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最后的挣扎。研制大型水下航空母舰意图轰炸美国华盛顿,改变战场局势。但建造成功后却一次也没用上,最终美国因为忌惮将其彻底摧毁没有留下一丝痕迹。那么这个航空潜舰究竟是什么,美国为何忌惮?
1945年8月,此时人们正庆祝着二战的结束,而美军却在日本附近的海域拦截住了一艘巨大无比的潜艇,比他们此前见过的最大潜艇还要大两倍。起初美军单纯地以为这只是一艘用来运载货物的潜艇,但仔细观察后他们才恍然大悟。这是一艘搭载轰炸机的水下航空母舰。
时间回到1941年12月,日本突然对珍珠港发动了袭击,将隔岸观火的美国彻底拉入了战争。日本人认为自己在亚洲太平洋国家发动的战争,与企图将势力伸入到这一地区的美国相矛盾,美国人的干预是迟早的事。为了取得先机,他们决定率先动手。他们想要在一次性的打击中摧毁大部分美国太平洋舰队,迫使美军暂时退出太平洋并与他们谈判休战。这听起来显然是一场赌博,但日本赌输了,美国随后就宣布了对日本全面开战。
此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已经意识到了这将是一场难以取得胜利的战争,于是他制定了另一种策略。研制一种可以打到美国本土的武器,对美国本土发动袭击迫使美国停战。首先,这种武器一定要隐蔽,要让美军放松警惕,这样才能有更大几率打击到美国本土,而且这种武器还要能循环利用,以防美国态度坚决不言停战。于是,山本就想到了潜艇航母。其实潜艇航母这一概念,早在二战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较早的测试试验通常仅搭载了一架小型侦察机,而山本的概念则是建造多艘潜艇航母并搭载多架攻击性战机,使用时能对美国本土发动恐怖性的袭击。
1942年3月日本工程师接下了设计这款秘密武器的任务,并将其命名为伊400。这款航母潜艇基本要配备的就是让飞机起飞的弹射器,和飞机返航后的回收装置。这其实对工程师们来说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多架轰炸机放入潜艇内。二战时最小的轰炸机翼展也达到了12米,停入潜艇内部有些不切实际,为此工程师们不得已又重新设计了一款新型轰炸机,这种轰炸机的机翼可以折叠,方便停进潜艇内部机库。
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这艘潜艇要能够到达美国海岸线的任何一个地方,包括绕地球大半周到达美国大西洋沿岸。完成任务后还能原路返回,期间不进行任何补给和加油,这就需要此艘潜艇至少得携带200万升的燃料,和能够支撑船员航行数月的补给。所以伊400被设计的特别大,长度是当时德国U型潜艇的两倍,同时还采用了双船体结构,就相当于把两艘潜艇结合在一起,这样也有利于承载机库的重量,和保持水下航行的稳定性。不仅如此,伊400还配备了八个前置鱼雷发射管,和一门140毫米的甲板炮,为了防御浮出水面后对方空中战机的攻击,还配备了三门三联装高射炮和一门单装炮,不过,伊400的主要武器还是舰艇内部的3架轰炸机。
这艘航空潜艇在接近目标时,船员们会将加热好的机油注入飞机发动机,让飞机提前暖机,准备弹射起飞。潜艇到达指定位置后上浮并打开机库闸门,随后三架轰炸机会依次移向甲板,在甲板上启动引擎,打开机翼和尾翼,加装浮筒和挂载武器。然后压缩空气弹射器将三架轰炸机逐一弹射起飞,整套过程可能将近30分钟,起飞完成后舰艇就会下潜返回安全区等待轰炸机返航。
这些轰炸机是专门为伊400设计的,被称为晴岚轰炸机。是一种鱼雷轰炸机,一次最多只能携带一枚当时日军最大的鱼雷或炸弹。轰炸机完成任务返航后,携带的浮筒使得它们能够在伊400附近的海域降落,随后伊400身上配备的可折叠液压起重机将这些轰炸机回收。晴岚轰炸机也可以在不装配浮筒的情况下弹射起飞,这样可以使轰炸机有更远的续航和更好的机动性,但它将无法在海面上降落。
伊400的设计理念无疑是非同寻常的,它将航空母舰和潜艇进行了融合,使之成为了一款隐蔽且具有攻击性的武器,但这款饱含创意的水下航母丝毫没有改变战局。起初日本海军内部很多人都认为山本的水下航母计划就是一场闹剧,因为其搭载的飞机起飞过程太过于缓慢,很容易引起敌方的注意,所以也就达不到打击效果。但日本海军内部的质疑与反对并没有让山本担忧,真正让山本担忧的是伊400的建造时长。
因为伊400的设计时长就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再加上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战役中惨败,并且日本在那时严重缺少原油和钢材,这些情况都使得伊400的建造极其缓慢。同时这也让山本五十六无法活着看到自己亲手策划的水下航母被成功建成,因为1943年山本在南太平洋巡视时,其乘坐得飞机被美军击落,山本也当场身亡。虽然伊400的建造过程极其缓慢,可最终还是被成功建造出来了,而且还建造出了三艘。第一艘伊400是在1945年服役,但此时已是战争的末期,日本军队早已崩溃。所以这时使用伊400对美国本土发动袭击已经毫无意义而且还更有可能加快日本战败的脚步。
伊400的第一个任务也是最后一个任务,就是轰炸一个有美军驻扎的太平洋小礁岛,但在伊400即将航行到目标附近的海域时,日本就已经宣布投降,所以伊400也就此反航。伊400水下航母计划其实更像是日本帝国的最后挣扎,日本海军意图通过此武器改变战场局面,迫使美国退出二战。
伊400的建造过程并不顺利,并且成功建造出的伊400也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一开始,日本人的设想是三架飞机的起飞作业不超过30分钟。但实际建成后起飞时长已经达到了47分钟,潜艇浮出水面这么长时间是非常危险的。再加上晴岚轰炸机设计得比较仓促,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在使用时很容易发生故障。并且伊400全身使用的是铆钉连接,并没有使用焊接,这也就让它无法有效地对抗深水炸弹的攻击。
尽管伊400有很多缺点,但美国人依然认为它是一款非常危险的武器。特别是在前苏联提出想要近距离观察时,美军更加确定了伊400的危险性。因为他们觉得苏联有能力建造出比伊400性能还要好的水下航母,届时最受威胁的还是美国。所以美军决定摧毁所有伊400和其设计图纸,使这种武器彻底消失。不过美军自己是否有所保留那就不得而知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