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开始时,在作为世界汽车制造业第一大国的美国轮式装甲战斗车辆的发展却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他们认为既然有足够使用的坦克,就没有大量装备轮式装甲车的必要。直到二战后期美军仍将大量轻型坦克用于侦察。因此与二战德国同类车辆相比,尽管美国轮式装甲车辆数量庞大,但种类比较单一、性能也较落后。此时半路改行的M8轮式坦克歼击车填补了美制轮式装甲侦察车的空白。
半路出家
美国陆军于1941年提出要有一种轮式火炮机动车辆作为反坦克部队的一部分,该车应有一个可以安装37毫米坦克炮的旋转炮塔。到1942年6月出现了几种原型车,如福特公司的T17。它的改进型T17E虽未被军方采纳,但却被英国使用,称为“猎鹿犬”。最后福特公司的另一辆T22E26×6原型车中标,后来被定型为M8轮式轻型坦克歼击车。
福特公司T17的改进型T17E虽未被美军方采纳,但却被英军选中,称为“猎鹿犬”。
M8轻型坦克歼击车于1943年初投入战场。这时德国坦克的装甲已经比1941年时增厚了许多,37毫米炮显然已经无法完成反坦克任务。于是M8的任务不得不改为侦察、巡逻和指挥。在M8服役以前,美军大量装备的M3A1 4×4轮式装甲车已经明显落伍了,M8的“跳槽”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因为M8最早是作为一种轻型坦克歼击车来设计的,有一定装甲防护,又十分重视速度和灵活性,很适合作为侦察车使用,所以在欧洲战区它常常协同M5等一些轻型坦克执行侦察任务。不过在太平洋战区M8仍能以坦克歼击车的身份出现,有效摧毁那些性能较差的日本坦克。
战后M8在很多盟国中使用,或者被当作美军在占领区的巡逻治安车辆。后来它还被用于朝鲜战争,并且在越南抗法战争中被法国军队使用过。
结构小巧
M8装甲车重7.89吨,结构紧凑,长度比现在的皮卡长不了多少,十分有利于隐蔽。同时因为车内空间十分狭窄,除了作战必需品外几乎装不下其他的东西,乘员不得不将很多随身物品用布袋子挂在车辆外面。
M8装甲车车内空间极其狭小,士兵只好将物品挂在车外,这还不算,车后还要拖个小车,活脱脱一个”战地骡子“
驾驶员座位位于车身前部左侧,右边是副驾驶座位,两个座位前方和顶部都有舱盖。前方的舱盖可以向外放倒,上面装有小型潜望镜,在后期的型号中还配有带雨刮器的挡风玻璃。顶部的舱盖也向外开启,因为没有防水密封胶圈,所以经常出现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情况。
M8有一个双人炮塔,左侧为炮手座位,右侧为车长/装填手座位。因为没有吊篮和可以转动的炮塔地板,座椅被安装在炮塔座圈后部可调整高度的支架上(座椅前方下面有踏板用来放脚,以保证乘员可以随炮塔一起转动)。炮塔顶部敞开,但前部有一部分被钢板覆盖,以保护瞄准镜、机枪弹药。同其他美制坦克歼击车一样,M8如果遇上雨雪天气只好用防水布遮盖,但战斗中又不得不把它拿开,不过顶部敞开的优点是可以为车组提供优良的视野。
M8的炮塔四周装甲厚度为19毫米,可以抵挡爆炸破片和普通枪弹的攻击。车体为焊接结构,前方上部装甲16毫米,下部19毫米:车身后部侧面装甲9毫米:顶部6毫米,底部为3~6毫米。起初车辆底部没有安装装甲,这使得车辆在穿越雷区时十分危险,只得在乘员座位和腿部位置下面直接焊接了装甲板作为临时办法,后来生产的车辆在前部安装了整体的装甲板,进一步提高了防雷能力。
进行战地测试的M8装甲车,英军正对其评估,便自己装备。
火力配备
M8轮式装甲车的主要武器为1门37毫米57倍口径的M6坦克炮。它由M5坦克炮改进而来,将M5的手动闭锁块改为自动滑动闭锁块,使射速在理论上达到了30发/分。而实际使用中因为装填手需要把炮弹从不同的地方取出,能达到20发/分的射速就很不错了。M8总共可以携带80枚37毫米炮弹,其中有16枚放置在炮塔中,包括M63爆破榴弹、M51B1/M51B2被帽穿甲弹和M74穿甲弹。
由于M6比M5长了152毫米,使炮弹拥有更高的初速,发射M51被帽穿甲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1.6千米(其实用处不大,因为在当时2千米距离击中目标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500米距离上可击穿倾斜角30的53毫米厚装甲,2千米可以击穿35毫米的装甲。M8本来是作为一种轻型坦克歼击车来设计的,改行当轮式装甲侦察车后,37毫米火炮的火力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M6火炮可以随炮塔360°转动,仰俯角度为-10°~+20°。炮弹由机械踏板或手动击发器击发。后期的M8装有M39C瞄准镜(配有电池照明瞄准线),火炮转动全部由手动摇柄控制。早期的横向摇柄只有一个速度,后期型有快、慢两挡——分别适用于快速调炮和精确瞄准。炮塔座圈内喷涂有角度读数,以帮助炮手确定炮塔所指向的方向。另外一个比较麻烦的缺陷是当M8处在倾斜地形时,如果炮塔没有被锁定,就会因为炮管重量的影响自动转向较低的方向。
该车的共轴机枪通常为7.62毫米勃朗宁M1919A4或者A5,备弹1500发:炮塔顶部通常装有12.7毫米勃朗宁M2机枪,备弹400发。火炮和共轴机枪后部都挂有回收弹壳用的帆布袋。
身手敏捷
英国在通过租界提法案接收美国第1批M8时,因为其高速度而将其命名为“灰狗”(Greyhound,亦称“灵提”,一种身细腿长的猎犬)。M8轮式装甲车为6轮驱动,最大速度达到88千米/小时最大越野速度4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60千米,涉水深0.6米,越墙高0.3米,这种机动性能在当时还是非常出色的。
二战美军M8灰狗装甲车欧洲战场上的猎狐犬
M8的动力来自1部安装在车辆后部的Hercules JXD直列式6缸液冷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80千瓦。后部装有一对风扇,空气由车身后部百叶窗吸入。这种发动机本来是为民用工业设备而设计的,但在二战中改为军事用途。发动机隔舱上部开有2个舱盖用以维修发动机。200升油箱位于发动机和战斗室之间。后期型号将金属油箱换成了橡胶容器。
该车采用非独立悬挂系统,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根整体式车桥上,车桥通过悬挂与车架相连,在今天看来这显得比较简单和原始。非独立悬挂大多采用钢板弹簧做弹性缓冲元件(由于非悬挂系统质量较重,悬挂的缓冲性能较差,行驶时振动冲击较大)。而M8的后继型号M38就改用了更先进的独立式悬挂系统,速度比M8快8千米/小时。
福特公司有意将M8的驾驶系统设计得类似于福特的民用车辆,以简化驾驶训练。M8有4个前进挡、1个倒挡,变速箱又设有快、慢两个选择范围,这样就相当于有了8个前进挡、2个倒挡。离合器和油门踏板具有液压助力功能,可以减轻驾驶员工作强度。问题是液压系统可靠性不佳,经常发生泄漏。
该车不仅速度快,而且可靠性高,便于修理。对它的评价有褒有贬:M8比M5A1轻型坦克安静,执行侦察任务时隐蔽性好,因此受到装甲部队的肯定:但它的越野性能不如履带式车辆而受到广泛批评。当然即使到了今天,轮式车辆的越野性能也无法与履带式车辆相比。
无线沟通
M8轮式装甲车改作侦察用途后配备了完善的无线电通讯系统。除了内部人员的对讲机以外,M8轮式装甲车可以依任务不同配备各种电台。包括SCR-506、508、510、608或610天线在不用时放置于车身顶部炮塔前方的帆布带内。侦察部队一般采用SCR-508电台,包括2个接收器、1个送话器和1个控制盒。接受器可以同时接收营一级和排一级的通讯。SCR-508电台使用超短波通讯距离只有8~16千米,还容易受地形影响,但是效果比中波电台清晰。
在营一级指挥车上除原来的SCR-508电台外,还有SCR-506中波电台,包括1部BC-652接受器和1部BC-653送话器,它的通讯距离比超短波电台远得多,声音讯号可以传送约80千米,电 代码可以传送约160千米。
福特公司总共生产了11667辆M8轮式装甲车,其中1942~1943年生产了8500余辆,包括改进型M8E1。M8E1在原基础上改进了悬挂系统,并在炮塔顶部安装了环形滑轨,使12.7毫米机枪可以360°环射。
中国台湾装备的M8″灰狗”装甲侦察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