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冯村俊才多

黄来生

第1198期

1、抗战阵亡将士

冯百禄(1920—1941),字云飞,乳名松云,号鹤年,万罗乡冯川人,锦平氏次子也。父为一质朴商人,勤俭居积,用以教育诸子。母曹氏,柔嘉乃德,有大家风。烈士生有异禀,自由则好读书,沉默寡言,聪明内蕴,不炫其能。每读古名将书诗,跃然怀大志,与兄鹤翔同学里中云校,朝夕俯案,孜孜不倦。嗣入城内胡氏完小,亦勤奋课读。虽飞机轰炸校旁,独不畏避,校长胡运中特嘉其胆识过人。

迨升学万安徽中(即今休宁中学),不惬意,乃转入旌西(即今之江村)联中。民国廿七年季夏在校初中肄业,名称前茅。斯秋,由里赴校,将入高中,肄业。适中央军校派员莅临屯溪,招十六期新生。烈士闻之,辄起投笔从戎,志偕同学二十四人,前往投考,家人不知也。会校长江康世道过其家,述及此事,其母闻之心急,促夫偕往屯溪劝阻。烈士在父前慨陈趣向,卒曰:“如蒙录取,请遂男愿,否则,当如父命。”榜揭晓,同考九百余人,仅录七十五人,烈士同学共赴考之二十四人,录者惟三,而烈士之名与焉。

当烈士随班开赴湖南武冈入中二军分校受训时,其兄鹤翔亦因卒业警校,服务于平汉铁路警队,奉调河南鸡公山,充委座侍卫,旋移湘南衡阳训练。烈士接家 ,悉季弟云翔夭亡,即函乃兄,辞归故里,侍奉双亲。谓兄仅二人,不能一并以身许国,其周顾忠孝若此,盖不忘国,亦不忘家也。

军校结业,分发三十三军充少尉副员。未几,奉拔六十师野补团,充少尉排长,热心训练,日以爱国效忠激励部下。三十(1941)年九月,二次会战湘北,烈士奉命守岳阳属之李芳塘。十八日拂晓,日寇以飞机大炮猛犯,烈士督率健儿与之激战。躬冒锋镝,不肖反顾,卒因部下伤亡过半,邻部又失联络,孤军被困,中弹负伤,仍毅然不退,顾励左右曰:“大丈夫食国之禄,当 国之恩你,责命所在,虽死何辞,吾等与敌拼。”即率所部英雄,奋前肉搏,敌挡之者,死伤盈野,乃以大队增犯,烈士复又中数弹。创甚重,仍持手榴弹,掷毙十余敌。终因众寡悬殊,被敌冲至迫近,烈士环顾左右,仅存士兵四人,身又伤重血注,力起不能动,即持最后一手榴弹,与四士兵诀别曰:“为国尽忠,虽死亦荣,望努力杀敌复仇。”言讫发弹,与来敌偕亡。完成其英烈悲壮。时年仅二十有一。

烈士殉国后,中央颁褒恤令于其家,升一级晋中尉给恤。其营部书记冯东明及同连焦、王两排长,各来函详述忠勇事迹。余闻之,特嘉其壮烈,克绍乃祖大树将军遗志,为吾汉族争光。爰撮其生平事略而传之,俾后起者览而知其感奋,踏其血迹,以 邦家焉。并赋长歌而赞之曰:

冯川罗山呈奇伟,龙盘虎踞显精灵。自昔云庄蔚人杰,累代簪缨炳史页。大树高风启后裔,绳武贤孙继先知。天生云飞降冯家,赋禀忠勇捍中华。倭奴肆虐压邦土,男儿爱国心行伍。奋身杀敌涌波涛,粉骨陷阵吞京鳌。烈士投笔受戎训,锐师统领誓虏拼。孤军血战李芳塘,单队困守岳阳疆。尽忠 国励士卒,弹尽援绝力冲突。宁甘捐躯偕仇亡,不顾全身返故乡。试向惜命纷逃死,还现坚贞云匪耻。国府頒恤褒令送,昭功加级中尉晋。乡里莫注彰生平,我来长歌表田横。吾邑赖君争光荣,冯氏有子耀枋宗。之玄川水蜿蜒去,鹤年英名永不朽。蓬盖罗山龙凤翔,鹤年浩气日月长。

民国卅四年十一月七日,绩北鲁樵陈陶庵撰述浩寨之河滨。

附录:国民政府颁发荣哀状(荣字第30731号)

兹有第三十七军野战补充团第三营第七连少尉排长、晋升中尉级冯鹤年,于民国三十年九月十八日在湖南岳阳属李芳塘抗战阵亡,忠贞为国,殊堪矜式,特授此状,永誌哀荣。

此状

中华民国卅七年三月 日

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

2、革命烈士

冯文道(1927—1947),后厅三十六世裔孙,行名百灼,始读于云庄小学。民国27年(1938)入浩寨富生药店学徒,天资聪颖好学,除勤学药理业务外,还学到不少医学知识。民国29年,期满回家时,老家降头已是新四军活动的地下据点,遂于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冯村最早的地下党员之一。

民国31年,冯文道以引医为名经常往返于山里(今百坑、戴佳坦、王家庄一带)与上级党组织联系,开展地下工作,开辟以冯村为中心的地下根据地,发展党员,成立冯村第一个党支部,建立以冯村为中心,包括坦头、梧村桥、潭村在内的冯村民兵大队,受命任大队长。民国36年7月,组织带领民兵在石巷口打伏击战,重创自卫队,以后多次参加对浩寨据点的侦探和夜袭战斗。

时年9月(农历八月十六日)凌晨,由于叛徒告密,保四团倾巢出动,包围冯村,逐家搜捕,被带至前厅。此时,全村人被迫集中,伪团长亲自审问,文道神态自若,闭口不言。当问谁是“土匪”时,文道怒目直逼团首,厉声呵斥“你是土匪”。伪团长恼羞成怒,以铁手杖猛击文道头部,顿时鲜血直流,文道强忍疼痛,毫不畏惧。伪团长对其几经折磨,未能使其招供。当天在坦头壮烈牺牲,时仅27岁。1950年,国务院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3、现当代闻人

由于文化底蕴深厚,冯村千百年来,地灵人杰,人文蔚起,各领风骚。现当代活跃在全国各地各领域的冯村人杰,龙凤呈祥,各领风骚。今择其要者给于简介。

冯定原(1932—),老上厅三十八世裔孙,又名妙发,梧川人。1938年9月至1949年12月,分别在绩溪县和休宁县上小学、初中和高中。1949年12月参军,先后在皖南军区和安徽省军区司令部军械处、队列处任统计员和参谋。1956年9月,转业去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农业气象专业。1961年毕业分配到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系任教,1978年被评为讲师,1983年被评为副教授。1984至1986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访问、讲学和研究3年,1986年底回国,1988年被评为正教授,现居南京。

冯定原先生1978年6月入党,1978至2000年,先后担任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副主任、主任和应用气象系主任,并被聘为江苏省气象学会理事、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学科委员会主任、气象出版社编委、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和江苏省农业区划委员会顾问。先后主编、出版《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预 概论》《农业气象预 情 方法》《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农业气象系统工程》等多部专业教材;在国内外有关学 、期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50多篇,独立组织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多项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退休后,在金盛装饰城开设“南方不锈钢经营部”和“南京富特漫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担任经理和法人董事长,承担过南京地铁、秦淮河风光带、南京军区文体中心、南空司令部大楼、南空后勤部大楼等多个重点项目的不锈钢和钢结构制作安装,获得良好的口碑。

冯联杰(1935—),又名万顺,尚厅三十九世裔孙。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毕业,曾任湖北工业大学校长、教授,现居武汉。冯联杰先生从事农业机械化教育工作近50年,并先后主编有:《拖拉机汽车学》《农用柴油机》《拖拉机修理》《农业机械》《拖拉机燃油、液压和电气系统》等著作。主持和参与湖北省武汉市多项科研、教学课题研究,先后获省市级多次奖励,并荣获武汉市“尊师重教先进个人”,享受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项津贴。

冯联杰像

冯百研(1939—),又名七七,智派老上厅三十六世裔孙,楓川村人,皖南大学毕业,副研究员。曾任皖南大学学生会主席。历任宣城行署计划委员会主任、中共宣州市委书记、宣城行署常务副专员、宣城地委政法委书记。退休以后担任宣城市老年书画联谊会会长、安徽省书法家 会员、宣城市书法家 名誉会长。冯百研先生多年来一直关心家乡事业,先后为冯村的水泥路建设、延普公墓重建、宗谱续修捐款,关心家乡和家族文化,为延普公墓重建、《冯村志》和《冯氏宗谱》续修出版题词、作序。

冯定一(1950—),又名六六,尚厅三十七世嗣亮公之子,中专文化,一生从事林业工作,曾任长安镇林业站站长。退休后主持重建绩溪冯氏始祖延普祖墓并主持续编《冯氏宗谱》。

唐建军,1962年生,安徽劳动大学毕业,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1995年获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副教授,2002年获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客座研究员,200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亚洲生物资源环境中心高级访问学者、共同研究员。现任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 络培训中心《生命科学导论》特聘主讲教授,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科学首席传播专家,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兼科普委员会执行主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系生态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研究生指导教师,农业部天津环保监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客座研究员,浙江省海创科技交流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科学+”科普 告团专家成员,浙江省科普作家 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徽州学研究会会长,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杭州市科普作家 六届理事兼农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市社区科普讲师团讲师,中文核心期刊《农业环境科学学 》及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杂志编委。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生物科学系副主任、丽水市发改委主任助理、农业部人事司人才工作处副处长、浙江省生态学会1-4届理事,3-4届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等职。

唐建军博士创建和发展了社会仿生学理论,并专长于生命伦理和生态文明哲学及生态产业工程,先后主持和参加科技部、环保部、农业部、教育部、国家基金委等多个部委项目,曾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主编、副主编及参编出版《生命科学导论》《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产业建设》《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原理与实践》《生态学研究进展》《生态研究与探索》等文集和教材9部,先后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国际权威主流学术期刊参与发表国际期刊论文40多篇,中文期刊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受理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1项,浙江大学优质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附:胡梦甜《一个生态学者的绿色行动》

唐建军博士,浙大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系老师,“德仁先生”是他的微信名。

还真说不清唐老师到底属于哪种风格的学者。他对人平稳包容,对事鲜明犀利。他办公桌的墙上贴着一字条:见人人之所见,思人人所未思。在他身上,浑身的细胞仿佛都在跳跃。

唐建军说,他的“虚职头衔”很多,但他最看重的却是这三项:《生命科学导论》国家级教学团队宏观生物学部分负责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首席传播专家、杭州市社区科普讲师团讲师。

除了教学与科研,唐建军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科普。这副重担,不是人人愿挑、人人能挑起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做科普是教育的延伸,是天职,也是奉献。”而这项公益,唐建军已坚持做了8年。

唐建军坦言,对于大学讲师来说,给小学生上课的难度要远远大于给本科生上课。如何将“阳春白雪”变成“下里巴人”?身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科学传播团队的首席科学家,唐建军总能把深奥、艰涩的科技问题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解释出来,让大家都能听懂。课堂上,唐建军会和孩子进行各种互动。做菜吃的土豆是种子还是茎?植物会算算术?花生为什么不长在树上,而长在地下?为何猎豹没有带壳而螺蛳带壳但蚯蚓又不带壳?为什么植物砍去一枝条会萌三根苗?……在有趣的提问中,孩子的好奇心被一点点激发出来。

教学、科普、公益是他的日常生活,撷取他朋友圈的几则趣事与大家分享:

“大雨滂沱如注,路面严重积水,皮鞋进水,裤脚全湿。我在大路边花了半个多小时才上出租车赶往上城西牌楼社区。干嘛去?给社区居民和暑期小朋友做科普讲座。看来今天要迟到了,要让大家等候了。坚持公益,克服困难,我做社区科普,已经坚持八年了。”

“非常繁忙的杭州市社区科普讲座(暑期)开始了,今天上午第一场,下城区长青苑社区。小朋友太活跃太吵闹了,努力适应中。”

“今天,结婚纪念日,28年。夫人早上四点出发上海出差,做 告、参加稻渔共生系列大米品尝评比会,晚上18:56才回到办公室。然后我俩去学校风味餐厅吃饭我点了一碗面,她点了一碗米粉,两个人共花费18元,这就是我们结婚纪念日“丰盛”的晚餐。餐后迅速回到实验室,她忙着生态学科评估的材料准备,我忙着给学生写推荐。这就是我们28年结婚纪念日。”

浙大小伙伴眼中的唐老师:

“唐建军老师热爱学生,醉心教学,公益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在原则性问题上能坚守自己的立场。同时,私下里他又爱拍照,爱发微信,风趣幽默,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是个可爱又可敬的老师。”

“唐建军老师很好玩,上课时也会给我们看自己在各处讲课交流的照片,有时激动起来正义感爆棚!超帅!文科狗也能听懂,表示太爱老师活泼风趣的课啦!”

制作:童达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