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注定会遭到不少批评的文章。我很清楚 上很多人对于switch这台已经成功的主机有不少的偏见,还有很多人认为配件这种东西够用就好。 但是每个人买东西的选购角度都不一样。我始终觉得既然都花几千买了个switch了,多花点钱在配件上问题也不大。加之我本身也是长沙本地一个switch聚会群的群主,经常需要将switch带出去进行聚会,所以任天堂官方针对switch这台主机所规划的各种使用场景其实我都有能够体验到,购入的各种配件,可以说都实际的提升了我的游戏体验。所以这会是一篇很私人化的分享文章。大家在这篇里面各取所需就好了。
为了更加直观的告诉大家这些配件总计花的价格,我这里就先汇总一下文章中出现的产品的总价格:
电光黄Joycon:420元 +Pro手柄标准版:380元
紫米10号 15000毫安充电宝 269元 + 紫米 65w 三口PD快充头:149元
tomtoc 纤薄收纳包二代:139元 + tomtoc畅游款收纳包三代:149元 + tomtoc switch收纳全家桶:269元
Cforce便携底座 168元 +Cview 便携屏 999元
Airfly 无线蓝牙耳机转接器:269元
帆游游戏加速器+ 件R6220路由器套装:529元
总计:3740元。而现在一台switch加上6个游戏也不过3900元左右,所以我确实不算是标题党。。。。
接下来文章就会根据这个顺序,向大家一一道来为什么我认为这些产品可以提升我的switch使用体验了。由于东西比较多又比较杂,大家可以点击页面上的目录按钮来进行相关产品的快速导航。
手柄类
虽然switch的默认手柄JoyCon可以将左右拆卸下来作为两个单独的小手柄进行使用,但是不得不说switch不愧是继承了任天堂游戏灵魂的机器,其中拥有大量轻量级且玩起来饶有趣味的体感多人游戏。
虽然不少人对此类游戏嗤之以鼻,并以此抨击任天堂玩家,但是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每年都能爆卖的《Just Dance》也好,老任闷声发大财的《马里奥派对》系列也罢。这种体感游戏的乐趣真的在有多人和你一起玩的时候发挥到最大,每次聚会的时候大伙都相当期待玩这些游戏。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产生了购买第二对JoyCon的想法。
由于JoyCon对于所有switch玩家来说都是相当熟悉的设备,这里我就不花太多精力对他进行描述了,这里说说我购入新批次手柄后发现的一点小细节:
我的机器是2017年3月第一批机器,手柄再经过8个月无保护使用后已经明显出现了键盘上常见的“打油”状况,本质上是外涂磨砂涂层被使用磨平了。
而在2018年2月购入的电光黄手柄至今也尚未出现这一问题,可以视为任天堂改进了手柄外壳的制作工艺。
另一个购入的手柄,也是几乎受到所有switch玩家一致好评的由任天堂官方出品的Pro手柄。在购入JoyCon之后,我一度认为两对Joycon搭配官方原配窝把使用就能够完美的替代Pro手柄,直到我某次聚会的时候用别人的Pro手柄打了一整盘喷射战士后我才知道我之前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Pro手柄以出色的人体工学设计见长,在IGN的硬件测评中其所获的评分甚至一度超过了switch主机本身。虽然我觉得最终成绩有点过于夸张,但是也体现了游戏业界对它的认可。
作为手柄,手感自然是重中之重。任天堂再经过wii和wiiu两代奇怪的尝试后重新将摇杆回归NGC,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XBOX手柄布局。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相比对称布局看似合理实则难用的布局(左手大拇指位置不自然),左摇杆在上右摇杆在下的设计实则将最常用的操作按键安排在了手感最自然的位置。
握持手感上,Pro手柄的手感整体来说不错,但是还是要略逊于微软花了大钱研究出来的XBOXONE手柄。在手柄的鸡腿(握把)部分,Pro手柄拥有不错的曲线设计,整体握姿感觉十分自然,在背面握把与手柄本体链接的收窄处还是有轻微的间隙感,对比XBOX手柄,它的材质处理方式没有坚固耐用的磨砂材质讨喜,塑料感比较强。为了减轻塑料感采取了开多个小凹槽的方式加强摩擦力,视觉上不错,但是手感还是要差一点。
按键方面,Pro手柄的两个肩部按键都是传统的微动按键,并没有装在任何线性板机,这一点十分令人可惜。但是除此之外整体的按钮大小设计的相当合适,键程以及按键反馈都相当的令人感到舒服。
特别是十字键,这个对于部分格斗游戏玩家来说至关重要的按键在DS4手柄上的手感真的只能用糟透了形容,而任天堂在十字键上发挥一贯稳定,手感优秀,堪称本世代三家最强十字键。
在功能性上,三家里功能最花里胡哨的DS4手柄结却是实用性上最鸡肋的,什么体感灯光触控板,平时压根就没几个游戏支持。换到xbox这头,老老实实的履行了手柄的本分,支持外接耳机这一点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双震动马达的强烈震感褒贬不一。 而Pro手柄上依旧延续了老任这次捣鼓出来的“HD震动“透过一个线性震动马达能够传递各种细腻的游戏质感。以马里奥赛车为例,每一次游戏内的碰撞,加速,吃到道具,都会有相应的细腻的震动反馈到手上,特别是吃到金币的那种旋转的金属震动质感真的十分微妙。过去手柄的震动只能说增强了代入感,而这一次任天堂所搭载的“HD震动则是实打实的传递了质感这一维度”。
另一大功能六轴体感,其实并不算Pro手柄的独占功能,不过只有任天堂将体感功能落到了实处。无论是马里奥赛车,还是喷射战士塞尔达。体感都为这些游戏带来了独特的操作乐趣和便利。当然也有诸如《生化危机启示录2》这种不支持Pro手柄体感的奇葩游戏,但大体来说瑕不饰玉,对于switch玩家来说这些都是能够带来更精准反馈的加分点。而这些特性集合到一起,则成为了switch进阶玩家不得缺失的一个重要操作利器。
续航方面,Pro手柄堪称变态。用过DS4手柄的朋友都知道,正常强度游戏下,两天一冲算正常,三天一冲是奇迹。而Pro手柄这边,我充一次基本可以玩两周。。。。 毫不夸张的说,工作量上来后我可能半个月不用充电,拿起来依然接着玩。对此我真的表示非常神奇,线性马达+六轴体感,它咋就能这么省电呢?
具体到玩家口碑,其实在每次聚会的时候不难发现,即使Pro手柄并不易于携带,但是由于其带来的舒适精确的操作,绝大多数拥有Pro手柄的玩家都会带上它,以便在聚会活动的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战绩。至于其他国产第三方手柄,由于多数是没有授权的山寨产品,这里我就暂且不将他们纳入对比范围了,这里我只能说用过国产的,能用,但算不上好用。
续航类
续航类产品往往是switch 玩家必备入手配件之一,原因不外乎觉得三小时的续航时间实在是太短。虽然说从我本人经验来说其实三小时续航时间足够用绰绰有余来形容,但是回头一想续航设备除了switch以外其他设备也能使用,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之前已经在文章中单独测评过这款充电宝,这里我就简单描述一下它的各个优缺点了:支持45w PD标准输出,一个type C+双 Type A共计三口输出方便应急。 金属外壳结实耐操。整体厚度不算特别过分。
不足之处在于外观较为平庸,整机的重量对于上身携带而言绝对不友好。如果喜欢将充电宝拿在手上用的朋友最好还是再考虑一下其他轻薄的型号吧。紫米10号更适合放在口袋里用较长的线来给设备进行充电。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重度switch玩家,那么紫米10号带来的PD快充绝对是你需要的功能。毕竟PD标准下switch才可以进行18w全功率充电,边充边玩的话普通充电宝更是可能会出现电量不动或者掉电的状况,紫米才是那个可以提升你心中安全感的选择。
这里插一句嘴,如今小米推出了小米充电宝3,同样支持45w快充。不过在体积上会要更厚一点,稍微不方便携带一些。外壳也从金属退化为了塑料,只是在价格上有较大的优势。如果你比较爱惜这些设备不会有磕碰,那么不失为多了一种选择。
相比起紫米10号,我觉得更应该推荐的是同样由紫米出品,价格一直稳定在149元的紫米10号65w 三口充电器。原因很简单,充电器是一个人人都用得上的设备,当一个充电器能够替代你出门所需的三个充电器的时候能够带来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当他完美兼容switch的快充以及TV模式,那么为何不抛弃傻大粗的switch原装充电器呢?
先从最关键的体积优势说起。switch本身的充电器质量确实不错,线材质量也比较好。然而不可拆卸的设计外加上一大部分人购买的港版需要加装一个转接头,如果需要携带的话包中瞬间会多出一坨庞然大物。曾经我尝试使用anker的超极充来应对出差时的充电需求,然而过慢的充电速度让人在急需时难以接受。而紫米这一款充电头在拥有超级充类似体积的同时,更是提供了Type C 45W+ 单 A口 20W的输出功率。这意味着同时充switch以及手机的话都能够享受到快充带来的便捷。如果你愿意牺牲Type A接口设备的充电速度,那么在第三个A口设备接入时也能够进行双口5V 3.6A的输出。 相当于这个仅有市面常见PD充电头大小的东西能够同时取代三个充电器的位置,相信出过差的各位朋友都知道它的意义吧
回到外观部分。紫米这款65W绝对算是颜值中上的充电器之一,纯白磨砂外观比Anker的常规款还是要好看不少的。在机身上并没有太多显眼的标志,紫米的Logo用很淡的灰色印刷在磨砂表面上,另一面用多层涂装工艺做出了一个环形的电源状态灯,通电后颇为好看。
插头则采用了可折叠收纳功能,如果你不需要65W单口的功率充电,那紫米这款充电器会更加适合携带一点。
而如果从充电功能出发,那更是推荐switch玩家选择它的理由! 市面上有不少PD标准的快充头,但是能够支持swtich底座模式所需的15V2.6A输出标准的却寥寥无几,紫米这款则刚好支持15V/3A的输出标准,因此能够完美兼容switch的快充以及底座模式供电激活。这也意味着有了它,switch终于可以不用背着那坨巨大的原装充电器了,外出聚会的时候用它接上switch底座,还能顺便给自己的手机充电,岂不是美哉?
按照一般的情况我都会分析一个产品的缺点,但是确实想了很久,这款充电头算是现在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之一了,做工优秀兼容性强实用性强,真的很难让人挑刺,再加上前面推荐的紫米10号充电宝也支持45w充电输入,这两快充兄弟简直就是绝配组合,所以十分推荐有外出供电需求的朋友购买。
这里关于充电类产品,其实还有一个在我的购买清单内,但是还未上市。Hyper X旗下的电竞系列产品针对Joycon充电推出了一款炫酷的充电底座:
经过我四处打听,这货的名称应该是叫“十字星”,在不久后就会在国内上市。对于多Joycon玩家来说绝对是一个刚需产品,毕竟Joycon的电量没有Pro手柄那么坚挺,充电也没那么方便,有这么个底座能够带来不少便捷。
收纳包类
说来我在switch刚刚发售的头几天就已经将机子拿到手了,然后在将近一年的使用过程中,我都是毫无保护的将它塞到单肩包的夹层里,最终结果就是Joycon不堪折磨,在一年后先后出现排线问题。虽然我购买了港版有保修,但是寄送香港维修费用也比较高,要120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所以我也就购入了上文中提到的另一对Joycon,这样算下来,这一次坏掉的成本真是极高啊。。。。。 所以在那之后我就购入了之前有晒过一次图的tomtoc switch收纳包。
就是这款,在当时算是颜值极高并且轻薄的swtich收纳包的典型了。
不过这次我要说的不是这款而是这一款的升级版。上一代既然买了红色,这一次就选择迷彩色也算是现在少有的配色了。
tomtoc这款纤薄switch收纳包在上一代的基础上,再一次改善了switch的放置结构,刚好留下了主机底部手柄翘起的空间,因此除去手柄部位,包身显得十分的轻薄。随身搭配在小的背包里面也毫无压力
在包盖上方,则是他们标志性的手柄对位凸起设计。这一设计并不是装饰性作用,经过仔细观察游戏机的摇杆和按键位确实是对准的该位置,因此上盖部分的厚度也可以进一步减小。由于整包都是比较硬的PVC材质成型,因此虽然薄,但是也提供了不错的保护性。
在宣传页面上我看到这款包宣称通过了美军MLT STD 810G的跌落测试。说实话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此类产品会拿去做这种测试的,因此也平添了不少好感。
相比起第一代产品,第二代产品除了结构性的改变,在功能性上也算是听到了玩家的呼声,将收纳盒中的卡带收纳板扩容到了十张卡带。除去游戏死忠粉来说,相信对多数人而已10张卡带已经足够支撑常用游戏收纳了。并且一代的卡带槽无法辨别具体是哪一张游戏卡带,为此我还特意和客服提过意见。到了二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卡带槽往下缩了一点位置,一眼就能看出具体是哪张卡了。并且经过测试,即使倒过来剧烈摇动卡带也不会掉出来。这种改变必须要点赞。
另一个改变就是终于加入了手绳。这一点在我们群里购买了一代产品的朋友之间呼声也比较高。二代的手绳车缝在了拉链的车缝处,手绳本身并不笨重,同时还带有一个限位装置可以更加牢固的系在手上,同样是细节好评。有了这个改变,在单独带这个包出去的时候,在公交车或者地铁上就也能够方便的玩swtich而不用担心收纳包没地方放了。 当然这个手绳也是可拆卸的,如果你不喜欢手绳,挂个玩偶什么的问题也不大,权看你自己喜好了。
做工方面这款收纳包也同样让人惊喜。如果你是游戏机类产品老玩家,那你一定听说过Hori对不对,作为一个拥有授权的周边品牌,其实购买过Hori产品的人都知道Hori的做工和用料其实也不过如此,可能就是强于淘宝廉价货的水平。而tomtoc这款收纳包的做工用料却是相当的令人意外,印象中他们的产品一直用的都是YKK拉链,switch收纳包也不例外。
内部面料部分,收纳盒的内部是稍粗一点的植绒面,摸起来还是比较细腻的,不过因此也比较容易粘灰啦,小刷子刷掉即可。 在卡带板靠近屏幕这一侧则使用了长绒面,摸起来就很顺滑温和了,对屏幕不会有损伤。在这一部分给人的感觉就是用料都十分的细心。
外部的尼龙面料应该是有防水涂层,因此这个收纳盒也具有一定防泼溅能力,这里我直接放水龙头下面淋水也没问题,不过要注意拉链并不防水还是会被打湿,因此这款包只是给我们的switch提供了防止致命打击的防水能力,如果是长时间浸泡了。。。。 还是买台新的switch会比较方便
刚刚的轻薄包,算是我日常通勤的switch包,毕竟其轻薄坚固的特性意味着我往随身的大包小包中一塞就行了也不用再顾虑一些别的。所以这款包是目前我使用率最高的一款包。
然而当应对聚会场景时,薄包是肯定不够用的,而普通双肩包放一整套switch的话我又担心会对一些配件造成损坏,所以我后来又购入了一个庞然大物,同样由tomtoc出品的“switch全家桶”
这款包的外部面料依旧是tomtoc switch包熟悉的质感,不同的是由于收纳方式的改变,因此摇杆凸起设计已经毫无意义,于是这一次他们又用凹陷纹路的方式进行了一眼就能明了这款收纳箱作用的装饰。
这个产品顾名思义就是能装下一整套switch设备。放置方法就和我们常见的无人机收纳包类似,针对常见的底座、Pro手柄、JOycon握把,Switch本体,充电器,甚至是Joycon的手绳都有专门的收纳空间,并且孔位周正,东西放进去后能够一直保证在一个相当稳固的状态之中。当然,它同时还能收纳32张卡带以及各种线缆配件之类的,总的而言,谁要是能把这箱子填满了,那这手上的无异于是一个百宝箱。
既然作为方便聚会携带使用的包,那么自然也是看中他能够以手提/斜挎的姿态相互切换。这款全家桶的手提部分做得比较的厚实,即使装满了东西,长时间手提手感还算不错。另一方面,他的肩带采用了可拆卸设计,可以进行长度调节,并有一个缓冲肩垫。
不过从造型上来说,由于箱底部分篇高,因此如果长时间单肩背负并不算十分舒适,因此在外出聚会时我更喜欢以手提的姿态出行,第一这样看起来没那么像一个宅男,第二手提状态下的话我同样可以背我的双肩包,更适合带上相机之类的东西,整体而言更加方便。
不过像这种产品,我觉得使用场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局限的。毕竟一般玩家很少有经常将全部switch配件带出去的需求。放在家里的话,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收纳箱,里面的内胆还可以拆卸,我记得我在淘宝评论上看到有个人拆了内胆后用这个包装电脑
相比起全家桶,我在后期陆续购入了上面提到的第三方充电设备,以及接下来会准备提到的第三方底座类产品,因此忽然之间我再也不用考虑将switch硕大的原装设备带出门了。因此这时我又购入了第三款tomtoc的switch 通勤游戏包。
这款包的造型简单来看就是纤薄款的超级加厚版,顶部延承了纤薄款的凸起设计,看上去辨识度极高。不同的是上盖部分不再是贴合的造型,而是进行了一个加厚处理,这样一来也就给出了更多配件的放置空间。
由于部分配件会在下面提到,所以我这里只展示一下顶部空间我都放些啥。左边是switch的原装狗头+一对额外的Joycon,由于深度不够,所以顶部无法放下Pro手柄,这一点比较遗憾,但是我也和客服反映了这个问题,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改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在旁边的位置我放下了之前缩提到的紫米65W充电头+充电线,以及Cforce便携底座+视频传输线。这样一来光是靠顶部空间的这些设备我就已经能够实现比较舒适的大屏体验了。不得不说这个畅游款的顶部空间确实足够大,能够收纳下足够多的配件,比一些包要薄不薄,要大不大的尴尬状态好多了。只是如果能够更大一点放下Pro手柄对我而言就近乎完美了。
虽说我本人的目的是为了这个顶部的配件收纳空间,但是这款包其实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他中间这两块防止顶部配件对机器造成挤压的板子上。 当我们将switch放在包包底部的时候,两块板子的厚度刚好足够顶住上方的配件部分,给摇杆流出了足够大的防挤压空间。
当然它的功能肯定不止于此。首先由于面积增大,因此这一次这款畅游包能够放下多达24张卡带,满足一台机器整个生命周期的游戏收纳需求都没问题。
另一方面他们巧妙的将两块板子设计为可以进行三角支撑,并通过魔术贴进行位置固定。将机器绑在设计好的松紧带上,就获得了一个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并且可以进行角度调整的游玩支架,在外比如麦当劳,咖啡馆之类的地方以这样的姿态玩游戏明显会比原装支架要更加舒服。
用这款包出行的话,拿在手上是肯定不行了,太厚不方便握持,一般的单肩包来说也不适合放下这么宽的物体。因此你只能选择用包上面的提手手提,或是将它放置在随身的提包或者双肩包内,不过这倒是问题不大啦。对我的实际出行场景而言,双肩包底部放一个相机内胆包,上面放一个switch包反而是更好的利用了收纳空间并且还释放了双手。因此目前来说聚会的时候我以这样的形式出行比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