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风靡一时的7家挖掘机厂家开启了我国挖掘机的生产历史》中介绍了我国挖掘机的第一段历史,第一阶段为我国挖掘机的萌芽阶段,这个时间几乎和日本的液压挖掘机同一个水平,但经历了十年动乱后,我国挖掘机技术几乎停摆了十年,到了70年代末,我们发现我国挖掘机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其它国家,所以有一次开启了技术引进,与第一阶段的技术引进不同的是,这次除了欧美企业外还有日资企业,并且市场更加开放,国内增加了很多的外资企业工厂。
工业体系建立 (1949-1979),
技术引进起飞阶段 (1979-2000),
大力发展阶段(2000-2010),
与卡特小松同台竞技阶段(2010-今)
这一期开始我们将介绍第二阶段的发展,预计分两期讲解,一期讲国内企业的技术引进和自身发展,一期讲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上海建筑机械厂的第一次技术引进尝试
1982年初, 上海建筑机械厂与联邦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订了R942 液压挖掘机许可证协议, 当年制出样机; 1 9 8 4年起, 投入批量生产, 产量逐年递增; 到1 9 8 7年底, 总共已生产136台[1]。
同时上海建筑机械制造在吸收了西德利勃海尔公司的R942全压挖掘机某些先进的结构和参数的基础上,优化了其主打产品WY100液压挖掘机,升级为WY100Z H型液压挖掘机。
但是,这次技术引进因我方缺乏经验,不是非常成功,我方吃了点亏,德国的技术支持不彻底,很多更深层侧的设计原理,测试方法都没有引进进来,而且大部分零部件也是德国原装进口,上海建筑机械厂相当于利勃海尔的代工厂,利勃海尔还赚取了大量的技术引进费用和销售提成。
四家企业联合,第二次引进利勃海尔技术
因为在第一次技术引进中缺少一些经验,上海建机的第一次的技术引进不彻底,利勃海尔的技术也没有在其它企业推广开来。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我方开始提升技术人员素质,1984年底开启了第二次技术引进谈判,最终锁定在德国利勃海尔和O&K公司之间,经过综合考虑仍偏向了利勃海尔,这次国家层面联合了贵阳矿山机械厂,合肥矿山机械厂,北京建筑机械厂,长江液压挖掘机厂四家企业。并且根据每家企业的特点有了具体分工,贵矿机引进16吨系列挖掘机,合矿机和北建机引进20吨系列挖掘机,长江挖机引进50-100吨级别的挖掘机[2],后来到1985年引进方案确定下来后详细如下文所述
贵阳矿山机器厂引进利勃海尔的R/A912系列
贵矿机引进的是利勃海尔16吨级别的R/A912系列挖掘机,其中R代表轮式,A代表履带式,下同。该系列挖掘机采用道依茨风冷式柴油机,F6L912,功率为16马力,转速2300rpm。单斗容量0.15~1.15立方米。
这个时期贵州矿山机械厂联合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借鉴R912,还自产了WLY100轮式挖掘机
合肥矿山机械厂引进利勃海尔R/A922
合矿机引进的是利勃海尔02吨级别的R/A922系列挖掘机。整机质量为18~21吨,单斗容量0.7~1立方米。
长江液压挖掘机厂引进重型系列挖掘机
这次技术引进中长江液压厂的任务最艰巨,引进了R962履带式挖掘机,整机质量55~62吨,斗容量在2~2.7立方米。
引进了R972,整机在69~73吨,斗容量在2~3立方米,
引进了R982系列,整机重量82~90吨,斗容量在2.5~5.5立方米
北京建筑机械厂
北京建筑机械厂没有参与引进利勃海尔的挖掘机,而转向O&K公司。虽然现在O&K的挖掘机业务拆分并几经易主,但是当年的O&K公司的挖掘机是大名鼎鼎,他和利勃海尔的控制模式技术路线略有不同,可能考虑到技术路线的多样化,北京建筑机械厂引进了O&K的RH6和MH6型液压挖掘机制造技术。
R为履带式,M为轮式,整车重量在18-21吨,斗容量为0.42-1.26立方米,后来就有了其主打产品RH6LC
四家联合企业的技术引进是我国液压挖掘机即使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尤其是在新的技术引进模式下,中方人员在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方法,储备了大量的挖掘机行业的人才,这些人为后来我国挖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厂通过历时数年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移植,使国产液压挖掘机产品性能指标全面提高到国际80年代初期的水平,公司的产品产量也逐年有所提高。
四家企业联合引进日本小松技术
进入90年代,我国对挖掘机的需求数量明显上升,而老牌的挖掘机生产企业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国外挖掘机液压系统进一步向高压发展,普遍地应用微电子技术,以致前一阶段引进的利勃海尔挖掘机技术显得落后了,于是有关企业又进行了第二次引进挖掘机技术,主要是引进日本小松公司制造挖掘机的技术,参与的企业主要有推土机领域的山推和黄河,装载机领域的临工,以及江西长林机械厂等,联合引进了PC100 、PC120 、PC200 、PC220 、PC300 、PC400 型液压挖掘机。
分工如下
临工引进小松PC100和PC120型挖掘机
1994年临工从日本小松引进PC100和PC120挖掘机,以技贸结合,合作生产方式开始了挖掘机的合作。
合作期满后临工有了自己的LG120挖掘机。
后来在1999年又和利勃海尔合作,引进了R924挖掘机。
通过消化吸收日本和德国技术,发展了自己的LG230挖掘机
山推引进日本小松液压挖掘机PC200和PC220
我们在介绍推土机历史中就介绍了山推和小松的合作历史,在挖掘机行业,两者也有紧密的合作,1995年山推引进日本小松液压挖掘机械机制造技术,为两个型号PC200和PC220,山推和日本小松等四家日资企业一起合资成立挖掘机公司,1995年6月就交付了首批5台挖掘机[3]。
长林引进PC200挖掘机
19 9 2 年1 2 月7 日江西长林机械厂和小松公司签订了关于PC100-5(铲斗容量0.8 m 3 ) 的技术合作生产合同。
黄河工程机械厂引进小松技术PC300和PC400系列
黄河工程机械厂和山推一样都曾引进了小松的推土机产品,为了拓展产品线,在1993年 与日本小松制作所正式签约技术引进合同,引进PC300 -5 (斗容量1 . 1~ 1 . 6 立方米,机重3 0 t , 功率1 5 0kw ) 和 PC400 -5 (斗容量1 . 3~ 2 . 2 立方米, 机重4 2 t , 功157 kw ) 两种液压挖掘机制造技术
抚顺挖掘机和天工院合作
1983年抚顺挖掘机厂在天津工程机械设计院支持下生产出WY100B型全液压挖掘机,该挖掘机是在利勃海尔R941基础上设计研发的,斗容量为1立方米。
杭州重型机械厂引进德玛克技术
我们曾介绍过,1977年杭中与天工院和长江液压挖掘机厂合作,并参考国内外挖掘机,研发试制出了WY250型液压挖掘机,为当时我国最大的液压单斗挖掘机。为了丰富其产品线,杭州重型机械厂80年代引进了德国德玛克的H55和H85系列液压挖掘机
其它造挖掘机新势力
看到挖掘机市场有如此广阔的前景后,许多重工企业或者与工程机械相关的企业也纷纷加入挖掘机的研发与制造中,丝毫不亚于今天的造车新势力现象。如: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广西玉柴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工程机械厂等,尤其是其中的玉柴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90 年代初开发的小型液压挖掘机, 连续多年批量出口欧美各国, 成为当时我国挖掘机行业唯一能批量出口的企业,可谓当时挖掘机市场中的一股清流
柳工挖掘机
柳工业务发展历史要追溯至1992年柳工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挖掘机产品WY40的下线。1997年1月,柳工自主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Y20履带式液压挖掘机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WY20是柳工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液压挖掘机产品。
柳工这个时期的挖掘机业务比较困难,主要原因零部件上国产品牌没能及时跟上,市场方面受到外资品牌围堵。
玉柴挖掘机
以发动机为主业的玉柴层是国产小挖机的王者。玉柴工程公司1 9 8 9 年开始研制、生产W Y 1.3小型液压挖掘机,1990年正式投产,其技术得到天工院的支持。产品以出口为主, 主要销往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小挖市场,1994 年,玉柴销往德国的小挖达到了其同规格产品销量的7.7 %。1996 年, 玉柴共销售小挖559台, 其中出口德国2 26台、意大利152台、加拿大2 7 台、美国2 台、澳大利亚4 台、东南亚等国5 台, 国内销售1 4 0多台。
大型挖掘机领域佼佼者太原重工
太原重工挖掘历史也比较早,和抚顺挖掘机一起担当了我国重型挖掘机的研发和生产。太原重工在也上世纪80年代引进了几款大型挖掘机技术来扩展自己的实力,曾先后引进了美国P & H 公司2300 XF矿用挖掘机, 该挖掘机斗容量达到16.18-34.4立方米,整机重量731吨;后来又引进了P & H 28 0 0 X P 型挖掘机。以及德马格公司的H181大型矿用挖掘机,但是没有进入生产状态。
太重的重型挖掘机在后来的发展中承担/参与了国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尤其之后抚挖和杭州重工衰落后,太原重工几乎是一家企业扛起了重型挖掘机的大梁。
韶关挖掘机厂
韶关挖掘机厂主要生产小型挖掘机,以消化吸收小松的小型挖掘机形成了自己的产品成, 如WY1.5尤其适用于园林、砖厂、家居及高尔失等小型土方作业。
后记
1979年到2000年,差不多20的时间,我国挖掘机行业通过技术引进,参考设计,自主研发等方式,促使我国挖掘机行业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当时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国际水平,国产挖掘机产量也逐渐升高,但是受制于零部件的发展,以及不全面的技术引进,没有形成长效的研发机制和危机意识,到了90年代有些老牌的龙头企业甚至在这个时期被外资并购或破产。
发展到90年代外资企业看到中国的巨大市场,纷纷加快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或者直接独资在中国建厂,这之后的10年的市场基本被外资品牌占领,国产品牌的挖掘机发展的非常惨,在2000年左右国产机型几乎一败涂地,国产挖掘机只有5%的市场,其余95%基本被外资或合资品牌垄断,甚至国外被淘汰的二手挖掘机运到中国也成了抢手货,我们将在下一期介绍这段时间里外资挖掘机的黄金10年,以及国产挖机最惨重的10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