业等10项招商引资计划,宽领域、多形式、高层次扩大利用外资。

深度对接国家开放战略,不断优化开放发展布局。“一带一路”建设为潍坊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开放合作打开广阔空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成为潍坊市开放的重中之重。在今年风筝会期间,潍坊市商务局组织举办了2018“一带一路”国际商贸及产能合作高峰论坛,启动了“一带一路”活力城市联盟,搭建了潍坊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一个新的重要平台。潍坊将发挥好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城市的双向投资和经贸合作。

新时代,新起点。如何抓住机遇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是对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直接检验。潍坊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进一步提升开放发展的境界,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开放发展理念贯彻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项工作全过程,形成服务企业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推动形成从企业到园区、到城市、到整个市域的全域开放大格局。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地推进改革开放。潍坊开放的步伐不曾停顿,在新时代还会将更加强劲有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