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31日,爱国华侨陈嘉庚承载着无数南洋华侨的厚望抵达延安。
南门外,5000多人,有农民,有孩童妇女,也有战士与高层干部,大家齐聚在一起,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欢迎他的到来。
原本陈嘉庚对这种场面,是很反感的。5月初,初抵重庆时,蒋介石政府的欢迎场面就让他很不开心。
他原本听说国内抗日环境很困难,经济与物资都很拮据,因此他抵渝只为抗日而来,没想到国民党却大张旗鼓为他举行了几千人的欢迎仪式,欢迎宴会更是极尽奢靡铺张之能事,名烟、名酒与各种海味珍馐摆满了桌子。
蒋介石的这一套,让陈嘉庚看了颇为痛心,也让他对中国抗日的前途,悲观到了极点。
后来还是我党驻渝办事处的叶剑英与邓颖超专门登门造访,邀请他至延安作客,才使得他在后来对民族的前途重燃星光。
在延安作客期间,陈嘉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欢迎虽盛大,却不铺张。人们都是自发的,大家的穿着是那样朴实无华,很多战士与农民的衣服虽打着补丁,却一尘不染。
抵达毛泽东窑洞时,毛主席请他吃的第一顿饭,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与蒋介石满桌子的珍馐海味相比,毛主席的桌子上就一盘白菜,一盘腌萝卜,一碗鸡汤。
毛主席说:“我没有钱,这鸡还是邻居大娘听说我有贵客来,杀了给我待客的呢!鸡原本是要下蛋的,平时她的儿子生病了需要。不然还不舍得杀呢!”
陈嘉庚听后,无比动容,中国共产党的朴实与诚意,已经满满地汇入了这碗鸡汤里,胜过了蒋介石千盘万盘的山珍海味。
陈嘉庚延安一行后,便与我党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他听说毛泽东和朱德身为堂堂一党一军的统帅,居然还没有自己的专车,特地花重金从美国买来两辆豪华的福特轿车运抵延安给两人代步。
陈嘉庚
我们的故事也从陈嘉庚送给毛泽东的这辆轿车开始。
众所周知,关于毛主席的事情,人们总是抱之以最大的热忱。
那么身为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一生,到底有过哪些座驾呢?
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一一罗列。
一:陈嘉庚所送两辆“福特”牌轿车
1940年,爱国南洋华侨代表陈嘉庚先生离开延安后,花重金特意从美国买来两辆“福特”牌轿车。
陈嘉庚应邀作客延安期间,深深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与魅力所折服,他听说毛泽东与朱德这样的大人物,居然还没有自己的专车,于是就在心里暗暗下了要为他俩买一辆轿车的决心。
延安方面,原本也早已收到了陈嘉庚先生的招呼,然而当轿车真的运抵延安时,还是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这哪里是什么“小轿车”,而是妥妥的巨无霸。
轿车通体漆黑锃亮,车身宽大至能够坐下10个人。而轿车的尾部还有专供警卫人员站岗的踏板和稳定用的把手。
很显然,这是陈嘉庚先生为毛主席与朱德量身定制的专车,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浓情厚意已经满满地承载在了轿车的里。
原本陈嘉庚先生的本意是这两辆轿车,毛主席与朱总司令,每人一辆。
然而众所周知,我党一向讲究民主平等,因此当大家商议决定一辆专配给毛泽东时,却遭到了毛泽东的坚决反对。
最终经过毛主席与大家的一致商议,这两辆轿车,一辆专供给了需要在前方驰骋指挥的朱德总司令。
朱德是我军的总司令,又较年长,常年在外驰骋指挥作战,没有专车显然是不行的。
而另外一辆,则留给中央备用。
毛主席的意思是,考虑到延安五老(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年老体弱,因此五老对这辆轿车拥有优先使用权。
当然,当有重大使命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也会临时调用。
但总体来说,毛泽东用的少,机关用的多。这部车,也成为了中央的公车,在一些重大场合,总能见到它的身影。
二:美式大吉普
严格意义上来说,毛泽东的第二辆专车是一辆美式大吉普。
这辆车较为特殊,虽然毛泽东真正用它的时间不长,坐得次数更是有限,然而它却陪着毛泽东,全程参与了中共的“进京赶考”之旅。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准备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
当时总部机关有近5000人,为此中央特意从东北野战军调拨了100辆卡车与20辆吉普车负责此次进京之旅。
这些都是从国民党处缴获所得的美式吉普。
这种最老式的大吉普,浑身线条充满了美式的肌肉与力量。
在外观上它显得极其简单,几乎省略了所有无关驾驶的装饰与零件。棱角分明的外观线条尽量取直,底盘离地间隙足够大,驾驶者坐在车上,就像坐在高台上握着一个铁圈一样,简单粗暴,视野开阔。
据说为了追求战时效果,这辆车不仅雨刮器需要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手摇,连车门都没有,车顶更是可折叠的帐篷,目的就是为了坐立两用。
出发时,书记处的书记与中央的领导们都是与家人共用一辆,唯有毛主席独坐一辆。
因为当时李克农部长说,中央的此次进京之旅会不太平,因此毛泽东也担心自己真的出现意外,为了避免殃及池鱼,毛泽东特意让江青与李讷另坐一辆。
为什么毛主席不乘坐之前陈嘉庚送的专车呢?
这里面有两个细节。
一、自福特牌汽车运抵延安以来,至1949年,它的使用寿命已经不多了。这辆轿车是中国共产党与南洋华侨友谊的象征,因此党中央有意爱惜它的羽毛,尽量把它用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
二、西柏坡与北平相距近350公里。那时候的交通远没有今天发达,因此相比平地代步的福特轿车来说,越野吉普显然更适合长途颠簸与跋涉。没有必要去祸祸别致的轿车嘛!
入京之旅的路线大致是:西柏坡——河北唐县淑闾——保定——涿县——北平。
原本中央的计划是西柏坡与北平相距不远,大家完全可以坐车入京,同时也可顺便一路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工作。
然而当大部队抵达涿县时,李克农部长又发来密电,敌特份子极有可能在大家入京的路上搞暗杀与破坏。因此,中央临时决定,从涿县改乘火车入京。而这批美式吉普车,也开上了火车,随首长们入京。
3月25日凌晨2点,列车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之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在中南海稍稍作了休息。
下午,毛泽东与朱德又抵达北平西苑机场。
在西苑机场,毛泽东与朱德,正是站在这辆随大家一起入京的美式大吉普上,主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驻北平的阅兵仪式。
这辆车后来也随着中共中央入驻北平后,因为其局限性,逐渐被大家遗忘。
三:苏制防弹“吉斯—115”轿车
而这也是毛主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专车,与上一辆美式大吉普还颇有渊源。
后来远在苏联的斯大林看到了这张照片,马上命令有关部门加急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赶制一批特制轿车。
为什么斯大林会这样做呢?
原因有二:
一、美式吉普是美国人所造,因此斯大林看着它尤为刺眼。
二、作为新中国领导人,理应有自己像样的专车与代步工具。当时新中国并不具备制造轿车的能力,因此斯大林此举既可作新中国成立贺礼,亦可成顺水人情,借此巩固两国友谊。
最终,苏联为毛泽东、朱德与周恩来量身定制了三辆防弹“吉斯”轿车。
毛泽东的这辆轿车是“吉斯—115”。
这辆车有个大优点就是安全。
它的车身是加厚特制的钢板所造,底盘更是有钢板巩固,连轮胎也是特制的,全车车身极重,根本不用担心炸弹问题。连车窗也是通过液压控制升降的,玻璃极厚,寻常子弹丝毫奈何不得。
当然,它也有两个缺点。
一、油耗高。
车身重则必然意味着油耗高。这款“吉斯—115”轿车颇具苏式硬汉风格,搭配了8缸引擎,动力十足的同时简直就是“油老虎”。
二、没有制冷系统。
众所周知,苏联常年低温,因此这款车在出厂时居然也是只装载了制热系统,忘记了搭配制冷。
毛主席本就属于怕热爱出汗的体质,在夏天时,坐在这辆密不透风的车里面,就好像在蒸笼里一样份外煎熬。
因此当时为了稍微调控车内的温度让毛主席坐起来更舒服些,工作人员还特意在后座常年放一个大冰盆。
毛主席对这个独具匠心的创意相当满意,也从来没有嫌弃过这辆车没有制冷的毛病。
四:东风”牌71型小轿车
负责任地说,自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毛主席的专车都是苏制“吉斯—115”防弹轿车。
主要是国内的汽车生产暂时跟不上。
其实如果可以选择,毛主席是很不情愿坐苏联人制造的轿车的。
早在1950年2月访苏时,毛主席便因为斯大林的傲慢与蛮横,陆续减少了乘坐由他赠送的“吉斯”轿车。
后来赫鲁晓夫上台,对我国的态度也不太好,因此毛主席更加对苏制轿车嗤之以鼻,他最希望的还是有朝一日能够乘坐上咱们自己国产的轿车。
1958年5月5日,一辆“东风”牌71型小轿车驶进中南海,在这里,它将迎来对他盼望已久的主人毛泽东。
这是我国国产的第一辆轿车,由一汽制造,该车通体为颇具现代风格的流线型车身,上部银灰色,下部则是紫红色,丝毫不亚于国外高档轿车。
除此之外最让毛主席满意的就是,它装载了冷热风系统,这也就意味着以后不必再受酷热煎熬了。
这辆车的最高车速可达128公里/小时,耗油量却仅百公里9升。
总体来说,这辆车在当时的国内环境来说,还是相当出色的。
在后花园,毛泽东主席和林伯渠等中央领导便为了试驾它乐得眉开眼笑。
在毛主席心里,自己产的车,坐在里面不仅有满满的安全感,还怎么坐怎么舒心,仅此一点便比啥苏式、美式都要强,因此他相当满意。
当然,这辆车毕竟只是让毛主席、周恩来与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试驾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它的性能,并非成熟车型。
当时一汽的考虑是,由毛主席等试驾提出建议后,再着手定型。
五:“红旗”牌CA72型高级轿车
继1958年5月5日,毛主席试驾东风牌轿车后没多久,7月,国产第一辆“红旗”牌CA72型高级轿车出厂。
在我国这台真正意义上的高档轿车的制作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一汽是寄予厚望也下了重本的。
当初为了帮助一汽设计出符合中国领导人气质的独特车型,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还特意把自己的专车赠送给了一汽搞灵感创作与研究,其中就包括周恩来的法式雷诺轿车,朱德的捷克“斯柯达”轿车与陈毅的“奔驰”600型轿车。
最终一汽博众家之所长,融中华之国粹,设计出了别具一格,富含中国味的“红旗”轿车。
与国外轿车不同,红旗轿车显得大气而中庸,虽然车身是参照“克莱斯勒”C69型试制的,但车身却别具一格,独具中国风。
它的车身修长,通体漆黑锃亮,既有中国独有的中庸气质又突显庄重大方,颇具有元首专车气派。
车身前格栅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折扇造型,后灯也使用了大红宫灯,与全车一气呵成,蔚为大观。
发动机罩上方的车标则是三面红旗,旗形似迎风飘扬,代表着新中国将面向东方迎接挑战。
这款车型第一批出厂后便配给了毛主席。毛主席一生,对这部车可谓是情有独钟,彻底把苏制吉斯轿车晾到了一边。
不过这辆车刚开始并不具有防弹功能,因此直到1972年,毛主席才坐上了这款车的防弹系列车。
六:加长“大红旗”
当中国第一代汽车面世时,惹来了不少国外汽车行业的鄙夷,他们固步自封,偏执地认为中国的汽车就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众所周知,轿车制造,就是越长,空间越大则越复杂,越考验技术。因此毛主席曾十分不满国外汽车行业对国产汽车的非议特意作出指示:要造我们自己最长的汽车!
当时国内的汽车龙头是一汽,因此肩挑重任,一汽责无旁贷。
最终在1976年底,一汽终于制造出了一辆特长级红旗轿车。
车内不仅装饰高档奢华,配有冷热系统,连卧室、空调、冰箱与电视等也一应俱全,简直就是行走的小别墅。
可惜的是,毛主席最终却没有见到这款车的面世,因为他已于9月9日溘然长逝。
这辆车曾经代表着亚洲的最高水平,红旗仅此一辆,是妥妥的绝版收藏级。
以上便是毛泽东一生的专车履历表了。
其实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毛主席对车的要求并不高,如果不是为了工作需要与安全考虑,他是极愿意贴近群众和大家打成一片的。
毛主席有一个癖好,那就是极不愿意挤别人的车,却极愿意别人挤他的车。
曾经赫鲁晓夫访华时,他就邀请过赫鲁晓夫、周恩来、刘少奇,加上秘书与警卫人员共7人,挤进了他的吉斯—115轿车。7个人塞一辆车,他竟乐得咧开了嘴。
新中国历史上,领导人中像毛主席这样憨态可掬的,独此一份。
编者简介:
我叫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现在已经月入过万,还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