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膊战士:二战德军的家具车自行高炮

边境BT-007产品封绘原图,由边境模型友情提供。

家具车自行高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题材——尽管有实车存世,但大家对它其实并不怎么了解,很多人干脆连它到底应该装什么炮都不知道。对其颜值的评价也呈两级分化态势,喜欢的觉得它很威武,而不喜欢的又觉得它非常蠢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尼厂对家具车自行高炮的发展历程、作战方式、细节特征、细节变化和生产装备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个性鲜明的防空载具。

一.发展历程和生产

1943年5月27日,德国的“坦克发展委员会”召集相关负责人员,开会研讨装甲部队的防空问题。武器局的托马勒(Thomale)上校提出,在不考虑地形的情况下,一个编有96辆坦克的装甲营展开队形之后至少要占用2×1.2km大小的空间,编有2-3个营的装甲团占地面积还要翻番。为了保证战斗行动能够顺利进行,就要尽量排除高度为3-4000m空域内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的袭扰。坦克自带的高射机枪作用不明显,坦克内部也没有多余的空间用来加装2cm或3cm口径机炮。因此,应当为每个装甲团配备18辆自行高炮。

二战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用来反坦克的对地攻击机,Ju 87G就是其中的代表。

现有的自行高炮都是基于半履带车建造的,对炸弹破片的防御力较差。所以,应当在VK1602,四号或黑豹坦克的基础上开发装甲自行高炮,这种车辆的重量应该维持在30吨上下,为了可以跟上推进的装甲部队,最大速度应达到50-60km/h的水平。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抗中低空飞行器,所以武器应在2cm四联装、3.7cm双联/三联装或5.5cm单管自动高射炮之中选择。除了自行高炮之外,还可以考虑在坦克炮塔顶部安装液压驱动的防空机炮塔。

在基于坦克底盘的自行高炮出现前,德军装甲部队的防空单位装备的都是基于半履带车的自行高炮,例如图上这辆Sdkfz 7/2,半履带自行高炮的生产也一直持续到二战末期。装甲部队作战期间,如果得不到步兵支援的话,就要由自行高炮跟进,提供火力支援。无论是2cm还是3.7cm的自行高炮,其平射火力都有非常恐怖的毁伤效果。

按照陆军武器局防空武器分局4处的要求,这种自行高射炮的战斗室应当设计成可以放倒的围栏样式,放倒的围栏可以充当战斗平台。6月8日,克虏伯的整体设计方案获批,8月21日开始进行上层结构的设计。9月末的时候,安装2cm四联高射炮的样车由克虏伯的格鲁森工厂组装完毕,次月13日,样车从工厂所在地马格德堡开往库莫斯多夫试验场进行测试,在完成火力测试和部队测试后,样车又开回工厂去安装无线电设备。

10月21日,克虏伯的自行高炮获批投产,约定在1944年4月份交付第一批成品车。在此之前,古德里安大将和高射炮兵总监冯·伦茨将军还特意向克虏伯致谢,他们认为克虏伯的设计进度很快,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武器局还要求克虏伯设计一种新的炮座,在更换连接件之后,这种炮座也同样可以适配3.7cm Flak 43。除了底板和围栏组件使用软钢材料之外,上层结构其余部分均使用装甲钢制造。

克虏伯的自行高射炮方案样车,2cm四联高射炮的炮盾上被切出三角缺口,侧面围栏上部向内倾斜部分可以嵌进缺口里,围栏上没有开出轻武器射口,炮手座位上方还安装了一块护板。

1943年12月21日,“坦克委员会”又决定将克虏伯自行高炮方案的主武器全部改为3.7cm Flak 43,搭载2cm四联高炮的型号将不予生产,已经完成的那辆样车也要接受相应的改造。

3.7cm Flak 43是德国1944年刚开始装备的一种新武器,比起之前的同口径旧型号,该型炮的射速更高,造价更低,跟踪目标的能力更强。战争结束之前,其单管型号一共生产了1000多门。

3.7cm Flak 43使用弹排供弹,每个弹排上可以承载8枚弹药。在开火期间,装填手可以不断地把装好的弹排往供弹机里送,供弹过程不会干扰射击。

在希特勒看来,这种“搭载单管3.7cm Flak 43的四号自行高炮”只是一种临时过渡产品,他希望这种武器可以尽快装备部队。按照希特勒的想法,首批20辆成品车应在1944年2月交付,其后维持每月生产20辆的速度。

1944年2月,针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克虏伯-格鲁森工厂对样车的部分细节进行了修改,包括把炮座更换为水平角度不可调的简化型号;把驾驶员和机电员的舱门盖板扩大,并将舱门从铰链式改为滑动式;对妨碍火炮回旋和机电员出入的炮盾右侧造型进行了修改等。

“家具车”机电员位置的滑动舱门。

“家具车(M?belwagen)”一开始只是一个绰号,这是因为这种自行高射炮的战斗室围栏高且方,看起来就像是搬家或者家具店送家具用的高顶厢式货车。后来官方文件也开始使用“家具车”的称谓,很少有人还能记得,它的特种车辆编号其实是sdkfz 161/3。作为过渡型号的“家具车”从1944年3月开始投入量产,原计划只生产100辆,但由于其后继型号“东风”和“球形闪电”的生产出现延误,“家具车”就一直被生产到1945年3月,一共有240辆完成出厂。

“家具车”逐月产量表

月份

产量

1944.03

20

1944.04

20

1944.05

15

1944.06

34

1944.07

31

1944.08

30

1944.09

24

1944.10

14

1944.11

10

1944.12

7

1945.01

5

1945.02

18

1945.03

12

1945.04

合计

240

“家具车”240辆的产量看似不多,但它其实是德国各种基于坦克底盘制造的自行高炮当中产量最大的一种——同为四号坦克变型车的“旋风”和“东风”加在一起只生产了122辆,而“球形闪电”很有可能只完成了两辆样车。基于38(t)开发的sdkfz 140自行高炮数量多一些,但也只有141辆。

“家具车”量产车以及“旋风”和“东风”的样车,后两者的“点心盒”式炮塔防护效果更好,而且在射击前不用进行准备。受比较方正的外形影响,“家具车”看起来特别高,但其实际车高为3米,几乎和虎王一样高,另外两个“兄弟”的个头也和它差不多。

20世纪30年代的马基鲁斯(Magirus)家具车。

从第503重型装甲营在匈牙利的战斗 告看来,“家具车”的实战表现不如后来的“旋风”。该营的防空排装备了“家具车”和“旋风”各四辆,“旋风”可以紧跟着坦克编队,即时提供强大的防空火力和对地火力掩护,短时间内起码打下来了3架飞机,还有两架尚待确认,对地作战威力也相当可观。与其相比,“家具车”从行军状态切换到战斗状态耗时过长,战斗状态下乘员完全暴露在外,并不适合跟随坦克投入进攻作战。当然,该营的3.7cm高爆弹库存耗尽也严重制约了“家具车”的作战效率——虽然如此,在德军急缺防空和近距离对地支援车辆的情况下,“家具车”依然受到了前线部队的热烈欢迎。

二.作战方式

“家具车”本质上是一个在四号坦克底盘上直接安装战斗平台的产物,战斗平台比原本的坦克战斗室要宽许多,Flak 43高射炮通过基座安装在战斗平台靠前位置,再往前还有驾驶室。战斗平台本体呈“澡盆”结构,四面装有高耸的装甲围栏,按照作战任务不同,围栏的状态也就不同。

·行军

围栏完全升起,彼此之间用内侧的钩子和锁环锁紧,这时候围栏从外面看略呈梯形。

·对车体前方的地面目标实施射击

放倒前方围栏,为炮口腾出水平或俯角射击的空间,火炮只能左右摆动一定范围,方向射界受限。

·对空射击

把前、后方围栏上面的折板后拉并锁紧,两侧围栏放下,依靠折板将围栏锁定在约30°角,这时候的围栏内部会形成一个倒梯形立方空间,火炮可以在这个空间内进行360°回旋,对飞行高度较高的,或是距离较远的空中目标开火。

·全向射击

全部围栏放平,两侧围栏下面的撑脚插入战斗平台外部的限位器内。这时候的火炮可以向任何方向,以任意角度进行射击,乘员的活动空间也最大,但除了炮盾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防护。在对付低空目标和地面目标时,“家具车”的乘员一般都会选择把围栏放倒。

“家具车”一共有6名乘员,分别为车长、炮手、副炮手、装填手、机电员和驾驶员。对空作战时,主炮手进行瞄准并操作高低机,副炮手操作方向机,装填手负责装弹,车长进行指挥。必要的时候,机电员还要从战位里爬出来,手持测距仪进行测距,凡是能腾出手的人还要给装填手递炮弹,填装弹排。在缺乏人手的情况下,只留4个人也可以保证正常作战。

“家具车“的主炮弹药基数为400发,按规定其中320发为高爆弹,其余80发为穿甲弹。3.7cmFlak 43的实战射速可达150发/分,如果不加节制,这么一点弹药很快就会打完。两根备用炮管分别固定在两侧围栏内侧,高射炮备品箱位于平台左侧。除了高射炮外,该车还携带有MP40冲锋枪一支,MG34通用机枪两挺,另外还备有高射机枪架。在左、右、后围栏上开有轻武器射击孔,射击孔盖板从内侧用手柄旋开,在机电员前方的首上装甲位置也留有一个轻武器射击孔,平时用装甲塞子封闭,使用时将塞子往外推,塞子后面连接着链条,推出后会悬挂在车外。

右侧围栏内侧的备用炮管,平台上的箱子是Flak 43专用的弹药箱。

右侧围栏的轻武器射击孔呈打开状态。

打开状态的机电员轻武器射击孔。

“家具车“上层结构围栏每块都有几百公斤重,仅靠人力很难推动,为此特意在铰链位置设计了助力扭杆,方便乘员完成围栏升降。

围栏最下方的筒状结构就是扭杆,炮座基部右侧有个弧形围栏,可以存放一部分弹药。

三.细节特征与细节变化

“家具车”的战斗全重有25吨,为了适应自行高炮的快节奏作战方式,其迈巴赫HL 120TRM发动机的最大转速从2600rpm调节到2800rpm,最大功率从265马力提高到272马力,加速性能有所改善。

与其他所有德军装甲车辆一样,“家具车”也不是由同一家工厂从头到尾生产出来的,它的车体、上层结构和火炮分别来自不同的厂家,制造完毕后统一送往杜伊斯堡钢铁厂(Stahlindustrie Duisburg)进行总装:

·车体:克虏伯-格鲁森厂(Krupp-Gruson)新造,生产序列号在92351-93500之间,与四号H/J型坦克底盘特征接近。

·上层结构:最早45个来自克虏伯-艾森厂(Krupp-Essen),其余由德意志制管厂(Deutsche Rohrenwerke)制造。

·高射炮:全部由比勒菲尔德杜克普工厂(Dürkopp-Werken-Bielefeld)提供。

1945年3月8日,杜伊斯堡钢铁厂已经处于盟军炮击范围之内,生产工作无法继续进行,该厂在1944年9月遭受轰炸之后,就已经在将生产设备向哈廷根(Hattingen)转移,但德国军方执意要让尼伯龙根工厂接手生产——最后一辆“家具车”在3月初下线,在这之后可能一辆都没装配出来。

·“家具车”主炮与牵引型3.7cm Flak 43的区别

“家具车”的主炮是一个独立的型号,被称为3.7cm Flak 43/1。它的炮座类似于之前为要塞和炮台设计的固定基座(Ortfest Aufstellung,地炮型号为3.7cm Flak 43/2),其弹壳收集筐也比牵引型更小。

牵引型3.7cm Flak 43。

地炮型3.7cm Flak 43/2,其高低机和方向机由一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