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日本军工是一个跛腿巨人

按照惯例,先上评论图:

写文章的动力,就是在别人的文章下吹的牛逼

题目里说的很清楚,日本军工,说到底是一个跛足巨人,巨人,很明显,日本军工确有优势所在,这一点无可否认,比如三菱重工,上面附的文章链接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是,跛足也绝非空穴来风,下面我就重点从这方面说一下。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三菱这种体量的企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大众熟知的情况是,三菱汽车。了解点日本经济状况的,知道三菱是日本第二大的金融集团,在深入点的,知道三菱在日本国内是居于垄断地位的超大型企业。可实际上,三菱远比普通人想象的还要大。

在资本主义下,国内的垄断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这四个层次的垄断力依次递增。而上升到康采恩的程度,已经能影响立法、左右国运了。这种垄断形式,其特点就是在多个重要领域有深远影响。

三菱就是日本的康采恩,在日本,和三菱有关的企业超过600家,其中以三菱命名的超过400家。很多人心目中影响国计民生的工业类型,如金融(银行、证劵、保险…)、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业…)、重工(军工、化工、核能…)以及高大上如:卫星、战斗机、战舰、潜艇,也仅仅是三菱财阀旗下的、三菱重工旗下的、军工部门旗下的一部分…

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三菱能做到这么大的体量,是必然的,而他旗下之所以能控制这么多工业项目,恰恰是因为他自身垄断了这些项目对应的企业。三菱财团的核心企业包括但不限于东京三菱银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三菱汽车、三菱电机、本田技 研、麒麟啤酒、旭玻璃等,以及上文所说的日本军工。这一点来看,三菱和日本的关系就跟三星和韩国的关系类似,但也有所不同(这个课题需另开一文来探讨,不深述)。

这就是日本的优势,也就是可以称其为巨人的原因。归根到底,日本之所以可以快速崛起并跻身发达国家,就是因为二战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而选择对日本采取保护和扶持的立场,这就让日本有条件能把有限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科技研发中而不是吞金无底洞的军事研发中,日本自身又处在西方阵营。作为冷战时期对抗苏联的最前线,日本可以自由的购买和使用各种新型科技而不受禁运,又能把自己的廉价产品倾销到西方国家而不受惩罚。这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无法跨越和借鉴的巨大优势。

特别是二战后,美国主动在亚洲发动的两次战争,第一次朝鲜战争,美国为了减少损耗,选择扶持日本工业以生产弥补美军巨大的损耗,由此日本恢复了基础工业;而第二次越南战争则是让日本再发横财,并且以此完成了基础工业的转型升级,由此在不少领域跻身世界第一线科技水准。这才是日本在战后能如此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至于美国对日本的政治限制,又何尝不是保护了发动战争,本应受到更严厉制裁的日本呢。日本战败后能保持大量元气,跟美国的偏袒也是分不开的。

日本的成功无法复制,时也命也,羡慕不来的。不过呢,看看下图,你喜欢哪种?

中美和美日的国防长见面,一图胜万语

好啦,下面开始我的正文,说一说日本军工的劣势吧!

借用一张图片,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制造的秋月级驱逐舰

看着很高大上吧?可惜的是,完全是攒出来的,秋月级驱逐舰,是替代金刚级而建造的,金刚级号称全世界除了美国海军之外最早出现的宙斯盾舰,可惜宙斯盾是美国产的,舰炮是用的加拿大的二手货,鱼叉也是美国货(所谓90式ASM不过是山寨的增程鱼叉),子系统里只有电子对抗系统和反潜装置是自制的。说白了就是,他的眼睛是美国产的,拳头是加拿大和美国共同给他装的。而秋月级呢?看下图:

秋月级驱逐舰的武器装备很大程度上为美制(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那么长的武器名单,用的全是外国货,雷达倒是国产的FCS-3A相控阵雷达,依然是仿制的美国宙斯盾系统,且核心部件均为进口。

三菱重工制造的AIP动力潜艇苍龙号

还有这个,苍龙号。估计看过原文的读者都很茫然,AIP是什么意思?AIP潜艇(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指的是使用不依赖空气推进发动机作为动力的潜艇。也就是可以长时间潜在水底,这样潜艇的作战性能和隐蔽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看似高大上,可惜的是,苍龙级潜艇的动力并未日本国产,而是来自瑞典,看图:

苍龙级潜艇的动力瑞典Kockums厂,且因为设计原因,原艇结构遭巨大改动(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因为发动机完全靠引进,所以从开始设计,苍龙级潜艇就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潜艇本身吨位太大偏离了SSK的初衷,然后AIP主机的功率也不够,水下速度慢的要死。这在战场上绝对是致命隐患。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兴趣可以继续查询。

说这两点,主要是想告诉大家,日本的军工在表面光鲜下,有着天然的不足。驱逐舰,眼睛受制于人,API潜艇最大的卖点在于发动机,也受制于人。这样的军工体系,何谈强大???

日本军工在他的美国爸爸帮助下,有了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名叫驱逐舰,可看下图:

日向级驱逐舰,这分明是航母模样。(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分明就是航母啊,怎么叫直升机驱逐舰呢?话说,当时此舰一经服役,立即引来轩然大波,都在说日本造出了航母,可惜的是这样的直升机母舰专职反潜,完全不具备航母的战略投射和战场职能。

还有这货,美国最新的F35型战斗机,也被日本引进:

三菱重工参与制造的F35A战斗机

可惜的是,日本订购的是F35A,没有短距起降能力的。而且三菱只是参与制造,核心技术还在美国人手里。屠龙之术,岂可外传?美国当然不傻了。

还是说上面的战斗机,日本的空军自卫队是很典型的“防空军”,缺乏CAS(复杂适应系统)能力,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在的日本空卫主力机型F-15J寿命有点太长了,美国早都淘汰的机型,在日本还是主力。

三菱重工制造的F15-J战斗机

三菱能制造F-15没错,但是最新的F-15J都是九十年代中期交货的,到现在也用了二十年了,中国的歼十战斗机2007年服役,不到10年歼二十已经开始批量生产,马上服役了。可是日本的下一代战斗机在哪儿?

二是缺乏对地支援能力(F2和肥豹类似是主要是为了对海准备的,而且JPG-1下视还不行,JPG-2不知道解决了没)。这其中最大的短板是缺乏先进区域防空弹的生产能力。标准系列导弹,全日本也就那么几百发,平时训练都不怎么敢打。

军工嘛,海陆空都要谈谈的,三菱确实有制造坦克等陆基重型武器的能力,如三菱生产的90式主战坦克,在训练场来了这么一出

前几年 上盛传一事的日本坦克月经事件

当然,流到地上的绝不是“月经”,只是坦克的液压悬挂系统损坏流出来的液压油。可问题是,90式坦克最大的卖点就是先进的悬挂系统,甚至在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在全世界媒体面前大秀号称可以跳舞的悬挂性能,就这么赤裸裸的漏了,裸的漏了,漏了,了。。。让吃瓜群众情何以堪?

90式坦克秀舞(图片来自 络,侵删)

当然,仅仅是一次意外事故,不足以打倒日本帝国的野心,可是整体而言,日本陆军的主要短板不在装备,在于他的装甲兵突击能力不够、步兵机械化程度不足、先进压制火炮数量太少。

装甲兵突击能力不够,归根结底是坦克的可靠性(如上图所示)和防御性不行,无论是74式还是90式和10式,防御和同时代坦克比起来都严重不足,因为日本本身就是个岛国,没有大面积的陆地可供其进行武装实验,以及时发现武器不足,快速改善陆军武器的性能,而且缺乏长时间独立行动能力。号称日本国宝,由日本制钢所生产的52倍径155毫米身管的99式SP,年产量是个位数,总产量只有120+,剩下的部分只好用老掉牙的75式SP补足。最后,步兵的履带IFV数量太少,大部分步兵机动靠无防护的轮式机动车辆,机械化程度早已被中国甩开。

如果您能仔细看完上面这一大串,下面我要说的就更好理解。三菱之所以大,是因为他是康采恩,日本作为现在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将近乎一半的精华集中在了三菱一个财团,真的是想小都小不了。可是,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被美国掐着脖子,这种大,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日本的劣势就在于此,先天条件不足(地理位置,资源,甚至人口都有短板),二战后又被他的美国爸爸圈养了起来,真正的核心技术一概欠奉。这样的军工体系,何来强大一说?整个日本的军工产品都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而日产坦克柴油机,爬坡就爆缸;10式坦克,演习断履带;三菱重工的90式坦克(就是上面来月经的那货),核心结构均来自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半导体芯片大部分来自美国,为心神战斗机生产的飞控的风洞测试来自法国。军工需要的特种合金,每年进口千多万吨以上,特别是钛铼合金(百度可搜到日本进口特种钢材的数据,不要再每天叫嚣中国需要进口日本的钢材了,日本自己都不敢吹这牛),五轴以上数控机床全部靠中国人帮他们吹。

对于现在的日本而言,想要武器?美爹可以敞开的卖给你,价格便宜量又足;想自己造?行啊,你造呗,可关键技术就是不卖你,其他的爱买就买,不买就滚。纵观自卫队23万余人,武器装备可谓豪华,不过真正的顶梁柱又有多少是能够自己独立生产改进的?(别提F2哈,日本自己都不好意思拉出来秀,您就别往他脸上贴金了。)战端一起,不坐地起价翻个几倍卖给你,美国佬还好意说自己是华尔街出来的(参考马岛海战的阿根廷)?

常规武器没法比,那就说说核武器。总有人说日本家里那么多核电站,死乞白赖非得用过时的技术吃力不讨好储备钚,就是要造核武;总有人说日本不是不能造而是不想造不敢造核弹云云,这类话只能当当个笑话听。如果说第一代核技术(就是日本自己的广岛长崎挨炸的那种),美国没准还真会考虑放给日本,毕竟当今世界这种技术已然过时;可是包括核弹头小型化在内的所有尖端技术,打死美国都不会放的,这是联合国五大流氓的不传之密(甚至法国赶上了末班车还是拜中国所赐)。 五常别的事情都闹得不可开交,可在这一点上绝对是一条战壕的兄弟,共同的想法就是:别的国家你要喜欢自己家地头上扔几个核弹跟邻居玩玉石俱焚咱不拦着,什么装进洲际导弹具备远程核打击能力所有国家都不许惦记(法国的核电技术够高端了吧?80%电力由核电厂解决,可他的弹头小型化技术还是源自中国,技术交换嘛,你懂得)。

至于中国的军工,我只提一点,完善而齐全的工业类别。这一点,独步全球,具体可看我之前发表的文章《为什么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

具体到军工的话,可看下图:

中国的AIP发动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功率最大

中国的海军现在技术也在赶超,不说这AIP,当今世界能和美国宙斯盾媲美的,现在也就中国自研的中华神盾了,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比日韩完全依靠美国的宙斯盾,高的不是一点点。

99大改上的125毫米坦克炮穿甲弹的1100毫米匀质钢静靶威力测试结果(图片来自 络,侵删)

99大改上的125毫米坦克炮穿甲弹的1100毫米匀质钢静靶威力测试结果(图片来自 络,侵删)

这两张图我着重解释一下,装甲部队,现在的中国称霸全球绝不是笑话。上图就是展示99改坦克125mm穿甲弹的威力测试结果。

美国为什么发展全世界独一份的贫铀装甲和贫铀穿甲弹,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技术高超,也不是军方大发善心给政.府节约军费(贫铀弹主料是核电厂废料,成本极其低廉),而是因为美国国内的钨合金冶炼能力低下不得已才发展出来的,不然谁愿意天天载着一堆核废料里到处跑啊。而俄罗斯70年代倡导的巨炮主义也是因为钨合金加工能力实在太差,做不出长径比30以上的穿甲弹芯,只能通过提高炮口口径加大装药提升炮弹初速来达到提高穿深的目的,但是125口径炮弹明显要比105更重更大,在其他技术堪堪打平的背景下,单车载弹量也会急剧减少。

中国的125mm穿甲弹,可纵贯近1m厚的均质钢静靶,意味着什么?说明中国的穿甲弹技术成功啊,不靠核废料,也不靠猛炮巨弹,就可以达到美俄同样的效果。还有一个99改坦克正面防御红旗9反坦克导弹攻击。这在战场上就是只打别人不挨打的主啊,让别的国怎么打?

说完海陆,再说说空军吧。不提近来大火的歼二十,甚至在很早的时候,中国的空军军工实力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如米格-21,俄罗斯现在都摔得差不多了,新一代的LCA也是遥遥无期。

穷途末路的米格-21

可反观中国,自引进米-21后,就自行生产,并命名为歼7,然后开始了一系列魔改,飞豹,枭龙,这些货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歼7的影子。

尤其是枭龙这个变态,有人说这货航程也忒短了点,中国还是实力不行啊。可是大家想一想巴铁总共才多大点地方,长航程对他有实际意义吗?军事武器最关键的就是实用啊,你造个能环球一周的战斗机,最后用在了巴基斯坦这个小地方,真不如多挂点武器来得实惠,还能捡个价钱便宜的优点,多买点就是了。而枭龙最变态的地方在于可以挂载各国武器,战时完全不惧武器禁运,这可不是简单的买过来装上去,里面牵扯到的技术内涵海了去了。

中国的枭龙战斗机,看看挂载的武器就知道不好惹

说白了就是,可挂载各国武器,意味着载机本身对于各国武器火控系统数据链系统有着极强的整合能力,而这能力中国说第二,还真没人敢说第一,这也是那个特殊的时间段内,硬抗全世界封锁不得已自己捣鼓出来的,可中国就是有这个恒心毅力和实力捣鼓!那些寄人篱下的小国,看上去挺风光,实在是有苦自己知(还是点名阿根廷以及印度,实力被坑的典范啊)。

再多说一句,航空发动机。这个号称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玩意儿。直到现在也只有美俄中欧四个国家搞得出来(注意是欧,不是单指一个国家)。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别的国家不自行研制?如此国之利器,岂可受制于人?原因也简单,第一国家小战机购置数量少,研制费用摊下来不划算,第二技术实力不行。但那些技术牛不差钱的欧洲国家怎么也到了需要联合研制的尴尬地步?因为花费太大了,真的是太大了。仅以航空发动机研制中的一个实验工具–高空台为例说明一下。

航空发动机试车台,也叫高空台

美国F119航空发动机试车(也就是F-22上用的那种)

高空台是什么?就是能够在地面上模拟出高空中的低温低压低氧高空速环境,可大大提高发动机研制速度,本来是英国人发明的。但代价也是非常非常非常惊人的!具体有多高?以我国曝光的第一代高空台来看一下,一整套设备运行24小时耗费的水和电,足够一个100万人的中型城市消耗一年!为什么云贵川那边水电多如牛毛,却还要经常不通知就玩拉闸限电,就是为了保证设在那边的高空台的正常运作,而这个还只是曝光出来的30年前的第一代而已。军工这东西,没点实力是玩不转的!

核武器就不说了,在此致敬邓稼先,于敏等一批老一辈的优秀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国之栋梁,永垂不朽!

拿这些和我辩论的,有什么意思呢?就好比有两个学生甲乙,有人说甲很勤每天学习十二个小时,有人说甲父母都是高知知识氛围很好,有人说甲智商140,有人说甲手里有顶级的学习资料。但是对不起,乙可以考80分,甲只能考59。然后那些人就只能说,不要拿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人,可惜,考59分的就是不及格,拿不到毕业证。这么一想,可悲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