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四支队深圳滑坡事故抢险救援实录
紧急出动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一场灾难降临特区深圳。一座二百多万立方米的渣土山轰然倒塌,巨量的泥土废渣像排山倒海般扑向恒泰裕工业园区,33栋建筑如积木般被压倒,77名群众被埋失踪,情况万分危急!水电四支队闻令而动,星夜急驰事故现场,展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大救援。滑坡体上的29个日日夜夜,官兵一刻不歇,轮番上阵,连续奋战,用忠诚与担当书写了一曲雄壮的救援战歌。
召开作战会
紧急出动,用速度赢取救援时间
12月20日晚18时,支队作战勤务值班室电话铃声响起:“深圳发生山体滑坡事故,支队迅速做好抢险出动准备。”灾情就是命令!作为应急救援的“国家队”,关键时刻必须勇担重任!支队党委果断决策,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机制,召开作战会议,定下处置决心,成立基指、前指,卢明安支队长、郭熹民政委坐镇指挥,命令高安、景德镇、靖安的一、五、七中队随时做好出动准备;派出由副支队长欧建广带队的先遣组,火速赶赴灾区现场,勘查灾情,请领任务;22时接到总队机动命令后,支队120余名兵力,24台套装备连夜驰援。
抢险现场
“从登上开往灾区的战车开始,我们就是特区人,我们要为家园,为家人战斗。”全体参战官兵纷纷表决心。途中,官兵饿了就啃干粮、吃泡面,渴了就喝口自带的水,人停车不停,昼夜机动,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提前一秒到达事故现场,就能为灾区人民多做一点贡献。21日12时10分,经过14小时的跨省长途机动,首批救援人员安全抵达事故现场,为生命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生命救援,要求的就是快速高效,一、七中队主要负责东二区‘生命通道’抢通任务,迅速抽调挖装精干力量投入战斗。”一场破常规、反常态,与死神赛跑的战斗在副支队长欧建广的指挥声中迅即打响。
外运渣土
敢打硬仗,用战斗力书写生命奇迹
面对眼前高达20余米的滑坡堆积土,支队官兵并没有丝毫怯步,而是坚决贯彻联指的的决策指示,坚持把搜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迎难而上,昼夜鏖战,连续奋战,用实际行动创造一个个铁军奇迹。
“下面有人!”22日凌晨3时30分,部队抢险作业区搜索到微弱的生命信号,这则消息如一股冬日暖流,迅速传遍了整个救援现场。正在道路抢通的一、七中队官兵听到消息后,大受鼓舞,干劲倍增,全力以赴的抢通核心通道,为抢救生命争取更多时间。但倒塌楼房的钢筋和混泥土结构杂乱穿插,没法用反铲直接挖除,这给抢通任务带来了极大困难。现场指挥员三大队大队长何海声果断决策,先用破碎锤将混凝土捣碎,再用液压钳将杂乱钢筋 拆剪,反铲再接力清障。官兵们按照任务分工迅速展开作业,破碎、拆钳、开挖、出渣,在官兵们的竭力攻坚下,一道道“拦路虎”被冲破,生命通道步步向核心救援区逼近,22日凌晨5时,生命通道全线打通,为成救出首位幸存者田泽明赢得了时间。何海声大队长每次谈到当晚的经历时都为之振奋。
领导先前指挥
“这是我们刚接到联指的一项新任务,是一个新的搜救作业面,我们主担负滑坡堆积体的挖除任务。”生命通道成功打通后,支队官兵立即转入到新的救援任务中。“官兵们已经连续奋战近48小时,但没有一人说苦说累,依然坚守一线,争分夺秒,只为多移一方土,多救一个人。”陈德堂副政委由衷感慨。按照前指提出的“ 格作业、垂直打通、两侧并进、分层剥离”的战法,支队官兵分区域、分方向组织开挖、甩渣、推土,于22日上午10时顺利实现了联指提出的“楼房见顶”目标,为人员搜救创造了有利条件。
油料保障
连续奋战,用忠诚信念打赢持久攻坚仗
23日中午,虽然生命救援的“黄金72小时”已过,但现场的救援工作仍在争分夺秒的加紧进行。现场马达轰鸣,百“车”争战,忙碌而紧张的场面映照出官兵们心中始终坚守的信念:“只要有一线希望,救援永不停止。”
24日晚,救援现场下起了小雨,使原本就比较疏松的滑坡面变得更加泥泞,给现场救援增加了难度。“目前,我们主要采取‘分层梯形成槽、反铲接力扩挖、 格分区探测’的扩挖战法,加大现场指挥、警戒、协调力度,确保现场救援不受雨天影响,全力有序推进。”前出一线指挥的卢明安支队长谈到。从21日赶到救援现场,官兵就一直昼夜不歇地奋战,这一战就是二十多天。12月末1月初正直三九天最寒时节,深圳的天气昼夜温差大,下雨后,湿气透过雨衣“钻”到官兵身上,一股子寒意驱之不散。而24日晚间的雨只是一个开端,随后的十多天里,大多数夜间都是雨势不断,整个救援现场泥泞不堪。官们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持续鏖战,连续奋战。设备油料不足,他们组成油料补给小分队,人力肩扛手提,24小时不间断轮番保障;抢险操作手不足,支队紧急从湖北、江西抽调,补充到救援一线轮番作业,用实际行动见证使命的坚守。
战前动员
随着救援工作的持续推进,26日晚整个抢险进入到攻坚阶段,联指指示,元旦前滑塌体高程必须降到3米以下,一场大面积的人员搜救和房屋清墟攻坚战全面打响。支队作为推、挖主力,受领任务区域面积最大、滑坡堆积体清除任务最重,但全体官兵没有丝毫怨言,心中只为一个最大心愿:“多救一名生还者,拯救一条生命;多挖一具遗体,告慰一个亡灵。”采取“由东向西、一线平推、削高填凹、接力推进”的战法,驾驶推土机在30米宽,约1公里长的滑坡体上一线梯次排开,循环接力平推,犹如一条“钢铁长龙”在战斗,所向披靡。命令所指,“战车”转向。经常性转场作战成为推、挖主力的常态,每次转场支队指坚决服从命令,及时理顺指挥关系,完成任务转换的无缝对接。
雨中奋战
“我们要把这次救援行动当作练指挥、练体能、练技能实战平台。”参谋长尹琨谈到,负责夜班指挥的他,一晚上要在滑坡面上来回穿梭十多公里,年近40的他一直坚持在一线,精确指挥。就这样,一场空前规模、辞旧迎新的攻坚战,在全体官兵的竭力拼搏下取得了完胜,支队抢险救援战果走在全总队的前列,为部队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力攻坚
跟进服务,用“八个到现场”点燃官兵战斗血性
“此次救援时间紧、任务重,给抢险一线官兵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政治工作必须快速反应、主动跟进、积极作为……”陈德堂副政委强调。在深圳救援的20多天里,前指政工组严格落实“八个到现场”的要求,围绕中心跟进服务,确保官兵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
21日下午,支队到达救援现场后,立即成立临时党委,三个中队保持原有各类组织不变,确保投入一线就形成较强的战斗力。战斗中,4名常委靠前指挥、一线带班;114名党员骨干模范带头、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小组就是一把攻坚尖刀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官兵的战斗热情。22名官兵中止休假,33名官兵轻伤不下“火线”,11名官兵家属来队,3名官兵推迟婚期,始终坚守救援一线。全体官兵不畏艰险、攻坚克难,持续奋战,形成了众志成城、团结奋进的救援局面全。
加班加点
“任务中政治工作就是要做到全面、具体、及时、有效。”总队前指明确要求。在抢险救援进入攻坚期,支队前指每三天召开一次思想骨干汇 会,6名政工干部深入一线,把上级指示、宣传鼓动做到每个战位、每名官兵,持续鼓舞斗志。成立心理咨询小组,开通心理咨询热线,24小时轮流值班,提供咨询服务,有效缓解一线官兵的心理压力。制作抢险救灾公告栏,宣传“抢险尖兵”,表扬好人好事;安装卫星电视,循环播放支队救援视频;利用战地广播循环播放《强军战歌》、《就为打胜仗》、《当人民需要的时候》等战斗精神歌曲,立体多维营造氛围,有效提振了官兵士气。组建党团突击队,设立党员示范岗,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和火线入党活动,一中队火线入党的操作手李玻在滑坡体上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不下火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入党承诺:请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搜救不止,我坚决不下战场!像李玻这样的先进典型遍满救援现场,四中队“逃婚新郎”陈明强、七中队晕倒一线指挥员严乔木、不请自来的战斗典型张龙龙……在灾情紧急的任务面前,他们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成为救援一线的“主心骨”,极大的鼓舞了部队士气。
火线入党
默默奉献,用专业保障撑起救援大后方
在救援后方,同样有着一群围着灶台与时间赛跑的忙碌身影,他们就是水电部队首个建成应急后勤保障中队——四支队五中队的官兵们。深圳滑坡事故发生后,他们主动请战,昼夜兼程900余公里,用专业的保障技术,稳住了救援的大后方。谈到保障中队,一线官兵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有他们在,我们的吃住行就有了保障,他们就是我们完成救援任务的坚强后盾。”
为确保救援一线官兵吃得饱、吃得好,休息有场所,换洗有衣服,保障中队22日凌晨一到救援现场就按照“一组五队”模块迅速展开作业,搭设帐篷、搬运物资、启动装备,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早上第一餐熟食准时供应,开始保障抢险官兵。
党员示范岗
抢险一线官兵,不分白天黑夜,人歇机不停,24小时不间断作业,精力体力消耗极大,我们搞保障,就要把后勤变前勤,保障中队中队长王春明颇费心思,“饮食保障必须紧跟抢险救援步伐,早中晚和夜班饭一样不能少。”在这一指示下,23名炊事员每天起早贪晚、生火做饭、洗菜熬汤,白天烟熏火燎,夜里备菜洗碗,加班加点,每顿确保四菜一汤,工作量更甚一线救援分队,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保障中队官兵连续奋战了29个日夜,为前线官兵打胜仗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我们一直都在与时间赛跑,与一线官兵共同战斗。”中队排长曹继卿说到。
心理辅导
据统计,保障最高峰时期,五中队一次性共保障抢险一线760名官兵就餐,创造了中队保障记录。正是在专业的后勤保障支撑下,支队搜救行动顺利推进,战绩显著,成为了救援场上最犀利的尖刀。
保障一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此次深圳救援行动,支队200多名官兵不舍昼夜,连续奋战29个日夜,取得了骄人战绩,既打响了新年的第一枪,又历练了部队。“我们最大的收获不仅在于我们所取得的战绩,更在于在这场大战中,支队全体参战官兵意志得到了磨砺,能力得到锤炼,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这将给支队长远发展带来巨大裨益。”政治委员郭熹民在总结此次抢险救援任务时谈到。而支队也在这场战斗中,阔别了旧历,开启了全新征程。
后勤保障
如果您是一名军人,或是一名爱军的人,可以把您的军营故事分享给大家。不管是军事,军人,还是军恋故事,我们都期待您的投稿,我们会根据您稿件的质量给您相应的 酬,投稿邮箱:744976676@qq.com 如有问题,可咨询小编微信:liaoshuangxxq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