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扫雷烈士程俊辉的安葬仪式在重庆市长寿革命烈士陵园举行。部队领导介绍了程俊辉烈士生平事迹并宣读烈士批准文件,长寿区各社会团体代表、区委领导先后发言,对烈士表达崇高敬意,数万民众自发送英雄最后一程。
下一页: 爆炸物一眼望不到头!中越边境排雷现场(组图)
【延伸阅读】爆炸物一眼望不到头!中越边境排雷现场(组图)
2015年11月3日下午,中越边境云南段排雷誓师大会举行,这标志着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排雷行动正式开始。
这次排雷行动,是继1992年4月至1994年9月、1997年10月至1999年3月两次边境大扫雷,2001年9月至2008年10月边界勘界立碑清障扫雷之后,在中越边境展开的又一次排雷行动。图:从雷场中搜排出来的炮弹。
400余名排雷工兵队员参与行动,主要在云南省文山、红河两州展开,计划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图:从雷场中搜排出来的手榴弹。
此次扫雷将采取人工搜排、火箭弹爆破扫雷、扫雷弹爆破排雷、纵火毁雷、机械扫雷和机器人排雷等相结合的方法,完成50余平方公里的扫雷面积,并对20余平方公里的雷区进行封围。图:从雷场中搜排出来的地雷。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越边境云南段埋设约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各类爆炸物,形成大小不等、断续分布的161个混乱雷场,面积约289平方公里。图:从雷场中搜排出来的地雷。
雷的种类多,密度大,这是中越边境扫雷面临的困难之一。不同种类的地雷引发原理不一样,排爆手段也不同。图:从雷场中搜排出来的爆炸物。
这是一个由多型号地雷组成的混合型雷场,有58式防步兵压发雷、59式防步兵绊发雷、69式防步兵跳雷、72式防步兵压发雷、72式防步兵跳雷、PPM2型地雷、MN9地雷,土制木壳雷。图:从雷场中搜排出来的地雷。
它们或深埋地下,或藏在石缝里,或掩于溪边,三十多年后,山河依旧,地雷却已遁形。由于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原因,不仅地雷本身的性能发生了改变,埋设的位置也向深层移动,甚至被植被根须包裹,排雷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增大。图:从雷场中搜排出来的炮弹。
1994年至2008年间,我国先后组织两次排雷和一次勘界排雷,把口岸、通道和生产生活区、耕作地的雷场大致排除干净。然而,部分遗留的雷场以及勘界新划入的地区中,仍存在地雷和其他爆炸物。图:从雷场中搜排出来的炮弹引信。
仅云南段尚有48片雷区、95个雷场,涉及面积七十多平方公里。初步估算,这些雷场中约有地雷47万余枚、其它爆炸物15.7万余枚(发)。图:排雷官兵正在对一枚绊发雷进行排除。
据有关数据显示,一枚地雷成本20元,清除它需要6000元。图:经过紧张的作业,一枚性能完好的绊发雷被顺利排除。
由于雷区地势相对复杂,大部分工作还需要人工完成。防护服、小铁锹、小剪刀、小红旗、探雷针、金属双频探雷器,依然是常见的扫雷装备。为最大程度地降低排雷作业本身的风险,云南省军区扫雷部队还采取机械扫雷和机器人排雷等科技手段。图:排雷官兵正在排除爆炸物。
机械扫雷和机器人排雷虽可部分地替代人工,却只适合植被较矮、较稀疏、地势平缓的区域。扫雷机器人和喷火枪无法解决深埋在土里的地雷。扫雷作业中,人员精神高度紧张集中,通常30分钟会进行一次轮换。图:排雷官兵正在排除爆炸物。
中越边境第一次大扫雷于1992年4月至1994年9月进行,云南省军区投入626名官兵成立了6个排雷队和2个保障队,成功清扫了102.8平方公里的雷区,封围雷区159.46平方公里。图:排雷官兵正在排除爆炸物。
中越边境第二次大扫雷于1997年10月开始进行,由云南省军区510名扫雷官兵组成了5个排雷队完成作业,于1999年3月26日结束,扫雷面积109.67平方公里,永久性封围雷区59.16平方公里。图:排雷官兵正在排除爆炸物。
中越边境勘界保障扫雷于2001年9月至2008年10月进行,云南省军区共投入300余名官兵成立了5个工程保障队,排除了169个界碑点、157条立碑通道,约3.4243平方公里的雷区。图:官兵们往雷场背送爆破筒。
官兵们往雷场背送爆破筒。
官兵们往雷场背送爆破筒。
官兵们往雷场背送爆破筒。
官兵们往雷场背送爆破筒。
设置爆破筒
搜排作业
搜排作业
官兵们利用探雷器和扫雷耙进行搜排作业。
排雷官兵将搜排出的一枚炮弹送出雷场。
下一页: 鸟枪换炮!多款扫雷机器人扬威中越边境(高清图)
【延伸阅读】鸟枪换炮!多款扫雷机器人扬威中越边境(高清图)
遥控扫雷清障车进入雷区排雷。
11月3日下午,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在云南省马关县举行誓师大会后,400余名排雷尖兵向雷场挺进,笔者随排雷官兵来到中越边境云南段某雷场,亲历了排雷行动。
直击扫雷现场
一位军事家说过:“在全球,最难清除的战争痕迹不是倒垮的楼房和毁坏的桥梁,而是地雷。”满眼望去,整片雷场云雾缭绕,林森幽幽,一块竖立在雷场外侧的骷髅头雷区标示牌赫然在列,令人毛骨悚然,数十万枚地雷和各种爆炸物就掩藏在标示牌背后茂密的植被中。
在排雷现场,笔者看到官兵用火箭爆破器和扫雷爆破筒,对雷场目标地域进行爆破,以此开辟排雷通道。然后,用喷火枪引燃排雷通道地表植被,引爆裸露地雷。随后,身着防护服的官兵沿着爆破开辟的排雷通道进入雷场,利用探雷器、探雷针和扫雷耙展开人工搜排。
“除了传统作业方式外,我们还广泛运用雷场清障车、机器人等先进的装备器材和排雷方式排除‘雷患’。”一旁的指挥长陈安游介绍说,中越边境云南段现存雷区存在自然气候恶劣、气温高、雨量大等情况,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至1600毫米,经常发生山洪、塌方和山体滑坡,造成地雷自然移位和深埋,雷区面积不断扩大,雷层厚度不断增加,多层地雷相互重叠。且探明的防步兵地雷、伴发雷、定向雷等地雷,和手榴弹、炮弹等爆炸物,因布设时间久远,造成性能发生改变,作业难度和危险性更大。
扫雷机器人。
遥控雷场清障车
在陈指挥长的带领下,我们驱车来到另外一个排雷作业点。刚到某排雷作业现场,一排被涂成红色的大型机械在绿色丛中特别显眼。排雷官兵正在进行调试,做好进入雷区排雷前的准备工作。
“这是雷场清障车,是通过遥控操作的。”参加过中越边境排雷作业的扫雷四队队长龙泉介绍说,这台车是刚刚研制成功的新装备,自重有8吨,具有在坡度小于40°的山地进行清障排爆作业的功能。该车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操作手可以在1000米范围内实施无线遥控控制,完成扫除浅层防步兵地雷、清除灌木丛和铲运树木等任务,以电锤击爆地雷手雷等未爆炸物品,这期间即使产生爆破碎片或者冲击波都不会对操作员构成危险。
笔者绕着雷场清障车走了一圈仔细看了看,这个大家伙有如“挖掘机”,包括扫雷装置、清运装置和除灌装置等核心部件。嗡翁……只见在他的遥控下,几株低矮的树木瞬间被锯断,效果惊人。龙队长边为我们现场演示雷场清障车的操作,边介绍说,雷场清障车的扫雷装置主要由液压马达驱动的扫雷链锤等组成,用于打击地面、击碎或引爆防步兵地雷,也可直接击碎低矮灌木丛;清运装置主要由安装在机械臂上的清除铲等组成,用于清理雷场中已锯断、击碎的植被;除灌木装置主要由液压马达驱动的圆盘锯、滚筛式镰刀等组成,用于锯断、割断防步兵地雷场中的树木。三个装备如程咬金的三板斧,劈、挡、划,可连贯使用,也可单独作业,看具体情况而定。
听完龙队长的介绍后,我也忍不住亲自试试这个庞然大物。在一片地势相对平缓的雷场,我在排雷官兵的指示下,遥控指挥着雷场清障车缓缓开进,举升、俯仰、切割、铲抓……对地雷和各种爆炸物进行排除,正如排雷官兵们所说的一样,有效提高了排雷作业效率。
官兵训练操作扫雷清障车。
智能排雷机器人
除了雷场清障车,这次排雷,官兵们还首次使用了排雷机器人。“机器人扫雷可以部分替代人工,危险性相对较小,在植被较矮、较稀疏、地势平缓的区域很适用。”龙队长介绍后,指挥两名扫雷战士,操作一台“螃蟹”模样的扫雷机器人进入雷区,沿雷场清障车前进路线逐步向前探排,犹如一个黑色的精灵,机敏地伸出探头,左右转动几下,细心地探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角落,突然,警灯闪烁,警 声持续响起,一枚防步兵地雷被确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