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一模
山东东营卷
(本卷共24小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立定跳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立定跳远前,静止站在地面上的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立定跳远时,向后蹬地瞬间,人受到向前的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立定跳远中,人离地后继续向前运动,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从起跳,腾空到落地的过程中,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C。
【解析】A.立定跳远前,静止站在地面上的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属于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立定跳远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受到向前的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立定跳远中,人离地后继续向前运动,由于人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从起跳,腾空到落地的过程中,人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 尘土飞扬 ” 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空气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D。
【解析】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错误;
B.“尘土飞扬” ,这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错误;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C错误;
D.空气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D正确。故选D。
3.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
A.把纸撕成碎片 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把铁丝烧红
【答案】A。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把纸撕成碎片,是形状变化,物质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
冰熔化为水后,状态变化了,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故B不符合题意;
氧气罐内氧气用去一部分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小,密度会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铁丝烧红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热膨胀),密度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C.“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若物体不振动,则不能发出声音,故A错误;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时,由于声音的频率不变,所以音调不变,但速度与介质有关,故会发生改变,故B错误;
音色指声音的品质,“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故C正确;
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
5.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比热容大;
C.高压锅是利用增大锅内气压来降低液体沸点工作的;
D.打气筒在打气时,筒壁发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
【答案】D。
【解析】A、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A错误;
B、现代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且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无污染的水,B错误;
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高压锅是利用增大锅内气压来升高液体沸点工作的,C错误;
D、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时气筒壁发热,即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正确。
6.下列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是放热过程;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是吸热过程;
D.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酒精降温,是因为蒸发吸热
【答案】D。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
D、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酒精,酒精蒸发需吸热,因此可以降温,故D正确。
7.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B.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得科学家是托里拆利;
C.菜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D.拦河坝建成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A。
【解析】A.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A错误;
B. 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得科学家是托里拆利正确;
C. 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C正确.
D.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可承受更大的压强,故D正确。
8.如图所示,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降落在火星表面。它在9分钟内将速度从约
降到0。第一步火星大气使其速度减少了90%左右;第二步打开减速伞直到速度降到
;第三步变推力反冲发动机开机,进入动力下降阶段,自主确定着陆区域后,在缓冲机构和气囊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天问一号第一步降落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利用减速伞降落过程中天问一号所受阻力小于重力;
C.动力下降阶段天问一号的机械能变小;
D.天问一号的四个 “大脚掌”可以减小它对火星表面的压强
【答案】B。
【解析】A.天问一号第一步降落过程中与火星大气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利用减速伞降落过程中,天问一号做减速运动,合力向上,因此天问一号所受阻力大于重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动力下降阶段天问一号的速度减小,高度减小,质量不变,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所以机械能变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天问一号的四个“大脚掌”增大了与火星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它对火星表面的压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
处,透镜保持不动,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
A.只有 ①②正确 B.只有 ①③正确 C.只有 ②④正确 D.只有 ③④正确
【答案】B。
【解析】①物距为30cm,则有
,
相距为20cm ,则有
,
综上可知
故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故正确;
②图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故错误;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故应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正确;
④把蜡烛移至
处,透镜保持不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关于电路的工作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时闭合两个开关,通过两只灯泡的电流一定相同;
B.若先闭合
,再闭合
,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若先闭合
,再闭合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若灯
被短路,闭合
、
后,灯
不亮,灯
亮,电流表损坏
【答案】B。
【解析】A.同时闭合两个开关,灯L1 、L2 并联,只有当两个灯泡的规格相同时,通过这两只灯泡的电流才相同,故A错误;
BC.先闭合S1 ,电路中只有L1 接入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流过L1 的电流;再闭合S2 ,灯L1 、L2 并联,电压表还是测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此时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大。故B正确;C错误;
D.若灯L1 短路,闭合S1 、S2 ,发生电源短路,两灯都不亮,有较大电流流经该电路,损坏电流表和电源,故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1.小明用下图刻度尺测出铅笔的长度是 ______cm ,该次测量结果准确到 ______ 。
【答案】12.05;小数点后一位。
【解析】[1]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0对齐,右侧与12.05cm对齐,估读为12.05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12.05cm。
[2]刻度尺在使用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测量结果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是估读的数值。
12.在家庭电路中,为了防止触电,必须把用电器的开关装在______线上,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功率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座都用三孔插座,为了安全,三脚插头的接地脚应与用电器的______相连。
【答案】火;金属外壳。
【解析】(1)用电器的开关要装在火线上,接触用电器时,可以断开开关,切断火线,防止接触用电器发生触电事故。
(2)为了安全用电,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功率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座都用三孔插座,三脚插头的接地脚应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通,这样若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万一带电,电流会通过地线导入大地,防止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
13.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准备起跳她受到的重力与跳板对她商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_(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跳板表面做的比较粗糙是为了增大____________。
【答案】平衡力;摩擦。
【解析】(1) 在跳板上准备起跳时,运动员是静止状态,受力平衡,重力与她所受跳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 跳板表面比较粗糙是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14.端午节到了,家人团聚常食用咸鸭蛋。咸鸭蛋的制作方法之一:在洗净的鸭蛋表面涂抹白酒,粘上盐后用纸包起来,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变咸了。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鸭蛋变咸属于______现象。煮咸鸭蛋时,咸鸭蛋温度升高,内能______(选填 “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扩散;增加。
【解析】[1] 扩散是指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鸭蛋变咸,是盐分子进入鸭蛋,属于扩散现象。
[2] 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内能增加。
15.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办法是接种疫苗。截止6月6日,全州累计完成第1剂次接种超110万剂。保障接种人群按期完成免疫程序,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如图所示,接种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______(选填 增大”或“减小”)压强,便于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前,医生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部,这样做是为了利用______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
【答案】增大;大气压。
【解析】(1)接种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在接种时,针头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较小,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根据
可知,可以增大压强,便于进行肌肉注射。
(2) 注射前要装液体,医生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部,然后向后拉活塞,这样注射器筒内的气压较小,外界大气压较大,外界大气压会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即这样做是为了利用大气压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
16.如图所示,淮安马拉松比赛于 2021年4月18日成功举办,展示了淮安文明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小明同学参加了全程7.5km的迷你马拉松比赛,用时45min,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 ,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__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10;运动。
【解析】(1) 由题意可知,小明跑过的路程为s=7.5km ,所用时间为t=45min=0.75h
故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2) 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位置发生了改变,故是运动的。
17.“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是诗人杜甫对秋季夜景的描写。秋天的夜晚。泉水沿石壁流下。旁边的青草上结满了露水。请分析说明露水形成的原因 。
【答案】秋天的气温降低,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8.如图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O是轮子的转轴,O′是箱体的重心.以O为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和箱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_____)
【解析】过O点作F的垂线即为F的力臂,过O′作竖直向下的作用力G即为箱体所受重力.如图所示
19.如图所示,请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标出螺线管的 N 极和 A 处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解析】由图可知,磁感线在磁体的外部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则通电螺线管的上方是N极,根据安培定则,电流从A处流入,如图所示:
20.(9分)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2)课后,某同学利用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多次实验的目的为:______;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 |
75° |
2 |
30° |
60° |
3 |
45° |
45° |
将图中的数据改正后,由此表格得出结论: ______ ;
(3)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乙,若将F面向后折,F面上______(填“有”或“没有”)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填“有”或“没有”)改变;
(4)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5)如图甲乙,得出的结论:在反射现象中,______。
【答案】显示光线传播路径;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所成的角当作了反射角;使实验的结论更具普遍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没有;没有;在;不能;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1)[1]由于光线直接观察比较困难,可以让光线紧贴粗糙的硬纸板,光线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便于在各个方向观察光线的路径。故光屏的作用是显示光线的传播路径。
(2)[2]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法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反射角同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所成的角互余,从表格数据关系可知,错误的原因是错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所成的角当作了反射角。
[3]本实验的目标是寻找光的反射规律,为了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多次实验。故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4]更正数据后,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总是与对应的入射角大小相等,故结论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5][6]当纸板F向后折时,由于入射光线和反射面均没有改变,故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变,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而此由于纸板F向后折时,F与E就不在同平面内了,故无法在F上看到反射光线。
(4)[7][8]如果纸板不与平面镜垂直,此时法线仍与平面镜是垂直的,即纸板此时不在入射光线与法线所在平面内了,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仍然在同平面内,故无法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5)[9]由甲乙两图可知,当纸板F与E在同平面时,即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平面共面时,可以看到反射光线,而F向后折,不与E处于同一平面时,无法看到反射光线,故反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1.(9分)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挂钩码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 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要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2)图乙是一个平衡的杠杆,此时若推动右侧钩码的悬线(如图丙所示),就会发现杠杆______(选填“左端下沉”、“仍然平衡”或“右端下沉”)。
(3)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4)某同学提出,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该小组利用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O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 ,钩码处绳子拉力为阻力F2 ,多次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进行实验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F1 l1 总是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2 l2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
(5)图丁中,弹簧测力计处在A点位置时,此杠杆属于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请举出它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个应用实例:______。
【答案】平衡;左;左端下沉;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2.3;大于;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费力;钓鱼竿。
【解析】(1)[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合力为0,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