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成型仿真已成为注射模开发的重要环节。注射压力是注射成型工艺中重要参数,常用来评估塑件成型性能。首先应用经验公式定性推导影响注射压力的关键因子,然后通过MoldFlow软件验证各因子对注射压力的影响,而后再通过统计理论及实际成型压力数据,找到二者规律,最终实现在模具开发前期对注射压力的精准预估。
关键词: 注射压力;MoldFlow;精准预估;注射模
1 引言
图1 前照灯组成
图2 前灯灯罩浇注系统
2 注射压力理论推导及MoldFlow验证
2.1 流动模型
模型假设:流体在长l,高度h和宽度w的狭缝中流动,流动方式为稳定的简单剪切流动,如图3所示。在w/h>20的条件下,忽略侧向的黏性和壁面阻力。
图3 狭缝流动模型
2.2 材料粘度(MoldFlow验证)
材料黏度是对聚合物在外加压力下流动能力的衡量,其受聚合物结构、温度、剪切、压力因素影响,前灯灯罩材料固定PC,因此材料、剪切、压力不做考虑,只分析模具温度及熔体温度对注射压力的影响。
验证对象 1(small):尺寸:100×50×30mm,壁厚:2.0mm,体积:21.6cm3。
验证对象 2(big):尺寸:520×190×100mm,壁厚2.5/2.8mm,体积577.5cm3。
选用材料:Makrolon AL2447。
验证条件:前灯灯罩推荐模温80℃~120℃,料温280℃~320℃,采用单一变量原则,以5℃为间隔进行注射压力测定。
验证结果:注射压力与模具温度关系如图4所示,注射压力与熔体温度关系如图5所示。
图4 注射压力与模具温度关系
图5 注射压力与熔体温度关系
曲线解读:注射压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基本呈正比关系。塑件大小不同温度对注射压力的影响也不同,大塑件梯度较大;熔体温度相对模具温度对注射压力影响更大。
验证结论:提高成型温度对注射压力有改善,考虑现状,温度调整量5℃~15℃左右,对于模具温度注射压力降低 2.5~7.5MPa,占比 2%~6%;对于熔体温度,压力降低5.7~17MPa,占比4.5%~13.5%。
2.3 注射速度(MoldFlow验证)
验 证 对 象 :尺 寸 :520 × 190 × 100mm,壁 厚 2.5/ 2.8mm,体积577.5cm3。
选用材料:Makrolon AL2447。验证条件:注射速度以 10cm3/s 为间隔进行注射压力测定。
验证结果:注射压力与注射速度关系如图6所示。
曲线解读:低注射速度时,材料与模具接触时间长,热量散失较大,冻结层厚度增加,流动阻力增大,导致成型压力升高。高注射速度时,随速度增大,材料剪切热升高,黏度降低,成型压力下降,但速度显著提升后,需较大的压力来保持高射速。前灯灯罩注射速度一般在20~35mm/s,对应流动速率157~275cm3/s,比对关系曲线压力无显著变化(PC材料的黏度对剪切不敏感。
验证结论:前灯灯罩在工艺范围内,注射压力几乎与注射速度无关,因此不考虑注射速度影响。
图6 注射压力与注射速度关系
2.4 流动长度(MoldFlow验证)
验证对象:尺寸:宽度 50mm,高度 30mm,壁厚:2.0mm。
选用材料:Makrolon AL2447。
验证条件:塑件长度以25mm为间隔进行注射压力测定。
验证结果:注射压力与流动长度关系如图7所示。
曲线解读:注射压力随流动长度增加注射压力增大,基本呈线性关系。
验证结论:前灯灯罩注射压力随塑件长度增加而加大,一般情况下,前灯塑件形状不会变化,因此流动长度仅作为不同塑件相同壁厚下压力比较。
图7 注射压力与流动长度关系
2.5 塑件壁厚(MoldFlow验证)
验证对象1(small):尺寸:100×50×30mm。
验证对象2(big):尺寸:200×100×30mm。
选用材料:Makrolon AL2447。
验证条件:采用单一变量原则,壁厚以 0.5mm 为间隔进行注射压力测定。
验证结果:注射压力与壁厚关系如图8所示。
曲线解读:注射压力随壁厚增大,呈现指数降低,壁厚增大至一定数值时,压力趋于平衡一般情况下前灯灯罩壁厚2.0~3.5mm,壁厚增加可显著降低注射压力。
图8 注射压力与壁厚关系
2.6 总结
通过对影响前灯灯罩注射压力的 4 因素分析验证,得到了相应的关系曲线,进而得出影响注射压力各因子排名:塑件壁厚>流动长度>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速度。
3 注射压力精准预判
3.1 注塑机与MoldFlow对应关系
注塑机面板显示压力为注射液压压力,指液压油作用在注射油缸上的压力,即Ph。
MoldFlow 软件计算注射压力为注塑机螺杆作用在熔体上的压力,即Pm,可通过换算公式将注塑机面板压力Ph转换至注射压力Pm,以便于理论对比。
3.2 压力补偿因子
收集不同注塑机号码面板压力并根据增强比将其转换为注射压力,然后再与MoldFlow软件测试压力进行比较,将多组数据得到的平均比值作为压力补偿因子,压力补偿因子可精准注射压力,准确率90%以 上,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压力补偿因子(平均比值)
4 总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