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明院士诗词论略

王玉明院士诗词论略

韩倚云

王玉明先生,流体密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40多年来一直在第一线从事危险性气体透平机械的非接触式动密封装置及其测控系统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作为发明人和第一完成人,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见梁晶等《快乐院士的诗意人生》,载2012年7月9日《科学导 》)。他不仅是走在世界“流体密封”学科最前沿的科学家,也是艰难创业的企业家;他不仅是学识渊博、传道授业的教师,也是追求“真、善、美”、极富才情的诗人。他沉湎于科学、人文和艺术的海洋而感到快乐。从专业上讲,笔者研究液压气动产品可靠性,这一方向的关键问题之一便是流体密封,因此与王玉明院士有共同的话题;同时,王玉明院士与笔者的导师杨叔子先生是至交,作为科学界的前辈,王玉明院士鼓励后学,诲人不倦。笔者正是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培育下,逐渐成长起来。

从《诗经》首篇《关雎》,一直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之美深深地感染了王玉明院士。五金先生的文章曾谈到王玉明院士的事迹,先生自述说在他小的时候对古代诗词就多有涉猎,一些古典名篇,如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等,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产生了当一名诗人的梦想;甚至他对于文学的兴趣几乎超过了数、理、化。然而他的父亲认为他将来的主业应是理工科,文学只能当作业余爱好,这样王玉明院士才选择了理工专业(见《他把科研当作诗》,《中华工商时 》2005年12月14日)。

科学家与诗人融合,在王玉明先生身上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程度。融合不是机械的组装,在物理意义上,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钱学森先生曾指出,人的思维有三种模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王玉明先生认为“物理直觉”、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是有联系的,他用自己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工程实践中,许多技术和实验中的难题,经常冥思苦想不得其解,反而在不经意间灵机一动,便找到了解决方案。这种体验正如辛弃疾的词中所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治学的第三种境界”(见王立杰《院士王玉明·生活的诗意,诗意的生活》,载《走进名师》2009年第3期)。王玉明院士在坚守科学的创作园地的同时,写出了许多富有时代精神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笔者不敏,有如下体会,写出来与读者共享。

首先,立意新颖,构思奇特,是王玉明院士诗词的特质。

探索宇宙的诗词,古代诗人只是朦胧的猜测,或是借题发挥,抒发某种情感,如屈原的《天问》、李白的《李白问月》、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诸篇。而王玉明院士的诗词,却是在具体的描写宇宙,是当代科技大发展的产物。且看《西江月·求索——应湖南省科协主席何继善院士之约为省科技馆题词》:

求索幽幽粒子,追寻浩浩星空。宏微宇宙探无穷,深入方知妙境。

艺术人文科技,美心善性真行。大同世界望人生,共享和谐至幸。

我们今天能直登月背,直探宇宙,是这首词的写作基础。“幽幽粒子”乃古人未见亦未能道之语,却出现在王玉明院士的笔下。和古人相比,也只是“深入”二字,但是结果却大不相同。靠“人文科技”和“美心善性”,要达到“世界大同”,要“共享和谐”。这种把科技与诗歌的高度融合的气魄,可谓“前不见古人”!

再看七绝《“九一一”十年祭》:

火灭烟飞双子销,十年一觉九一一。伊阿两战知谁胜,巨霸单边未可骄。

“911”是指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起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当今的成年人都看过相关 道,兹不赘述。此诗立意已在转向域外,其中之见解亦别于他人。叶嘉莹先生点评此诗为“简短有力,感慨在不言中”,笔者于此不必饶舌了。

诗画最宜风景异,胡杨烂熳金秋意。归雁黄芦湖畔起。斜晖里,红霞紫气来戈壁。 矢志从戎家万里,扬威星箭云霄际。忧乐兴亡天下系。英杰继,复兴之梦何宏丽。 (《渔家傲·东风航天城》)

这首词明显要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一较短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际上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较之范词写今天陕北的“塞下”,王词当然是写“塞上”。范词的“风景异”是:大雁衡阳、四面边声、长烟落日,颇见衰飒;王词的“风景异”是:胡杨烂漫、湖畔归雁、红霞紫气,宜诗宜画。范词的下阕是“燕然未勒归无计”,悲壮中带有无奈;王词下阕是“扬威星箭云霄际”,豪壮中透出自豪。前者写“地上”,后者写“天上”。王玉明院士的作品是真正的“当代诗词”,道前人所未道,足令刻红剪翠者赧颜。

莽莽高原气爽凉,无边草树看青黄。霞辉峰顶千秋雪,雨沐河边百兽王。 天昊昊,野茫茫,犀牛猎豹象羚羊。双足一步兼南北,赤道回眸望故乡。 (《鹧鸪天·肯尼亚赤道》)

霜叶如丹草似茵,大师才俊涌纷纷。集成数理尊牛顿,纵览时空慕霍金。 思宇宙,悟人文,美心善性理求真。古今中外同炉炼,勃勃生机万木春。

城中山上望红尘,古堡孤高接白云。五百年来争战地,可因此地最宜人?

雾散霾消雨后晴,夜空仰望碧云轻。卫星两度凌牛斗,萤火幽微启性灵。 (《卫星与萤火》)

再次,是王玉明院士的诗词将科学性和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的结合。

凌霄琼顶,通灵玉阙,宝石玲珑无数。神奇瑰丽似蟾宫,寄情爱人间长驻。 芳容一睹,钟情永世,望断黄泉归路。皇囚血泪洒七年,待天上朝朝暮暮。

泰姬陵印度知名古建筑,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泰姬陵刚完工不久,沙贾汗的儿子奥朗则布弑兄杀弟篡位成功,沙贾汗国王本人也被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此后整整8年的时间(王词中作7年),沙贾汗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地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后来视力恶化,仅借着一颗宝石的折射,来观看泰姬陵,直至最终忧郁而死。

科技人文相互融,青山踏遍水云行。吟诗摄影凭灵感,谁道黄昏无激情!

昼揽人间秀色,夜观彼岸明灯。银河两岸众神行,料有心情百种。 谁共娇儿流泪?谁偕孤影临风?谪仙酒后醉诗中,北斗悠悠转动。

《西江月·阿尔山之夜》,看似写“人间”,实则写人间映照的“天上”,而《访南非有感》一律则是实实在在的写“人间”。

草碧天青处,北冬南夏时。矿丰金铂钻,野沃象羚狮。人类发源早,文明绚烂迟。大同期世界,冷暖友朋知。

王玉明院士的诗词,既是对自我诗词创作的突破,也是对当今诗坛创作疆域的突破,因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笔者于此挂一漏万,强作解人,权作抛砖引玉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