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分享!骶髂关节稳定性的分析,以及妊娠对人体的影响

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SIJ)是骶骨与两侧髂骨耳状关节面之间的滑膜关节。耳状关节面覆盖透明软骨,上宽下窄。SIJ也是一个真正的可动关节,因为它有一个关节间隙,在相互匹配的关节表面和纤维囊之间填充着滑液。然而,与其他可关节不同,因为它的耳状关节面有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SIJ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稳定性,并将躯干的负荷传导到下肢。从骨盆的自锁机制来看,SIJ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自锁机制来自SIJ中骨骼的解剖和形状(形封闭),以及支撑骨盆的肌肉(力封闭)

SIJ的运动

SIJ的运动非常有限,一些文献表明只有4度。两种主要运动发生在骶骨相对于髂骨在矢状面的运动:骶骨相对于髂骨向前旋转时,称之为点头;骶骨相对于髂骨向后旋转时,称之为反点头。

根据Willard等人的说法,点头可以看作是应对关节负荷增加的预期动作,因为它比反点头更稳定。在点头过程中,髂骨的后部被压缩成“楔石样”形状,关节处于锁定和封闭的位置。这通常发生在增加承重的情况下,例如站立和坐着,以增加稳定性。

形封闭

形封闭从骨盆解剖的角度描述关节的稳定性。骶骨和髂骨各有一个平面和一个脊面,相互锁扣,促进稳定。对称的“凸面”和“凹面”使得任何可动关节具有最高的摩擦系数,并保护关节不受剪切。骨骼在SIJ中的位置创造了一个“楔石样”形状,这增加了骨盆环的稳定性。这种“楔石样”形状的产生,是因为骶骨上部更宽,这允许骶骨“楔入”到髂骨之间。

力封闭

虽然形封闭为SIJ提供了稳定性,但为了具备移动性,需要进一步的关节挤压和稳定,以便SIJ能承受垂直载荷。力封闭是用来描述其他力量作用于关节上以创造稳定的术语。这种力是由纤维走向垂直于骶髂关节的结构。

所产生,并且视加载情况而可调节。肌肉、韧带和胸腰筋膜都有助于力封闭。力封闭在行走等活动中特别重要,此时单侧负荷的腿会产生剪切力。

力封闭产生更大的摩擦,因此增加形封闭,形成关节的“自锁机制”。根据Willard等人的说法,力封闭减少关节的“中立区”,从而促进稳定。

由于髂骨和骶骨只在大约三分之一的关节面相连,骨骼之间的其余稳定性由韧带提供。

参与力封闭的韧带

表1显示了参与SIJ力封闭的主要韧带:

表1

参与“自锁机制”的肌肉

表2显示了三个肌肉链,有助于SIJ的力封闭,分别是纵链,后斜链和前斜链。

表2

如果肌筋膜链不能确保SIJ稳定,这可能导致盆腔疼痛和功能障碍。

影响SIJ的其他肌肉

深层肌肉,包括腹横肌、腹内斜肌中部、多裂肌、膈肌、梨状肌和盆底肌肉,在运动之前都表现出预期的稳定收缩。这些深层肌肉更接近脊柱和SIJ的旋转中心,因此能够对SIJ施加更大的压缩力。

此外,盆底肌肉对抗髋骨的横向运动,从而稳定骶骨在髋骨之间的位置。证据表明,即使是轻微的肌肉收缩,SIJ的稳定性也会随之增加。和肌肉的动态收缩一样,即使肌肉静态收缩,也会导致SIJ关节表面的压缩。

胸腰筋膜

胸腰筋膜[TLF]是重要结构,帮助将来自胸廓的负荷通过SIJ转移到骨盆和下肢。SIJ的韧带和周围的许多肌肉与胸腰筋膜相互作用,被描述为“大传送带”。

胸腰筋膜是一种强大的腱膜,由三层组成,将胸区延伸到骶骨,并将椎旁肌肉与后腹壁肌肉分离。胸腰筋膜的后层(腰背筋膜)附着有:.

  • 竖脊肌筋膜
  • 腹内斜肌
  • 下后锯肌
  • 骶结节韧带
  • 骶髂背侧韧带
  • 髂后上棘
  • 骶正中嵴
  • 外侧缝
  • 胸腰筋膜的浅层为几个上肢和躯干肌肉提供了一个附着面,包括:

  • 背阔肌
  • 臀大肌
  • 斜方肌
  • 一般认为,胸腰筋膜张力的增加会导致SIJ的压缩增加,从而增加稳定性。

    胸腰筋膜的张力可通过两种方式增加:

    1.与胸腰筋膜相连的肌肉收缩

    2.竖脊肌和多裂肌的收缩,使胸腰筋膜“膨胀”(“液压放大器”)

    妊娠对骶髂关节形封闭和力封闭的影响

    有充分的文献记载,发生在怀孕期间的生物力学变化,可以降低形封闭和力封闭的有效性。几个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SIJ的稳定性降低,其中包括:

  • 改变姿势和承重
  • 韧带和关节囊张力的变化
  • 肌肉长度改变,肌肉力量降低
  • 肌肉协调性差
  • 妊娠对关节面的影响

    在整个妊娠期间,发育中的胎儿和子宫的重量显著增加。据估计,大多数母亲平均体重将增加约11公斤。这种额外的负荷主要是在母亲的身体前方。为了代偿增加的前负荷,大多数母亲在站立时会采用夸张的腰椎前凸。随着腰椎前移到更大的伸展,骶骨移动到更大的点头位,其结果是在直立姿势下增加了SIJ的压缩力。

    妊娠对SIJ韧带的影响

    孕酮和松弛素是孕期释放的两种关键激素,这两种激素都有助于增加妊娠不同阶段胶原纤维的弹性。松弛素和孕酮的作用是增加韧带和平滑肌的伸展性,使骨盆更容易扩张,以供婴儿娩出。然而,由于这些激素在怀孕10至12周后释放,力封闭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是因为关节的韧带变得松弛,因此不能提供足够的张力以保持关节处在最佳位置,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

    有许多研究表明,这些激素,特别是松弛素,可能导致力封闭变差,SIJ在怀孕期间过度活动。然而,最近的一项系统回顾表明,支持这一理论的文献差异很大,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清楚地表明在SIJ中松弛素浓度的增加与过度活动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除了激素的变化,站立时点头的增加也会影响韧带的张力。限制点头运动的后韧带会处于过度的应力下,这可能导致韧带纤维的撕裂,这将降低它们稳定SIJ的有效性。

    妊娠对腹肌的影响

    在怀孕期间,腹部肌肉被拉伸,以允许子宫空间的扩大。这可能导致腹部肌肉张力和力量的丧失,延长的位置使得肌肉产生张力的能力大打折扣。腹横肌和腹内斜肌的减弱可能会降低胸腰筋膜产生的张力,从而减少SIJ的力封闭。然而,已经发现,骨骼肌纤维在长达三个星期(如怀孕期间)时会增加肌节,因此避免减少最大的力产生。这表明,不是腹部肌肉长度的变化主要降低了它们在怀孕期间的力量。然而,这项研究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因此尚不清楚这些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人类骨骼肌纤维。剖腹产术后腹横肌无力也可能发生。虽然腹部肌肉在剖腹产过程中没有被切断,但在横向切口中,腱膜被分离,导致瘀伤和肿胀,可能会破坏横腹肌的募集。

    妊娠对肌筋膜链的影响

    孕妇所采用的骶骨点头位也可能对力封闭产生影响。根据拮抗配对理论,持续的点头会导致负责点头的肌肉的缩短和负责反点头的肌肉延长。如果一个肌肉被缩短或延长,它产生的力量会打折扣。一些负责点头的肌肉包括竖脊肌和大内收肌,一些负责反点头的肌肉包括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和背阔肌。这些肌肉都是组成肌肉链的成分,有助于稳定SIJ,因此,减少这些肌肉群的力量可能会降低SIJ的稳定性。梨状肌和腘绳肌也在肌肉链中起作用,提供力封闭,并且已知在怀孕期间会缩短。

    腰部多裂肌也有助于SIJ的,因此可能会因骨盆的长时间点头而减弱。由于多裂肌有助于胸腰筋膜张力的增加,这一肌肉变弱也可能导致力封闭的降低。腰椎的前凸也可以通过改变腹部肌肉的拉力线角度和缩短胸腰筋膜而导致腹部肌肉的减弱。

    妊娠对盆底肌肉的影响

    妊娠和阴道分娩会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而盆底肌肉可被归类为支持SIJ的局部肌肉。据认为,妊娠引起的盆底功能的改变可能是由于神经、骨骼肌和结缔组织的损伤所致。

    文献表明,在怀孕期间,由于子宫的生长,阴部神经可受到拉伸和挤压。阴部神经负责子宫肌的更新,因此过度拉伸和受压增加可能导致神经信号的中断,出现盆底功能障碍。这种神经病变可能在怀孕期间开始,并在分娩期间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可能会发生进一步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进一步减弱。

    怀孕期间盆底肌肉功能的变化也可能是由于激素变化对平滑肌的影响。怀孕期间体内孕酮水平升高,导致盆底肌肉松弛,肌肉兴奋性降低以防止子宫收缩。这可能导致延展增加,从而削弱盆底肌肉。松弛素还引起结缔组织重塑,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时,子宫体、宫颈和会阴组织发生相当大的重塑,降低了组织的抗拉强度。

    女性分娩的类型也会影响盆底功能,从而影响肌肉群对SIJ稳定性的作用。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被最大限度地拉伸,使婴儿的头部和肩膀能够从阴道娩出。在第二次分娩期间,耻骨内脏肌肉被拉伸超过其静息长度的三倍,这可能导致韧带撕裂和肌肉减弱,损伤程度可从轻微的无力到无法支撑盆腔器官,导致盆腔脏器脱垂。分娩过程中阴道撕裂和会阴切开术造成的肌肉损伤也会导致瘢痕,特别是耻骨直肠肌。据 道,这会损害肌肉收缩,甚至完全抑制收缩。研究表明,需要钳等仪器辅助的阴道分娩会导致盆底肌肉最显著的功能障碍(MacLennon等人,2000年)。结果表明,阴道分娩的女性与剖腹产的女性在产后盆底功能上存在差异。Pool-Goudzwaard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剖腹产相比,阴道分娩后盆底收缩减弱,其特点是肌肉耐力下降。然而,在文献中存在冲突,MacLennon等人认为,虽然剖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低于阴道分娩,但这两种分娩方式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这一点得到了支持,表明无论分娩方式如何,分娩都是导致盆底紊乱的原因。

    很可能,SIJ的不稳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盆腔疼痛,是多因素的原因,以上提到的因素不止一个。骨盆的功能不稳定被认为是导致腰骨盆起于疼痛的原因,14-33%的孕妇经历过这一疼痛。然而,一些怀孕的女性能够通过管理保持良好的盆底功能,代偿减少的力封闭。文献表明,理疗干预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原文链接:

    https://www.physio-pedia.com/Sacroiliac_Joint_Force_and_Form_Closure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