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机器人行业新闻集锦

1.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团队取得新突破:研发出基于动态电刺激的“仿蝠鲼类生命机器人”

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世界里,有一种鱼拥有巨大的“羽翼”,像自带光环的礼服侠,它就是蝠鲼,也被称为“魔鬼鱼”。作为自然界最高效的游泳者之一,蝠鲼几乎能毫不费力地在水中滑翔,甚至在湍急水流中也能敏捷地来回游动。

蝠鲼图片

大自然为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类生命机器人研究团队以蝠鲼为设计灵感,研发了一种由体外培养的骨骼肌组织驱动、环形分布多电极(CDME)控制的类生命游动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仅由一块肌肉组织驱动就可实现有效推进。

仿蝠鲼类生命机器人示意图

仿生学是重要的机器人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模仿自然生物的结构和行为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学性能。而类生命机器人以天然生物材料为机器人核心要素,是仿生学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一些活体细胞已经被用于实现机器人的部分功能,包括感知、控制、驱动等,其中驱动作为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机器人的整体性能。然而要进一步发展类生命机器人的可控运动性能,还需要创新推进方式和控制方法。

针对以上难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CDME的动态控制方法。该项研究以论文《基于动态电刺激的“仿蝠鲼类生命机器人”》(A Manta Ray-Inspired Biosyncretic?Robot?with?Stable?Controllability?by?Dynamic?Electric?Stimulation)发表在期刊《类生命系统》(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上。

论文具体信息

论文指出,该项研究所提出的仿生设计与驱动控制方法不但可以促进类生命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软体机器人的仿生设计、肌肉组织工程等相关领域也有一定的潜在指导意义。

不过,现阶段的类生命机器人虽然已实现了有效的可控运动,但仍有许多关键的瓶颈需要被突破。例如,所制造的机器人尺寸大多为厘米级,难以应用于体内药物运输等场景。因此,面向微纳生物结构的3D打印、柔性操作等技术是开发应用于临床等特殊环境的类生命微型机器人的关键。此外,现有的类生命机器人大多依靠外部人工刺激实现可控运动,缺乏自主性。因此,基于活体细胞的感知与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类生命机器人研究,进而实现基于环境信息感知的机器人自主运动。

2.打造国内最大智能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越疆日照生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正式下线!

9月24日,越疆日照生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下线,融合人工智能与感知交互的新一代智能协作机器人正式实现规模化量产。

同时以“数智引领,柔性智造”为主题的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高峰论坛暨越疆日照生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下线仪式在山东日照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李贻斌及各行业客户代表共同见证了越疆的这一重要时刻,日照市副市长贾刚、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孙立出席活动。

日照生产基地投产是越疆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一环。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协作机器人方案提供商,越疆已打通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保障了越疆全球市场的快速交付。

该项目自2020年9月签约,2020年11月10日开工建设,占地5.3万平方米。不到2年时间,就在试生产阶段达到了10000台机器人下线,并接到国内外五六十家企业发来的订单,成果斐然。

1.越疆日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下线

越疆董事长兼CEO刘培超为大会开幕致辞,分享了越疆过去七年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

从创造世界首台桌面级机械臂到研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四轴、六轴全感知协作机器人,再到推出针对商业领域的Dobot Nova系列,越疆已成为业内首家拥有0.5-16kg全产品矩阵的协作机器人公司。

目前服务 络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量已超过55000台,连续四年蝉联国产工业机器人出口量NO.1。

越疆董事长兼CEO刘培超

“越疆日照生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下线只是一个开端,在日照越疆人工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全面投产以后,越疆将会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发展新局面,首先实现内部的降本增效,进而朝着推动机器人全面应用落地这一核心目标不断进发。”刘培超表示。

以生产基地为依托,越疆还将积极打造人工智能机器人培训基地和中小企业产业服务平台,并且借助日照港口的区位优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业内接口的开放和融合。

2.数智引领,柔性智造 智能协作重构下一代生产力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时期,快速变化的终端市场需求,让柔性智造成为制造业的大趋势。

谭建荣院士指出,智能协作机器人是能满足柔性智能的生产工具,具备感知、执行、思考三大要素,通过人工智能神经 络进行自主学习。

区别于需要大量编程的普通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能通过少量的编程、大量自主学习来完成轨迹规划,这将是下一代生产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

孙立宁院士认为,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装备堆砌,忽略工艺技术是不行的,因为工艺是灵魂,装备是载体,这是非常关键的。不断深入发展协作机器人的工艺应用,才能拓宽领域,最终实现智能化的发展。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

李贻斌教授表示,当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人工智能应用为热点,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将在更多的领域改善人类的生活。

发展高端机器人的关键点在于人才、技术和市场的全面发展,行业内存在的问题才会被逐步发现和解决,最终推动智能协作机器人的发展与成熟。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李贻斌

越疆业务拓展支持中心总监、苏州子公司总经理刘主福指出,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新的工艺场景不断出现,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因为其应用编程部署周期长,柔性化不足,已经无法满足新场景爆发式的增长需求。

越疆业务拓展支持中心总监、苏州子公司总经理刘主福

针对这种情况,越疆努力完善自身产品线,以CR系列机器人为例,其专为柔性自动化需求而打造,涵盖了3-16kg负载,被广泛应用于上下料、分拣、抛光打磨、柔性装配、焊接、码垛等工艺流程。

除此之外,还针对焊接、码垛、上下料等场景开发出一体式工艺包,真正做到让客户即插即用,简单易上手,在3C、汽车、新能源、半导体、金属加工、新零售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3.利刃开新篇,驱动中国智造升级

活动现场进行了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越疆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依托山东大学等一众顶级学府的支持,越疆将持续“重研发、强创新”,在技术与产品上做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打造出越来越多符合产业需求的解决方案。

多年来,越疆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发了机器人轨迹复现、迁移学习、安全皮肤等多项领先的人机交互技术,大幅降低了机器人的操作门槛和导入成本,使得机器人在更多领域普及应用成为可能。

此次,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越疆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的成立,将进一步加速机器人创新应用在全域场景落地。

今天,日照生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的下线仪式是越疆服务全球客户的新起点。

未来,依托日照生产基地、日照创新实践基地、深圳研发基地,越疆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提供解决方案、以应用实践为目的培养技术人才、以人才输送为手段助力产业升级,真正助力制造业客户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中国智造高质量发展。

3.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2022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为工业机器人、机床等行业注入增长动力

9月27日,据工信部官 消息显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2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

试点示范行动将坚持立足国情、系统推进、分类遴选、动态调整的原则,以揭榜挂帅方式建设细分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凝练总结一批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带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软件、标准和解决方案,探索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转型升级路径。

试点示范内容包括:

(一)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依托工厂或车间,面向单个或多个制造环节提炼关键需求,遴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围绕技术、装备、工艺、软件等要素打造智能制造单元级解决方案。

(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细分行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流程,以揭榜挂帅方式建设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示范工厂,大幅提升应用成效。

附件:

1.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实施方案

2.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

3.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任务

4.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 书

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汇总表

政策原文:

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z/art/2022/art_95bfc4b9809647baa1994fef2bc6fc9d.html

4.艾创科技——RV减速机国产化之路

烟台艾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专注于高精密减速机、机器人系统、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RV减速机的研发领域,实现了高精密减速机的国产化,形成了一整套国产RV减速机的质量评价和分级体系,保证国产机器人的质量稳定性,提高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水平。

艾创科技的母公司艾迪集团从2009年开展液压马达的业务板块,对于液压马达所用的行星齿轮减速机可以说是了若指掌,而RV减速机的第一级减速机构便是行星齿轮减速。基于之前的理论研究及实践,与各大科研院校通力合作,对RV减速机进行动力学仿真、模态分析,充分利用摆线轮修形技术、RV减速机动态特性技术,规范检测标准,发挥研发优势,不断攻坚克难,推陈出新,打破了减速机技术被国外垄断的局面,研制出36款展现“中国技术”的RV减速机。

艾创科技传动部件已经实现全部自制,这在行业内也是寥若晨星,为此艾创机器人引进了德国的磨齿机、齿轮检测仪,瑞士的内外圆磨床,日本的立加、卧加等高精度机床,满足了减速机生产的高精度要求。同时,依托于母公司艾迪精密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使用艾迪精密所拥有的几十条世界顶级的热处理生产线以及多条德国自动铸造线,完成减速机的热处理零部件和铸造件的加工任务,使这些零部件的生产质量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减速机的装配工作、零部件检测全部在保持20±1℃的恒温室中完成,同时,针对不同型号的减速机,艾创机器人配备了不同的专用安装工具,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艾创机器人一直强调每一零件的每一步工艺都按照标准检测,为此,引进国外的高精度三坐标检测设备和齿轮检测机床,同时也配备了减速机相关材料检测设备,确保了所有加工的零部件精度完全符合技术要求。

目前,艾创科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全部使用其自主研发生产的RV减速机,经实际工作测试,机器人整体可实现连续工作10000小时精度不丢失。同时,因为减速机的自制,其外形可以根据机器人外观改制,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可以让机器人外观更加顺滑小巧,以适应各种恶劣工况。艾创机器人自制的减速机以运行平稳,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磨损低,温升小,效率高,启动力矩小,抗冲击性强,定位精度高,显著增强了机器人的可控性和使用寿命,受到了机器人行业的广泛好评。

时至今日,艾创科技始终秉持着“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引领未来”的企业理念,持续向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方便使用的高品质精密减速机产品。

5.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仿猎豹的柔性机器人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参考猎豹的生物力学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柔性机器人,该机器人在固体表面或者水下比先前的柔性机器人移动得更快。

杰英博士(音译)是该研究团队的一名工程师,他解释说:“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生物,它们通过脊柱弯曲来获得速度和力量,参考猎豹的生物力学结构,我们设计了一种弹簧驱动的具有双稳态脊柱的新型柔性机器人,该机器人拥有两种稳定状态,通过将压缩空气输入柔性机器人的管道中可实现这两种稳定状态之间的快速转换,该转换过程能够释放大量的能量,使得该机器人能够快速对地面施加作用力,从而获得较高的速度”。

此前,已知最快的柔性机器人可以在平坦固体表面上以每秒0.8个体长的速度运动,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的这种“基于弹性不稳定性性能增强(Leveraging Elastic instabilities for Amplified Performance,LEAP)”的新型柔性机器人可以以每秒2.7个体长的速度运动,速度提升了两倍以上。另外,该柔性机器人还能够在陡峭的斜坡上行走,这对于那些只能对地面施加较小作用力的机器人而言具有挑战性或者是不可能的事情。

该研究团队指出,该项目证明了一种可获得更快响应速度和更稳定作用力的柔性机器人概念模型,可以通过对该机器人的设计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杰英博士解释说:“在包括搜索和救援行动、工业机器人应用等一些潜在应用场景中,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想象一下,在生产线上机器人不仅速度快,还能很好地处理易碎物品。”

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了这项研究。该基金会的工程项目负责人Siddiq Qidwai补充说道:“在不远的将来,柔性机器人将与人密切互动,并且能够在搜救行动中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这项创新研究使用双模稳定的概念,使得这些场景更加容易实现,让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拥有各种功能,比如跑步、游泳、抓取和提起物体”。

图1 仿猎豹的柔性机器人

图2 仿猎豹柔性机器人的行走过程

图3 可应用于抓取和提取物体的柔性机器人

6.天智航:TKA全膝关节置换机器人预计2023年上半年上市

公司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唯一一个覆盖创伤及脊柱全节段适应证的机器人,精度达到亚毫米级,其安全性、可靠性已经过三万余例临床手术验证,目前已经在国内150多家医院应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的TKA全膝关节置换机器人临床试验入组工作即临床试验手术已全部完成,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拿证上市。

在销售上,公司整体策略方针是以强化临床支持服务为抓手,提升医生在临床手术中的获得感,以及患者的获益,以此带动手术量的提升,再以手术量的提升带动商业化前景预期的提升,从而带动设备销量的提升。通过设备保有量的提升,进一步促进手术量的提升,从而带动耗材收入和服务收入的提升。

公司董事、总经理徐进表示,骨科耗材带量采购的实施,能够大幅降低患者在骨科植入物上的支出,患者将有更多的支付能力用于选择能带来更好手术体验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手术。

7.加拿大自主工业清洁机器人制造商Avidbots获得7000万美元投资

Neo 2已经被美国亨茨维尔和辛辛那提/肯塔基州北部的机场使用,而新加坡的铁路运营商SMRT Trains也购买了数台这种清洁装备。目前总共有1000多个机器人部署在北美、亚洲、欧洲、中东和澳大利亚。

与如今几乎所有的自动化系统一样,Neo 2背后的核心卖点之一是它可以帮助企业消除员工缺勤和员工流失率高的问题,这在所谓的大辞工现象几乎没有缓解迹象的情况下尤为关键–尽管事实上,像Neo 2这样的机器也有可能避免雇佣某些类型的工人的需要。

除此之外,机器人清洁器还为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性能可衡量性–通过基于 络的指挥中心,管理层可以在任何时候查看车队中每个成员的位置,并了解它还有多少表面区域需要清洁与消毒。

事实上,有无数的机器人公司都在研究Avidbots正在解决的那种问题:没有人真正喜欢打扫卫生,但它是必要的。一些公司在制造机器人洗窗机,而一些初创公司则坚定地专注于清洁船体等小众用途。与此同时,亚马逊目前正在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机器人公司iRobot–而就在今天,有消息称iRobot新发布了一款二合一的Roomba机器人,既能吸尘又能拖地。

因此,很明显,人们喜欢干净的东西,这一点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Avidbots现在又增加了7000万美元的资金,在公司成立八年的历史中曾筹集过3700万美元。

Avidbots表示,通过最新的现金注入,它正计划扩大其清洁机器人阵容,同时继续改进为机器提供动力的基础软件。它还希望在未来一年内增加约100名员工。

Avidbots的C轮融资由Jeneration Capital领投,GGV Capital、True Ventures、Kensington Capital Partners、Next 47、SOSV、BDC Capital、Golden Ventures、BMO Capital Partners、Golden Vision Capital和Nicola Wealth参与。

8.移动机器人市场发展驶入快车道,多方共探催生首张移动机器人保险首单

随着移动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由移动机器人导致的事故也越来越多,由此催生出移动机器人商业保险市场。

9月26日,优艾智合机器人联合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中再产险、人保财险及鼎和财险成立移动机器人保险生态伙伴圈,旨在将移动机器人保险这一条新开辟的“快速航道”开放共享给整个移动机器人行业,加速行业落地,推动工业智能化建设。

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秘书长李进科、优艾智合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张朝辉、中再产险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凌云、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郭幸、鼎和财险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锋等领导和企业代表出席签约仪式。

国家“智能制造”战略背景下,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智能工厂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以行业头部企业为牵引,构建稳健完善的行业应用服务保障体系已经被提上议程。

此前,优艾智合机器人与中再产险、人保财险及鼎和财险联合推出国内首份针对移动机器人的商业保险《移动机器人质量责任保险》,开创工业移动机器人商业化投保先例,该份保险保障范围主要包括热失控、机械、电气风险等风险。

来自美国劳工署的数据显示,2013年6月至2021年1月,总共是有10起机器人智能伤人的案件,其中4起案件致人死亡,这个统计口径包括应用在汽车行业和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大型机械臂和协作机器人。

“近年移动机器人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随着移动机器人产业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部署,迫切需要完善的保险体系来与之配套。”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秘书长李进科介绍, 移动机器人商业保险以行业头部企业为牵引,将优艾智合的成功经验复制延伸至移动机器人上下游产业,这对健全完善机器人服务保障体系,稳健产业生产生态圈,促进移动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首个为移动机器人大规模投保的企业,优艾智合CEO张朝辉表示,目前,优艾智合移动机器人在半导体、3C、锂电等领域大规模落地,与人类一同从事着工业生产活动,承担着企业连续稳定生产运营的重要责任。“优艾智合更多扮演着‘责任共担者’的角色,在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同时,为企业抵御潜在风险,降低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门槛,让移动机器人真正成为先进可靠的生产力。”

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郭幸总经理助理认为,移动机器人行业正在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物流业、新能源、电力等众多行业实现低碳减排转型发展,为移动机器人行业设计贴切的保险方案,转移行业重大风险,对践行国家低碳转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双碳”能源目标,以高质量创新护航实体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第二类产业智能化建设推进。

中再产险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凌云认为,以移动机器人保险项目为基础,深化保险公司与移动机器人企业、产业联盟、政府部门等各方协同,有助于充分发挥险企的再保险主渠道作用,为移动机器人保险业务提供专业的保险、再保险解决方案,助力国家智能制造和低碳减排转型。

鼎和保险深圳分公司刘锋总经理助理认为,保险+智造+绿色的模式,是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中有效、有利、多方共赢的风险保障模式,而本次机器人质量责任保险的落地,是建立在移动机器人产业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多方共同开展研究,克服种种困难,为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新风险保障的一次成功有益的尝试,必将对整个智造产业的健康生态圈产生深远的影响。

移动机器人保险首单落定标志移动机器人产业各方共担责任的合作模式形成,此举无疑将开启智能制造新纪元。“智能工厂不仅是制造模式的升级,更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当移动机器人作为先进生产力在各个行业深度场景中迸发出巨大的价值,我们可以期待,人机和谐共生的世界即将到来。”张朝辉表示。

9.俄勒冈州立大学双足机器人Cassie仅用24.73秒跑完100米!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CNET 道,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资助下开发出的双足机器人Cassie,俄勒冈州立大学分拆公司Agility Robotics生产了这个机器人,Cassie使用了一个由物理学和人工智能提供的新型控制系统。Cassie创造了双足机器人“跑”出的最快100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跑道上以24.73秒的速度完成了标准距离。这相当于每秒4米,或几乎每小时9英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