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与国外专家唱反调,部队为他两改编制,拒绝公司40万年薪邀约

文|通政司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学历背景,仍敢跟外国专家叫板的特设师;

他有着30年的军旅生涯,国家为了留住这个人才,曾两次为他修改士官编制;

他殚精竭虑地为了国家奉献了自己生活中最美好的青春,公司开出40万的年薪,也被他拒绝,一心选择留在部队;

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兵王”——芮银超。

初出茅庐,敢与外国专家叫板

“这是机件耦合的问题,没办法修理。”

2000年,我国列装了六架武装直升飞机。就在飞机试飞的时候,其中四架飞机出现了故障,无法正常飞行。

这件事一下子愁坏了当时掌管着六架武装飞机陆航的长官。这些飞机价值不菲,若是就此宣告 废,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国只能够聘请国外相关的专家前来为我国的武装直升飞机“诊病”。

外国来了一批专家团队,其中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专家,看起来格外内行。

此后,我国将这批飞机的故障问题交给他们全权处理。这一等待就是一整个星期。

一个星期后,经过外国专家一整个团队的讨论和中国军队的相关长官开了一个故障分析会议。

他们一致认为,这是飞机机件耦合的问题,是没有办法修理的。

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宣告了这四架武装飞机可能再也无法飞向蓝天。

死马当活马医吧!外国专家都说没有办法解决,中国军队的领导决定让飞机再次进行试飞,也许会出现奇迹,刚才的一切诊断只是错误。

可这个时候,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中国士兵,从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站了出来,想要发表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这个士兵的军衔不高,看起来黑黑瘦瘦的,外国专家根本就没有理会。

中国的军队是很包容的,给予每一个士兵平等的话语权。

这其中也有一些长官认出来,这名士兵就是芮银超,一直负责飞机修缮工作。

芮银超也没有理会外国专家轻蔑的态度,直接上前发问:

“这六架飞机都是同批次生产的,为什么只有这四架飞机有耦合问题,而另两架没有?若是说有耦合问题,那为什么还能够通过检验批次呢?”

专业的翻译将芮银超的疑问翻译给了外国专家听,这些外国专家并没有注意到芮银超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只是觉着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国士兵,居然还敢质疑自己的看法,简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他们回答道:

“中国的这六架直升飞机的机型还是按照其他国家设计的,我们对飞机的机型构造了如指掌,说是飞机存在耦合问题,那就是存在耦合问题。”

面对60多岁老专家的回答,芮银超秉持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跟上级请示,想亲自去检查一下这四架出现问题的飞机。

与其等着外国专家对中国这四架武装直升飞机宣告死刑,还不如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士兵去试一试。

他们不差这些时间,说不定还会发生奇迹,事情会出现转机。

众目睽睽之下,芮银超有模有样地走进了飞机的驾驶室内。

之前他也一直从事这项工作,不过都是负责一些简单的问题,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他也是第一次出马。

芮银超虽没有很高的学历,但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也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他经常买来专业的书籍在闲暇时间翻看。

因此,掌握了不少有关飞机修缮的知识,也增强了他对自己的自信心。

外国专家看着他生涩的手法,更是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虽然没有做什么重体力的活,但豆大的汗珠还是不断地从芮银超的额头上滑下来。

芮银超也不想被这些外国专家看扁,想给自己的祖国争一些面子。

等待了好一阵时间,芮银超腾出手来擦掉自己额头上的汗珠,他慢慢地走出直升机,向上级长官汇 自己的检查情况:

“ 告!我认为飞机的故障并不是耦合问题,是液压舵机出现了问题。”

液压舵机故障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样的问题,难道连60多岁的老专家都看不出来吗?!

一旁的外国专家听到芮银超竟如此回答,冷笑了几声之后,立即对这个不起眼的中国士兵的回答给予了否定。

虽然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芮银超也听不懂这些外国专家在说什么,但从他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在否定自己的检查结果。

但是芮银超仍然信誓旦旦地对自己的长官说,确实是液压舵机的问题。

军队的包容性确实很强,尽管芮银超的军衔不高,但上级仍然将他说的话放在了心上。

更换一下液压脱机并不是什么难事,万一用这个办法就真的有用呢?!

上级立刻安排人手按照芮银超的办法对这四架武装直升飞机的液压舵机问题进行更换处理。

旁边的外国专家已经开始窃窃私语,都不相信这个普通的中国士兵居然能解决他们专家团队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让这一批外国专家大跌眼镜。

中国军队的速度可是非常快的。不一会儿的功夫,增派的士兵就已经将飞机的液压舵机更换完毕。

“ 告首长!修缮完毕,请求指示。”

在整齐划一的指令之下,中国军队再一次对这四架武装直升飞机进行了试飞。

结果非常的喜人,这四架武装直升飞机无一例外都精准地飞上了蓝天。

面对这样的结果,外国专家也终于服气了。

看着天上飞着的四架武装直升飞机,外国专家在飞机的轰鸣声中对这个不起眼的中国士兵竖起了大拇指。

“中国人,真牛!”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芮银超的名声在军中名声大噪,他对飞机修缮的问题也更加的感兴趣。

除了吃饭,训练,睡觉的时间之外,几乎都扑在了看书阅读上。

而芮银超也成了成都军区某旅的中流砥柱。可孰不知,芮银超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也是经历了大起大落,一番波折…

崎岖坎坷的从军之路

1970年农历8月8日,芮银超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某个县城的一个普通人家中。

芮银超的家庭条件也算是优渥,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小饭馆。这家饭馆提供着一家人的开销,还能有丰富的剩余。

刚刚记事的芮银超个子不高,仅仅刚到自家的锅台。所以有时候他就经常站在锅台旁,看着自己的父亲颠勺做美食。

那个时候大部分的人都会子承父业。

芮银超的父亲是一个厨子,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长大后会继承父亲的小饭馆,也成为一名制作美味的厨师。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大,芮银超也不再只是围着父亲的锅台打转。

他开始见识到外面的世界,有时跟小伙伴们在一起做游戏,他总是意气风发,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拯救天地的大英雄。

听周围的人说,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能够当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这样的话语就开始在芮银超的心中扎根。

年纪稍大一些,芮银超的父亲就开始有意培养儿子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芮银超的父亲认为成为一个厨子不用念那么多的书,因此芮银超在念到初中的时候就辍学了。

但是一直以来都很听话懂事的芮银超却忤逆了父亲的想法。

“我不想成为一名厨子,我想成为一名军人。”

芮银超的父亲看着自家儿子如此坚定的眼神,也被震慑住了。

他不敢相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提到参军时,眼里会释放出那么明亮的光芒。

哪有父母不心疼孩子呢?!所有人都知道,当兵是又苦又累的。

芮银超的父亲刚开始也不同意儿子的想法,他认为他的儿子就是子承父业,留在家中接管他的小饭馆,平安顺遂的过一辈子就很好了。

本以为冷落他几天,芮银超就会自动放弃成为一名军人的想法。

可芮银超的父亲也没有想到,芮银超不仅没有放弃想要成为一名军人的想法,反倒越来越热烈地期盼着。

一个平静的下午,芮银超正在和自己的父亲收割家里的水稻。

看着儿子的身影竟然也变得那么高大了,再也不是那个只会围着自己在锅台旁边打转的小孩子了,芮银超的父亲在那一瞬间被自己儿子执着的精神打动了!

他觉得应该放手,让儿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同意你去参军了。”

听到父亲如此说,芮银超特别的激动。

但父亲将所有的喜怒都隐藏在了平淡的面容之下,只是淡淡地对儿子说,继续割水稻吧!

得到了父亲的允许,芮银超也加入到了参军的队伍之中。

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是有很多检查步骤的。身高,体重,视力等都要达到标准,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检查到芮银超这里时,负责体检的军人发现芮银超身上有很多的水泡。

他们对芮银超说,无论这个水泡传不传染,有皮肤病都不能够去参军。

可这并不是什么皮肤病,这只是前几天芮银超跟着自己的父亲割水稻,被水稻刺激出的水泡而已,过两天就会消下去。

可是芮银超的解释并没有奏效,最终体检还是不合格。

看着儿子垂头丧气地回家,父亲明白始末之后安慰道,今年不行还有明年呢。明年去参军之前就要保护好自己,不要割水稻就可以了。

就这样,芮银超又耐心地在自己的家中等待了一年。

一年一度征兵的日子又到了,芮银超在日子来临之前格外的保护好自己,确定自己没有任何问题,就又出发了。

可是国家每年招兵的人数是不固定的,到了今年,部队通知芮银超今年不招收士兵。

芮银超一下子就变成了霜打的茄子,他只是想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怎么就那么的艰难呢?

克服了自己父亲的阻碍,又保护好自己不被水稻扎伤,今年等待他的却是没有名额。

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接二连三的磨难,让这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也是委屈的红了眼眶。

他本来都想放弃了,去子承父业接管自己家里的小饭馆算了。但回家的路上芮银超越想越不甘心,他决定再等一年,再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就这样,芮银超又在家中等了一年,终于熬到了第三年 名入伍的时间。

这一年芮银超终于如愿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

他将这个好消息立刻分享给了自己的父母,满心满眼的期待着自己未来在部队中的生活。

可命运似乎又再一次跟他开了玩笑。

由于学历和其它多种因素,芮银超被分配到了空勤灶,他不想做一个厨子才来到军队成为一名军人,可是却成了军队中的一名厨子!

这件事情听起来就像戏剧一般,让人不敢相信。可也是确确实实发生在了芮银超的身上。

但哪怕是被分在了空勤灶,芮银超也没有丝毫的气馁。他明白自己身上的不足,也知道自己和其他军人相比,文化课略有欠缺。

他便利用自己攒下来的钱给自己买来图书阅读,在别人都休息的时间,他仍然笔耕不辍的学习。

他相信,既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军人,那就一定有机会从事自己曾经想要的那一种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帝不会让每个人的汗水白流。

通过芮银超不分昼夜的给自己补课,他的转职申请终于被批准,这一次,他被分配到了某机务维修基地学习机务维修。

学海无涯,有了专业系统的学习之外,芮银超仍然保持着之前在空勤灶不断给自己补课的习惯,在军队教学的基础上,还努力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正是因为这份努力,才有了那个后来敢与外国专家叫板的初出茅庐的中国士兵。

部队为他两改士官编制,本人拒绝40万的年薪邀约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5年过去了,芮银超也即将结束他的军旅生涯。

而退伍的军人是非常好找工作的,尤其是像芮银超这样的人才,更是各大公司争先恐后想要挖掘的。

一家航空公司曾在芮银超任职时就听说过他,眼下听见他要退伍,立即向他发出了邀约。

这家航空公司开出20万年薪、并提供房屋车子的优渥条件。

此时,芮银超的妻子也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接下这封offer。

15年来的军旅生涯,让他们夫妻二人一直两地分居,孩子也没有和自己的父亲有过太多的亲子时光。

如今可以退伍,找一份薪资丰厚的工作,也可以让他们一家三口真正的做到团圆。

可芮银超却不这么想,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件心愿没能完结。

他当初修缮飞机的时候,也明白中国在这方面和外国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他也记得,曾经那些外国专家对他翻过的白眼。

因此他希望能够把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工作笔记汇成一个小册子,传递给接下来从事他这份工作的军人,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让祖国的航天事业能够更快速的登上一层楼。

思及此处,芮银超拒绝了这家公司的邀约,开始潜心整理自己15年以来的心血——40多本的工作笔记。

45万字一笔一划的手写心得,他要把这些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让新兵快速接受这些知识。

他明白,这15年来,自己能有这么大的飞跃离不开部队对自己的培养和信任。

如今,整理这一本小册子,也算是他最后能够为军队做出的事情,最后给军队的回 。

经过一段时间后,芮银超整理好了他这么多年的工作笔记和工作心得。

他把这本小册子交给了接下来从事他这份工作的军人,这本朴素的小册子倒像是一场神圣仪式的交接。

这下终于要退伍了,芮银超依依不舍的和他的老战友们挥别。

同时,那家航空公司仍然没有对芮银超这个人才死心。在得知芮银超要为军队汇总工作心得,继续发光发热时,也更加敬重他的人品。

这一次,这家航空公司直接将芮银超的年薪提升至40万。

40万的年薪已经是一个不菲的数字了,本以为芮银超的归宿就是如此,可他汇总的小册子突然在军队中大火起来。

这本看起来十分质朴的小册子传到了上级军长的手中,看过这本小册子。

军长认为,这样的人才更应该留在军队中,这样的技术经验汇总成小册子是不够的,还应该出书,让更多的战友学习到芮银超的经验。

可芮银超真正离开军队的原因是,他们所在的部队并没有高级士官的制度,芮银超只能够脱下军装,离开部队退伍。

为此,上级的领导连续召开了两次会议,共同商讨怎样能够留住这个人才和要为他修改士官编制的事宜。

最终,为了留住这个人才,总部机关对特设专业高级士官的编制进行了改革。

改革之后,芮银超也破格留在了部队,成为了一名一级军士长。而这个军衔,是非常少见的,尽管军衔还不算很高,却也是一种难得的荣誉。

这一次,芮银超再次放弃了航空公司给予他的40万年薪,选择继续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发光发热。

可芮银超放弃的,不仅仅是这40万的年薪,还有他的家庭……

芮银超放弃了年薪40万的工作,芮银超的妻子很是不满。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可却没有人懂得妻子承受的苦难。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最终,他的妻子不能承受这种生活,选择和芮银超分开了。

而当芮银超还正在部队执行任务的时候,芮银超的父亲因为身体疾病已经到了病危的程度。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芮银超的父亲仍望向家门,幻想着自己的儿子能够突然出现,见他最后一面。

可这一切最后都变成了一场如泡沫般的幻梦,芮银超还是没能见到他老父亲最后一面。

可也正是因为有着像芮银超这般的军人存在,才能让祖国的航空事业更上一层楼,让祖国的救援行动能够争分夺秒的进行。

芮银超这个名字已经成了飞机免检的通行证。

在2019年的年底,芮银超正式结束了他30年的军旅生涯。

同年一月,芮银超还被授予“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称号,而这个称号,他的确是当之无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