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舢板到两栖攻击舰,解放军72年对台两栖登陆手段的变化

前言:

日前,台湾省当局首次证实“美军存在于台湾”,这简直就是公开玩火,严重挑战了“一个中国”的底线。国台办对其发出了严厉警告,外交部发言人更是直言“台独”就是死路一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就一直为此准备着,无论是70年前的小舢板渡海时代,还是现在进入的两栖攻击舰时代,解放军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统一。

1949年-1955年:小舢板载大军渡海

当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时,新中国海军仅有各种舰艇134艘,其中战斗舰艇51艘,登陆舰艇52艘,辅助舰艇31艘,海军的所有“家当”(舰艇总吨位)还不如美国海军的一艘“衣阿华”级战列舰排水量大。除了存在舰艇“老、破、小、少”等问题以外,新中国海军的水兵有一部分是国民党投诚部队,还有一些都是解放军陆军“下海”,很多人几乎都没有见过海军战斗舰船,更别提操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几乎无法形成战斗力,两栖登陆作战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在这个时期,由于缺少大型舰艇,很多缴获或起义而来的美制登陆舰,经过改装后作为战斗艇用,既可以运兵登陆,又可以打击敌舰。

由于缺少海军的必要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大陆沿海岛屿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在解放厦门后,于当月24日深夜发动了解放金门岛的战斗。然而由于缺少登陆用的船只,当第一批3个团的兵力和第二批增援的4个连兵力运上去后,运输的各种木船、帆船未能按时返回,导致我军无法及时支援相隔仅18海里的,已经登陆的解放军,9086人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坚持战斗5天后全军覆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在评价这次战役时,就将登陆舰船准备不充分列为战争失利的原因之一。

1950年,在发起海南岛战役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充分吸取金门战役的经验教训,在广东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征集、修补了2000只木帆船,部分改装了机帆船 ,成功的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虽然其现代化程度远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著名渡海登陆战役,但仍然积累了宝贵的两栖登陆作战经验。为了迅速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发展登陆部队成为海军的当务之急。起初中国打算借助前苏联的技术和工业解决这个问题,但受到朝鲜战争爆发的影响,被迫暂缓。在这期间,海军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登陆舰船,将美制LST大型登陆舰,LSM中型登陆舰,LCT、LCM和LCI登陆艇几种类型组织到一起,形成了新中国初代运输登陆舰力量。尽管这些舰艇数量少,性能落后,但人民海军就凭借着这些舰艇进行了1000多次海上战斗,解放了除台湾、妈祖、澎湖、金门之外的所有沿海岛屿。

1955年-1980年初期:从仿制走向自主

为了能够快速壮大海军,从1955年开始,我国开始了新型登陆舰船的研制生产工作。在这段时间内,以苏联的LCM为原型,由第二船舶产品设计室设计成功了小型登陆艇066型,同时还设计了363甲型小型登陆艇,但这两款登陆艇吨位小,航速慢,性能已经不符合当时海军的作战要求。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两栖登陆舰艇的研制始于196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建造排水量135吨的067型机械化通用登陆艇,这种艇配置了专门液压开门机和尾锚机,可以搭载一辆59坦克以及2辆装甲车,或200多名登陆人员,装载货物时能达到近50吨。虽然该艇航速较慢,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冲滩、退滩能力好,所以在后来的10多年间建造了300多艘,一度成为中国海军近岸重型装备海上输送量的主力,同时也满足了海军沿海岛屿间运输的需要。后来在067型的基础上,研制了排水量90吨的068型登陆艇,该艇体型明显缩小,主要以运载人员为主,能够一次性运载一个加强连的士兵,主要是和067型登陆艇配合使用。

我国在提出研制小型登陆艇的同时,中大型登陆舰的研制工作也几乎同时展开。1965年,708所完成了073重型登陆舰的技术设计,并于1966年11月开始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该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850吨,采用2台仿制的D39柴油发动机,最大航速15节,续航力1200海里,一次可运载3辆59坦克或69坦克、6辆62式轻型坦克、6门85毫米口径大炮或100多人的加强连,称得上是我国第一款现代化的两栖登陆舰。073型两栖登陆舰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简便,造价低廉的优点,在二、三线船厂大量建造。然而1970年前后的试航当中,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震动问题,柴油机发生连续拉缸的故障不得不停产,而已经生产的073型登陆舰,这些问题直到1975年才经过改装才得到解决。

1970年代中期,我国又在067、068型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建造了100吨级的271型和130吨级型的271‖型登陆艇。这两种艇依然是一种小型登陆艇,运载能力与067型相当,但航速从11节提升到13.5节,在航程和海上自持力也有所增加,保留了“前辈”综合性价比高的优点,一共建造了200多艘。

1978年,073‖型登陆舰建成下水,该舰是在073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其舰体增长了10米,排水量提高到1040吨,满载排水量提高到1250吨。改进了DZ39柴油机, 最大航速提高到16节,航程也增加到1350海里,装载能力提高300吨,可以搭载4辆59/69型坦克的同时,再装载一个步兵加强排在台湾海峡实施两栖登陆作战。073‖型登陆舰在交付部队使用后,发现该舰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发动机的可靠性难以维持正常使用,传动系统也出现磨损过度的问题。实际上,经过10多年的时间,073型登陆舰仍然无法实现批量建造。

在整个1970年代,中国研制了两款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登陆舰,其一是上文提到的073中型登陆舰,其二则是072型大型坦克登陆舰。072型登陆舰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59年技术部门设计的068大型步兵登陆舰和代号072的大型坦克登陆舰的技术设计方案。由于种种原因,072型登陆舰直到1976年才通过海军和工业部联合召开的技术审查会。1976年底,072型登陆舰首舰开始施工建造规划,在施工过程当中使用了新的建造工艺,缩短了建造周期。1977年10月19日,072型首舰下水,次年2月份因为施工不当发生火灾,但仍然在1978年3月份开始了试航工作,试航结果证明其各项性能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并于当年底交付海军。1980年召开的大型舰船技术鉴定会上得出结论,认为072型登陆舰“登陆性能好, “装得多、冲滩高、登得牢”,航速和登陆性能接近当时世界水平,”

072大型坦克登陆舰的标准排水量达到2200吨,满载排水量4200吨,最大航速18节,可同时运送10辆40吨级主战坦克和150名陆战队员或2000吨物资。072型登陆舰在中国两栖登陆舰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突破性的,其装载能力、航速、适航性、舰载火力、续航力等指标和同一时期苏联的鳄鱼级、法国的特尔伊耶级,英国的兰西洛爵士级、美国的新港级相比都毫不逊色。80年代初,根据海军使用072型登陆舰的经验,于1980年代初开始了改进升级,主要改进存在的推进系统级部分舰体结构,提高整体可靠性和适应性,舰上配备的自卫火力也改为1座双57毫米炮和3座双37毫米炮,加强了防空能力。改进后的登陆舰称072‖型登陆舰,从1982年开工建造首批4艘,到1980年代末全部建成交付海军使用。其中2艘072‖型登陆舰还参加了1988年的永暑礁观测站的建设施工任务,验证了该级登陆舰的远海作战能力。

1980年中期-2007年:厚积薄发攒技术

1980年中期,067/068型、271/271‖型登陆舰的性能逐渐落伍,再加上早期服役的登陆艇已经达到使用寿命,很大一部分做了推移或者封存处理,于是中国又在271‖型登陆艇的基础上,研制了079型登陆艇进行替换。相较于271‖型登陆艇,079型装载能力提高到300吨,艇体尺寸增加20%,满载排水量接近800吨,能同时搭载3辆59坦克或250名士兵,整体性能已经介于我国海军中的大型登陆艇和重型登陆舰之间,由于其性能不错,在短短的5年间就建造了30多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老旧登陆艇退役后数量上的不足。

1990年代后,尽管中国这时已经能够建造性能更好的大中型登陆舰,对小型登陆艇的需求已经不大,但仍然从特定作战环境的需求出发,在1990年代末推出了074型登陆艇。074型虽然还被称为大型登陆艇,但其排水量已经超过800吨,整体设计大小已经和073型中型登陆舰相差无几,其装载量超过200吨,可以同时搭载3辆96式或99式主战坦克,或者200名登陆人员。最大航速超过17节,整体性能和073型中型登陆舰相近,弥补了073型登陆舰在数量上的不足。2000年以后,中国又对074进行了改进升级,升级后的074A型登陆艇在保留了强大的运载能力的同时,放弃了中国小型登陆艇一直以来惯用的首开门、短艏楼以及遮蔽式高坦克甲板的习惯,而是采用了全新的直通式甲板,舰桥位于艇体右侧,艇艏设有与甲板等宽的跳板,更方便重型装备的装卸和登陆。

在中型登陆舰方面,中国一直没有放弃对073型登陆舰的改造升级。进入1980年代后,随着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突破,海军提出研制改进型073Ⅲ型登陆舰的计划,要求彻底解决此前073系列登陆舰存在的所有问题,并保证最大航速达到18节,以保证能够和072型登陆舰一起行动。因此073Ⅲ型的研制首要以求稳为主,换装了更加可靠的柴油机,但功率没有增加,修改了船型以降低航行阻力,使航速提高到了17.5节,同时舰体加长加宽,满载排水量一跃提高到1500吨,装载总量达到400吨,一次性可运载4辆88式主战坦克。该舰从1980年代初就完成了相关设计,但由于受到当时形势变化,军品订单大幅减少,073Ⅲ型指导1989年才开工建造首舰,进入1990年代以后才开始批量生产,10多年的时间就生产了数十艘,增强了中国海军跨海两栖登陆作战和海上兵力投送能力。

后来在073Ⅲ型的基础上,又发展了073A型登陆舰。该登陆舰也是采用了和074A型登陆艇一样的贯通式坞舱,其内部车辆储存空间达到了444平方米,车辆可以由舰艏舱门通过跳板或后部坞门跳板进出。该型登陆舰的可以搭载6辆中型坦克,或6辆83A式水陆两栖坦克,或9辆步兵战车,或1个海军陆战中队(180人),或12辆卡车,或允载250吨货物,并能完成辅助补给以及布雷等多种任务。最重要的是,073A型登陆艇可以搭载724型气垫登陆艇,可以不进入敌方火力范围内发动超地平线突击。073A型登陆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两栖作战从以往单一的平面登陆发展到立体登陆方式。

与此同时,072大型登陆舰也继续发展,新型的072Ⅲ型坦克登陆舰从19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技术方案的设计。其在前型舰的基础上,072Ⅲ型对舰体进行了放大,排水量达到4800吨,装载能力增加了250吨,072Ⅲ型还换装了新一代增压柴油发动机,最大航速达到18节。该型舰最大的改动,就是在舰尾安装了直升机起降平台,具备一定的直升机搭载能力,却没有直升机机库。不管怎么说,072Ⅲ型登陆舰具备了此前中国登陆舰所没有的垂直登陆作战能力,这也是中国紧跟世界两栖战法潮流,初步探索了“超地平线登陆”战法。和同时代的登陆舰相比,072Ⅲ型登陆舰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是当时中国技战水平最高、性能最好的大型登陆舰。

2007年至今

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中国国际形势的变化,再加上台湾省内一小撮“台独”分子不断发布所谓的“独立宣言”,严重挑战了中国大陆的底线。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国武装力量的首要任务,中国海军必须时刻做好两栖登陆作战的准备。然而中国的两栖登陆载具却并不完善,只能依靠类似于二战“诺曼底”登陆时采用数量弥补运载能力的不足。在现代化高强度的两栖登陆作战当中,队形密集、航速慢的水面舰艇无疑要承受巨大的风险和损失。仅有的073A和072Ⅲ型为代表的坦克登陆舰,其能够实施的三栖战法十分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从2006年开始,中国开始建造071型船坞登陆舰,该舰满载排水量达到25000吨,舰体外部采用了隐身设计,内部空间也十分宽敞,能够运载近50辆各类装甲作战车辆,大约1个加强营的步兵作战人员及其所需的武器装备,同时在舰艉还设有面积巨大的直升机甲板,有直升机机库能携带4架直8运输机,在船坞中可以携带2艘新型的726型两栖登陆气垫船和2艘高速巡逻艇。由于071型船坞登陆舰性能良好,还能执行人道救援、救灾、维和等多种任务,目前已经服役8艘。

如果说071型两栖登陆舰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两栖登陆作战能力质的飞跃。 那么075型两栖攻击舰则将中国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带进世界先进水平。075大型两栖攻击舰排水量4万吨,采用全通式甲板设计,可以携带更多的直升机,其垂直攻击和登陆能力比船坞登陆舰有了很大提高。两栖攻击舰设计复杂程度仅次于航空母舰,工艺要求高、造价昂贵,但其能够有效提高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及高机动远海兵力投送能力。有了075型两栖攻击舰,一旦台海生变,就可以率领登陆舰编队,在航母编队的掩护下绕到台湾岛的东海岸进行两栖登陆,堵死“台独分子”从海上逃跑的通道,大大加快统一进程。

结语:

经过72年的发展,中国两栖登陆舰可以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老旧的美国剩余战争物资,到自力更生研制出领先世界的两栖攻击舰,中国已经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化两栖作战力量,完全有能力维护祖国的统一。正如国台办说的那样,如果民进党当局胆敢铤而走险,必将遭致灭顶之灾。

图片源自 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