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二“圆点-У”打击熊大“萨拉托夫”号

作战情况

乌克兰陆军第19扎波罗热独立导弹旅,下辖4个导弹营,拥有约24辆导弹运载发射车,配备9К79-1“圆点-У”(Точка-У)导弹系统的9M79近程地地导弹约120枚,迄今为止,在俄乌冲突中发射了30余枚。

2月25日,乌军从9К79-1“圆点-У”导弹系统发射数枚9M79-1近程地地导弹,袭击了俄军位于斯托夫州北部米列罗沃前线军用机场,至少击毁1架Cy-30M2战斗机。

3月4日,乌军从9К79-1“圆点-У”导弹系统发射9M79-1近程地地导弹,对“亚速营”实施精确打击。

3月14日,乌军从9К79-1“圆点-У”导弹系统发射带集束战斗部的9M79-1近程地地导弹,击中顿涅茨克市中心。

3月15日,俄军拦截1枚9M79-1近程地地导弹,其残骸坠落在顿涅茨克东部马凯耶夫卡地区并发生爆炸。

3月25日,乌军从9К79-1“圆点-У”导弹系统发射9M79-1近程地地导弹,对停泊正在码头卸弹药的1171型“鳄鱼”级坦克登陆舰“萨拉托夫”号攻击得手,这是全球首次在实战中弹道导弹攻击军舰沉没战例。

俄军1171“鳄鱼”级坦克登陆舰“萨拉托夫”号燃起大火

空中俯视照片,该舰长度113m,宽度15.5m,排水量4700t

3月26日,乌军从9К79-1“圆点-У”导弹系统发射4枚9M79-1近程地地导弹,打击在顿涅茨克的俄军目标,包括一个油库。

3月31日,乌军第19导弹旅从9К79-1“圆点-У”导弹系统发射9M79-1近程地地导弹。对位于俄罗斯本土的俄军弹药库进行精准打击。

9К79-1“圆点-У”(Точка-У)导弹系统

1989年,9К79-1“圆点-У”(Точка-У)导弹系统进入苏联陆军服役,导弹型号为9M79-1,改进了发动机和制导系统,主要是增大射程,提升CEP。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先后向10余个国家销售了9К79“圆点”导弹系统。

9К79“圆点”近程地地导弹武器系统是苏联研制的第二代近程地地导弹系统,主要用于对敌方浅近纵深的指挥所、机场、军用物资存储基地、弹药库等实施精确打击,装备9M79、9M79-1,9M79K、9M79M(雷达末制导型)等多个改进型近程地地导弹。

9К79“圆点”导弹系统采用在军用БAЗ 5921高机动轮式底盘上开发的9П129运载发射车,驾驶室乘坐4名车组乘员(含驾驶员),整个车厢用于运载导弹、发射架,每辆车运载1枚9M79近程地地导弹,最大行程650km,能在野战环境发射,从行军转入作战状态时间17min,发射间隔40min,发射时车厢盖板自动打开,液压装置将发射导轨起竖至固定78°发射角。

9К79-1“圆点-У”(Точка-У)导弹系统——9П129导弹运载发射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车空重16000kg,运载(一枚9M79)地地导弹重19145kg,乘员4名,车长9486m,车宽2375m,车高3050m,发射导轨起竖角78°,发射区倾斜角不大于±15°,导弹最小射程20km,最大射程120km,公路最大速度60km/h,水上浮渡最大速度8km/h。

9M79近程地地导弹由制导头舱、战斗部舱、飞控系统舱、固体火箭发动机舱和4片栅格尾翼伺服控制舱组成,弹体为圆拱形弹头+圆柱形弹体组成,弹体中部有4片梯形弹翼,尾部有4片栅格弹翼。

9M79近程地地导弹线形图

9M79近程地地导弹组成示意图

9M79近程地地导弹外形图

9M79近程地地导弹长度6400mm,弹径650mm,发射质量2000kg,战斗部质量480kg,最大射程70km(早期型号)、120km(9К79-1“圆点-У”),CEP为160m(早期型号)、15m(9К79-1“圆点-У”)。

9M79近程地地导弹采用预编程序捷联惯性制导,根据发射点和目标的地理坐标规划飞行弹道,将弹道数据装订在导弹的制导系统,发射后,弹上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实时测量出自身的位置坐标,通过与规划弹道数据比较测量出偏差量,输入伺服控制系统形成驱动栅格尾翼的控制信号修正飞行弹道,直至命中目标。早期型号惯性导航系统精度较差,CEP约为160m。改进后9К79-1“圆点-У”近程地地导弹,CEP提高至15m。

9M79近程地地导弹可携带482kg战斗部,包括常规爆破破片战斗部、子母弹、战术核武器等。9Н123Ф/9Н123Ф-1整体式高爆破片战斗部,直径650mm,装药量162.5kg,与导弹纵轴呈78°角安装,由弹体侧面一个光学窗口发射激光判定450m高度起爆,炸出14500片破片,杀伤面积20000~30000m2。9Н123K集束子母弹战斗部装有50枚7.45kg的9Н24杀伤子弹药,在2250m空中开舱旋转释放子弹药,引信撞击地面起爆,每一枚子弹药装药1.45kg,单枚子弹药爆炸产生316片重约7g的破片,总破片数量15800片,杀伤面积35000~70000m2。还可携带10~100t TNT当量的战术核武器。

9M79近程地地导弹的制导头舱与战斗部舱的组成示意图

9M79近程地地导弹实物半剖实物结构,后者携带的战斗部为打击面目标的子母弹

9M79地地导弹圆拱形弹头与圆柱形弹体结合部、带红色窗口盖的位置即为控制空中起爆点的激光测高仪的光学窗口

9M79近程地地导弹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提高射程主要是采用性能更好的发射装药。

9M79近程地地导弹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剖面示意图

9M79近程地地导弹的尾部的4片栅格尾翼及其伺服驱动装置,根据接收来自制导系统的修正信号,用其控制4片栅格尾翼和尾喷管内相应产生矢量推力的4片燃气舵同时动作,因此在飞行中能以较大的变化量改变和修正弹道直至准确命中目标。

9M79近程地地导弹尾部4片栅格尾翼的伺服驱动装置组成示意图

9M79近程地地导弹尾部4片栅格尾翼的伺服驱动装置和尾喷管内对应栅格尾翼的4片燃气舵,因此可较大幅度的修正飞行轨迹。

使用分析

乌克兰别尔扬斯克是亚速海沿岸的港口城市,在东南部马里乌波尔以西约80km,俄军攻占后成为俄军的物资补给前方基地。自2月24日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当天,美国RQ-4B“全球鹰”高空侦察无人机就在乌克兰上空执行任务,之后飞往黑海空域继续继续继续高空监视、侦察。此外,E-3A“望楼”空中预警机、(含英国的)RC-135战略侦察机、E-8C战场监视指挥机就在乌克兰周边的罗马尼亚、黑海上空持续飞行,E-8C战场监视指挥机的机载AN/APY-3相控阵雷达有效探测半径超过250km,能持续对地面活动目标形成有效监视),RC-135战略侦察机可截获距离600~800km的无线电信号,俄军在乌克兰境内作战主要依靠无线电和电话联络,在RC-135侦察机面前可以说“毫无秘密”,为乌克兰提供“革命性”的情 支持。

在打击俄军“鳄鱼”级坦克登陆舰的战例中,有3个环节需要使用ГЛОНАСС、GPS等卫星定位信号:

目标定位——虽然俄军已掌握乌克兰的制空权,但别尔扬斯克市海港码头的位置坐标乌军一清二楚,关键是乌军如何知道俄军大型登陆舰何时停泊在码头的什么位置?欧美低轨的照像卫星、高空侦察机、E-3A空中指挥机都可以获得停泊在码头的1171“鳄鱼”级坦克登陆舰的信息,与已知的码头的位置关联即可对该舰定位。

导弹发射车定位——在“圆点-У”导弹系统发射点快速高精度定位需要卫星定位信号,据媒体 道,美国和北约向乌军提供情 获取终端,通过“革命性”的情 支援已经事实上参战了,所以乌军可能既获得停泊在码头的1171“鳄鱼”级坦克登陆舰的位置,又获得发射车自身准确的位置数据,才能快速、准确完成导弹的弹道规划,实现对俄军“鳄鱼”级坦克登陆舰的精确打击,当然乌军也有一点运气。

从上述12张“圆点”导弹系统发射导弹的照片看,其发射阵地都在乡村小路边、特征不明显的原野草地、森林中的雪地、沙漠等野外环境,应该不是预设阵地,因此需要及时获取目标(固定目标可事先装定)高精度位置坐标、测量或确定发射车自身发射阵地的位置坐标,才能完成弹道规划和发射作战任务。

俄军在战场上缴获的、北约提供给乌军的接收E-3C空中指挥机信息的情 终端,应含GPS定位功能

可能采用捷联惯性+GPS/ГЛОНАСС/Galileo制导——现不能确认乌军“圆点-У”导弹系统装备的9M79近程地地导弹采用捷联惯性+GPS/ГЛОНАСС/Galileo制导。但此前在欧美国家帮助下,乌克兰公开展示过其研发采用捷联惯性+GPS制导的300mm远程卫星制导火箭弹,该技术按理更应用于改进9M79近程地地导弹;如果采用了,该型导弹就具备击中停泊在码头的1171“鳄鱼”级坦克登陆舰的命中精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