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专家”“理论专家”“业余专家”频现
——专家指导服务系列调查之三
张安妮 左希斌 徐文标
照单打钩、一查了之,一些安全生产专家为企业提供指导服务时,让企业无从整改,问题反复出现;
滥竽充数、名不副实,一些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野蛮生长,人员鱼龙混杂,服务质量低下;
弄虚作假、走马观花,为追求所提供的服务得到最大回 ,一些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不惜降低服务质量,影响安全发展大局。
…………
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政府购买服务的不断推进,专家和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在指导服务企业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
“打钩检查” 治标不治本
安全生产专家指导服务不仅是帮企业查治隐患,而且要从建立管理体系、健全责任制及强化人员配备等方面,按要求对企业开展培训,以收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不少地方为提升监管质量,为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制定了相应的隐患排查清单,一些专家便以对照清单“打钩”的方式,代替指导服务,使指导服务沦为“打钩检查”。
在西部某市一城乡接合部,小微企业星罗棋布,仅以机械加工为主的企业就达200家,其中职工较多的企业也仅有80人左右,最少的还不到10人。诸如厂区杂乱、电线线路老化未穿管、安全通道堵塞、仓储物品摆放混乱等,已成为当地小微企业的共性问题。
虽然这些问题反复出现在隐患整改清单上,但由于一线职工甚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等,且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再加上一些专家检查时只重视眼前的隐患,不注重深挖根源,以致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西部某市一危化品企业负责人认为,“打钩检查”不接地气。该负责人表示:“专家既能发现问题隐患,又能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解决方案,让企业分管安全、技术的人员学到相关知识,这样的指导服务才会受企业欢迎。”
业内人士反映,一些专家开展检查指导时很仔细,查出的问题也很多,但偏偏忽视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上的问题,导致隐患整治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例如,下井查水泵,不能只检查水泵运转是否正常,还要看有无备用水泵。没有备用水泵不符合规定,一旦出现突发状况,也无法应对。”业内人士认为,查隐患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大小都要查,先看大,再查小,大的对标准,小的放大看,这样才能查得准、查得实。
东部沿海某市监管人员反映,一些专家由于和企业有利益关系,往往不愿提问题,甚至会将大问题化为小问题、将小问题变成没问题,导致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一些专家存在应付心理,认为“差不多得了”“反正也查不完”,甚至把企业自查的内容“据为己有”,以此充数。
此外,一些地方存在专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个别专家在接受政府部门委托参与检查时,想方设法为难企业,目的是借着当专家的机会,推销自己所在机构的“小服务”。
滥竽充数 实践经验不足
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有自身专业优势。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从办公场所、内部管理制度、人员资质、服务内容等方面,对技术服务机构提出了具体要求,以规范服务机构管理,更好发挥其专业优势。
然而,一边是市场需求不断加大,一边是既熟练掌握政策标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资源依旧稀缺。在二者矛盾愈加突出的情况下,一些技术服务机构便将目光瞄准了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业务不熟的退休人员等,以致出现了不少“新手专家”“理论专家”“业余专家”。
“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专家在检查服务过程中,要求企业对一系统进行防爆改造。虽然没有法理依据,其他专家也说规程中没有具体要求,可以不用改造,但企业最后还是花了几百万元进行改造。”一名在某技术服务机构任职的人士表示,这类“理论专家”常在概念、规范上大做文章,让企业感觉很委屈。
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进入技术服务机构担任技术员,到企业开展服务时“两眼一抹黑”,看不出问题。“这类人员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但由于缺乏企业管理等实践经验,检查时一头雾水,不知从何查起。”该位人士说。
弄虚作假 服务质量堪忧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提供相关安全技术服务的机构在排查隐患时确保客观、真实、公正。
有基层监管人员表示,一些技术服务机构不仅遗漏企业关键危险要素,而且没有针对危险源提出合理的管控建议,导致企业对危险源缺乏足够认识,“等事故发生后,技术服务机构又与事故企业互相推诿、指责”。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政府通过出资或补贴来委托技术服务机构提供安全服务时,最关心的是少花钱多办事;而机构关心的,则是提供的服务是否有相应价值的回 。“二者之间倘若找不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对政府、企业、机构三方来说,都无益处。”该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技术服务机构为了承揽项目,在竞标时往往 价很低,为压缩成本,便提供低质量的服务。
例如,2019年9月底,某市一化妆品生产企业车间因静电产生的火花引发火灾,由于在场人员不知如何应对,最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为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一年收取的服务费只有区区几百元。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是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力量,所提供的技术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安全生产工作成效。这就要求相关机构和专家必须强化自我管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专业素质,将精准排查隐患、全面服务企业落实到每一次指导服务中,切实帮助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各司其职,破解三个“不好”难题
——专家指导服务系列调查之四
政府购买服务手段简单、专家管理粗放,专家指导服务变成“照单打钩”,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服务掺水、弄虚作假……类似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政府、企业、专家或技术服务机构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职责。
业内人士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制度,用好手中的“指挥棒”,探索建立更加切合实际的合作机制;企业要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切实担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专家或技术服务机构需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专业化程度,破解当前专家指导服务“买不好”“接不好”“用不好”等难题。
政府:在“买得值”上下功夫
在专家指导服务中,政府部门的职能是“掌舵”,而非“划桨”。当前,政府部门一方面作为服务的购买者,承担着需求整合与项目转化、立项等职责;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检查的推动者,扮演着制度与规则的制定者、增权赋能的实施者、“功能替代”的监管者和多元合作的推进者等多重角色。
财政部2020年1月颁布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购买主体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绩效管理,应当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定期对所购服务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购买主体应当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履约管理,开展绩效执行监控,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督促承接主体严格履行合同。这意味着,“买完”不是最后环节,相关部门需要在“跟谁买”“怎么买”及“买得值”上下功夫。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谷林认为,政府部门需要想方设法为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可以为技术服务机构参与安全生产检查搭建平台,为企业找到“外部智囊”提供可信赖的渠道。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选择购买服务时,很容易出现想要“花小钱办大事”的现象,但绝不能因此而忽视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对于服务不到位、服务不及时、服务有问题的技术服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限期整改、通 、退出等惩戒。
张兴凯表示,政府监管部门要做到该管的一定要管到位,不能无条件下放权力。同时,有必要制定一个明确、统一的(准入)淘汰标准,既给技术服务机构一个发展标准、行为规范,又为技术服务机构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此外,对于政府或企业聘请的专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将其与技术服务机构一同纳入诚信体系中管理。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由于县级监管部门无法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导致技术服务机构聘请的专家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建立专家查隐患反馈机制,以此作为评价专家指导服务效果的参考依据。同时,健全专家互查制度,采取市级互查、县级互查等方式,加强区域间的专家流动。
为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在智力支持、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方面的作用,去年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印发了《贵州省应急管理专家管理办法(试行)》,对专家选聘、使用、管理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并制定了考核等相关制度。
此外,对于企业是否需要购买专家或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谷林认为,并不应由政府部门强制规定。当前,各个行业、各种工艺的安全标准很多,但不系统,政府应该分行业、亚行业、子行业梳理相关安全标准,让企业、相关责任主体能够对照本企业、本单位相关的行业标准逐项落实,激发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主观能动性。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形成“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共识,培育技术服务市场,在企业没有能力达到安全生产标准时,激发企业寻找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服务的内生动力。
企业:业务外包非责任外包
不少企业希望通过专家指导服务,弥补其在安全生产检查中专业能力不足等短板,提升其安全生产水平。
在浙江省德清县,浙江拓邦液压科技有限公司责任人对此感触颇深。“我们公司是很重视安全的。”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很早就设置了1名专职安全员,安全员会轮流到各个车间讲安全课。公司也制定了一些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针对容易出现的违规行为,出台了安全制度。然而,在专家开展指导服务后,结果还是让他觉得眼前一亮。
“专家发现了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该负责人举例说,原本以为,作为金属加工企业,不存在火灾隐患,因此没有把消防工作当回事。但专家在指导过程中,查出不少火灾风险点。之后,在专家的指导下,该公司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补足了安全设施设备。
不只是拓邦公司,很多接受过专家指导服务的企业都对专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廉州镇,河北华旭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得不错,但接受专家首次检查时就被查出17处安全隐患,这让该公司安全负责人很受触动:“这些隐患就在眼皮子底下,我们却疏忽了。”
济南艾克斯博特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国军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者的安全专业水平,同时,企业在整改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及时与专家沟通,建立长期联系,想方设法用好专家。
但业务的外包,并不意味着责任可以外包。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2019年3月31日,位于江苏省昆山开发区的昆山汉鼎精密金属有限公司在数控机床加工车间北墙外堆放镁合金废屑的集装箱发生爆燃事故,造成7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
虽然该公司已经聘请了3家技术服务机构为其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但事故发生后的调查 告显示,这些技术服务机构并未严格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责任未落到实处。此次事故发生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安全经理、车间兼职安全员等10人被追刑责。
机构:发挥“功能填补”作用
安全生产事关生命安全,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是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力量,所提供的技术服务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
因此,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必须明确自身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和责任,包括端正服务方向、强化自我管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在安全生产责任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百浩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黎霞表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若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技术服务机构没有尽到其与企业所签订合同的义务所造成的,企业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向技术服务机构追究违约责任。如果技术服务机构在其提供服务过程中存在未履行法定义务或违法违规的行为,政府监管部门可以追究其相关的法律责任。
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承担着服务供给职能,发挥“功能填补”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还存在服务力量单一、技术水平薄弱、整体规模偏小的问题。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技术服务机构,要认真采纳先进的安全技术,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安全生产工作标准,有针对性地采取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技术。同时,要构建专业化队伍,使从事安全服务工作的工程师不仅具有系统的安全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既能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又能进行现场指导操作,能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提出可操行性强的安全服务方案。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主管魏鑫也建议政府部门在聘请专家时,要参考其工作经历,并适当增加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专家数量。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技术服务机构应该加强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操作规程的落实,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要求企业,避免出现经验之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