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05
B 企业为金属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铝合金轮毂加工制造。
B 企业的铝合金轮毂打磨车间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 2000m2,南北两端各设置载重 2.5t 的货梯和敞开式楼梯,一层有通向室外的钢制推拉门 2 个。该车间共设有 32 条生产线,一、二层各 16 条,每条生产线设有 12 个工位,沿车间横向布置,总工位数 384 个,相邻工位最小间距不足 1m。
打磨车间每个工位设有吸尘罩,每 4 条生产线合用 1 套除尘系统,共安装有 8 套除尘系统。8 套除尘系统的室外风管相互连通并共用一条主排风管将粉尘排出。车间内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及配电箱等均未采取接地措施。
2015 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对 B 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打磨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部分地面和除尘管道表面积尘厚度达 2 mm 以上,部分员工佩戴的防尘口罩失效,个别工位旁地面发现烟蒂,部分女工长发未置于工作帽内。检查组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批评,提醒 B 企业要做好员工劳动防护等各项工作。
7 月 2 日 8 时,打磨车间 265 名员工开始工作,其中含 7 月 1 日入职但未经培训的员工 12 人。8时 5 分,除尘风机开启。9 时 34 分,1 号除尘器集尘桶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传播,扬起了除尘系统内和车间聚积的铝粉,形成粉尘云,引发连续爆炸,当场造成 9 人死亡。事故发生后 7 天内,又有 18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死亡;事故发生后 30 天内,死亡人数 32 人,受伤人数 195 人。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现场抢救、清理现场和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80 万元,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 1000 万元,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990 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 3500 万元,补助及救济费用 2100 万元,歇工工资 800 万元,停产损失 1800 万元,事故罚款 1100 万元。
事故调查发现:该车间除尘系统长时间未清理粉尘,铝粉尘大量聚积。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产生的高温铝粉尘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 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雨水渗入,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火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内粉尘的系列爆炸。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罩喷出,导致全车间几乎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的冲击。同时,B 企业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的爆炸危险性没有认知,也从未参加过应急救援演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 题为单选题,4-8 题为多选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 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93 号),该起事故等级属于(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E
【解析】事故造成 32 人死亡,可直接判定为特别重大事故。
2.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万元。
A.6770
B.7770
C.9870
D.11770
E.13570
【参考答案】D
【解析】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现场抢救、清理现场和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80 万元;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 1000 万元;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990 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 3500 万元;补助及救济费用 2100 万元;歇工工资 800 万元;事故罚款 1100 万元。
3.下列做法中与粉尘爆炸防治相关规定不符的是( )。
A.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B.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
C.按规范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D.采用压缩空气吹扫除尘系统
E.配备铝粉尘防水防潮设施
【参考答案】D
【解析】压缩空气内含有氧气,高压吹扫可能会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应采用压缩氮气吹扫除尘系统。
4.在对 B 企业打磨车间的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存在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情形包括( )。
A.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
B.部分地面和除尘管道表面积尘 2 mm 以上
C.部分员工防尘口罩失效
D.女工从事涉尘岗位作业
E.车间内有吸烟现象
【参考答案】ABCE
【解析】女工可以从事涉尘岗位作业,故选项 D 错误。
5.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3 号),B 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 )。
A.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B.铝粉尘燃烧爆炸危险性
C.工伤事故申 、索赔程序
D.安全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E.事故发生时自救互救方法和现场紧急处置措施
【参考答案】ABDE
【解析】工伤事故申 、索赔相关工作由生产经营单位人事部门负责,C 选项不属于新入职员工的安全培训内容。
6.导致该起事故发生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原因包括( )。
A.生产工艺布局不合理
B.除尘设备、除尘管道未接地
C.厂房墙体未设置泄爆口
D.作业场所人员密集
E.厂房内积尘未及时清理
【参考答案】ADE
【解析】结合案例原文,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火温度,引发铝粉尘爆炸。因此,引发爆炸的是高温,而非静电放电,故选项 B 不能选。案例原文指出“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并非厂房墙体未设置泄爆口,故选项 C 不能选。
【参考答案】D
【解析】压缩空气内含有氧气,高压吹扫可能会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应采用压缩氮气吹扫除尘系统。
4.在对 B 企业打磨车间的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存在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情形包括( )。
A.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
B.部分地面和除尘管道表面积尘 2 mm 以上
C.部分员工防尘口罩失效
D.女工从事涉尘岗位作业
E.车间内有吸烟现象
【参考答案】ABCE
【解析】女工可以从事涉尘岗位作业,故选项 D 错误。
5.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3 号),B 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 )。
A.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B.铝粉尘燃烧爆炸危险性
C.工伤事故申 、索赔程序
D.安全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E.事故发生时自救互救方法和现场紧急处置措施
【参考答案】ABDE
【解析】工伤事故申 、索赔相关工作由生产经营单位人事部门负责,C 选项不属于新入职员工的安全培训内容。
6.导致该起事故发生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原因包括( )。
A.生产工艺布局不合理
B.除尘设备、除尘管道未接地
C.厂房墙体未设置泄爆口
D.作业场所人员密集
E.厂房内积尘未及时清理
【参考答案】ADE
【解析】结合案例原文,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火温度,引发铝粉尘爆炸。因此,引发爆炸的是高温,而非静电放电,故选项 B 不能选。案例原文指出“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并非厂房墙体未设置泄爆口,故选项 C 不能选。
7.打磨车间应设置的安全标志有( )。
【参考答案】ABCE
【解析】A 选项:禁止烟火;B 选项:当心爆炸;C 选项:当心触电;D 选项:当心电离辐射;E 选项:佩戴防尘口罩。打磨车间无电离辐射危险,故不能选 D 选项。
8.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在 B 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针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
A.当场纠正违章违法行为
B.责令排除事故隐患
C.责令打磨车间全体人员撤出
D.责令暂时停产、全面整顿
E.控制企业主要负责人
【参考答案】ABCD
【解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有控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职权,故选项 E 错误。
案例 06
在由 A 公司承建的某花园 I 区商品住宅楼建筑工地,安装有从 B 公司租赁的 QTZ5513 型塔吊。2005年 7 月 16 日,承担塔吊安装的 C 公司指派作业班长甲带领乙、丙、丁共 4 人对该塔吊进行顶升作业。
14 时许,在顶升作业时,塔吊回转下支座以上部分(包括起重臂、平衡臂、塔帽、回转支撑、司机室等)突然全部朝塔身北偏西方向倾翻坠落。塔吊起重臂砸断 3 根高压线,砸毁一辆面包车及工地外两排宿舍,造成宿舍内人员一死三伤及安装人员一伤的事故。
正常情况下,塔吊顶升作业应先将一节塔身标准节吊入引进梁,然后再吊一节塔身标准节寻找平衡点,找到平衡点后将回转下支座与塔身标准节连接螺栓拆除(此时绝不允许将回转下支座与顶升套架连接销轴拆除)。通过液压油缸将顶升套架顶升后,放入一节新塔身标准节,将新塔身标准节与原塔身标准节连接螺栓安装好,再将回转下支座与新塔身标准节连接螺栓安装好,完成顶升作业。
调查确认,事故发生时,塔吊塔身标准节共 8 节(包括一节基础节),塔吊高度为 22.9m,塔吊起重臂架共 7 节,起重臂长度为 55m。C 公司来的 4 人中,只有甲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书。顶升作业时,A 公司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监理人员未到现场。作业时,甲未上塔,乙、丙、丁 3人上塔作业,塔吊司机在吊起作为平衡用的塔身标准节后,也下到顶升套架平台上一起进行顶升作业。
事故发生时,现场顶升作业人员将回转下支座与塔身标准节连接螺栓拆除后,同时将回转下支座与顶升套架连接 4 条销轴也拆除了 3 条,当起重臂与平衡臂不完全平衡时,造成回转下支座以上部分倾翻坠落。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4 题为单选题,5-9 题为多选题):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该起事故的类别应为( )。
A.物体打击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高处坠落
E.其他伤害
【参考答案】C
【解析】结合案例原文,该起事故发生在起重机械的安装过程中,因此事故类别属于起重伤害。
2.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
A.塔吊使用单位 A 公司
B.塔吊产权单位 B 公司
C.塔吊安装单位 C 公司
D.A 公司和 C 公司
E.甲所在班组
【参考答案】D
【解析】A 公司为甲方,C 公司为乙方。A 公司和 C 公司在此事故中均存在过错,因此共同承担事故责任。
3.上述案例事故的性质为( )。
A.机械事故
B.意外事故
C.责任事故
D.多人事故
E.突发事故
【参考答案】C
【解析】事故性质包括: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自然事故)。
4.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73 号),该起事故属于( )。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B
【解析】该事故造成宿舍内人员一死三伤及安装人员一伤的事故,故属于一般事故。
5.根据特种设备相关管理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塔吊制造厂应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塔吊安装和顶升施工单位应取得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
B.塔吊的安装和顶升作业应到相应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
C.应由持证人员甲带领其他人员进行顶升作业
D.塔吊安装后应当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
E.塔吊安装和顶升作业应制定施工方案,并经过工程监理单位批准
【参考答案】AD
【解析】塔吊的安装和顶升作业需办理作业许可(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办理),不需要到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故不选 B;所有作业人员均应取证,故不选 C;塔吊安装和顶升作业应制定施工方案,并经过建设单位(甲方)批准,故不选 E。
6.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 )。
A.顶升作业人员没有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书
B.顶升作业人员违规操作
C.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未到现场进行监督
D.塔吊司机也参与顶升作业
E.塔吊起重臂与平衡臂不完全平衡
【参考答案】AC
【解析】选项 B、D 均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选项 E 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为该事故的直接原因。
7.进行塔吊顶升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 )。
A.安全帽
B.安全带
C.绝缘鞋
D.防护手套
E.防风镜
【参考答案】ABD
【解析】塔吊顶升作业,需考虑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其他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
8.塔吊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 )。
A.安全钩
B.防风防爬装置
C.力矩限制器
D.起重量限制器
E.防坠安全器
【参考答案】BCD
【解析】选项 A、E 不属于塔吊安全保护装置。起重机械安全装置主要包括:(1)制动器;(2)起重量限制器;(3)起重力矩限制器;(4)极限力矩限制器;(5)起升高度限制器;(6)运行机构行程限位器;(7)缓冲器和端部止挡;(8)紧(应)急停止开关;(9)联锁保护装直;(10)偏斜显示(限制)装置;(11)轨道清扫器;(12)抗风防滑装置;(13)风速仪;(14)防护罩、防护栏、隔热装置;(15)防碰撞装置;(16) 警装置;(17)防止臂架向后倾翻装置;(18)电缆卷筒终端限位装置;(19)回转限位装置;(20)幅度限位器;(21)幅度指示器。
9.按照相关规定,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 )。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工程监理单位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监察机关
E.工会
【参考答案】CDE
【解析】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案例分析选择题小结】
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案例分析考试部分一共有四个案例,第一个案例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单选题和多选题)。一般情况下,第一个案例有 5 道选择题,前 2 道为单选题(5 选 1,每题 2分),后 3 道为多选题(5 选 2/3/4,每题 2 分)。注意,做题之前务必看清试题说明,明确哪几题为单选题、哪几题为多选题,避免粗心而多选或漏选而丢分。案例分析的多选题“陷阱”较多,一定要选最有把握的选项,宁少选不多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