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让首相下台的不祥直升机——韦斯特兰30

韦斯特兰的救命稻草

  Westland 30是一款不应该被制造出来的机型,这只当年凭借“山猫”打开局面的韦斯特兰踌躇满志之作,最后却落得失意收场,不仅留下了尴尬的服役记录,葬送了韦斯特兰,更搅动了英国政坛局势,为撒切尔政权更迭埋下了伏笔。

原版山猫

  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的军事工业开始萎缩,韦斯特兰也无法独善其身。当时公司在“山猫”上获得成功,取得多国军队青睐。因此韦斯特兰决定乘胜追击,杀入民用市场分一杯羹。韦斯特兰的小算盘是,当时全球石油行业蓬勃发展,市场对VIP要员运输、货运、以及石油钻井平台通勤有旺盛的需求。而此时,手上的“山猫”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利用“山猫”的成熟技术以及嫁接动力传动系统及旋翼系统在内的许多通用组件,并放大“山猫”机身,可以很快推出一款成熟的型号。该型号同样可以作为军用。一旦打开局面,可挽救自身危局,可谓将公司兴废系于一役。设想中的新机在高密度配置中可以容纳多达22名乘客,宽敞的舱内空间也可以容纳多副担架及伤患成为医疗救护机型。肥大的机身甚至可以容纳传统中型直升机无法运输的超大型部件。

第一架原型机G-BGHF

  1977年开始Westland 30进入全面设计阶段。1978年两架原型机生产完毕,第一架原型机(注册号G-BGHF)于1979年4月10日首飞成功,并于同年在巴黎航空展上亮相。Westland 30拥有全铝机身及复合材料尾桨,固定三点式起落架,其中主起落架安装在后机身两侧的整流罩中。燃油系统由两个630升的机身油箱组成,液压系统与“山猫”相似,只是增加了一些附件。

  为了减小机身震动并延长寿命,Westland 30的旋翼尺寸比“山猫”大,转速更慢。由于采用“山猫”85%以上的原部件,Westland30的设计、开发和测试过程相当紧凑,之后于1981年12月获得英国民航局(CAA)型号认证,1982年12月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认证。

改为军用涂装的G-BGHF

  第一批搭载功率846千瓦罗罗宝石41-1发动机的生产型Westland 30-100(最早被称为WG-30)于1982年交付使用。之后的1984年1月,换装两台940千瓦宝石60-3发动机的型号被称为Westland 30-160(或Westland 30-60)。在这之前,尽管换装了1277千瓦通用CT7-2B发动机的版本于1983年首飞,但编号比较靠后被称为Westland 30-200。

Westland 30-200

  1986年出现的Westland 30-300系列提供了通用电气CT7或透博梅卡RTM 322两个动力选项,并且还增加了最大起飞重量,换装了革命性的BERP旋翼桨叶,大大降低了噪音和振动水平。客户还可选装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从而实现仪表飞行。Westland 30还发展了军用型号TT30和TT300。

军用型TT300,采用了5叶桨和BERP旋翼

博物馆中的G-BGHF

  1982年1月6日,3架Westland 30-100中的第一架交付给位于贝克尔斯的英国航空直升机公司,用于北海南部的天然气钻井平台作业。这架看起来又方正又短粗的直升机被起了个很挫的绰号——“大棚”。该型号后来还被用于彭赞斯和锡利群岛之间的定期客运服务,并在1986年该公司成为英国国际直升机公司后继续服役。

英国航空直升机公司的Westland 30-100

  在美国,泛美航空公司旗下Omniflight直升机服务公司利用该机执行从位于纽约曼哈顿60街直升机坪到肯尼迪国际机场的通勤飞行。另一家公司Airspur直升机从1983年5月9日开始,租赁了4架Westland 30在南加州进行客运服务。

Omniflight的Westland 30在纽约曼哈顿60街直升机坪

  1983年11月7日17:00,一架Airspur的Westland 30-100(注册号N5830T)从洛杉矶国际机场起飞前往约翰韦恩机场,在4000英尺高度直升机突然失去方向控制。目击者看到直升机从云层中不停左旋急速下降,俯仰姿态剧烈变化下降率“非常高”。

  飞行员试图操纵飞机自旋落地,但是旋翼被冻结在固定角度。最后500英尺尾桨彻底从机身脱落,直升机碰到高压电缆后坠毁在长滩距I605公路几百英尺远的地方。事后发现直升机的尾桨控制系统缺陷,造成尾减传动轴疲劳碎裂是造成事故的主因。当时机上机组人员中1重伤1轻伤,6名载员2重伤4轻伤,这架只飞了558小时的直升机 废。万幸虽没有造成人员死亡的严重后果,但是这起事故却引起了FAA的警觉。11月21日,FAA要求设计缺陷修正之前停飞这些直升机。英国民用航空管理局(CAA)也发出了类似禁令。这无论对Airspur或者韦斯特兰来讲都不啻为晴天霹雳。这时Airspur公司拥有4架Westland 30外加3架订单。Airspur在接受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调查期间整整停飞了两个月。1984年初直升机尾桨进行了改进,但公司因事故从此一蹶不振,于1985年2月24日宣布由于客源不足倒闭。

被废弃的Airspur的Westland 30

  在美国的失败只是刚刚开始,韦斯特兰和它的翻身力作即将开始另一个更大的梦魇……

错误的政治投资

在美国的失败只是刚刚开始,而Westland 30的主要客户——采购了总产量的一半的印度Pawan Hans公司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笔交易从一开始就非常不顺利,似乎也暗示了该机型灰暗的前景。

Pawan Hans的Westland 30,进气口似乎没有加装防尘罩

  ?Pawan Hans 成立于1985年10月15日,原名印度直升机公司,主要为印度石油部门提供直升机支持服务、离岸勘探作业服务、边远地区旅游和包机服务,是印度第一大直升机运营公司。公司接收Westland 30可以说是一场政治交易。一方面,英国政府想帮打开Westland 30市场,挽救岌岌可危的韦斯特兰;另一方面,印度要为拿到英国的援助资金付出代价。为了挽救仅存的直升机工业,英国朝野不惜动用国家政治资源全力推动外销市场。

英迪拉·甘地与撒切尔在唐宁街10号

   ?80年代初期,Westland 30刚一出世就向印度进行了推销,但在印度国内的评估中,被评为包括AS365“海豚”在内四个方案中最差的一个。但该项目得到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支持,国防部收到总理办公室指示将其作为印度空军VIP型进行重新评估。

   ?原因在于甘地夫人心仪的直升机要有一扇高大的门,这样她就不必屈身进入,而且机舱也要方便安排厕所,宽大的Westland 30再合适不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4年10月31日,甘地夫人被她的两名锡克人卫兵暗杀身亡。印度政坛陷入混乱不说,英国国内也火上浇油:英国境内的锡克族人大肆庆祝引发印度国内不满,尚未尘埃落定的Westland 30项目更蒙上一层阴影。印度专家提醒继任总理的英迪拉·甘地之子拉吉夫·甘地,Westland 30更大更贵,而且存在技术缺陷,他们更倾向于法国货。随后甘地在议会发言中明确拒绝了购买英国直升机,他指出Westland 30在垂直飞行转为平飞时,如果单发失效,无法提供足够升力确保飞行。国防部的测算也显示Westland 30的运营成本远高于“ 海豚 ”。

撒切尔与外交大臣杰弗里·豪

   ?英国内阁这一时期非常紧张,眼看本要煮熟的鸭子从锅中飞走。刺杀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时任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特别顾问之一彼得·沃里就提醒她,这张曾得到甘地夫人支持的订单必须继续获得类似高层面的推动,否则法国人将会乘虚而入。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FCO)与新德里英国高级委员会一道补充道:韦斯特兰正处在谈判签订Westland 30销售合同的最后阶段……自1975年以来,印度是最好的潜在销售市场之一,其武器进口额高达12.8亿英镑。当时的英国驻印度高级专员罗伯特·韦德格雷写信给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警告称,印度正在考虑抵制与英国贸易,包括取消现有的防务合同。这封信令杰弗里·豪坐立不安。

拉吉夫·甘地与撒切尔

   ?撒切尔对这一情况心急如焚,她甚至想过是否在出席甘地夫人葬礼时与印度讨论合同问题。为了游说印度购买Westland 30,以她为首的英国政府不惜以激进的方式对印度政府强行施压,将这笔买卖与对印援助直接挂钩,逼迫印度就范。她在1985年3月22日写给拉吉夫·甘地的信中指出,将英国对印度一揽子援助计划中的4500万英镑用于Westland 30交易是英国经过“慎重考虑”后的。“如果韦斯特兰项目没有完成,我们将面临非常严重的政治和实际困难。我希望我们能够支持所达成的共识。”撒切尔的语气简直是赤裸裸的讹诈。5月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进一步威胁称,当年向印度拨付2500万英镑的援助预算,在第二年“不一定持续”。为确保政治和经济关系不受损害,须事先声明一点,如果发生援助紧缩,将归结于印度自身原因所造成“不可避免的”结果。

拉吉夫·甘地在英国首相官邸

?

  拉吉夫·甘地于1985年10月15日至16日访问英国。访问期间显然无法回避订单问题。最终在英国的软硬兼施下,背负巨大压力的甘地置反对于不顾,最终以6500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21架Westland 30(同时印度也进口了21架海豚),这批直升机于1986-1988年间交付Pawan Hans,用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进行离岸钻井平台运输。

   但不久之后,厄运接踵而至。1988年7月14日下午,一架搭载5名朝圣者前往Vaishno Devi寺庙的Westland 30-160(注册号VT-EKO)在试图着陆时,因能见度低而坠毁在印度北部的查谟邦,造成包括2名机组成员在内的7人死亡。1989年2月7日16:25,另一架Westland 30-160(注册号VT-EKR)在科希马附近由于尾减速器齿轮油不足引发尾桨故障后坠毁,造成2名飞行员和1名机械师死亡。同年11月11日,还是一架Westland 30-160(注册号VT-EKQ)从孟买Juhu机场起飞不久后在附近海滩迫降,好在机上13人平安无事。事故原因是发动机异物入侵。

  Westland 30几乎是一踏上印度的土地,她们中的一些就因为水土不服停飞,具体表现在两台发动机动力输出不平衡引发的安全隐患。后来查明引发这一问题的是一个电子传感器故障。随着时间推移,更多更严重的问题暴露出来:油耗过高、漏油、发动机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了旋翼震动超标导致油路破裂的危险情况。就在第二起坠毁事故发生后一个月,时任印度民用航空部长Motilal Vora向议会建议,随Westland 30进口的53台有缺陷的发动机必须从直升机上拆除。来自韦斯特兰公司高管在罗罗工程师的陪同下紧急赶到印度检查发动机情况,并与民航部已经讨论整个机队停飞的可能性。但几周之内,又有10台有缺陷发动机也需要拆除,这样一来不能使用的发动机总数达到63台。Pawan Hans在1987年4月底致函民航部时指出:在总计17500小时的飞行中Westland 30已经 告了357个问题。这意味着每49飞行小时就会有一个故障,每290小时就会有一次发动机故障,而当时罗罗宣称的每台发动机的无故障运行时间为1000小时。在对63台发动机检修过程中发现,其中13台是由于异物损坏(FOD):螺母、螺栓和其他材料进入发动机;10台由于漏油;7台油耗过高;9台检测到滑油中的金属颗粒超标(表明轴承或其他部件的金属磨损过多);6台发动机动力不足。这时韦斯特兰、罗罗和Pawan Hans开始扯皮。罗罗不愿承认发动机存在缺陷,另外两家显然不认可。就在这时,发生了VT-EKQ海滩迫降事故,事后在发动机中找到了一根3英寸长的螺栓。

   ?罗罗顺手甩锅说如果发动机里有外来物必然会造成损坏。Pawan Hans则向韦斯特兰申明,修改直升机设计或者维修发动机的费用由韦斯特兰承担。Pawan Hans在孟买的工程师则适时甩来一锤:他们表示即使韦斯特兰用防尘 覆盖发动机进气口后,FOD问题仍然存在。此外,法国海豚的进气口比Westland 30更靠近地面,但从相同的停机坪起飞的海豚们并没有这样的问题。

   ?罗罗后来承认,发动机进气口的位置和形状存在空气动力学问题。Westland 30独特的设计将进气口置于主减速器的正后方,因此主减如果滑油泄漏(事实上确实泄露不少)或者密封件和零件都会被吸入发动机。泄漏的油和灰尘颗粒覆盖涡轮叶片,并积聚形成硬质斑块,造成发动机动力不足。发动机进气口的防尘 只是韦斯特兰的一项改进。罗罗已经针对发动机机油消耗过度进行了至少8次整改。印度成了罗罗这台全新的宝石60发动机的试验场,Westland 30-160是宝石60的首装机。当时美国的两家公司都已退出了Westland 30运营,因此Pawan Hans也称为唯一使用Westland 30和宝石60发动机的运营商。另外直升机的高原表现非常差,在北部北阿坎德邦台拉登-巴德里纳特普里路线上试飞时,只能运载2-3人,而其海平面运载量为17人。1991年,所有的Westland 30终因安全问题停止服役。

   ?客观来说Westland 30在印度的失败并不单单是直升机本身的技术原因,毕竟在Pawan Hans手上摔掉的海豚也不在少数。试想,一架装备了未经试验、性能不稳定发动机的新型直升机落到一架尚处襁褓的新建公司手上,还要在原设计不曾考虑的恶劣环境下执行任务,而这家公司只有一半符合要求的飞行员和五分之一的维修工程师队伍。

   两年后,根据1985年购买协议规定并获得英国政府的许可后,Pawan Hans为变卖Westland 30进行了全球招标。19架剩余的Westland30被标价3600万美元,结果多年无人问津。民航部不得不同意将这些直升机作为废料销售之后,直升机被分解并存放在德里Safdarjung机场的集装箱中等待买主,这些精密又昂贵的航空工业作品这时候的价值是可悲的190万英镑,仅仅是当初购买价的3%都不到!但仍无人光顾!最终在1999年,英国AES航空公司(一家MTU航空发动机公司和赛峰电子与防务公司共同出资的合资公司)成为唯一愿意接盘的公司,而这时候他们所需支付的金额实际只有90万英镑,这批直升机将被运回英国。这19架仅存的Westland 30回家之路也十分坎坷,在支付了45万英镑并运回6架之后,英国买家发现韦斯特兰已经申请民航局撤销Westland 30适航证(也是极其罕见),他们甚至无法出售Westland 30的备件。加上直升机回国的运费不菲,加剧了AES的财务困境,公司在2002 -2003年左右废除了这笔交易,在孟买船厂留下13架Westland 30任其腐烂。至此为止,Westland 30终于走完了她苦难又短暂的一生,41架生产出来的Westland 30最好的境遇就是其中的4架在英国约维尔博物馆里供人凭吊。英国国家审计署在随后的调查中得出结论,在这一项目上政府损失超过1.05亿英镑,包括研究经费。回过头来看这笔交易对英国和印度来讲可谓两败俱伤双输收场。

  韦斯特兰也许不曾想到,在这个型号上的失败像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了英国政坛的巨大震动,两位内阁大臣因此辞职,撒切尔一度怀疑人生……

?搅动英国政坛的一只“蝴蝶”

  新型号麻烦不断,韦斯特兰也陷入空前危机。陷入困境的韦斯特兰一度引发英国政坛的巨大震动,两位内阁大臣因此辞职,撒切尔一度怀疑人生。这在英国近代史上绝无仅有。

阿兰·布里斯托

?  事情起因于1985年4月,韦斯特兰深陷窘境难以为继,当时欧洲最大的直升机运营公司、韦斯特兰的股东之一——英国布里斯托直升机公司的老板,同时也是韦斯特兰前试飞员阿兰·布里斯托组建了一个名为布里斯托旋翼飞行器的财团,提出以8900万英镑收购韦斯特兰,起初这项提议被韦斯特兰拒绝了。在撒切尔的协调下,韦斯特兰董事会接受了收购方案。但是布里斯托发现韦斯特兰有一笔由政府提供的4000万英镑的秘密贷款未还,他提出除非得到国防部的订单保证并且秘密贷款还清,不然要退出收购。最终布里斯托于1985年6月撤回了他的出价。

1980年,撒切尔为赫塞尔廷鼓掌

  ?时任韦斯特兰主席的约翰·库克尼爵士提议新股东可持有29.9%的公司股份。没有一家英国公司愿意接手,只有美国西科斯基的子公司——联合技术公司抛出橄榄枝。国防部长迈克尔·赫塞尔廷担心韦斯特兰一旦被西科斯基收购,难免沦为“黑鹰”组装厂,而国防部凭空多一份购买“黑鹰”的压力。10月中旬,赫塞尔廷建议成立一个欧洲财团来接管韦斯特兰,包括法国航宇、德国MBB和意大利阿古斯塔,他一直为这个欧洲方案进行游说。11月下旬国防部采购处处长彼得·莱文与法国、西德和意大利同行(国家军备主管NAD)举行了一次会议,会议同意各国将针对特定级别直升机购买“欧洲制造”的产品。如果韦斯特兰继续与西科斯基合作,根据这项新协议,其产品将不在四国购买范围。这次会议后来受到众议院国防委员会的支持。面对赫塞尔廷一心想把英国直升机工业的这颗独苗留在欧洲,撒切尔虽然表面中立,但与里根私交甚笃的她实际希望西科斯基来接手韦斯特兰,作为巩固英美同盟的投名状。11月,西科斯基提出正式要约,韦斯特兰的管理层也倾向于西科斯基。

  12月5日和6日撒切尔召集由赫塞尔廷、贸易和工业部长、副首相、外交部长和财政大臣等人参加的会议,讨论韦斯特兰的出路。会议出现分歧,最后决定由12月9日召开的内阁经济事务委员会E(A)进行裁决。当天,库克尼带着财务顾问出席了E(A),并在会上陈述管理层认为西科斯基是最好的选择,这得到了E(A)多数支持。会上撒切尔有些不耐烦,抱怨说3个小时都浪费在一个仅值3000万英镑的小公司上。但为照顾赫塞尔廷情绪,她允许赫塞尔廷在12月13日16点之前提交可行的欧洲方案。结果国防部长马上拿出了方案,但韦斯特兰爽快地拒绝了他并倒向了西科斯基。赫塞尔廷曾寄希望于第二次E(A)讨论他的方案,结果没有等来开会。撒切尔声称,9日的会议将决定权交给了韦斯特兰全权处置。但赫塞尔廷发现自己被耍了,他发现部分E(A)委员的笔记本上本来有召开第二次会议的计划,但在10日的时候被告知取消了,而他还蒙在鼓里。随后愤怒的赫塞尔廷首次威胁辞职。

1983年,赫塞尔廷与撒切尔

  12月12日内阁会议上,分歧公开化:赫塞尔廷指责撒切尔有意取消第二次E(A),阻止收购韦斯特兰的欧洲方案,而撒切尔称根本没有第二次E(A)的计划。因为韦斯特兰问题并没有列入当天的内阁议程,撒切尔拒绝进一步讨论此事。12月16日,贸易和工业部长告诉下院,最终决定取决于韦斯特兰自己。 12月18日,赫塞尔廷说服下院国防委员会支持欧洲方案。在12月19日,内阁对韦斯特兰问题进行了10分钟讨论,批准将决定权留给韦斯特兰,并禁止赫塞尔廷再提欧洲方案。圣诞节期间,撒切尔与亲信一直密谋起草解除赫塞尔廷职务的文件,但最终忌惮其公众威望没有实施。

  到了1986年1月,韦斯特兰高层写信给撒切尔,要求保证西科斯基的交易不会损害韦斯特兰在欧洲的业务前景。撒切尔拟就了回复草稿,答应继续支持韦斯特兰获取欧洲订单。但赫塞尔廷对草稿并不满意,他担心政府要会为任何不正确的建议承担法律责任,因此给总检察长写信咨询。信中赫塞尔廷提供了关于丢失欧洲业务风险的额外材料,而撒切尔在给韦斯特兰的回信中没有这些材料。之后赫塞尔廷写信给支持欧洲方案的劳埃德招商银行,信中也加入了撒切尔拒绝给韦斯特兰的材料。与撒切尔对韦斯特兰的保证相反,赫塞尔廷声称西科斯基的入主将导致欧洲订单流失。这封信被泄露给泰晤士 。媒体终于等来了他们要的大新闻,国防部长公然挑战首相!

1986年1月21日韦斯特兰工人在伦敦皇家艾伯特音乐厅门前聚集表示支持西科斯基收购方案

  ?因为赫塞尔廷在写信之前,并没有向唐宁街或贸易和工业部通过气,撒切尔要求将此信交给总检察长,总检察长指出信中的“重大错误”,要求赫塞尔廷重写一封。结果,总检察长的这封信又被贸易和工业部首席信息官泄露给了媒体。身为贸易和工业部部长的莱昂·布里坦背负巨大压力。总检察长要求彻查泄密事件,否则辞职。撒切尔同意了。1月4日-5日正值周末,撒切尔与同僚心腹研究并达成一致,为应对赫塞尔廷可能辞职做出了相应安排。

  这是自1903年以来英国唯一一次内阁大臣现场辞职,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次主动现场辞职,对英国政坛的震动可见一斑。之后,贸易和工业部部长莱昂·布里坦被指应对泄密事件负责而被迫辞职。至此,撒切尔内阁两位重要大员先后辞职,无论对其个人形象或是执政基础的打击不言而喻。 事态暂时平息,但这次事件的恶劣影响5年后才得以显现。

  韦斯特兰最终落入西科斯基手中。到1994年,联合技术公司将手中的韦斯特兰股权卖给GKN公司(英国一家大型跨国企业),1995年开始了GKN-韦斯特兰时代。随后赫塞尔廷当初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韦斯特兰代工的不是“黑鹰”而是WAH-64“阿帕奇”。2000年7月,GKN和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团签署了一项合资协议,奥古斯塔-韦斯特兰也就是今天的莱昂纳多于2001年成立。

?尾声

  这场由韦斯特兰引起的政治风暴悄悄为撒切尔1990年倒台埋下了伏笔。这一年,保守党将推选他们的党魁以参加新一任首相选举。撒切尔正信心满满谋求第四个任期开始第12年的唐宁街生涯。11月20日,志在必得的撒切尔在投票当日远在巴黎爱丽舍宫参加欧安会。她并没有把辞职后再次复出并宣称要阻击她的赫塞尔廷放在眼里。根据规则,在第一轮投票中第一名如果领先第二名超过15%则当选党魁,如达不到15%则需进行第二轮投票。投票结果显示,撒切尔204票,赫塞尔廷152票,16票弃权,两人获得票数占比分别为54.8%和40.9%,撒切尔差2票没有首轮胜出!这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第二轮投票定于27日举行。撒切尔并不甘心失败回国准备第二次投票。然而物是人非,这时的撒切尔已经因第三任期内的一系列极具争议的政策丧失了内阁的信任,他们不再支持铁娘子继续参选,纷纷要求其辞职。眼看大势已去,撒切尔于11月22日宣布退选并辞去党首及首相职务。这一天她搬出了唐宁街,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转自 空军之翼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