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出“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重大主题宣传之“北疆有我”(22):《牛气!4名团职干部曾是这名士官手下的兵》
人物名片
谭成友,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巡逻艇大队一级军士长,扎根界江29载,曾担负过6种新船型试驾定型任务,掌握15种船型执勤战斗、操作管理、维修保养技能,技术革新成果被广泛推广,被战友们称之为界江上的“活江图”。他先后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优秀红旗船员”、学雷锋银质奖章;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标兵”,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他带过的兵有24人走上营连主官岗位,4人成为团职干部。
谭成友,习惯性地被战友们称之为“老谈”。不管是岗位训练,还是带兵育人,谭成友总是耐心为大家讲授专业知识,跟大家谈心交心,活泼开朗的性格,架起了他与官兵良好沟通的桥梁。大家常说,老谭常谈——
他不是教官但能像教官那样育人成才,不是专家但能像专家那样做出贡献。谭成友怀揣着 党恩、保卫国家的朴素情怀,从军入伍,这种真切的感恩之情,成为了他扎根边防29年的不竭动力。
为了实现入伍志向,新兵一下连,他主动申请去偏远艰苦、独立部署的一中队,当了一名船艇机电兵,在轰鸣相伴、油烟相随的环境里工作。
初次跟艇执勤巡逻,半道上突然刮起大风,江上浪花翻涌,船头一会儿扎进去,一会儿浮起来。谭成友在机舱内,只听见“哐哐哐”,一阵急促的响声从缸体传来,主机冒起了浓烟,呛得他直流眼泪。他一看转速表,已经飙升到了2300转,赶紧向艇长 告。
“不好,飞车了,赶紧切断气路,快去啊!”艇长边操舵边下达了命令。这下谭成友懵了,他只是听别人说过飞车如何处理,可从没实际操作过。
“我,我不会!”谭成友只好实话实说。
“你把着舵,我来!”艇长话音刚落,人已钻进了机舱,只见他快速脱下衣服,把两个进气口死死堵住。不一会儿,柴油机停止了转动,谭成友的心终于从嗓子眼落到了肚里。
回来的路上,谭成友不禁后怕起来,当初要不是艇长处置及时,轻则连杆折断,主机 废;重则船壳碎裂,造成亡人事故。艇长那句“还得练啊,连断气都不会……”的责备话语,一直回荡在耳边,让他无地自容,羞愧万分。
“不行,我要好好学,只有要把这些装备吃懂吃透,才能更好地保证船艇不出问题!”从此,谭成友开始了勤学苦练,自费买来《船舶知识》《柴油机检测与维修》《液压系统》等10余本专业书籍,缠着艇长班长为他讲解传授。
晚上别人早已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挑灯夜读;中午太阳晒得甲板发烫,机舱里温度达到50多度,他却顶着湿毛巾认部件、记管路……直到熟烂于心,才肯罢休。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谭成友真的成了船艇专业技术的“明白人”,如愿以偿在同年兵里第一个当上了班长。这些年要问老谭带出来多少骨干,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最少也得有一个加强排,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军队改革调整后,随着新装备亮相边防,谭成友没有坐等其成,而是带领一批技术骨干认真钻研、刻苦研究,最终啃下了这块专业难题的“硬骨头”。战友们为谭成友伸出了大拇指,都说,没有老谭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
谭成友常常被官兵称为“活江图”“船艇技术大拿”,但他带过的兵都知道,老谭的这些本事,都是他用汗水一点一滴换来的。别人练一遍,他带领艇组战士们练三遍;别人完成任务后就休息了,他继续汗流浃背地蹲在机舱中研究部件构造;别人业余时间打游戏、侃大山的时候,他就钻研专业理论书籍,常常错过开饭时间。
谈带兵先谈带心
老谭经常教育艇组的战士,“当边疆水兵就应该开好船、守好界江,这是我们的本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边防军人的价值。”
2006年7月,谭成友向中队领导申请,想去刚组建的吉祥艇组当班长。虽然他知道那里很偏僻,新艇组营建免不了缺东少西,但看到中队领导为了挑选人员的事整天愁眉不展,老谭就顾不得自己的老风湿,主动申请去当第一任班长。
新艇组建在松阿察河中段,附近仅有几户渔民。虽然,前去的人员早有心理准备,但进点后还是傻了眼,三大困难摆在眼前:第一是没水喝,第二是没电用,第三是没房住。
老谭却觉得没啥,没水就喝江水,没房就搭帐篷,只是没电需要暂时忍着。夏天闷热难耐,蚊子小咬成片往身上扑,帐篷四处漏风自然没人愿住。老谭不说啥,让别人住船,自己搬进了帐篷。
7月份正值雨季,半夜大风不打招呼就来了,像撒了欢儿似的,喊着号子一阵紧似一阵,刮得帐篷摇摇晃晃,呼呼直响,恨不得连根拔起来。他赶紧找来几根木棍支住蓬顶,加固了四周的桩子。不一会儿,噼里啪啦下起雨来,雨水像长了眼睛似的,从帐篷的缝隙钻进来,不一会儿工夫就打湿了地面。老谭赶紧拿出自己的脸盆接雨,先把大家的行李搬到不漏雨的角落,又钻进雨里把其他怕淋的东西收进来。雨水越涨越高,老谭拿起铁锹,围着帐篷垒起隔离墙,水涨一点墙就加高一点,垒到40公分的时候,雨总算停了,老谭真的累了,倒头便睡了起来。
清晨,战士们发现院子里一片汪洋,赶紧到帐篷里看。艇组的大米白面,自己的行李全都整齐的码在干爽的木板上。老谭却发起了高烧,面色通红、浑身发抖……
谁都明白,昨晚老谭完全有理由喊大家一起干,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让大家睡个好觉。想到这里,大家不禁被感动了,赶紧扶老谭到连队输液。
从那天起,再也没人叫苦叫累了;从那天起,大家白天和老谭比着干活,晚上和老谭争着住帐篷,全艇组拧成了一股绳。
从那以后,艇组战士们都以他为榜样,什么事都愿意和他诉说,也正因为如此,他总能摸准战士的思想脉搏,抓住人心带好兵。他总结的思想带兵“五法”和行为带兵“四管四抓”,非常实在管用。
他为患急性阑尾炎的战友垫付医药费,帮痴迷 络的战士戒除 瘾,教不识字的战士读书写字,改掉战士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还为战士解决过家庭纠纷,带兵有感情、有方法、有耐心,每年分艇组的时候,战士都愿意跟他干。
很多战士退伍多少年了都跟他保持着联系,家长也给他打电话,对孩子的变化表示感谢。谭成友说,有些毛病多的兵,可能这辈子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们用心好好带,就可能为这个社会培养一个好公民,为别人家庭培养一个好儿子,为部队培养一名合格战士。
谈荣誉先谈奉献
老谭常谈:“军人要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荣誉,守护荣誉先要守护使命,而使命要在奉献中守护。”
当兵以来,谭成友热爱本职、苦练本领,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他在同化艇组一干就是9年,不但能耐得住寂寞,还能积极搞建设,让艇组天天有变化,年年受褒奖,各类荣誉数不胜数,每次领导下艇组检查时总能发现“新亮点”。
2011年,正值驻地农场街道改造,老谭认为这是改善官兵文体娱乐条件的好机会,便主动找到农场领导,反映艇组战士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想在艇组旁边建个篮球场。经过老谭一番努力,10天后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展现在官兵面前。当各级领导到艇组检查时,连夸“谭老兵办了一件好事”。
老谭办的“好事”可不止这一件。2012年,老谭协调修建了30米铁艺围墙,扩大了营区活动范围;2013年,老谭协调购置了两套单双杠等健身器材,深受官兵欢迎……
有一年即将年终考核,老谭正忙着组织战士们练习绳结作业,中队长打来了电话:“老谭,现在有个疗养名额,中队想让你去。你在边防这么多年挺辛苦,也该调养一下身体,这个机会挺难得,你考虑一下。”
老谭知道,每年上级会组织优秀边防干部疗养,但名额有限,没啥特殊贡献很难去上。这个消息让老谭既高兴又矛盾,高兴在于这是一项特殊待遇,很多干部都享受不上,领导却首先想到自己,是对自己工作的关心和肯定;矛盾在于现在大项任务接踵而至,马上面临年终考核、船艇返航,自己这个业务骨干责任重大。
想到这里,他拨通了队长的电话:“队长,谢谢中队能想到我,我心领了。但我不能去,只要船艇还没平安返航,我就必须坚守岗位。”电话那头的中队长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老谭的性格,把巡逻执勤看得比天大,不去疗养是意料之中的事。
第二年,省军区再次组织一批优秀人才疗养。怕他再次拒绝,中队直接给他 上了名,等通知下来的时候老谭没法再推辞,只得带着家属登上了前往大连的火车。
雁群中的领飞雁,战士中的排头兵。29载戍边,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书写了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江河可鉴;29年航行,兢兢业业、倾注真情,锤炼了他对强军胜战的不懈追求,可爱可敬。船艇开航的新征程上,伴随着军歌嘹亮和马达轰鸣,谭成友和他的战友们一起乘风破浪、阔步前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