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我开始频繁开车出门。
我说,那你可以推荐给他们一本书,因为我在看这本书之前,也是路怒症的一员。
今天,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屏幕前的你,希望有了它,你们可以不再频繁迷失在自己的怒火之中,重新找回真正的自己。
这本书叫《控制愤怒》,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阿尔伯特.埃利斯创作。
埃利斯创立了对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为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因此被公认为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应用心理学家第二名,其中卡尔?罗杰斯第一,弗洛伊德第三。
在《控制愤怒》这本书中,埃利斯就讲述了如何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来控制愤怒情绪。
一、愤怒情绪带来的三大代价
a) 愤怒会破坏人际关系
很多人以为愤怒主要是针对喜欢的人,而事实上,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们生气的对象往往是熟悉的人,包括伴侣、孩子、同事和朋友。而很多人还完全不自知,常常会将自己的愤怒情绪归咎于其他人。
而在工作中,愤怒不但同样会影响我们在工作场合中的人际关系,还会使我们分散对工作的注意力,影响到我们工作能力的发挥
b) 愤怒为我们带来身心痛苦
斯坦福大学教授萨波尔斯基指出,经常生气的人,因为生气时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容易使动脉血管壁受到磨损,长期以往会导致动脉阻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损害心血管系统,引发冠心病等其他严重的心脏病。
此外,经常发怒的人,很大部分都还同时忍受着抑郁和自责情绪的折磨,因而为日后的交往带来不利的心理暗示。
c) 愤怒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甚至引发攻击行为
斯多葛派哲学家认为,愤怒会影响人们进行理性思考。在某系情况下,愤怒可能会有用,但更多时候,他并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用方式。而即使通过表达愤怒短期内获得了想要的东西,长期以往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没有任何好处。
相反,很多暴力行为的前奏,都起源于愤怒情绪。而即使对普通人来说,大吼大叫、推人、损坏财物等行为,也大多是因为受到了愤怒情绪的支配,而让我们丢失了理智。
二、对待愤怒情绪的三大误区
a) 生气时应该发泄
根绝弗洛伊德等人的“愤怒液压理论”,愤怒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会聚集成负面能量,除非被表达或释放出来,不然会因此受到疾病和情绪的困扰。
然而,事实上不管用什么方式来发泄怒气,都只会对愤怒起到加强的效果,甚至还会触发某种内在机制,导致动脉损伤。
很多人会觉得发泄怒气后,自己感到一身轻。可事实上,即使你忍住怒气,过了一会儿激动的情绪也一样最后会慢慢平静,所以并不一定要通过发泄的方式来获得这样的平静。
b) 生气时应该“暂停“
生气的时候,出去走走,消消气再回来,是另一种常见的对待愤怒情绪的错误方法。逃离困难,困难并不会消失,反而会恶化,产生更多问题。而回避情绪问题,也会让人一次次错过真正管理自己情绪的好方法。
“暂停法”可以暂时阻止我们在盛怒之下伤人伤己,但长期以往,对于情绪控制和解决引起我们愤怒的问题,并没有作用。
c) “都是xxx惹我生气”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都觉得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出现了什么人,让自己生气。
这种想法的潜台词就是指,愤怒情绪不由我们控制,我们只是愤怒情绪的受害者。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设想你在上班路上发生交通堵塞,一排排着十辆车,十个司机的心态必然是不同的。
而事实上,即使是你自己,在每天早上面对交通堵塞的心情和反应也不是完全一样。
这就说明了,我们对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反应。而明白愤怒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而发怒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是控制愤怒的重要基础。
三、正确应对愤怒情绪的三部曲
“困扰人们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评判。”——爱比克泰德,于公元1世纪
1.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ABC理论:
每一次愤怒过后,我们都可以通过ABC理论,分析让自己当时生气的源头及机制:
A:诱发事件或逆境
B:做出判断及评价的信念体系
C:情绪或行为结果
2. ABC理论的三步运用过程:
第一步:找到诱发情绪的事件A以及自己当时的情绪C
第二步:找到自己中间连接的B信念,而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B信念,才会产生C情绪
第三步:判断自己的理念是否理性,如果是非理性的信念,则要主动积极对抗
3. ABC理论的实际运用:
事例:我今天因为上班比规定打卡时间晚到了两分钟被老板骂了,但我往常都是差不多这个时间到的,其他同事也都差不多,甚至还有人这个点还没到,你因此感到十分愤怒
第一步:发现A&C
在这个事例中,诱发事件就是我迟到而被老板骂;情绪行为则是我的愤怒情绪
第二步:找到我之所以会针对A事件产生C情绪的B信念
在这个事例中,通常会产生以下常见的三大非理性理念:
这种认为自己必须获得成功与认可的非理性理念,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焦虑和无用感,而以至于因为对方的一次负面评价,而认为自己自此就是一个糟糕的人。
而实际上,老板这一次发怒的一次性行为,可能只是他的一次情绪波动,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影响甚微,完全没必要想太多。
这种认为他人必须对自己如何的非理性理念,会让我们很容易因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也会因为他人的一次行为,而对他人的人品和为人妄下定论。
而老板的确没有这个义务必须要对我们和颜悦色,而且今天发了一次火,也不代表这就是一个差劲的老板,一个差劲的人。
这种认为客观条件必须顺应自己心意的非理性信念,会让我们很容易沉溺于客观条件的改变,感到无助,甚至退缩和放弃。但是抱怨和怒骂,并不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公司的环境以及老板的为人,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承担好应该承担的责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冲突。
第三步:质疑非理性理念,将非理性理念转变为理性理念
非理性理念和理性理念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是针对他人用命令式语气的指责,后者则是认为对方“最好可以”这样做但虽然没有这样做,我们也应该拥有更理性的情绪反应。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调整我们的非理性信念:
“他这样当众骂我,太过分了!” → “刚刚老板走了之后,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自处,真的很糟糕。“
“我无法忍受他这样的行为!” → “在这种情况下,我无法忍受他对我的行为。”
“他不应该,也不可以这样对我!” → “我明明可以避免被骂的,怪我自己早上多赖了十分钟的床,才会发生遮掩过的事。”
“这种完全不考虑员工感受的老板,肯定是个很差劲的人,迟早有一天会有 应的!” → “我今天就是撞在了老板的枪口上,今天必须好好工作,把其他事情处理好。”
总结:
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当我们开始意识到愤怒有害以及愤怒可控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而当我们转变了我们的非理性信念,我们的情绪也会逐渐稳定。
虽然我们依旧可能还会生气,但至少情绪是健康的,是理性的,也有助于我们专注于问题本身,去解决问题,避免了因愤怒和冲动带来的人际麻烦和身心压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