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基层监管部门应急管理主要任务:
事先:预防与准备:
(1) 应急救援预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
(2) 应急救援“四库”建设(队伍、专家、装备、处置方案);
(3) 开展演练; (4) 整治隐患。
事中:预警与响应
(事中:事故危险已经存在或者事故已经发生)
(1)应急预警(了解和 告情况,采取措施防范事故发生或扩大);
(2)应急响应(启动预案,现场处置,现场救援,防范次生事故)。
事后:调查处理与修正完善
(1) 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2) 修正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3) 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在事故应急中的作用: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过程中,主要发挥指导、协调和技术及信息支持作用。如提供事故设备的详细信息(介质、参数、结构)和组织应急专家提出抢险救援方案建议,供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决策;提供专业救援机构和专项抢险救援器材物资资源信息,供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调动;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对特种设备突发事件(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次生灾害,保护他人,也保护自己。
<1> 介质特性表:
危险性类别:
依据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令)。如环氧乙烷—易燃气体,类别1;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A等。
理化性质(列举对应急有帮助的性质):
颜色/气味:快速识别介质,如环氧乙烷,无色有乙醚刺激性气味;氯气,黄绿色,液化后为淡黄色油状液体;
熔点/沸点:如加压液化气体,泄漏可能产生结冰、结霜,现象一目了然,容器受热可能爆炸,如液氨;
闪点: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闪点低,挥发性高,易着火,安全性较差,如丙烯,闪点-108℃;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越低、或范围越宽危险性越大,如环氧乙烷,爆炸极限(体积分数)为:3%-100%;
相对密度(空气=1):比空气重,则易在低洼处聚集;比空气轻,则易在房顶处聚集,应急时应注意区分;如丙烯:1.48;环氧乙烷:1.52。
水中溶解性:Y/N溶于水,Y/N稀释,如环氧乙烷与水任意比混溶。
火灾爆炸危险性:
描述化学品本身固有的,或遇明火、高热、震动、摩擦、撞击以及接触空气和水时所表现出的燃烧爆炸特性。
例如:环氧乙烷。
接触碱金属、氢氧化物等可大量放热,可引起爆炸;
空气重,遇火源易回燃;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中毒的表现以及是否具有腐蚀性;如,环氧乙烷急性中毒:患者有剧烈的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氯气有剧毒,吸入高浓度致死,皮肤暴露部位会灼伤。
个体防护: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处置人员采取的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处置人员采取的防护措施:
隔离与公共安全:
为了保护公众免受伤害,给出在事故源周围以及下风向需要控制的距离和区域。其中小泄漏是指单个小包装(例如容积小于200L的容器)、小钢瓶或大包装的少量泄漏;大泄漏是指液体泄漏量大200L,或大包装泄漏或许多小包装的多处泄漏。
例子:环氧乙烷。
小泄漏:初始隔离圆周半径30m,下风向防护距离白天100m、晚上200m;
大泄漏:初始隔离圆周半径150m,下风向防护距离白天800m、晚上2500m;
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灭火:应急处置时,使用不适当的灭火剂,易引发其他意外状况。
如:环氧乙烷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丙烯腈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必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高温设备起火:禁止直接喷水。
<2> 设备简介:
介绍设备的结构、用途、压力、温度、外形、自身安全设施等。
典型设备举例:环氧乙烷储罐;
结构:环氧乙烷储罐多为卧罐或球罐,材质为不锈钢或不锈钢复合板,采用发泡玻璃保冷,主要由壳体、支座(支腿)及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附属设备组成,设有水喷淋系统。
用途:环氧乙烷储罐是储存环氧乙烷的压力容器。
参数:设计压力一般0.8MPa,设计温度一般为-10~20℃。
<3> 典型设备应急处置部分(典型设备的选择)
根据典型设备的介质特性、结构、参数等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作为应急处置常规方法和基本注意事项的补充。在指南的实际查阅中,可先查看各类设备应急处置通用部分,再查看典型设备应急处置部分。
<4> 泄漏/燃烧应急处置
泄漏:是事件向事故发展的过程,通过一些应急处置方法可以有效终止;泄漏是危化品介质的主要危害。
燃烧:已产生较大危害,通过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法避免发生爆炸等更大的事故。
环氧乙烷介质特性表:
基本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看,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或者纳入相应的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危害特征:
机电类特种设备:
一般处置原则:
1)承压类特种设备:
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穿越城镇等复杂地区环境的管道发生泄漏要评估可能影响的范围,并进行大范围的疏散;进行气体浓度监测;泄漏时,尽快关阀断源;
使用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进行堵漏;
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应急处置人员穿防静电护具,使用防爆工具,避免产生电火花(防爆)。
如有毒易燃介质发生燃烧,阻断来料前,不应灭火(在中毒或污染危害更大的情况)回收污染物。
2)机电类特种设备:
维护现场秩序;进行安抚;
由熟悉设备操作的人员进行操作放人、救人;
视情况进行简单医护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保护现场避免发生次生事故,并方便事故调查。
3)承压类-固定式压力容器-环氧乙烷储罐:
事故原因:
(1)压力容器设计不当造成容器在设计寿命内无法满足运行工况要求,使得容器及附属设备损坏。
(2)压力容器材料劣化,内外部腐蚀等。
(3)压力容器制造、安装缺陷在运行中扩展造成容器失效。
(4)压力容器或附件密封元件选型不当、老化等造成容器失效。
(5)安全附件等附属设备失效。
(6)违章作业、误操作、第三方破坏等造成的容器破坏。
(7)停电等意外情况造成容器超温超压。
(8)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雷击)造成的容器破坏。
(9)达到一定温度时,环氧乙烷快速自聚,堵塞管道、过滤器、泄放装置,产生大量热量,引起超压爆炸;环氧乙烷储罐未保冷或保冷效果不好,环氧乙烷气化,罐体压力升高,安全阀容易起跳,物料易发生泄漏。
设备结构:
结构:环氧乙烷储罐多为卧罐或球罐,材质为不锈钢或不锈钢复合板,采用发泡玻璃保冷(质技监锅字【2000】95号,禁止使用石棉、橡胶),主要由壳体、支座 (支腿)及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附属设备组成,设有水喷淋系统。
用途:环氧乙烷储罐是储存环氧乙烷的压力容器。
参数:设计压力一般为0.8MPa,设计温度一般为-10~20℃。
泄漏处置方法:
1、喷雾状水稀释、溶解,使溶解后的含量在4%(体积分数)以下(防止爆炸)。
2、进行泄漏气体的浓度实时监测。
3、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4、进行关阀断源操作。
5、可堵漏的应优先进行堵漏,如堵漏无效应在保证无火灾爆炸危险情况下进行倒罐,倒空后,用氮气置换,并隔离。
6、工艺操作允许,可打开排空管,将介质排至安全地点。
7、如是超温引起的超压泄漏,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要通过水喷淋冷却以降温。
8、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9、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燃烧处置方法:
⑴根据燃烧介质的特性选择灭火剂。
⑵用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⑶对容器的阀门、压力表、液位计、安全阀等易泄漏部位宜采用水喷雾或水喷淋保护。
⑷若无法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火焰。
⑸容器突然发出异响或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1)应急处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开展处置行动的同时应搜索事故现场,查明有无中毒、受伤或受困人员;应当由两名应急处置人员同时搜救被困人员,携带一套防护面具供伤员使用,视人员伤情采取肩背、手抬或担架方式;以最快速度帮助其脱离现场,转移到上风向或侧风向的无污染地区,不要做剧烈运动,尽快送医院治疗;对呼吸困难的中毒人员应立即吸氧并送医院治疗。
(2)防止泄漏物进入排水系统、下水道、地下室等受限空间,可用沙袋等封堵。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3)根据介质特性和现场情况佩戴个体防护装备。
(4)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尽量减小有毒有害介质及应急处置的废水对水源和周围环境的污染危害,避免发生二次灾害。
(5)保持通风,隔离泄漏区直至散尽。
(6)发生可燃介质泄漏时应:
① 应急处置时应消除事故隔离区内所有点火源。
② 应急处置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护具,不得穿化学纤维或带铁钉鞋,现场需备有石棉布、棉布套及灭火器 (干粉、二氧化碳)。
③ 处置漏气必须使用不产生火星的工具,机电仪器设备应防爆或可靠接地,以防止引燃泄漏物。
④ 检查泄漏部位,必须使用可燃气体检测器或皂水涂液法,严禁用明火去查漏。
⑤ 及时清除周围可燃、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7)事故向不利方面发展时,应提出请求上级支援,并向当地政府部门 告,同时根据现场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8)除公安、消防人员外,其他警戒保卫人员,以及抢险人员、医疗人员等参与应急处置行动人员,须有标明其身份的明显标志。
(9)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疏散周围非抢险人员。
承压类-移动式压力容器-液氯罐车:
事故原因:
(1)交通事故如翻车、撞车,引发危化品运输车辆的罐体破损,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和装卸阀等损坏,导致装运的危化品泄漏。
(2)罐体安全附件如安全阀、爆破片、紧急切断装置、液位计、呼吸阀等失效导致装运的危化品泄漏。
(3)罐体材料裂化,内外部腐蚀,密封老化等自身缺陷引起罐体破损,导致装运的危化品泄漏。
(4)危化品运输车辆在装卸过程中,装卸用输液管的脱落和破裂,导致危化品泄漏。
(5)危化品运输车辆受到热源影响(如危化品运输车辆燃烧),引起罐体压力升高,造成罐体爆炸或安全阀开启,导致装运的危化品泄漏。
设备结构:
结构:安全阀与爆破片组合使用,作为罐体的超压保护装置。爆破片安装在安全阀的进口处,正常工作时,使介质与安全阀隔开,保护安全阀免受直接腐蚀的作用。除此之外,为安全使用起见,液氯罐车的尾部应安装一盛石灰的箱子,用以吸收装卸作业时排出的残余氯气。
参数:液氯罐车设计压力一般不小于1.34MPa,单位容积充装量不大于1.25t/m3。
泄漏应急处置:
参见固定式容器部分。
迅速组织隔离疏散,设立警戒。
对液氯罐车泄漏,可堵漏的应优先进行堵漏;如果堵漏无效,应进行回收或者进行中和处理,措施如下:
将氯气导10%~15%(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中和处理,处置1t的液氯,需用100% (质量分数)氢氧化钠1.5t,需用30% (质量分数)氢氧化钠5t。
在泄漏点上风位置,用带架水枪以开花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泄漏点喷射,用苏打粉或其他碱性物质如10%~15%(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的消防水幕进行氯气隔断,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和减少有毒气体向空中排放。
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时,对泄漏的液氯可用沙袋或泥土筑堤拦截,或开挖沟坑导流、蓄积。
清理转移:泄漏事故处置结束后,要对泄漏现场进行清理,确保现场不能留下任何隐患后应按照指定路线,在警车前导和消防车的监护下,以稳定缓速移送至可靠卸载场所。
承压类-气瓶-液氯钢瓶:
设备结构:
① 液氯钢瓶由瓶体、导管、针型阀、保护罩和防震圈等部分组成。瓶体表面涂深绿漆,字样液氯为白色。
② 液氯钢瓶的瓶阀是控制气体进出的装置,瓶帽是用来保护瓶阀的帽罩式安全附件,避免瓶阀在运输中的撞击。
参数:液氯钢瓶常见的焊接液氯钢瓶公称工作压力为2MPa、公称容积一般84~800L。
液氯钢瓶实物图
泄漏应急处置:
迅速组织隔离疏散,设立警戒。
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
使用针型阀泄漏应急堵漏罩(专用应急工具),将针型阀外部整体密封在罩内。
易熔塞泄漏可使用易熔塞泄漏堵漏器(专用应急工具)。
瓶体泄漏可用木塞缠绕聚四氟乙烯生胶带堵漏。
将液氯钢瓶浸入碱液池中[如10%~15%(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
喷雾状水吸收逸出的气体,注意收集产生的废水。
高浓度泄漏区,喷氢氧化钠等稀碱液中和。
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参见固定式压力容器应急处置基本注意事项。
远离可燃物 (氯气助燃)。
液氯钢瓶受热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体积膨胀系数大)。
承压类-其他气瓶:
应急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易燃介质气瓶泄漏,要喷水防止产生静电引发燃爆,缓慢排放,保留0.05~0.1MP余压。
对可能发生氧气和易燃气体混装的气瓶必须及时追回,由于静电可能引发混装气爆炸,严禁在未采取隔离防爆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开阀。
承压类-压力管道-天然气管道:
常见泄漏原因:
压力管道设计不当造成管系在设计寿命内无法满足运行工况要求,使得管道及附属设备损坏。
压力管道材料失效,如内外部腐蚀及应力腐蚀开裂等。
压力管道制造、安装缺陷在运行中扩展造成管道失效。
压力管道或附件密封元件选型不当、老化等造成管道泄漏。
违章作业、误操作、第三方破坏等造成的管道破坏。
自然灾害 (包括地震、滑坡、雷击)造成的管道破坏。
违章占压,导致地基下沉,引发埋地管道破坏。
泄漏应急处置:
当接 有管道泄漏时,应立即安排人员查找泄漏点,使用防爆的通信工具。
分析判断事故管段位置,通知有关场站操作流程,关闭事故管段两端阀门,启动相关场站紧急放空,减少事故段天然气泄漏量。
立即通知地方政府、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部门协助抢修、人员疏散、警戒、消防监护。若此时地方政府未到现场,由先到场的应急人员协助事故现场地方基层的行政单位疏散事故周边人员,划定警戒区。若地方政府到现场,告知隔离防护范围。
联系相关单位或附近居民,了解在天然气泄漏区域内是否有其他密闭空间 (如地下室、地下窨井等),同时检查管线附近居民室内是否窜入泄漏天然气,并采取相应措施。
立即通知供用气单位及相关部门,及时启动气量调配应急方案。
当天然气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内时,应强制通风,降低浓度后方可作业。作业现场应保证人员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畅通,灭火器材专人到位。
根据现场提供的情况,制订抢修方案。如是管线本体、焊缝、阀门及连接法兰因出现砂眼、细微裂缝、密封不严等而引起的程度不很严重的漏气,这类问题可采用不停气、不放空,用带压堵漏的方法解决(运行压力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其主要器具是用半圆顶丝管卡或柔性钢带顶丝管卡。
如是管段破裂大量漏气,则可将事故管段进行氮气置换或两端进行减压并封堵,在氮气保护下用切管机切掉事故管段。
按要求进行不停输换管施工。
当处置中无法消除漏气现象或不能切断气源时,禁止动火作业,并作好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喷雾状水稀释泄漏天然气,改变蒸气云流向。
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参见固定式压力容器应急处置基本注意事项。
在危险区域还要通知电力或附近企业立即断电。
管道修复后,要确认天然气设施完好无泄漏,阀门启闭也符合要求后才能供气,并用便携式可燃气体 警器对周围阀井、建(构)筑物、地下沟渠等进行天然气浓度检测,确认不存在不安全因素后,撤离现场。
承压类-阻漏措施:
1 关闭阀门:截止阀
承压特种设备发生介质泄漏,迅速地采取必要的阻漏措施是防止泄漏事件转化为事故,以及防止事故继续扩大的有效手段。
手动截止阀关闭操作:
关闭时,顺时针旋转手轮,阀杆开始下降。
如关阀现场处于安全状态,事态尚可控制,对于管道内部脏物较多,密封面上可能粘有脏物的截止阀,可将截止阀微启,利用介质的高速流动,将其冲走,然后轻轻关闭(不能快闭、猛闭,以防残留杂质划伤密封面),再次开启,如此重复多次,然后正式关严。
如手轮、手柄损坏或丢失,紧急情况下可用活扳手等工具代替,处置完成后配齐手轮等。
某些介质,在截止阀关闭后冷却,使阀件收缩,处置人员应于适当时间再关闭一次,让密封面不留细缝, 否则,介质从细缝高速流过,很容易冲蚀密封面。
操作时,如发现操作过于费劲,应分析原因。如填料太紧,可适当放松;如锈蚀严重,视情况喷除锈剂,如阀杆歪斜,导致无法关闭,应通知专业人员紧急修理后关闭。
应急处置人员应配符合要求的阀门扳手。
关闭阀门:球阀
球阀的操作由执行机构带动阀杆旋转完成:正向旋转1/4圈 (90°)时,阀关闭。反向旋转1/4圈 (90 °) 时,阀开启。
当执行机构方向指示箭头与管线平行时,阀门为开启状态;指示箭头与管线垂直时,阀门为关闭状态。
承压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关闭截止阀、球阀、 闸阀、 节流阀、蝶阀等阀门都能够达到阻断或极大减小介质流动的效果,优先关闭行程短,且具有良好密封功能的截止阀或球阀;如事态紧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关闭可操作阀门。
2 带压堵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