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战一触即发
“实战化”比武硝烟阕起,11支队伍早已蓄势待发,砺兵等待一场消防本年度最高荣誉争夺战。
早在前一天,全体参赛官兵便带着最佳状态和一颗必胜之决心来到武警荆州消防支队特勤中队 道!“到!到!到!”一声声嘹亮地回答,夹杂着官兵们复杂的心情——当中,既有冲锋陷阵的喜悦,也有直面荣誉的巨大压力。
岗位尖兵:科学培养塑“铁心”
3日下午7时,队员们被安置在一所就近的酒店,不少战士还在加班加点,进行最后的适应性训练。由于比赛分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两种,还有一些队员针对操法进行最终的战术研究。比赛前的一顿饭,大家显然吃得有点漫不经心。
公安中队指导员李智峰说,为了拥有更好的体力,他建议官兵在早餐的食物中选择了一些咸菜,以此为身体多补充一些盐份、增进体能。
竞赛的科目中,只有两项个人项目——3000米长跑和400米综合体能操。
等待他们挑战的,更多是需要团体配合的实战化技能操法。
由于此前经历了若干天紧张的训练,一到晚上,队员们便酣然入睡。清晨,大家在闹钟和客房提醒还未叫响时,就自行醒来,氛围有些许紧张。各队长纷纷作最后的动员训话:“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有!”震天响的口号声逗笑了一旁整理客房的年轻服务员,她们笑着说:“军人气概果真不一样!”
当然,也有少数队员,因为天气寒冷,身体不适,指导员神色立马肃然:“全体队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荣誉而战,不可有丝毫懈怠!”
好在天公作美,比赛前一天还阴雨绵绵,当天马上转作晴好、和风拂面。
赛前,队员积极进行拉伸训练和热身运动,以应付接下来强度、难度都逐级递增的多个项目。
千锤百炼:魔鬼训练铸铁骨
让队员颇为自豪的是,第一天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少带队干部,深知“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赛前纷纷组织队员召开“诸葛亮会”,充分预想方案,和操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的就是让队员在这种反复研究中理清思路、调整心态、做好一切充分准备。
譬如,在“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操”中,为了能够实现成功堵漏,特勤中队根据可能遇到的情况先后研究过三套方案:一是磁压式堵漏工具;二是木制与捆绑式相结合的方法;三是液压捆绑式堵漏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特勤中队排长孙涛根据情况迅速研判,最终确定液压捆绑式堵漏工具成功率较高。作为首个出场队伍,他们扛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出色地完成任。
诚然,有着“炼钢炉”之称的特勤中队确实有诸多“魔鬼训练计划”,着力培养体能、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最优秀的消防“特种兵”,以承担最紧迫、最危险的现场灭火救人等任务。
拿本次大比武来说,特勤中队从基层战斗员中精挑细选了13名精英组建集训队,开展封闭式“魔鬼训练”。并通过周期性考核,定期淘汰表现稍差的队员。队员之间比武“PK”是常态,优胜劣汰适者留下,训练的残酷性,丝毫不亚于正式比赛。
这些长年累月经手“魔鬼式”锤炼的官兵,早就练就一身钢筋铁骨。
当然,除了特勤中队,其他中队对于此次大比武也不敢怠慢。荆州中队带队干部张鼎说,体能是一切操法的基础。除了保证常规训练,负重登楼、3000米、挂钩提都在他们的日常“训练套餐”内。
还有一些队员,由于每天多次肩扛60公斤假人和扛举煤气罐训练、提水带训练,导致肩关节严重磨损,腰伤、腿部筋脉曲张也是常有的事。
正因如此,有人说是大比武就是“魔鬼场”,轻伤不下火线,到了这里,脱层皮掉块肉实属正常,但正因为浸透血汗,这里才可能铸造真正的“钢兵铁骨”。
荣誉:争分夺秒夺佳绩
此次集训设置的5组项目,项项考验个人基本体能和团队精神。
3000米长跑,感受他们的光速!
400米综合体能训练操是历年的保留科目,是对意志力、耐力、爆发力和团队行动力的综合考验,被队员称为“魔鬼中的魔鬼”。
该操法4人一组,在标准田径场400m环形跑道上标出起点线,在固定位置设置板障、泡沫桶、媒体罐和拉梯。
这些天,大家互相切磋,成绩不断提高。
公安中队何英杰介绍,由于比赛规则上故意设置官兵、新老、强弱等搭配,团队适应能力也是一大考验。
在人员安排上,他刻意根据参赛队员的特长、特点进行分工,比如:将参加3000米比赛的队员和高层供水登顶楼的队员错开,以确保队员体能。
3日下午,迎接全体官兵的最后一个项目是“灭火进攻操”,6名消防员着灭火防护服或隔热服全套,在车内做好操作准备。
听到“开始”的口令,第一组人员从训练塔外部,登高至2楼,出1支枪击中球形标靶后,喊“好”;然后将被困人员沿楼梯救出,放在起点线的垫子上。
第二组人员听到“好”后,出灭火器具扑灭油池火,所有人员再用尽最后的洪荒之力返回起点。
经过3000米长跑、400米综合体能操的洗练,不少队员体能已接近极限。这样的状态下应对如此高难度操法,堪比“针尖上跳舞”。但队员们丝毫不敢懈怠,所有参赛队伍怀着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决心,总结经验,刻苦训练,誓要以血汗铸就所向披靡的“荣誉之剑”。
群英论剑:千锤百炼战勇士
第二天,又是一个晴天!面对即将迎战的两个操法项目,队员们不敢多吃,担心过饱会影响发挥。
首个迎战项目是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操,6名官兵、1辆消防车停在起点线做好准备。
随着一声嘹亮的“开始”口令后,参赛人员迅速下车进行操作。
驾驶员连接吸水管从水池吸水,向前方供水,其余人员沿室外垂直铺设水带向20层供水,20层2001房间阳台设置分水器,从分水器连接水带出一支枪,至2004房间阳台,向建筑外面出水,击中球靶后,持续打球靶一分钟。
尽管每个环节都很刁钻,但不乏实战意味。
荆州中队副中队长张鼎以较高的协调能力而闻名,在需要分工配合的实战操法中,首次带队实战化比武,他便灵活运用科学研判任务分工,在高层火灾扑灭操中,他合理分配体能,运用接力的方式确保登楼速度不减。
来不及休息片刻,紧随其后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操又接踵而至。为了设计好这一比赛环节,负责本次比赛筹备的陈洲茂参谋长和战训科科长杨运洲等领导在此前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不仅结合实战抠细节,还在评分规则上不断细化。如此吹毛求疵的规则设定下,不少缺乏经验的参赛队组吃尽了苦头。
有的在人员分工配合上遇到了困难,有的在堵漏位置不对留下了轻微的缝隙,有的拼命堵漏,但由于所选材料不对而无法严丝合缝。一句话——方法不对路,欲速则不达!
这些,台下评委组和其他队员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保证比赛公平公正,协理员会反复擦拭粘附在外壁和管道上的水珠,再用纸张进行测试,“1、2、3…..10”10秒内,如果持续无水流出现,“堵漏成功”的宣告声将响彻操场。
一场场战役中,队员们砥砺坚强意志,培育战斗作风,“攻坚用我,用我必胜”的誓言在赛场久久回响。
赛后总结:考验将如影随形
随着队员们奋力冲向终点,台上拉拉队擂响的战鼓声此起彼伏,身边的掌声渐渐淹没他们已经模糊的意识。
然而,跑到终点的官兵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横七竖八地脱掉上衣躺倒在地,他们或是慢走调整呼吸和心跳频率,或是有序地站在一旁,这是一名战士的坚守:决不倒下,时刻维护军人形象!
诚然,比武告一段落,但考验未完待续。
在红星中队副中队长李峰的笔记本上,看到许多有趣的记录,他对此次比赛的总结是:“虽然,此次400米综合体能操取得单项第二的好成绩,但所有操法都与平时的训练还存在较大差距,比武场上各种状况难以预料,队员经验不足,训练有待加强,只有不断训练,突破创新,才能在应对危机处置时更快更准更强!”
获得本次团体总分第三名的荆州中队副中队长张鼎则表示,战士的努力需要干部的推动,谁都不喜欢枯燥的训练,只要创新实战化、不断改进革新器材,并发挥干部的带兵作用、做好表率,方能提升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
4日下午五点,期待已久的颁奖仪式上,获奖选手轮流接捧奖状。
队员们三五聚到一起,总结比赛中的经验和教训,或与取得好成绩的队伍交流经验、找出不足。
特勤中队在合影时,战士们刻意让班长王增辉站在前排,在400综合体能操的项目中,他个人获得1′25″37的好成绩,打破了此前比赛的最佳纪录1′26″65,比起奖状,更让战士们兴奋的是每一次成绩上的突破与超越。
当然,无论名次如何,所有参与这次留下的泪水和汗水都已记录了你们的努力与成功。
团体总分第一名:开发区大队
团体总分第二名:公安大队
团体总分第三名:荆州大队
一并记录下这精彩瞬间的,还有负责摄影的宣传员相机中的2000多张照片,张张振奋人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