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众裁员3万人 新建电池大工厂呼之欲出
作为欧洲最大汽车厂商大众汽车,在经历了尾气排放门丑闻之后,开启了低排放车辆的扩产之路,建立自己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也成了其合乎逻辑的选择。
今年早有外媒 道,大众或将效仿特斯拉Gigafactory电池工厂,自建大型电池工厂并加快向电动汽车领先转变。10月份,大众汽车工会主席Bernd Osterloh在接受一家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大众集团应该投入开发和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上周五,大众集团与工会达成协议,大众品牌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万名,以提升利润和资助电动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此次裁员,在德国本土将削减2.3万个工作岗位,大众承诺不会在德国强制裁员。裁员最终协定,也将电池工厂联系在了一起。
大众管理层承诺将创造9000个新岗位,新岗位将涉及德国工厂的电池生产和移动服务领域。
大众CEO穆勒表示:“如果未来大众售出车辆超过四分之一电动汽车,那么一年我们需要至少将近3百万个电池。打造大众自己的电池工厂是十分有意义的。”大众目前的电动汽车电池由其他供应商提供。
车辆共享服务方面,穆勒表示大众目前正在和优步探讨潜在的合作可能,但是大众不会局限于车辆供应商这一角色。穆勒表示:“优步看我们更像个供应商。但是我们曾说过:嗯哼,我们很乐于参与这场竞赛。我们会保持领导的位置。”
和大众一样在积极开发电动汽车并投入移动服务中的其他车企,都不只是局限于卖车,而是开始更多地涉入到车辆共享等领域。
2,奥迪和经销商:为品牌合则两利 合则共赢
在中国市场,奥迪(当然是一汽-大众奥迪)和奥迪经销商共同打造、培育了奥迪品牌,双方都有难以名状、难以割舍的情感。那么,为了奥迪品牌,奥迪和奥迪经销商是不是也应该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道出苦衷、阐明观点、确定立场,一方也不必给谈判“限时”,另一方不必再下“最后通牒”。毕竟,为了你们都曾经无限付出的奥迪品牌,大家合则两利,合则共赢。否则,否则就打吧!打出个亲痛仇快!把奥迪打出这个市场也没什么。
据 道,昨天下午的谈判,傲慢的奥迪高层给了经销商代表一个“只有两个小时”的沟通时间;而经销商也毫不示弱,在简单陈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后,愤然离场,回敬了奥迪高管一个渐行渐远的集体背影。
3,明年上半年推出 蔚来汽车新车计划曝光
蔚来汽车首款量产车型EP9已于2016年11月21日在英国伦敦正式发布,在发布会结束后,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第二款量产车ES8将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其名称中的“S”代表这是一款SUV,数字“8”代表这款车是蔚来汽车产品序列中的高端产品。
“配图为蔚来汽车位于德国慕尼黑的设计中心;图片来自于新浪微博@李想”
4,戴姆勒卡客车高管因辱华事件被免职
21日晚间消息,从戴姆勒中国获得消息,戴姆勒卡客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高海纳(Rainer Gaertner)因辱华事件已被免职。
以下为来自戴姆勒中国的官方声明:
关于戴姆勒员工私人纠纷的进一步声明
近日,媒体 道的戴姆勒卡客车(中国)有限公司某位管理层成员与另一当事人发生的私人纠纷,完全属于个人事件。相关部门就该事件的问询已结束,应当事人双方要求,已通过协商方式私下达成和解。 根据媒体的披露,此次纠纷的性质,尤其是我司员工的不当处理方式和言行已经对公众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同时与我司企业文化、品牌理念背道而驰,并与我公司所要求的职业经理人身份不符。鉴于上述考虑,我司已立即对该员工进行了免职处理。
该员工在此次事件中的行为与戴姆勒所秉承的“平等、尊重”的价值观相违背。
11月21日早些时候,戴姆勒中国发出媒体声明,称11 月20 日的事件确实牵涉戴姆勒员工,目前相关部门仍在调查,戴姆勒公司会全力配合调查工作。声明中,戴姆勒表示,对于此次私人纠纷深表遗憾,纠纷中员工的任何个人言论完全不代表公司立场。
据业内人士介绍,此人为戴姆勒卡客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高海纳(Rainer Gaertner)(50岁),2015年7月1日从戴姆勒卡车韩国区负责人的职位调任至中国上任。而北京警方也表示,事发后警方马上介入调查,目前,双方当事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之规定,已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事件因为一起微不足道的停车口角纠纷:北京顺义区一位中国业主在倒车进入停车位,此时一辆黑色奔驰R系轿车尾号[京QC2560],突然快速从后方驶来并抢占了车位,驾驶人为一位白人中年男子。
正在倒车进入车位的中国业主与其理论。对方高声回答:“I am in China one year already.The first thing I learned here is:ALL YOU CHINESE ARE BASTARD!”翻译成中文就是:“我来中国一年了。到这里我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们中国人都是杂种(狗娘养的)!”
5,工信部责令金龙汽车停止产销问题车型
11月21日消息,金龙汽车发布关于收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处理告知书的公告,公告称工信部要求金龙公司停止生产和销售问题车型并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同时该公司在公告内称,公司自2016年9月8日起已停止生产和销售问题车型。目前,苏州金龙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公告称,2016年10月,财政部向工信部抄送了《财政部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确认苏州金龙公司申 2015 年度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
上述行为不符合《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中关于生产一致性和合格证管理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八条、 第八十条,《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二十二条等相关规定,工信部将对苏州金龙公司作出如下处理:
一、责令苏州金龙公司停止生产和销售问题车型。
二、暂停苏州金龙公司申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并将问题车型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予以剔除。
三、责成苏州金龙公司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整改完成后,工信部将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同时公告还表示,苏州金龙公司自2016年9月8日起已停止生产和销售问题车型。目前,苏州金龙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6,沃尔沃表示 Lynk品牌不会对其有特大影响
据外媒 道,针对美国沃尔沃经销商对吉利新品牌Lynk & CO的担忧,沃尔沃美国区首席执行官Lex Kerssemakers表示,现在说新品牌是否只线上销售还太早。
Kerssemakers表示,“他们觉得新品牌的销售将会涉及到沃尔沃的经销 ,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考虑的那么深,这种想法有点超前。”
上个月,吉利宣布推出新品牌Lynk & CO,并表示将进行线上销售该品牌车辆,并通过沃尔沃商店运送。Lynk将会和沃尔沃未来40系紧凑型车辆共用CMA整车品台。在这种情况下,沃尔沃经销商服务Lynk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是吉利也表示会使用第三方修配车间。
之前,沃尔沃计划通过美国300家经销商销售新款XC40紧凑型跨界车。Kerssemakers表示,Lynk品牌的推出不会改变此计划,Lynk的01跨界车和XC40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紧凑型车型。Kerssemakers 说,“我只想说明一件事,Lynk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是吉利的一部分,我们也是吉利的一部分,仅此而已。他们做的只是分内之事。”
对于经销商对新品牌的抱怨,Kerssemakers表示是“不公平的”,沃尔沃已经告诉经销商之前在美国的计划不会变。Kerssemakers在Lynk发布后不久就给经销商录了视频,表示“如果计划有变,我会通知大家。”
7,10亿欧元扶持 德三巨头车企推进充电设施
据德国媒体 道,面临快速充电基础设施的巨大缺口,戴姆勒、宝马以及大众集团正在与德国一高速公路服务运营商展开商讨,而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德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快速充电站 络系统。
德国媒体《图片 》援引行业内部消息称,德国高速公路服务运营商Tank & Rast在为电动汽车打造充电 点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现在,为了进一步扩大充电 络范围,Tank & Rast公司正在积极寻求潜在的合作伙伴。据悉,Tank & Rast公司是保险业巨头——安联(Allianz)业务的一部分。
8,电动趋势不可挡 马自达2021年推电动汽车
据英国汽车新闻 站Autocar 道,马自达研发总监表示,未来约五年内马自达将推出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事实上,直到现在马自达还是研发常规内燃机技术的坚定倡导者,并且给自己的汽车配备“尺寸适当的”发动机。这样的发动机比尺寸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容量大。鉴于这个原因,马自达一直没有推进插电式技术的发展。不过,马自达研发总监Kiyoshi Fujiwara已经确认,马自达将“在2021年或之后”推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他表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源于“越发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并确认,马自达正在研发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以进一步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
Kiyoshi Fujiwara称,马自达也会推出纯电动汽车,但纯电动汽车需要复杂的动力控制电子管理系统,其研发过程更为棘手。他开玩笑说:“我们可不想成为三星Galaxy Note 7手机。”三星Galaxy Note 7手机电池存在问题,发生多起手机起火及爆炸事故,已经停产。
Kiyoshi Fujiwara还表示,马自达会继续研发汽油和柴油技术,并做出改进。他补充说,最大的改进会是在2018或2019年采用均质压燃技术。马自达同时也在研发轻量化技术,包括碳纤维和碳纤维增强塑料。这些技术的成本令人望而却步,无法立即在MX-5车型上使用。
9,混动车占比达10% 丰田产业结构改革强化技术IP
有关哪一种环保车的技术路径更适合现阶段的争论,仍旧方兴未艾,但要论及哪一类型的环保车在当前贡献最多,却早已毫无悬念。
截至今年年底,预计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在全球累计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相较于仍处于推广阶段的其他环保车型,混合动力车型的全球普及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毋庸置疑。自1997年首款混合动力车型推出以来,尽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备受争议,但丰田始终坚定,混合动力技术是通往未来的核心技术,亦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基于此,丰田对于混合动力技术的坚守获得了当前的成就,同时也成为汽车“产业结构改革”过程中最显性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销量不断创下新纪录,连续蝉联全球销量冠军。在此过程中,产业升级也悄然开始,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由“制造”向“质造”进行转变的结构调整,这也是全球汽车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维下的大势所趋。
与其他企业不同,丰田已经踏入全球年销量1000万辆的未知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继续承担“开路者”的重担。对于丰田来讲,如何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推进结构改革、练好企业内功,或许能为探索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10,德纳宣布收购布雷维尼集团
据外媒 道,美国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供应商德纳集团(Dana)宣布将收购意大利汽车动力传输和液压传动供应商布雷维尼集团(Brevini)。
按照计划,德纳将先收购布雷维尼80%的股份,到2020年再收购另外20%的股份。
德纳目前总资产预估已经到达3.446亿美元(3.25亿欧元),其中包括大约1.06亿美元(1亿欧元)的净负债额。
德纳集团表示此次收购将在2017年年初以现金交易的形式完成,而布雷维尼的债务未来将由德纳集资偿还。
布雷维尼集团坐落于意大利的雷焦艾米利亚小镇,主要从事的是动态行星轮毂驱动单元;行星齿轮箱;液压泵、马达和控制阀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的生产。
德纳表示,此次收购将加速公司扩大产品组合并带来技术互补,并推动德纳成为唯一拥有涵盖车辆驱动及车辆关键性能动力技术的非公路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德纳将借此进入履带式车辆市场,并将使非公路传动系统业务的目标市场份额翻一番。以此带来的成熟技术平台也可应用于德纳轻型车、商用车终端市场,并有助于加速公司的混合动力及电气化计划进程。
德纳非公路动力传动系统技术主席Aziz Aghili在发言中表示:“布雷维尼的产品生产线弥补了德纳目前的市场供给,有利于增强德纳的在建设,采矿,物料运输和其他非公路领域的实力。”
布雷维尼目前在中国,德国和意大利都分别建有生产工厂,员工数量达到2300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