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俄罗斯卫星 2月17号的 道,伊拉克议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哈基姆·扎米利透露,伊拉克向俄罗斯购买的首批T-90主战坦克已从俄罗斯发出,而根据伊拉克国防部的消息源以及当地媒体公布的图片显示,坦克已经抵达伊拉克。
T-90坦克是俄罗斯武装力量中的“当家车型”,曾被普京称赞为“继核武器之后最强大的威慑武器”。
坦克素有“陆战之王”之美称,是战争中威力极大的武器。二战时期,苏联军队拥有强大的装甲力量,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不乏杰作,为苏德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二战时期苏联军队所使用的部分重要坦克。
”
T-24中型坦克
T-24是由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KhPZ,前哈尔科夫机车厂)坦克设计小组独立研制的第一型战斗车辆。
研制背景
1928年苏联在乌克兰哈尔科夫的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成立了一所坦克设计局。此厂的第一个坦克项目就是T-12坦克。该坦克是T-18的较大版本,拥有功率更大的引擎。后因机动表现令人失望,厂方决定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新的坦克设计方案被命名为T-24坦克。T-24坦克在设计上解决了传动和供油系统的问题,同时装上了更大的炮塔。在实施前期测试时,尽管发生了引擎着火事故,导致被迫换装T-12原型车的炮塔才能继续测试,但其表现仍然令人满意。
工人及官员与T-24坦克的合影
作战性能
T-24坦克的重量和单位压力被降低,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坦克速度也都得到了提高。T-24坦克前部驾驶舱左侧安装了第4挺机枪,并设置了机枪手座位。由此,坦克的火力分成了三层,这是坦克发展史上的创新。T-24坦克的装甲在当时可算优良,但该车的引擎和传动系统存在诸多问题。
T-24坦克三视图
T-27超轻型坦克
T-27坦克是苏联于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超轻型坦克,二战时期仍在苏军中服役。
T-27超轻型坦克结构图
研制背景
1927 ~ 1930年间,苏联以T-16轻型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发展了数款超轻型坦克。这些车辆在设计中有许多缺陷,但性能在当时还算不错,而改正这些缺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苏联从英国购买了26辆早期型卡登-洛伊德Mk Ⅳ超轻型坦克,这批车辆被重新命名为25-V(一些档案文件称为K-25)。同时,苏联政府也购买了许可证用于大规模生产。然而,苏联的工程师并不完全满意早期型卡登-洛伊德Mk Ⅳ的性能,在大规模生产之前对其进行了改进。经过这些改进,新的超轻型坦克相对于英国的型号有了很大的变化。1931年2月13日,它被命名为“T-27”并投入使用。
保存至今的T-27超轻型坦克
作战性能
T-27的车体由轧制的装甲板铆接而成,部分为焊接,车顶有两个方形的舱门。所有的装甲板接缝处都用帆布垫片进行了密封,用于增大T-27的涉水深度。
T-27有2名乘员 :车长/机枪手和驾驶员,车上安装了1挺7.62毫米DTM1929型机枪。苏军在使用中发现T-27非常简单和容易操作。不过,因为使用的是窄履带,所以不能有效地在沼泽和雪地使用。T-27的内部空间太小,只有相对矮小的士兵才能进入,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缺少全方位旋转炮塔使得坦克的渡河能力不足。
T-40两栖坦克
T-40坦克是苏联于20世纪30年代末研制的两栖坦克,参加了苏德战争初期的战斗。
T-40两栖坦克结构图
研制背景
该坦克是1939 ~ 1940年间,由第37工厂的阿斯特洛夫设计组研制成功的。研制过程中,曾参考了苏军在苏波战争中缴获的7TP轻型坦克,这在机枪塔和防盾的形状上有所体现。T-40有T-40、T-40A、T-40C等型号,于1941 ~ 1946年间在苏军中服役。T-40配备在苏军的各坦克旅中,但在战争爆发后的1941年底就消耗殆尽了。
保存至今的T-40两栖坦克
作战性能
T-40两栖坦克的车体设计新颖,与船的形状近似,前部宽大而低矮,机枪塔装在左侧略靠后的地方。车辆尾部有个四叶片螺旋桨,水上行驶时靠它驱动,并由两个尾舵操纵航向。车体还有浮动油箱以便增加车辆浮力。该坦克有1挺12.7毫米重机枪装在机枪塔上,由车长操纵 ;另有1挺7.62毫米前机枪,装在车体前部,由驾驶员操纵。
T-40的动力装置为6缸水冷汽油机,动力传动装置的布置和T-37坦克类似,其悬挂装置采用独立扭杆式,这比T-37坦克的平衡式悬挂装置要先进得多,有利于提高越野性能。每侧有4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其车体和机枪塔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装甲厚度6 ~ 14毫米。
T-26轻型坦克
T-26坦克是苏联红军坦克部队早期的主力装备,广泛使用于20世纪30年代的多次冲突及二战之中。该坦克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最为成功的坦克设计之一,产量极高且衍生型众多。
T-26轻型坦克结构图
研制背景
在早期的苏联坦克中,T-26坦克是比较有名的一种。1930年,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工厂参照从英国购买的维克斯坦克,经改进设计,制造出20辆类似的坦克,定名为TMM-1和TMM-2坦克。在和其他设计进行对比试验后,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1年2月13日决定采用以维克斯坦克为基础设计的新坦克,并正式命名为T-26坦克。
T-26坦克一般被用来支援步兵,曾经参加过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1939年苏日哈拉哈河战斗和1939年的苏芬战争,一直被使用到二战初期,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该坦克的主要缺点是装甲防护较差,在苏日哈拉哈河战斗和苏芬战争中损失较大。不过,这也成为苏联以后研制BT-7轻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的契机。
在战斗中被德军缴获的T-26轻型坦克
作战性能
T-26坦克和德国一号坦克都是以英国维克斯坦克为基础设计的。两者底盘、外形相似,但T-26坦克的火力大大高于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甚至超过了早期三号坦克的水平。早期T-26坦克的主炮为37毫米口径,后期口径加大为45毫米。不过,T-26坦克的装甲防护差,没有足够能力抵抗步兵的火力,T-26坦克的机动能力较强,公路最高速度达36千米/小时,越野最高速度为16千米/小时。
T-26坦克取消了指挥塔,使得车长的观察能力大打折扣,而且车长还要担任炮长,作战的时候几乎无暇观察四周,因此很容易被侧后的火力袭击。此外,T-26坦克的火控能力也不太好,精确射击能力不足,据说在300米内才可以取得比较高的命中率,而这么近的距离对于装甲薄弱的T-26坦克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BT-2快速坦克
BT-2快速坦克是BT系列快速坦克的第一种量产型,于1932年面世。
BT-2快速坦克结构图
研制背景
苏联一直重视轻骑兵的作用,所以要求坦克具有很高的速度,这就使苏联坦克设计人员对美国的克里斯蒂坦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种坦克的机动性很好。1930年,苏联向美国购买了两辆克里斯蒂坦克。1931年,在沃罗涅什进行了广泛的试验。同年,苏联设计了一种基于克里斯蒂坦克的简化型坦克,称为BT-1快速坦克。BT-1坦克经试验不适合作战要求,生产了两辆样车之后就停产了。1931年底又设计出BT-2型,经试验后,在1932年1月开始批量生产。
BT-2快速坦克侧前方视角
作战性能
BT-2以BT-1为蓝本研制而成,新设计了一个炮塔,安装了1门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车身正前方加上一条钢管去固定诱导轮轴,这成了后来BT坦克的典型特征,其车身结构为焊接和铆钉铆接的混合。与BT-1一样,BT-2可以选择用履带或车轮行驶。因为苏联国土辽阔,有许多地方是没有公路的原野,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很少有机会用车轮行驶。
BT-7快速坦克
BT-7是BT系列快速坦克的最后一种型号,在1935 ~ 1940年间大量生产。该坦克在二战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设计经验还成功运用到更新型的T-34中型坦克上。
BT-7快速坦克结构图
研制背景
1934年,苏军提出重新设计BT快速坦克,要求将车体装甲改用焊接装甲,并加大装甲板倾斜角度,以增强防护力。1935年,改进工作完成,改进后的BT快速坦克被命名为BT-7快速坦克。二战初期,BT-7坦克主要供远程作战的独立装甲和机械化部队使用,但因其装甲防护薄弱,不适于与敌方坦克作战,所以在1941年的莫斯科会战后便让位于更出色的T-34中型坦克。
作战性能
为了克服装甲薄弱的缺点,BT-7坦克的车体装甲使用焊接装甲,并加大了装甲板倾斜角度,以增强防护力。该坦克采用新设计的炮塔,安装1门45毫米火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为使主炮和机枪能在夜间射击,坦克上增装了2盏车头射灯并在火炮上安装了1个遮罩。后来生产的BT-7-2型坦克还有2个牛角形的潜望镜。
BT-7坦克的动力装置为新型的M17-TV-12汽油发动机,每分钟1760转,功率为372千瓦。这种发动机是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发动机的翻版,最初是为飞机设计的。该发动机可以使BT-7坦克的道路行驶速度达到72千米/小时,越野速度达到50千米/小时。该坦克的车组成员有3人,分别是车长(也担任炮手)、装弹员和驾驶员。
T-34中型坦克
T-34坦克是苏联于1940 ~ 1958年生产的中型坦克,是二战期间苏联最好的坦克之一。它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T-34中型坦克结构图
研制背景
1937年,柯明顿工厂被委派研发一款新型中型坦克,设计代号为A-20。同年11月,设计工作完成,设计方案集BT-1至BT-7之大成。之后,苏联著名战车设计师柯锡金建议发展纯履带式的车型,以适应苏军的作战需要,设计编号为A-32(即此后的T-32)。1939年初,A-20和A-32在苏联卡尔可夫制造完成。此后,T-32又加强了火力和装甲防护,并进一步简化了生产工序,最终成为T-34中型坦克。1940年1月底,第一批T-34生产型完工。
保存至今的T-34中型坦克
作战性能
T-34中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最初是1门76.2毫米M1939 L-11型炮,1941年时改为76.2毫米F-34长管型41.5倍径的高初速炮,具有更长的炮管以及更高的初速,备弹77发。T-34/85又改为85毫米ZiS-S-53坦克炮,备弹56发。除了主炮,T-34中型坦克还装有2挺7.62毫米DP/DT机枪,一挺作为主炮旁的同轴机枪,另一挺则置于车身驾驶座的右方,初速为662米/秒。
起火燃烧的T-34中型坦克
T-34中型坦克的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三号、四号坦克相当,但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形,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该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这样的正面装甲,直接导致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法穿透。
T-34中型坦克的底盘悬挂系统是美国工程师克里斯蒂发明的新式悬挂系统,可以让坦克每个车轮独立地随地形起伏,产生极佳的越野能力和速度。这项技术因为规格问题未被美军采用,反而被苏联买下专利,并应用于T-34中型坦克上,这使得T-34中型坦克的越野机动性优于德军坦克,而宽履带的设计也将接地压力减至最低程度。T-34中型坦克的最大行驶速度为55千米/小时,满载弹药时T-34的时速仍可达40千米,最大行程则有468千米。该车可通过高0.75米的障碍、越过宽2.49米壕沟,爬坡度达30度。在冰天雪地的东线战场,T-34坦克可在雪深1米的冰原上自由驰骋,被德军称为“雪地之王”。
KV-1重型坦克
KV-1坦克是苏联KV系列重型坦克的第一种型号,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委员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名字命名。该坦克以装甲厚重而闻名,是苏军在二战初期的重要装备。
KV-1重型坦克结构图
研制背景
KV-1重型坦克于1939年2月开始研制。1940年2月,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开始批量生产KV-1坦克,同年,苏军一个装备KV-1坦克的坦克排参加了突破芬兰主要阵地的战斗,在战斗中,没有一辆KV-1坦克被击穿。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使用的反坦克炮、坦克炮都无法击毁KV-1坦克90毫米厚的炮塔前部装甲(后期厚度还提升至120毫米),对德军震慑力较强。
随着KV-1坦克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苏联相继研发了它的改良版 :KV-2、KV-85和诸多衍生型。到了后期,由于装甲的强化,重量过大也成为KV系列坦克的主要缺点。由于机动性较差,火炮威力也显得不足,KV系列坦克在战争后期逐渐被IS系列坦克所取代。
作战性能
KV-1重型坦克的早期型号装备76毫米L-11火炮,装甲厚达75毫米。车身前面原本没有架设机枪,仅有手枪口,但在生产型上加装了3挺DT重机枪。后期型号的主炮改为76毫米F-32坦克炮,装甲提升至90毫米,炮塔更换为新型炮塔,炮塔前部还设计了使敌军跳弹的外形。该坦克使用12汽缸V-2柴油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35千米/小时。由于装甲的强化,重量过大成为KV-1坦克的主要缺点。虽然不断更换离合器、新型的炮塔、较长的炮管,并将部分焊接装甲改成铸造式,但它的可靠性还是不如T-34中型坦克。苏联因此开始开发新型的重型坦克——IS-1坦克,用以取代KV系列。
IS-2重型坦克
IS-2坦克是苏联IS系列坦克中最著名的型号,以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约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该坦克和T-34/85中型坦克构成了二战后期苏联坦克的中坚力量。
IS-2重型坦克结构图
研制背景
二战后期,苏联获悉德国新型“虎”式坦克的存在后,在KV-85重型坦克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由SKB-2设计局(当时位于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开发出一种拥有强大火力和厚重装甲的新式重型坦克。战争期间共发展了3个型号 :IS-1、IS-2、IS-3。1943年秋,第一批IS-1重型坦克样车出厂。同年10月31日,换装122毫米炮的改进型被批准定型,并命名为IS-2重型坦克。
IS-2坦克是IS家族中最享有盛名的型号,在苏德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IS-2坦克的重量和德国“豹”式中型坦克(44吨)是一个级别,但是整体性能却和更重的“虎”式相当,火力更凌驾于“虎”式之上。为了对付苏军这种重型坦克,德国于1944年又研制出火力更猛、装甲防护力更强也更难以维护的“虎王”重型坦克。
保存至今的IS-2重型坦克
作战性能
IS-2重型坦克的炮塔和车体分别采用整体铸造和轧钢焊接结构,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部分、战斗部分和动力-传动部分。
IS-2坦克的122毫米主炮身管长为43倍口径,装有双气室炮口制退器,采用立楔式炮闩、液压式驻退机和液气复进机。火炮方向射界为360度,高低射界为–3度~ +20度。该炮可发射曳光穿甲弹,弹丸重25千克,初速781米/秒。该坦克的辅助武器为4挺机枪 :1挺并列机枪、1挺安装在车首的航向机枪、1挺安装在炮塔后部的机枪和1挺安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DShK机枪。
IS-2坦克的发动机为V-2-IS型V形12缸水冷柴油机,在转速2000转/分时功率为377千瓦。传动装置由机械式手操纵变速箱、二级行星转向机构及侧减速器等组成。变速箱为横轴式,有高、低速挡位。每个挡位又各有4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因而该变速箱共有8个前进挡和2个倒挡,有较大的变速范围,从而有利于提高坦克的平均行驶速度。
中国军 微信(zgjw_81)出品
编审:曲延涛
投稿邮箱:zgjw_81@126.co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