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衡阳高新区成立并获批全省首批省级高新区,大量鼓励“高新”发展的政策、服务接连而至。镭目公司便乘借东风应运而生,从1993年创立之初名不见经传的创业企业,经过20余年创新之路,成长为今天的中国钢铁行业“智造”领头羊。
打破“不可能” 赢得话语权
连铸是钢铁行业的中心环节,指将液态的钢水直接浇注成固态的连铸钢坯。而结晶器又是连铸机的心脏,是一个强制水冷的无底钢锭模,通过外部给结晶器的振动力,防止连铸坯初生坯壳与结晶器内壁粘结而被拉裂,使初生坯壳从结晶器脱落进入下一环节。
“以往这个力主要由液压装置提供,这种力很大,但液压装置占用空间大、控制精度低、响应时间长,安装维护不方便还有液压油污染。”肖小文介绍,该环节亟须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2002年,镭目公司为扩大市场,提出“电动非正弦振动系统”的构想,成功竞标了酒钢连铸机结晶器改造项目。
“业内都说不可能!”肖小文解释,在以往的普遍认识中,电动力虽控制精准,但推力却不够,不可能实现几十吨重结晶器的持续振动。“越是说不可能,我们越要啃下来。谁解决这个问题,谁将占领市场。”
信念坚定,过程却很艰辛。“‘围墙外’的事他们包揽了,我们既感觉温暖,也备受鼓舞。”肖小文表示,为帮助公司集中精力进行技术攻关,衡阳高新区多次走访询问进度,并积极帮助他们申 创新类科研经费支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经过一年时间的技术攻关,2003年,镭目公司研发的世界第一个连铸结晶器电动非正弦振动系统在酒钢试热成功。这标志着连铸结晶器的振动实现从“液压振动”到“电动振动”跨越式突破。
据介绍,采用新技术后,连铸坯表面振痕从以前的0.5毫米缩小至0.3毫米以下,钢材表面和内部质量都大幅提升,公司当年产值增长了2倍。
创新“不止步” 领跑国内外
日前,镭目公司研制出国内首个无人连铸浇注测试平台。
“整个连铸浇注环节由3至4台机器人实现,完全取代连铸浇注环节的人工操作。”肖小文介绍,这种“一键式”开浇,不仅降低人力成本,还确保了连铸环节“零缺陷”生产。
创新,已然成为镭目公司的发展常态,更是其制胜“法宝”。
在多年的创新成长中,镭目公司已成为国内外连铸工艺过程检测与控制系统的龙头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结晶液面自动控制研发、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先进的电动非正弦振动技术研发基地。
“公司深耕多年的冶金生产过程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领域,其部分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5%,客户遍及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肖小文说,在创新驱动下,公司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出口6000万元,相比去年增长40%。
(转自新湖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