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机床(000837)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2018年,公司在主要行业大类投资低迷、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公改铁”政策实施、环保督查深入、原材料大幅涨价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大背景下,坚持”技术领先、模式取胜”、坚持”三个1/3″产业战略布局,以年初提出的”向存量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为路径,牢牢抓住年度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市场等几条经营主线,强研发、慎投入、去库存、保交付、促回款,顶住了下行压力,有效保证了经营平稳有序。
主要业绩指标:实现营业收入31.88亿元,比上年同期30亿元增长6.28%;净利润-2.80亿元,利润同比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2018年原材料价格持续幅度上涨毛利率下降及资产减值计提和信托投资收益计提减少所致。
2018年度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及重点经营工作
(一)预算指标完成情况
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1.88亿元,同比增长6.28%,完成预算指标99.88%;利润总额-2.78亿元,未完成预算指标。
利润总额与预算差异分析:
1、毛利率15.73%,低预算4.23个百分点,毛利减少1.36亿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环保整顿外部协作成本加大是毛利未完成预算指标的主要因素。
2、期间费用列支总额为65327.81万元,超预算4738.61万元,主要是2018年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研发费用达1.13亿元。
3、资产减值损失1.76亿元,超预算1.44亿元,主要是2018年末公司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各项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较大。
4、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8221.93万元,低预算指标707.4万元,主要是信托产品提前到期,收益减少所致。
(二)重点经营工作
1、在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方面:
(1)刀具/工夹具业务:汉江工具确立了五大系列产品品质提升目标,通过过程控制梳理优化,整顿产品工艺,确保产品加工精度与综合性能全
面稳定达到国标与德标两标融合的最高标准;同时以改革创新、数字制造为核心,有规划、有步骤的实施各板块数字化布局,推动和激发”双微”工作效能,实现”五位一体”的革命性变革;产品品质提升工作按步骤深入开展,市场信誉进一步提升,2018年公司荣获”陕西省质量奖”提名。
(2)智能主机-齿轮加工机床:
坚持将汽车自动变速器齿轮(箱)的数字化加工、装配、检测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开发了一批围绕汽车配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点战略客户。公司齿轮加工机床从收入、台份上均占到了中国市场的较大份额。成功举办了湖北十堰两项重点新产品科技成果鉴定暨产品推介会、”秦川智造、再进温岭”及”感恩相伴、重逢重庆”三场大型市场营销活动,在行业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提升了战略用户的忠诚度,树立了秦川集团行业领军企业的品牌形象。
(3)智能主机-车床及通用数控加工中心类、专机类机床:
(4)智能主机-螺纹磨床及外圆磨床:一是自主研制成功汽车关键零部件螺杆副高效成线成套加工设备,应用于汽车行业,满足了国内知名汽车配套厂商和零部件制造厂对设备”高效率、高自动化、高可靠性、无人化操作”的要求,提高了市场占有份额。二是,积极推进高精高效滚珠丝杠副生产线的建设,在滚珠丝杠制造行业中,获得市场、用户的广泛认可,为滚珠丝杠行业的发展服务共享、持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2018年先后成功举办了滚珠丝杠副高效生产线技术交流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 滚动功能部件分会九届二次理事会议,通过举办两次重要会议,不仅树立公司滚珠丝杠副先进数字制造工艺的行业示范,同时增强市场竞争核心技术优势,在新入市场、工艺设备更新客户中服务共享,对客户普通旧机床数控化升级改造形成新的市场增长点,巩固了市场地位,有利支撑公司产业未来发展。
2、在关键零部件方面:
(1)机器人减速器批量化生产及销售再上新台阶。截止目前,公司自主开发了减速器专用成套工艺装备和系列化产品,形成了四大系列共18种型号85种规格并形成了批量化生产,满足了5kg到800kg机器人的选配需求,产品应用领域覆盖机器人本体、弧焊、上下料、码垛、冲压、压铸以及系统集成等,成为了国内机器人减速器产品系列最全的供应商,与安川(首钢)、华中数控(300161)、上海欢颜、福建薇柏、广州数控等重点用户实现了稳定批量供货。同时与美国GAM公司签订了BX减速器北美销售协议,这是继去年成功取得韩国三星供应商资格后,国外市场销售业务的又一突破。国内外客户数量已超过260家,实现了机器人减速器销售收入141%的增长,2018年底已达到各种型号混合生产2000台/月的产能。
(2)关键零部件及总成、外骨骼机器人实现平稳增长。一是”圆柱齿轮+弧齿锥齿轮”系列扶梯曳引机销售势头迅猛,已广泛应用于高铁、地铁等项目。特别是在”港珠澳大桥”这一里程碑工程的建设中,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的电扶梯提供了112台驱动主机,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二是外骨骼机器人成为国内首个通过CFDA注册认证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并成功进入市场销售,大大推动了运动康复领域产业发展进程,为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探索了新的市场领域。三是仪表业务电 业务订货同比增长44%,其中重点战略客户订货量均超过30%。
3、在服务型制造业方面:
(1)机床再制造业务及智能制造业务,一是通过与与德国博世-力士乐的合作,具备了”建成、用好、输出”的能力,能力得到国内市场认可,已向多家企业提供数字化生产线。二是挖掘国内在用机床的巨大存量,通过建立机床再制造及工厂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装备数字化改造、升级和连线服务。
(2)工具业务从为用户提供刀具、工装夹具的成套供应转向刀具仓储、修磨涂层、互联销售一体化的现代服务型制造模式,在浙江温岭建成综合服务中心。
(3)融资租赁业务,2018年7月公司成功发行国内机床工具领域的首单资产证券化项目,有效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为推动产融深度结合探索了一条新路。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竞争格局和企业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企业正处于艰难的”十字路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秦川集团必须坚定”3个1/3″产业布局,牢牢坚持技术进步,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持续优化商业模式。
1、在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方面,坚守主机业务,升级构建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突出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家基础装备企业的使命和担当,以解决国家需求为首要任务,以研发航空发动机、智能汽车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为目标;同时为公司关键零部件、服务型制造业板块提供相应技术支撑,拓展自身在复杂型面加工领域的工艺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工艺技术和成套智能装备,树立”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品牌形象,加快对已形成的四条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的推广和应用,即:”两机”零部件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智能汽车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螺纹/螺杆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叶轮/叶片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其业务内容包括了精密复杂刀具、工装夹具、金刚滚轮、高端制造装备、精密测量仪器等功能单元。
2、在关键零部件领域,紧盯国家重大需求,发挥主机技术”溢出”效应,拓展产业服务链条,做规模、出效益。从高端装备提供商向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延伸,在解决好”卖鸡、卖蛋”关系基础上,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盈利能力。同时转换经营思路,创新商业模式:努力向终端靠近,变客户为伙伴,变销售为投资;创新产品模式:变装备供应商为产品供应商,变销售工业投资品为工业消耗品;创新盈利模式:变销售产品盈利为提供链条服务盈利,形成与主机产业相互支撑的关键零部件产业群。如在借鉴国际领先企业成功模式的基础上,依托装备优势和客户市场开发能力,通过资本与股权的合作,共同开发终端市场,做大规模,分享效益。目前,公司正与国内某物流专用塑料制品供应商联手,以石油化工物流业为服务对象,引入互联 技术,打造新型物流用塑料制品产业生态系统,真正做到了既”卖鸡”,又”卖蛋”。
3、在服务型制造业方面,围绕工艺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业,依托”数字化共享产品开发平台”,开展可持续的工业数据积累与迭代,做服务、促转型。比如宝鸡机床充分发挥”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平台作用,完成了宝机系统B60、B80、B800三个系列数控系统的开发,涵盖了车削、铣削两个类型;秦川本部通过建立片区型服务中心及厂内服务中心两种模式,与国内多家高端变速器厂商联合,打造全生命周期运维业务的服务型制造体系。
紧盯国家重大需求,以定制化为基本范式,立足于”精密、复杂”的复杂型面数字制造工艺装备优势,拓展服务型制造的商业模式,发力”精密、超精密”、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构建秦川机床核心竞争力。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 公布的2018年度行业重大事件来看,2018年是机床行业特殊的一年。2018上半年企业还延续了2017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到了2018年三季度,订单开始下滑,第四季度下滑更加严重。中美贸易摩擦、汽车产销量28年来的首次年度下滑等负面消息,不仅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市场的信心,更是对机床工具企业的经营造成直接冲击。
综合对2019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分析判断,机床 预测2019年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有下行压力,总体上保持中低速发展态势,主营业务收入与2018年持平或略有波动,各小行业领域会表现不同。
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需求结构升级,产品向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方向深入;随着下游生产企业竞争加剧以及成本上升,单机需求逐步减少,成套成线装备将成为未来市场需求的主要方向,企业必须具备和强化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和承担总承包项目的能力;应用行业走向分化,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军民融合、高铁、3C产业等领域带动的投资,对高端装备的需求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19年,国内机床工具行业”缓中有忧,稳中有变”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但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未来的秦川将继续坚定”3个1/3″的产业布局。一是要主动抢抓机遇。加强分析研判,跟踪政策走向,围绕”两机”工程、智能汽车、国防军工、油气服务、卡车及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等各类机遇,及早科学规划,抓紧项目储备。二是要用好各类机遇。如机器人减速器、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产业化、异型螺杆转子及其组件产业化、汽车内齿圈研发制造等重点项目,要抓好重点、抓好细化、抓紧落实,对正在实施的项目破除阻碍、强力推进,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实化量化任务、精准督导检查、加强跟踪问晓,真正把这些机遇转化成为企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转型升级的真正驱动力。
2019年公司将重点发展:
1、加大设计和工艺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数控机床整机精度、性能、可靠性、稳定性、加工效率等方面的技术攻关,着力推进机床智能化技术,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装配和数字化检测技术,推动机床向数字化、 络化、绿色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
2、将汽车自动变速器齿轮制造,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自动变速器齿轮(箱)的数字化加工、装配、检测作为下一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3、发展汽车变速箱内齿圈产业。公司的定位是做中高端汽车自动变速器齿圈加工装备及专用化刀具的专业开发和供应商,形成该领域独有的竞争力优势和领军优势;在内齿圈加工装备、复杂刀具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和扩展技术积累,延伸发展汽车自动变速器齿圈产业,推动国内汽车自动变速器关键件乃至汽车业的转型升级和强势崛起。
4、加速机器人BX减速器规模化生产及销售。围绕陕西省”依托精密机械、微特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领域优势,聚合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新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加速机器人减速器规模化生产及销售,以”公司+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模式,联合相关企业、高校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系列产品。
5、加快军民融合步伐。公司以”紧盯型号、能进能出、有所作为”为基本原则,以军民融合为推进”转产能”工作重点方向,发挥自身优势,以项目为载体,围绕”三航两机”领域,持续为国防军工领域提供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等相关高端主机和零部件产品。
6、加强从用户产品和工艺入手,到刀具选择和使用、修磨、仓储和配送全过程整体解决方案的现代服务制造业模式建设。在重点市场区域筹建设立综合服务中心;以秦川美国公司和汉江工具及宝鸡机床海外销售服务平台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出口的快速增长。
7、继续推进融资租赁及商业保理业务。利用市场企稳复苏、新兴行业继续快速增长,新旧动能持续转化,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金融工作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机遇,融资租赁及商业保理行业政策环境会进一步得到改善,业务规模及收入持续稳步增加。
(三)经营计划
2019年公司仍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向改革要效益、向存量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为路径,保证经营业绩稳步提升。2019年的经营目标:营业收入33.15亿元,利润总额4574.31万元。
公司2019年资金需求计划如下:
(1)生产经营资金
2019年度维持公司当前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将严格执行”以收定支”,努力实现收支平衡。若出现市场较大波动、运营资金周转困难,将适时适量增加银行贷款予以补充。
(2)重点技改项目投资
1、18万套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改造项目3500万元。
2、内齿圈研发制造项目1000万元。
3、液压50万套转向泵技术改造项目1000万元。
4、高档数控机床产能提升项目2500万元。
5、能制造柔性生产线产业化项目2200万元。
6、中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500万元。
7、环面蜗杆关键工艺装备研制及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800万元。
8、30万副滚珠丝杆副产业升级技改项目2000万元。
9、数控精密复杂刀具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1000万元。
10、高精超速合金复杂数控刀具四线发展技术改造项目1000万元。
(四)经营举措
(1)秦川机床将继续坚定”3个1/3″的产业布局,即:
1、在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方面,坚守主机业务,升级构建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探索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公司将突出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家基础装备企业的使命和担当,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为首要任务,以研发航空发动机、智能汽车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为目标;同时为公司关键零部件、服务型制造业板块提供相应技术支撑,拓展自身在复杂型面加工领域的工艺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工艺技术和成套智能装备,树立”秦川机床”高档工业母机品牌形象。
2、在关键零部件领域,紧盯国家重大需求,发挥主机技术”溢出”效应,拓展产业服务链条,做出规模、提升效益。
从高端装备提供商向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延伸,在解决好”卖鸡、卖蛋”关系基础上,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盈利能力。
同时转换经营思路,创新商业模式努力向终端靠近,形成与主机产业相互支撑的关键零部件产业群。
3、在服务型制造业方面,围绕工艺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业,依托”数字化共享产品开发平台”,开展可持续的工业数据积累与迭代,做服务、促转型。
(2)引入卓越绩效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公司将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通过以”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驱动经营管理,以”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从动有效落实,通过测量、分析、改进不断推动公司的绩效管理创新,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3)改革预算考核体系,努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各企业要以”效益第一、质量优先”为根本,紧紧抓住人均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三项机制”等内容,提升成员单位的业绩管理工作。同时改革现有的配套单位结算、核算体系,最大限度将利润集中于制造单位,从而提高企业主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4)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一是各企业、各经营单位要开展清岗定员工作,优化人员结构,确保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二是根据集团公司战略转型需要,要将工业软件应用作为突破口,以外派与外聘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研发体系人员对数控系统、工业软件二次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三是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考虑集团信息化整体建设需要,将本部作为试点,再向全集团辐射,逐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推广及应用,切实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四是各企业、各经营单位要将持续调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建立”工资收入+企业效益”双增长的压力传导工作机制。
(5)建立共享数字化正向设计研发平台。公司将开展基于模型的设计与工程、”两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齿轮(箱)
的数字化仿真、嵌入式软件开发等工业软件的技术研发,形成”实物+数据包”的产品数字孪生新形态,在解决国家重点任务、破解人才瓶颈难题及创新行业发展模式的同时,加快公司从传统离散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
(五)可能面临的风险、机遇及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
1、政策风险:主要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环保要求,大大限制了钢铁行业的产能,导致生产用的钢材价格不断攀升,同时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营的开支大幅上升,极大缩减了公司产品的利润空间;新能源汽车补贴、光伏补贴等政策的取消,对下游的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产销将产生直接影响。
2、行业风险:公司所处的机床工具行业,受汽车、航天航空、汽轮机、电梯、冶金、矿山、工程机械、石油机械、重型机械、机床、船舶、机车车辆等行业的直接影响,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3、技术风险: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及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4、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主要原材料和配套件的交货期延长及价格上涨;应收账款周转较为缓慢;市场由于资金趋紧,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负担重,运营压力增加。
5、产品价格风险:主要是来自国内外同行业之间的低价倾销形成的恶性竞争环境,降低了公司产品的盈利水平。
6、国际贸易风险:目前美国针对我国贸易战的持续,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限制,制约了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对主机产品、功能部件产品产销形成冲击,出口难度加大。中美贸易摩擦,对航空产品、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制裁将对我国军工行业产生影响。
应对风险措施:
1、针对政策风险。公司将以激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目标,调整三个1/3产业板块的战略思路。即坚守数字化制造工艺装备领域,追求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产品技术持续升级;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装备、成线成套制造装备,增强进口替代能力;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关键零部件业务,推进机器人减速器项目、内齿圈产业项目、异型螺杆产业项目等,形成新的增长点;围绕工艺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2、针对行业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将促使政府进一步加强扶持和产业创新改革,进口替代步伐加速。同时也将促进我国相关产业改革和创新,提高国产化装备研发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促进加快进口替代的步伐,以减轻受到进口国的制约,机床工具行业必将迎来新的生机。
部分关键进口设备及部件的禁运,给服务于”三航/两机”领域的装备制造企业带来了重大市场机遇,同时进一步拓展服进口设备及国产精大稀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调试、再制造及工厂服务等存量市场的挖掘空间。
在国家推进军民融合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公司以”紧盯型号、能进能出、有所作为”为基本原则,通过军民融合促进”转产能”工作,发挥自身优势,以项目为载体,持续为国家重点领域提供相关零部件。
面向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中高端汽车自动变速器齿轮箱制造工艺装备成套解决方案;汽车轮毂、刹车盘和缸套等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装备成套解决方案,形成这个领域独有的竞争力优势。发展齿圈加工装备及专用化刀具,在内齿圈加工装备、复杂刀具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和扩展技术积累,延伸发展汽车自动变速器齿圈产业,推动国内汽车自动变速器关键件乃至汽车业的转型升级和强势崛起。
3、针对技术风险。进一步对标国际顶级制造商,不断提升主机产品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在软件开发与完善方面紧跟国际先进水平,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同时积极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满足行业发展和高端市场的需要。
我们将紧紧瞄准国际机床行业的先进技术,完善技术研发体系,打造创新团队,引进高端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重大新产品开发时,要以与行业领军用户联合开发的方式,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针对国内”三航两机”的快速发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尽快形成产品投入市场。
4、针对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针对生铁、钢材等基础原材料价格上行的影响,公司在机床结构和传动设计方面采用先进技术,对机床进行轻量化改进,尽量减少钢材和铸铁的使用量。
5、针对产品价格风险。一是在生产制造环节中全面控制成本,持续推动精益生产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数控化、智能化、高效化为基点结合加工设备和检测手段的升级换代、补短板,加大技改投入,有规划有步骤实施各板块的数控化布局。二是提升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使产品在性能、功能、工作精度、工作效率、可靠性等方面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