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建材矿山 三

接续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建材矿山 二

8、生态修复监测与管护

8.1 跟踪监测

8.1.1 监测目的

掌握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效果,为后期管护和成效评估提供依据。

8.1.2 监测范围

以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区域为主,适当扩展到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到的周边区域或地貌单元。

8.1.3 监测内容

主要监测以下内容:

a) 地质安全监测。重点监测采场、排渣 (土) 场、蓄坡与填筑台阶,以及保留的建 (构) 筑物、 矿山道路等边坡的稳定性。

b) 地形地貌监测。重点监测修复实施区域消除视觉污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等。

c) 土壤监测。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分布、面积、肥力和理化性质等。

d) 植被群落监测。主要包括植被种类、分布、面积、成活率、覆盖度等。

e) 动物种群监测。主要包括回归的动物类型、数量和分布等。

8.1.4 监测方法

主要有以下监测方法:

地质安全监测方法主要有土压力测量法、现场测试法、振弦测量法、光纤测量法、降雨量测量法、 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法(SAR)等。

地形地貌监测方法主要有现场调查、摄影与摄像、遥感监测法 (包括遥感影像、无人机航空摄影) 等。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主要有现场测量法、采样送检测试法,土壤肥力监测方法主要有综合判断法。

植被群落监测方法主要有遥感监测法 (包括遥感影像、无人机航空摄影) 、现场调查法等。 动物种群监测方法主要有自动监测法、鸣声监测法、直观监测法、踪迹监测法等。

8.1.5 监测周期

地质安全监测周期可参照DZ/T 0287 的规定。地形地貌、土壤环境、植被群落和动物种群监测周期 为 1 次/年。监测期限可根据后期管护要求确定。

8.1.6 监测点布设

重点布设在已修复的采场 (包括采场边坡、底盘) 、排渣 (土) 场、工业场地、矿山道路、植被重 建等区域。

8.2 后期管护

8.2.1 工程管护

主要对危岩体加固、边坡护坡、台阶再造、坡脚蓄坡与填筑台阶、截排水工程、土壤重构、配套工 程等进行管护,按照工程设计和运行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工程设施运行不正常或损毁,及时 修复或替换。

8.2.2 植被养护

8.2.2.1 植被养护包括成活期和生长期两个阶段。

养护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a) 成活期养护内容包括苗木绑扎、培土、扶正,草帘、无纺布、遮阳 、农膜遮盖等。

b) 生长期养护内容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修剪、补植、补播、病虫害防治、有害或入侵 植物清除等。

8.2.2.2 宜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灌溉方式,水源充沛可采用沟灌。

8.2.3 管护时间

管护时间根据矿山所处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修复成效确定,一般管护时间为 2~3 年,生态脆弱区管 护时间为 3~5 年。边坡植被养护时间参照附录 G

9、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9.1 评估时间

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完成后,应根据监测结果,对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进行评估。评估时间一般在竣工 验收结束后进行,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9.2 评估内容

9.2.1 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 矿山地质安全评估。重点针对地质安全隐患消除后的危岩体加固、边坡护坡、台阶再造、坡脚 蓄坡与填筑台阶稳定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估。

b) 地形地貌评估。重点针对修复后消除视觉污染、美化环境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c) 土壤评估。重点针对修复后的土壤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d) 植物群落评估。重点针对修复后的植被类型、分布、成活率、覆盖度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e) 动物种群评估。重点针对修复后回归的动物类型、数量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9.2.2 社会效益评估。主要包括矿山生态修复后人居环境改善、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上升,以及依托矿山生态修复后带来的就业渠道拓宽、环保意识提高等方面。

9.2.3 经济效益评估。主要包括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投入产出比, 以及矿山生态修复后带来的其他方面的增益,如土地增值、居民收入增长、旅游收入增长等方面。

10、生态修复信息管理

10.1 主要内容

10.1.1 原始资料数据。包括工作底图、调查、监测、评估、测试、过程分析等数据,以及照片、影像等资料。

10.1.2 成果资料数据。包括可行性研究 告、调查 告、实施方案及图件、工程施工阶段资料、监理资料、验收阶段资料、成效评估 告等。

10.2 管理要求

10.2.1 矿山生态修复参与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对数据资料进行分级分类建库和管理,对本单位产生的数据质量负责,数据的传输、共享和应用符合国家安全保密规定。

10.2.2 对各阶段工作产生的各类数据及时分类整理、编目、存档。除保存原始纸介质资料外,建立信息系统与数据库,进行数据资料管理。

10.2.3 信息系统建设符合国家相关 络安全设计要求。

10.2.4 数据库涵盖矿山生态修复各阶段数据内容,数据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附录 A

(资料性)

矿山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措施

A.1 给出了矿山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措施。

表 A.1 矿山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措施表

分类

分部

分项

常用技术措施

地质安全 隐患消除

清除工程

危岩体清除

人工、机械、解离,静态或控制爆破 (慎用常规爆破)

加固工程

危岩体加固

锚固、支撑 (墙、柱) 、嵌补、抗滑桩、注浆、排水

防护工程

边坡护坡

锚固、锚喷、挂 、注浆固结、抗滑桩,圬工、格构或其 他措施护坡,坡脚堆坡反压、拦挡

地貌重塑

修整工程

削坡卸荷

降低边坡坡度、坡高

台阶再造

边坡台阶再造

坡脚蓄坡、填筑台阶

坡脚回填渣 (石) 土蓄坡或填筑台阶

坡面整形

边坡整形,残山整形或清除

积水区整形

水域整形

集排水工程

截排水

开挖截水沟,预制、现浇截水沟

开挖排水沟,预制、现浇排水沟,急流槽、排水涵洞/管

集蓄水

天然集水、人工集水

蓄水池、坑塘、水域及防渗

边坡修复

台阶再造、坡脚蓄坡或填筑台阶、鱼鳞坑、文化造景

采场底盘修复

场地清理、平整,集排水

取土 (砂) 场修复

场地清理、平整,集排水

工业场地修复

建 (构) 筑物维修、拆除,场地清理

矿山道路修复

路面维修、拆除,场地清理

排渣 (土) 场修复

台阶再造,格构或其他措施护坡,截排水、拦挡工程、鱼 鳞坑

土壤重构

清理工程

场地清理

渣 (石) 土清理,废弃设施拆除与清运

平整工程

场地平整

削高填低、挖低垫高、物料回填、推平

覆土工程

剥土回覆

剥土回用

客土覆土

客土覆盖

土壤改良

结构改良

壤土、砂、腐殖质、保水剂、黏合剂

肥力改良

农家肥、复合肥

活力改良

酵菌、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土壤调节剂

土壤培肥

施肥、种植绿肥、改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