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科技与生态常识185条,条条是重要考点!

科技与生态常识

1. 宇宙就是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的,按客观规律运动的物质世界。

2. 天体是宇宙中各种实体的统称,通常把行星际、星际和星系际的弥漫物质以及各种微粒辐射流等称为天体。

3. 人类发射并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行星际探测器等则被称为人造天体。

4. 银河:天球上一条白茫茫的光道带。

5. 银河系:以银河命名的星系,是由大量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的聚集体组成;银河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又圆又扁的圆盘体,直径约为 8 万光年,中部较厚,边缘很薄,状如铁饼。圆盘体是在旋转中形成的,并形成一些旋臂,太阳位于其中一条旋臂上。

6. 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跟银河系一样庞大的天体系统。

7. 总星系:比星系团更高一级的天空世界为总星系。它包括现有观测工具所能涉及的全部宇宙空间和已被觉察的 10 亿个星系。

8.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9. 地月系:中心天体是地球,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人类目前探索准备移民的是火星。

10. 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众多小行星、彗星和其他小天体组成。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木星、金星、火星、土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

11. 行星运动的基本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

12. 行星的分布特点:总体是里密外疏;太阳系内部很空旷,行星本身的大小在太阳系中是极其微小的。

13. 行星的卫星:除水星和金星外,行星都有绕自己运转的卫星,其中,木星、土星的卫星较多。同时,卫星的大小差异很大,最大的一些卫星,如木卫三和木卫六等,体积超过水星,而有些小卫星, 实际上只是一些巨石块或其他固体块。

14. 类地行星离太阳相对较近,质量和半径都较小,平均密度则较大。

15. 木星和土星是行星世界的巨人,称为巨行星。

16. 天王星、海王星称为远日行星,在望远镜发明以后才被发现。

17. 地球是个圆球体,太阳距离地球较远,它以平行的光线射达地球表面(曲面),因而与地表构成不等的入射角。在地球上,任一时刻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只有一点,其他部分为斜射。

18. 大气圈: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等。

19.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20. 生物圈: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

21. 岩石圈: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 33 千米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

22. 软流圈: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 100 千米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这是由古登堡在 1926 年最早提出的,称之为软流圈,由于这个软流圈的存在,将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区别开来了。

23. 地幔圈: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约 33 千米处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界面)之外,在软流圈之下,属于地幔圈。

24. 外核液体圈:地幔圈之下就是所谓的外核液体圈,整个外核液体圈基本上可能是由动力学黏度很小的液体构成的,它是外核液体圈与固体内核圈之间一个很薄的过渡层。

25. 固体内核圈: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26. 太阳的内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为核心区、辐射层、对流层。

27. 太阳外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8.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可以用地面上的三角测量法测定它的距离。

29. 太阳辐射是电磁波,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30. 火ft喷发是指岩浆喷出地表时,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

31. 火ft喷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裂隙式喷发,多见于大洋中脊的裂谷中,由海底扩张引起;另一种是中心式或管状喷发。

32. 全世界有 516 座活火ft,其中 69 座是海底火ft,以太平洋地区最多。

33. 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ft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ft带、大洋中脊火山带和红海—东非大陆裂谷带。

34. 我国的火山以台湾一带最为活跃,自钓鱼岛至小兰屿就有 20 余座火ft。

35.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36. 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就越大。烈度的大小与震源、震中、震级、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等综合特性有关。震源愈浅,或距震中愈近,或震级愈大, 烈度也愈大。但一次地震在影响范围内的不同地区却可以有不同的烈度。

37. 世界上主要地震带包括:(1)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带;(3)大洋中脊;(4)东非裂谷带。

38.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之间,是地震较多的国家之一。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带上,为我国地震最多的地方。

39.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40. 龙卷风经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它袭击范围小,形成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

41.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

42. 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约旦沙漠、巴格达与海湾北部沿岸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滨,俾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带。

4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44. 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碳外,一般还有氧、氢、氮、硫元素等。

45. 无机物即无机化合物,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47. 蛋白质,是组成各种细胞的基础物质。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蛋白质既显酸性,又显碱性。

48. 淀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或块根里。

49. 纤维素,指构成细胞壁的基础物质,无味,白色,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50.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主要的工业原料。油脂比水轻,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51. 液态油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加压与氢反应(即油脂的氢化或硬化)制成的油脂叫人造脂肪, 通常又叫硬化油。

52. 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53. 微积分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总称,是一种数学思想。“无限细分”就是微分,“无限求和”就是积分。

54. 万有引力定律是艾萨克·牛顿于 1687 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具体内容为: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5.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56. 自然界的主要紫外线光源是太阳。

57.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法拉第将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58. 长度换算

1 厘米=0.393 7 英寸

1 英寸=2.54 厘米

1 英里=1.609 3 千米

1 米=3.280 8 英尺

1 英尺=0.304 8 米

1 国际海里=1.852 千米

1 千米=0.621 4 英里

1 码=0.914 4 米

1 海里(英)=1.853 千米

59. 面积换算

1 平方米=10.763 6 平方英尺1 平方英寸=6.451 平方厘米

1 平方千米=0.386 1 平方英里1 平方英里=2.589 9 平方千米

1 公顷=2.471 英亩1 英亩=0.405 公顷

60. 体积及容积换算

1 立方米=35.314 7 立方英尺1 立方英尺=0.028 3 立方米

1 升=0.22 英加仑1 英加仑=4.546 升

61. 质量换算

1 克=15.432 4 格令1 盎司=28.349 5 克

1 千克=2.204 6 磅1 磅=0.453 6 千克

1 吨=0.984 2 英吨1 英吨=1.016 吨

62.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 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1999 年 12 月 26 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63. 艾萨克·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牛顿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设计并实际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后来“牛顿”成为衡量力的大小的物理单位。

64. 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被誉为 “近代科学之父”。

65. 欧几里得,古希腊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

66.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

67. 本杰明·富兰克林——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富兰克林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

68. 哥白尼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即地动说的创立人。他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

69. 蔡伦,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郡人。我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进者。

70. 毕昇,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71. 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72. 李时珍,字东璧,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73. 李四光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首创地质力学,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

74. 钱学森,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是 20 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

75. 华罗庚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76.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 年 4 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7.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生态系统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机制。

78.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表现为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79. 破坏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有两种,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震、火ft喷发、海啸、泥石流、火灾以及雷击等。人为因素包括滥用草原,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引进或消灭某一生物种群;建筑大型工程,大量占用土地,工业和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有毒物质和废料;进行大范围的战争等。

80. 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81. 土壤污染大致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82.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

83. 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84. 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

85.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

86.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的状况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所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的眩晕感, 以及夜晚不合理的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

87. 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而人体是一良导体,因此电磁波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88. 在人类生活的空间环境中,还有来自自然界的和人为的放射性辐射。过量的放射性辐射能够给人体带来极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污染。

89. 外源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在环境生物学中我们称为基因污染。基因污染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

90. 全球气温上升使世界各地都将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受冲击最强烈的国家将是发展中国家。

91.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臭氧层破坏对植物产生难以确定的影响。

92. 酸雨是指 pH 值低于 5.6 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霜、露。通常形成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93. 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

94. 1972 年 6 月 5 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大会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确定每年 6 月 5 日为“世界环境日”,要求世界各国每年的这一天开展活动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环境。

95. 1984 年 5 月,联合国召开了“地球的未来”会议,提出了人类活动必须自始至终贯穿持续发展的思想。

96.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是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走绿色发展道路,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97.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发展,而不是限制发展。

98. 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 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于 1971 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生物圈保护区是 MAB 的核心部分,具有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教学、培训、监测基地等多种功能。

99. 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

100. 生物计算机又称仿生计算机,是以生物芯片取代在半导体硅片上,集成效以万计的晶体管制成的计算机。

101. 光计算机是由光代替电子或电流,实现高速处理大容量信息的计算机。其基础部件是空间光调制器,并采用光内连技术,在运算部分与存储部分之间进行光连接,运算部分可直接对存储部分进行并行存取。运算速度极高、耗电极低。

102. 络计算机是一种通过远程显示协议运行多用户 Windows2000Server 系统的客户端设备。

103. 络计算机适用于行业用户使用,如政府办公 络、税收征收系统、电力系统、医疗领域等。

104. 计算机病毒从危害程度上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病毒一般只能显示某些信息或图形,令计算机暂时无法正确工作,但不破坏系统文件;恶性病毒则会损坏计算机中系统文件和数据,令计算机处于混乱状态或死机。

105. 光纤通信的优点:传输信息容量极大,不受电磁信号干扰,有很强的电子对抗性;能在同一条通道上进行双向传输。此外还有体积小、重量轻、保密性强、成本低、损耗低、频带宽等优点。

106. 卫星通信具有容量大、覆盖面广、通信质量高、选站灵活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卫星的业务范围很广,除电话、数据和电视广播外,还为海陆空提供移动通信、GPS 定位导航和 VSAT(卫星小型地面站)等。

107. 移动通信有着丰富的内容:蜂窝移动电话系统、集群式专用调度移动通信、CT 无绳电话系统与无线寻呼(BP)机系统。总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小型化与个人化。

108. IP 电话的出现是电话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109.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

110. 1964 年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美国“子午仪”投运,通过 4—6 颗卫星组成的导航卫星 ,运行于近似圆形的极轨道上,卫星由南向北运行,高度 1 100 公里,运行周期 107 分钟,可完成全球、全天候的经纬二维定位,精度才 100—300M。

111. BIP-ISDN 在交换方面采用 ATM 异步转移模式,也就是宽带综合业务的交换系统,包括电的、光的、光电混合的 ATM 技术。

112. 因特 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113. 1989 年 3 月,英国科学家伯纳斯·李开发了万维 ,并且在 1991 年 6 月正式在因特 上投入运行,万维 的诞生是因特 发展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

114.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 络,其核心是以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主干线。

115. 电子商务是指人们利用计算机 络以及相关的电子设备从事商业交易活动。

116. 防火墙是指计算机 络中拥有保卫信息安全的一种措施和手段,是计算机 络中特殊的信息安全专门系统。

117. 电子货币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产生的“货币”,其特点主要有无形性、高效性、多用途性、隐蔽性和安全性。目前的智能 IC 卡、TM 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都属于电子货币。

118. 电子支付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使用安全电子支付手段, 通过 络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它是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19. 信息隐藏的方法主要有隐写术、数字水印技术、可视密码、隐匿协议等。

120. 现有的隐写术方法主要有利用高空间频率的图像数据隐藏信息、采用最低有效位方法将信息隐藏到宿主信号中、使用信号的色度隐藏信息的方法、在数字图像的像素亮度的统计模型上隐藏信息的方法等。

121. 数字指纹是指与用户和某次购买过程有关的信息。

122. 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

123. 一次能源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124. 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125. 按照能源的性质,可分为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126. 按照能源使用的类型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

127. 新型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128. 人类基因组大约有 3.5 万个基因和 30 亿个碱基对。

129.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载体,每个染色体上都有 1 个DNA 分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30. 干细胞是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胎盘和部分成年人组织中尚未分化的细胞。

131. 克隆羊“多莉”是克隆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132.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列车为日本的新干线列车。

133. 到目前为止,开通高速列车的国家有法、日、德、英、意、俄、瑞典等国。

134. 高速铁路除了列车在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也都需要配合提升。

135. 2008 年底,我国首列时速 300 公里动车组问世。

136.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 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 并于 1934 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

137. 2002 年 12 月 31 日,由中德两国合作开发的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运线——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全线试运行,2003 年 1 月 4 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

138. 磁悬浮列车是 21 世纪理想的超级特别快车,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它的发展。

139. 1863 年英国建成第一条地铁线路,1888 年美国建成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标志城市交通进入轨道交通时代。

140. 通用飞机是全部飞机类型中,数量最多、型号最多的机种。

141. 世界著名大飞机如空中客车公司的 A380 和波音公司的 737、747、777 及未来的 787。而我国在 1980 年曾研制出著名的“运 10”。我国研制的大飞机计划于 2014 年首飞,2016 年适航取证。

142. 空间科学技术以航天技术为基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143.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144. 1975 年 11 月 26 日,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3 天后,卫星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45. 1981 年 9 月 20 日,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把一组三颗“实践二号”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轨道,完成了中国第一次“一箭三星”发射。这样中国便成了继美国、苏联和法国之后,在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这种被人称为“一箭多星”的发射新技术的国家。

146. 1987 年 8 月,成功地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这是中国首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

147. 1992 年 10 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为国际用户执行了发射任务。

148. 2006 年 9 月 9 日,成功地用“长征”一号丙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

149. 1999 年 11 月 20 日至 21 日,我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是“长征-2F”运载火箭的首次研制性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发射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即神舟一号,验证飞船返回控制等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和正确性,以及工程大系统工作的协调性,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50. 2001 年 1 月 10 日至 16 日,工程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无人飞行试验,即神舟二号的飞行,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考核,进一步检验工程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匹配性,获取了大量与载人飞行有关的数据和其他科学试验数据及部分样品。这次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51. 2002 年 3 月 25 日至 4 月 1 日、2002 年 12 月 30 日至 2003 年 1 月 5 日成功地进行了两次无人飞行试验,即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的飞行,主要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状态一致。

152. 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轨自主运行 14 圈,于 2003 年 10 月 16 日 6 时 23 分安全着陆,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行 21 小时 23 分后顺利返回,自主出舱。该次飞行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

153. 2005 年 10 月 12 日上午 9 时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两名航天员分别是费俊龙和聂海胜。飞船在轨飞行五天后,按预定程序返回地面。返回舱着陆后,轨道舱留轨继续进行空间科学与应用试验。

154. “神七”于 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时 10 分 04 秒成功升空,9 月 28 日 17 时 13 分成功着陆。执行此次任务的三名航天员分别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航天员翟志刚担任出舱航天员,实现中国首次太空出舱。

155. 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也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它背负了四大科学目标: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156. 激光加工是利用能量密度很高的激光束使工件材料融化、汽化和蒸发而予以去除的高能束加工。激光加工是机械制造业的一次技术革命。激光加工已在包括机械制造、医疗器械、汽车、航天航空、电子电器、冶金、化工等工业领域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57. 高速加工是指采用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比常规加工高 5—10 倍的加工方式。高速加工技术主要用于加工钢、铸铁及其合金、铝镁合金及碳素纤维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其中最普遍的是加工铸铁、铝合金。

158. 微机械是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制作的微传感器、微能源、微制动器等微机械基本部分以及高性能的电子集成线路组成的微机电器件与装置。21 世纪微机械将对信息、工农业、生物工程、环境、医疗、空间技术、国防和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59.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指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密度低于 0.1 微米,表面粗糙度小于 0.025 微米的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适用于精密元件、计量标准元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在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计算机制造、仪器仪表工业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市场。

160. 高压水射流加工以水为介质,通过高压发生设备,其压力可达 70—400Mpa,再经过贮液能器使高压流体平衡,最后由喷嘴形成每秒 300—900 米的高速流体束流,喷射到工件表面,从而达到去除材料的加工目的。高压水射流加工能够切割任何材料,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

161. 把记忆合金用在飞机液压系统的接头上,能很好地防止飞机的漏油现象。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天线,在航天技术上极有价值。

162. 非晶态金属又称无定形金属、玻璃金属,其内部晶格排列杂乱无章,保持液态时的特性,就像典型的非晶态物质玻璃一样。但用非晶态金属制作的材料,比传统的晶态物质具有更为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163. 电子材料是指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包括半导体材料、介电材料、压电及铁电材料、磁性材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半导体材料。单晶硅是主要的半导体材料。

164. 高性能工程塑料,具有许多金属材料难以比拟的优点:重量轻、强度高、耐磨损、不生锈、成本低。

165. 高分子液晶材料作为一类新型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已经以纤维、复合材料、注模制作等形式应用于航空、航海和汽车制造业中。其中发展较快的是液晶纤维,已有多种液晶纤维在实验室内研制成功,并逐步投入工业生产。

166. 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复合材料。

167. 超导体由于它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核反应领域、电力领域、交通领域、信息领域等。

168. 纳米,即毫微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相当于 10-9 米,它大于原子尺度的 10-10 米。1 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万分之一。纳米科学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7 米)到 10 亿分之一米(10-9 米)内,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性质的学科。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被称为纳米技术。

169. 纳米材料是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超细材料。

170. 激光技术就是以激光器的应用为基础的技术,是正在走向实用化的高技术之一。

171. 攀登计划是国家基础性研究的重大项目计划,由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攀登计划于 1991 年

推出,1992 年 3 月正式实施。攀登计划的内容:包括以认识自然现象、揭示客观规律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围绕社会生产和学科发展提出的具有重大或广泛应用价值的、探索新原理、开辟新领域的定向性研究;对基本的科学数据进行系统的考察、采集、鉴定并进行分析、综合,探索基本规律的研究。

172. 为使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成果,1997 年,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简称“973 计划”。973 计划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简称,该计划 1998 年启动,由科技部组织实施。

173. 1986 年 3 月,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名向中央提出建议: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邓小平同志亲自作了“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的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了 200 多位专家、学者,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的战略,经过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由于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同志的批示都是在 1986 年 3 月,故这个计划又被称为“863 计划”。

174.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 1988 年 8 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175. 星火计划是我国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把先进适用的技术引向农村,引导亿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引导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76.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简称“丰收计划”,是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目标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177. 燎原计划是由原国家教委 1988 年提出,国务院批准实行的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

178. 自然科学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

179. 自然科学基金的宗旨是: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然科学基金运作方式,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18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最高荣誉的科技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为 500 万元人民币。该奖项于 2000 年开始设立。

1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简称国际科技合作奖。1993 年 7 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八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指出:国际科技合作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国际科技合作奖每年评审一次,不分等级。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者,由国务院颁发证书,不发奖金。国际科技合作奖设立的目的是奖励在与中国科技合作与交流中,为推进科技进步,增进中外科技界合作与友谊,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及组织。

185.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所有的飞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