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代酷睿新体验,用i5-10600K组一台侧透水冷游戏机

前两个月我众测了一台小米显示器27英寸165Hz版,在外接笔电的过程中,发现外接输出只能达到2K 60Hz,这完全浪费了显示器的性能。为了能够享受到2K 165Hz,装一台机器就此提上了日程。作为一个嘴上装机的老炮,动手装机的萌新,这可是我的第一次装机!新的体验

这段时间恰逢十代酷睿处理器更新,那么作为一个爱玩游戏的老I炮肯定是选择十代酷睿处理器装机的,毕竟在高中时期Intel的酷睿吊打AMD全家这个固有印象很难改变,虽然现在AMD凭借锐龙系列开始了大翻身,让大家高呼“AMD YES !”,但是大家摸着胸口说喊口号是不是为了让Intel更好地(挤)降(牙)价(膏)!

硬件搭配

盒装i5-10600K,目前淘宝也还没有散片流出,也顺道看了下小黄鱼的价格,同京东自营差距不大,所以就直接京东自营了。i5-10600K为6核心12线程设计,12MB三级缓存,依旧采用牙膏厂祖传的14nm工艺,不过为了同i5-9600K拉开差距,i5-10600K将频率提升到了默频4.1GHz、最高睿频4.8GHz,不过TDP也成功的干到了125W。

十代酷睿处理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在i5、i3级处理器上加入了超线程的支持,在全核频率、基础频率以及TDP方面,i5-10600K都实现了对i7-8086K的超越。不过由于i5-10600K是由10核屏蔽核心而来的,而非上代i5-9600K那样的原生六核,所以在超频表现上非常很看脸。根据几个大佬的说法: i5-10600K就是密布大雷的非洲雷场,你想不踩雷都难!我就是不信邪,而且我也不像是摸雷小能手,悍然入手i5-10600K!

既然都i5-10600K处理器,主板自然得上Z490芯片组主板才能更好的发挥这枚处理器的性能,本来是想买混血ROG——STRIX系列的,但是混血ROG的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受限于预算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微星 MPG Z490M GAMING EDGE WiFi 刀锋主板。

MPG Z490M GAMING EDGE WiFi 刀锋主板为M-ATX板型,采用6层PCB设计,供电为12+1+1相供电,8+4Pin的CPU供电接口,针对十代酷睿的高TDP,微星在Z490、B460主板的供电上都堆料堆的比较实在。板载2.5G有线 卡&WiFi6无线 卡、支持蓝牙5.1,这块板子除了USB规格接口较少,作为一块主打电竞定位的产品,整体用料和性能还是比较不错的。

这两天RTX 3070官宣,只需要3899元的价格就可以对刚RTX 2080ti,幸亏没有买3699元的七彩虹RTX 2060super火神XOC,不然肠子都要悔青,哈哈哈哈哈哈!技嘉 GTX 1660super GAMING OC可以说是性能最强的1660super了,采用了图灵架构的TU-116核心,显卡频率1530MHz~1860MHz,由于使用了全新的GDDR6显存,可以较好的满足1080P和1440P游戏的需求。

内存这块选用了大厂 HyperX的 Fury DDR4 3600Hz 套条,目前价格还不错就直接一步到位32G(16G×2)了,在内存这块我觉得还是可以适当加点预算,我当年笔电从4G加到8G,多开 页的表现就顺畅了很多。这套条子的时序为CL17时序,关于内存的选购,我觉得可以遵循容量>频率>时序的优先顺序,容量是第一位的!

内存为暗黑风设计,采用了哑光黑的铝制散热马甲,“HyperX”、“FURY”字样均为磨砂高光工艺处理过,整体的精致感还是很足的。在推出Fury RGB版本后,无光的Fury系列就只有黑色马甲可供选择,不像D3时代蓝、红、黑、白四色神条可供选择。

由于是无RGB灯条设计,这款内存条高度基本和裸条相近,高度仅有33mm,可兼容大双塔这类风冷散热器,相对来说兼容性比RGB灯条要更高。内存金手指采用曲线设计,相比平直设计,插拔更方便。还有就是散热马甲也是略带弯折的设计,这样也有导流前面板风扇进风风流的作用。

内存马甲脊部有白色丝印 HyperX Logo, 如果是RGB灯条的话,一般都是白色导光条配黑色Logo,我选的是无光的普条,所以就没有了酷炫的灯光,不过有RGB冷头、RGB风扇的照耀,非RGB内存条也够了。

固态选择的是支持NVMe PCIe 3.0×4通道传输的金士顿A2000,读取速度2200MB/s,写入速度2000MB/s,采用3D NAND闪存芯片,单面M.2设计,作为主盘固态相当够用了。额外说一句现在不推荐购入SATA协议的固态作为主盘固态使用,读写速度差距太大了!

包装盒内除了固态本体还赠送了一枚Tt定制的散热马甲,马甲内覆导热垫,通过卡扣的结合方式进行安装,我主板两个M2接口有一个接口自带散热马甲,所以这枚散热马甲就空置了,等到时候买第二块M2固态可以用起来。

电源选用了骨伽 GEX 750W金盘全模组电源,可能很多值友要说了你一i5-10600K配GTX 1660super用这块750W电源是不是太奢侈了呀!要知道我一开始是打算i5-10600K配RTX 2060super,750W很正常啦。现在30系显卡出来,对电源功率的要求提高了很多,我这次选的750W应付后续升级的RTX 3070估计应该也够了。

电源散热格栅上有骨伽Logo的金属铭牌,格栅内搭载了COUGAR 12cm 动态液压轴承静音风扇,其扇叶上设计有特殊的纹路,这些纹路可以带动提升气流集中度和提高运转耐用度的同时,结合风控曲线调整技术,更能有效降低运转噪音。

电源为全模组设计,拥有1个18+10Pin的主板供电接口、3个8Pin的PCIE&CPU供电接口、4个6Pin的SATA&PERIPHARAL供电接口,和赠送的线材数量完美匹配。

透过散热孔依稀可以看见电源内部的元器件,骨伽GEX750金牌全模组电源采用了高品质日系电容,拥有更稳定供电性能。电源线接口处是有一张标签,标签注明了电源在低负载情况下,为风扇静止模式,这种低负载停转模式也算是中高端电源的一大特色了。

因为i5-10600K的TDP为125W,加上又打算玩玩超频,所以在散热上就选择水冷散热器。分体水冷太过高端大气上档次,对于我这个装机新手来说,难度比较大。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的一体水冷当然是最优解啦。超频三巨浪240水冷不到三百元的售价,压制250W TDP的性能让囊中羞涩的我慷慨下单。

两只12厘米的九叶散热风扇,转速800-1600RPM,噪音控制在30.8dBA,静音效果不错。风扇内置彩色LED恒定灯珠,配备智能温控,可以根据散热情况自动调整转速。风扇边框四角都带有减振垫,能有效降低共震所带来的噪音。4Pin的接头,支持调节风扇转速,但是灯效调节就别想了。

扣具比较丰富,兼容性做的很不错:除了Intel、AMD常见的平台,还支持Intel最新的20XX平台,基本实现了主流平台安装的全覆盖,老板子、新板子一 打尽。

冷排散热器为黑色的金属质地,内部鳍片排列非常紧密,错落有致。冷排水管采用双层编织工艺,进出水管口进行了特殊的加固处理,能够有效避免管材开裂、管口松脱所造成漏液的现象。

金光闪闪的大面积纯铜散热底座,采用了CNC切割工艺,表面光滑平整,能够更好地贴合CPU顶盖散热,及时将热量传递到水冷液中进行热传导 。冷头引出一根3Pin的PUMP接头,内置幻彩效果灯光,没有配备可编程的ARGB灯效,这可能和产品定位以及售价有关。

机箱的散热风扇同样选择了来自超频三的明月SRGB散热风扇,50元3只的价格还是挺物美价廉的。

风扇为标准的12厘米规格,扇叶发光设计,内置SRGB炫彩光效。采用来福轴承技术,最高转速1200RPM,噪音低至18dBA,算是灯效和静音兼具。

线材为D型大4Pin接头和小3Pin接头的双模式接头,可以单独接电源(不可调速)或者连接主板(可以调速)。

扇叶表面以螺纹设计,能够更好的导流机箱风道。

机箱则是跟随电源,选择了骨伽幻影者M RGB侧透机箱,银白色前面板配侧透非常精致。这只机箱最吸引我的就是前面板的RGB灯带,灯带造型有点像魔爪能量饮料的Logo。再就是机箱的全景式玻璃侧板采用熏黑工艺,能够较好的朦胧机箱内的RGB光污染,做到光芒内敛的效果,不至于让内部的光污染过于浓烈。

前置IO接口这块就有点寒酸了,USB3.0×1,USB2.0×1,3.5mm音频&3.5mm麦克风×1,由于这款机箱推出比较早,自然就少了当下流行的USB-C接口,好在我也没有USB-C接口需求。作为一只主打RGB特色的机箱,前面板灯带支持华硕、技嘉、微星、华擎四大板卡神光同步,还特地布置了一颗独立的灯效切换按钮调节前面板灯带的灯效。

虽说是M-ATX机箱,但是后部空间显示最大可以支持四槽位显卡。

顶部开设了大面积的散热孔,可谓是将散热进行到底,顶部可以安装散热风扇或者水冷来进行散热。并配备了磁吸式防尘 ,有效隔绝灰尘的同时,还便于随时拆卸清洗。

机箱底部做了垫高设计,组建一个流畅的进风空间,硬盘位为可调可拆卸设计,便于用户收纳电源线材以及布线。电源仓位置还特别布置了了防尘 ,为卡扣抽拉式设计,清理起来非常方便。

取掉两块侧板,可以很清楚的感受机箱的框架结构:整体结构非常紧凑,但是3.5寸硬盘位、SATA硬盘位还是较为充足的,该有的背线口、束线孔都做了足够的预留,背部走线空间预留的很充足。同时由于前面板的灯带设计,机箱的跳线还是比较多的。

根据机箱具体信息,最多可以上到6把风扇。

聊完这些硬件,开始装机:

1、CPU上板、安装内存固态

取出CPU,打开主板上的CPU底座的卡扣,将CPU一角的三角形符号和主板CPU底座的标志对应上,一般来说都是正着放。

将CPU平稳放到底座后,就将保护盖放下,注意要将保护盖前缘豁口插到底座前方的螺丝下,确认无误后,再将钢丝把手按压至已经固定好的保护盖边,这就意味着CPU安装完毕。

掰开内存槽两端的卡扣,按照内存条上金手指上的卡口位置,确定好方向,将内存条压入内存插槽,听到内存槽两端卡扣扣合收紧的声音就可以松手不管了。因为主板布线的原因,如果四条内存插槽的话,双内存安装位置优先选择第2、4插槽(从左到右数起),当然你是插满党请忽略。

拧开M2散热马甲,将固态的豁口对准插槽的豁口以45度角的角度插入,然后拧上固定螺丝。一般散热马甲内都有导热垫,请将导热垫上的保护膜去除,以便固态同导热垫能够更好的接触。

2、安装水冷散热和插电源线

给CPU涂上散热硅脂,一般可以按照9点法:先在CPU顶盖上点上九个硅脂点,然后用小勺子找平。再就是调整好扣具底座,将扣具底座放在主板的背面,让底座的螺丝穿过主板的螺丝孔,顶上固定螺丝,固定好扣具。

将风扇安装到冷排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安装风扇的要厘清正反方向,如果选择冷排上置,那么风扇的安装方式采用送风式(风扇正面朝外),若是选择冷排前置,那就是抽风式(风扇反面朝外)。

紧接着就是根据说明书在冷头上安装扣具,将冷头上的扣具和底座扣具以螺丝的方式固定,记住四颗固定螺丝不要一口气拧死,呈对角线状拧一圈换一个螺丝,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冷头上的金属底座同CPU顶盖结合的更紧密。一定别忘了撕掉金属底座上的保护膜!!!

拆开电源包装,将24Pin的主板供电电源线和8+4PinCPU供电电源提前连接好,因为在狭窄的机箱内插线还是比较麻烦的。

3、机箱风道构建

4、连接机箱跳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