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首富到破产,这个曾经的化肥大亨只用了七百天!

近日,“山东首富”、“破产”、“化肥企业”几个词结合在一起,将邵仲毅的晨曦集团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也让人联想到了,同样是山东巨头制造企业,且更早之前就破产重整,并被施可丰的母公司翔龙集团参与出资接盘的常林集团。

2003年兼并莒县化肥厂

明星企业破产重整

7月20日,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签发了一份震惊业界的《民事裁定书(2018)鲁1122破申2号》。内容显示,晨曦集团“现已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法院裁定“对申请人的破产重整申请予以受理。”

而就在两年前,邵仲毅刚以190亿元的身价登顶《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山东首富的宝座。

  • 1994年,26岁的邵仲毅创办沂蒙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起家。
  • 2003年,莒县国有企业改革,邵仲毅抓住“国退民进”的机遇,一举兼并莒县化肥厂,组建山东省晨曦集团。
  • 2005年,同华联国际投资公司(香港)合资,涉足石化产业,其后建起鲁东南最大石化基地。
  • 2006年,重组当地濒临破产的植物油厂。凭借着沿海区位优势和灵活的决策机制,数年间,晨曦集团就跃升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商。
  • 2013年,企业营业收入飙升至751亿元,连续7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 然而2015年之后,晨曦集团由盛极一时转入悬崖式崩盘,这一局面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事实上,早在之前,就有祸根埋下。2012年,晨曦集团最为兴盛时,雄心勃勃的邵仲毅四处扩张——投资37亿元在莒县上马十大建设项目,在西双版纳、陕西、江苏、青岛等地投资30多亿元的石化项目。按照邵仲毅的设想,预计三年内,以上项目均能全部建成投产。届时等于再造一个晨曦集团,销售收入过千亿。

    经济观察 消息,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晨曦四处建厂的同时,银行一再抽贷,大量流动资金变成固定资产。许多在建项目因没有后续投入,长期停滞无法开工,不仅一分钱不挣,每年还要负担大笔贷款利息。

    看到这里,相信大部分看客都会给邵仲毅涂上一层“死于银行之手”的悲情实体企业家色彩,但且慢,就在晨曦集团的另一项主营业务中,邵仲毅却有了截然不同的一个“投机者”形象。

    就在炼油业务遭遇资金抽血重创的时候,晨曦集团双轮驱动中的另一“轮”,大豆业务,也遭遇了寒冬。而这一次的始作俑者,正是邵仲毅自己。

    直到现在,业内对晨曦集团的“融资豆”业务的始末也是众说纷纭、无一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晨曦集团并不仅仅是在做大豆进口贸易,更是在做大豆贸易融资的投机套利!

    以农产品作为融资载体,大豆并不是唯一的杠杆工具,还包括棉花、棕榈油等。而大豆市场是我国开放最早的农产品市场之一,从2001年全面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大量进口大豆,是全世界最大的进口国,这也给一些动机不纯的大豆进口贸易商们更多的套利空间。

    常林集团破产重整

    施可丰的母公司出资接盘

    看到晨曦破产消息,再联想到一周前已宣布破产重整的常林集团,破产重整,债权高达70亿,7家企业出资21亿接盘。

    7月18日,常林集团等十九家公司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将在临沂召开,据了解,在此次会议上,债权人将对《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九家公司重整计划(草案)》(下称“重整计划”)进行表决。

    该重整计划显示,常林集团等十九家公司债权金额高达70亿元,净资产为负38.97亿元。包括山东翔龙实业集团在内的六家临沂当地企业将成为投资人,出资21.36亿元进行偿债并受让常林集团等十九家公司的100%股权。其中,常林集团、力士德机械、中川液压等在内的9家公司将由山东翔龙实业集团(下称“翔龙集团”)进行投资。

    翔龙集团成立于1993年,资产总额156亿元,是知名肥料生产企业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并稳居中国化肥四强之列。

    山东中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投资华垦化肥、远洋肥业在内的 4 家公司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