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翼的海鹰-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母舰舰载机折叠翼小考

曾用笔名:元首卫队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令海陆空军甚至原子能军事技术突飞猛进,其中海军航空兵战术更是一度奠定了海战的主流基础,原本以陆地为基地的飞机可以从短短的航母甲板上起降,进行高强度的海空作战,令人叹为观止。

而相比于陆地机场,不论是多大的航母,尤其是二战期间的航母,空间总是有显得捉襟见肘,而为了节省空间,提高利用效率,林林总总的舰载机折叠翼形式就应运而生了

其实用以缩减舰载机贮放空间的折叠翼设计在飞机发展历史初期即已出现。1913年于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的肖特海军上将81型浮筒水上飞机(Short Admiralty Type 81)就已采用折叠翼。

1913年7月17日在“竞技神”号航母上通过验收试验的肖特81型,该机是第一款进入海军服役的可折叠翼飞机,但是它后来的命运多舛:7月22日,一场大风刮倒了覆盖在飞机上的帆布棚,导致机体受损。9月4日,这架水上飞机的方向舵卡住,从1000英尺的高空坠海。在维修之后,被部署到了谷物岛的水上飞机基地,直到1914年5月失事。


美国海军

美国海军舰载机多为上叠翼,例如太平洋战争初期的道格拉斯TBD“蹂躏者”(Douglas TBD Devastator)、中后期的沃特F4U“海盗”(Vought F4U Corsair)、寇蒂斯SB2C“地狱俯冲者”(Curtiss SB2C Helldiver)与不及参战的道格拉斯AD“天袭者”(Douglas AD Skyraider)。

太平洋战争初期的主力舰载机组合:格鲁曼F4F-3“野猫”战斗机(Grumman F4F-3 Wildcat)与道格拉斯SBD“无畏”俯冲轰炸机(Douglas SBD Dauntless)则无折叠翼。

1941年10月在企业号机库内维修的F4F-3

1942年4月10日企业号上的一架F4F-3

1942年12月27日桑提号航空母舰(USS Santee ACV-29)第29侦察机中队的SBD-3

11942年6月上旬,中途岛海战之前,F4F-4全面取代了F4F-3。F4F-4使用格鲁曼公司的独家专利技术:STO-Wing机翼折叠机构。此机构以枢轴支点同时进行机翼旋转与移动,将机翼收叠于机身旁,翼底朝内。为减重考量,量产初期将原设计的液压系统取消改为手动收叠,后期才再改回液压自动收叠。

由于STO-Wing机翼折叠机构为格鲁曼公司专利,后续也仅沿用于该公司的F6F“地狱猫”(F6F Hellcat)及TBF复仇者(TBF Avenger)上。

然而不及参战的格鲁曼F8F“雄猫”(Grumman F8F Bearcat)则因减轻重量与做剧烈飞行动作时的翼面负载考量,反而扬弃STO-Wing而改采用上叠翼。

战后格鲁曼各型舰载机多采上叠翼,STO-Wing机翼折叠机构则仅见于E-1“追踪者”(E-1 Tracer)、C-2“灰狗”(C-2 Greyhound)及E-2“鹰眼”(E-2 Hawkeye)上。


日本海军

日本海军舰载机全为上叠翼,包括中岛B5N九七式舰上攻击机、中岛B6N天山舰上攻击机、爱知B7A流星舰上攻击机。

三菱A6M2零式舰上战斗机二一型及爱知D3A九九式舰上爆击机仅在翼端手动折叠,主要是为了能进行升降机操作。这是因为零战追求的极轻量化设计无法负担主翼折叠机构增加的重量,而九九式舰爆基于俯冲轰炸时主翼强度的考量亦必须割舍。

海军航空技术厂D4Y彗星舰上爆击机、D4Y-C二式舰上侦察机与中岛C6N彩云舰上侦察机则不具折叠翼。


英国皇家海军

英国皇家海军偏好后向(rearward)折叠翼,包含水平后叠与后叠旋转贴附机身翼底朝外两种形式。水平后叠者诸如费尔雷公司(Fairey)的剑鱼(Swordfish)、青花鱼(Albacore)、管鼻燕(Fulmar)、梭鱼(Barracuda)。

机翼后叠旋转者诸如布莱克本公司的贼鸥(Blackburn Skua/Roc)、费尔雷的萤火虫(Fairey Firefly)与不及参战的布莱克本火把(Blackburn Firebrand)。

上世纪30年代航空母舰战术启蒙期,英国皇家海军构想的舰载战斗机以防卫敌轰炸机与飞艇攻击为主,加以海上飞行须导航员分工,因而朝向双座重战斗机发展。此策略失误导致欧战爆发时其作战斗力并未完备。

紧急由空军单座战斗机改为舰载款的霍克海飓风(Hawker Sea Hurricane)不具折叠翼;休泼马琳海火(Supermarine Seafire)则为上叠翼,翼端再水平折叠。

经由租借法案从美国采购的格鲁曼“无足鸟”(Martlet)-即F4F、格鲁曼“塘鹅”(Grumman Gannet)-即F6F、格鲁曼“海鲢”(Tarpon)-即TBF、F4U“海盗”则构成英国皇家海军舰载机主要战力。

这些机型中,TBD总高与海盗总高加上上叠翼皆在5米上下,难以容纳于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航母标准4.9米(16英尺)高度的机库中,更不要说双层机库皆降为4.3米(14英尺),以降低重心提升适航性的冤仇级装甲航母以及下层机库高度4.3米的不挠号装甲航母了。

通常海盗只能系置于飞行甲板上作业,而F4F与HF6F的STO-Wing折叠翼与英国皇家海军惯用的后向折叠翼类似,符合英军航母机库高度设计的原则。

后继英军航母机库高度即调整为美国海军自约克城级航母起的标准5.33米(17英尺6英寸)。不及参战的霍克海怒(Hawker Sea Fury)与50年代的费尔雷塘鹅(Fairey Gannet)也不再是英国皇家海军传统装备上叠翼。


德国海军

1940年4月上旬德军发起侵攻挪威的威悉演习作战(Unternehmen Weserübung)之后,连带搁置了德国海军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Graf Zepplin)的建造工程。

该舰预计搭载10架梅塞施密特Bf 109 T (T指航空母舰Tr?ger)、12架容克斯Ju 87 C、20架费泽勒Fi 167。舰载战斗机Bf 109 T仅处于改款测试阶段,尚未具备折叠翼设计。双翼型的舰载鱼雷机Fi 167则使用水平后叠翼。

Bf 109T-1舰载型,注意机尾的着舰钩。

舰载俯冲轰炸/鱼雷机Ju 87 C-0 (V11原型机)具备类似STO-Wing的折叠翼,但与STO-Wing机翼折叠机构不同。其液压机翼折叠系统先将外段机翼向外推离,再旋转贴附机身,翼底朝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