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平的“恒立”之路

在中国工程机械领域,谈到液压元件,始终绕不过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恒立液压的创始人汪立平。恒立从30年前的7人小工厂,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拥有6000多员工、四大研发中心、九大制造基地,总资产超110亿元,年销售额超78亿元的国际型综合企业。入库税费从2016年的1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7.6亿元,年均增长率132%。这些优异成绩,是创始人汪立平凭借勤劳智慧和敢为人先的魄力与胆识,带领团队经过数十年艰苦奋斗取得的。

20世纪90年代初,无锡恒立液压气动有限公司创立,主要生产气动元件,同时生产部分中低压油缸。几年后,汪立平和他的团队凭借气缸和简单油缸的生产制造经验,开始了研发挖掘机高压油缸的征程。

创业的艰难可想而知。油缸产品做出来后要到客户的主机上装机试验。汪立平回忆说,那时经常拿着小板凳等在人家厂门口,寻找产品试用的机会。谈到最初给予恒立油缸试用机会的企业,汪立平心中依旧是充满感激。最初试用时,很多故障油缸被退回,汪立平带领团队一起研究分析故障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当时在中国液压领域,高压油缸、液压泵、阀、马达四大液压核心零部件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汪立平深深体会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如果核心零部件实现不了国产,企业永远只能跟着别人跑,连“陪跑”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成为液压行业的“领跑者”。他带领着公司的十余名技术骨干突破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产品不断投入市场试用,公司不断加大投入、添置设备,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恒立逐步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2005年,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后,汪立平做出了大胆决策——创立江苏恒立高压油缸有限公司,逐步实现挖掘机高压油缸国产化。这只是汪立平在技术革新上走出的第一步,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从那以后,汪立平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投向技术研发。

2008年前后,恒立抓住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在高压油缸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缺资金、缺土地以及管理水平跟不上规模发展等一系列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成为汪立平自创业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想要做大做强,只有通过上市。”汪立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08年,恒立开始推动上市战略,通过积极规范管理,创新有序发展,经过3年的努力,恒立于2011年成功在上交所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公司沿着主营业务这条线,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资本市场瞬息万变、追求业绩的立竿见影和做实业的稳扎稳打之间的冲突,都让汪立平感受到了压力,但他深耕液压件领域的信念始终没变。

恒立液压厂区一隅

2012年,公司投资建立的国内首个规模化生产高精度精密液压铸件基地正式投产,基地年产25000吨各类高精密铸件,恒立倾力将其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高精密液压铸件生产基地。2013年,恒立投资成立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在积累了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汪立平带领研发团队全力攻克液压泵、阀的技术难题,投资配备了全球领先的科研设施和技术设备工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公司终于成功研发6T/8T挖掘机专用高压柱塞泵和多路控制阀,恒立液压的这一创举激活了中国工程机械液压行业市场。2015年恒立与德国哈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功收购柏林哈威inline柱塞泵工厂,继2012年在美国、日本成立公司以后,恒立的全球化版图再攻下一城。2017年美国芝加哥工厂建成运行;2018年收购服部精工株式会社;2019年恒立铸造二期工厂建成并顺利投产;2020年恒立印度工厂成立……恒立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多年来,汪立平带领他的团队,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脚踏实地的精神以及充满斗志的热情,不断开疆扩土,公司不但与国内三一、柳工、徐工等各大中型企业打通营销 络,还成功打入卡特彼勒、日立建机、神钢建机等欧美日系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使中国的气动、液压品牌走向世界。

恒立液压部分产品

由于在液压件行业和企业发展转型升级中表现突出,汪立平荣获常州市劳动模范、常州市优秀企业家、常州市明星企业家、江苏省优秀企业家以及人社部颁发的“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站在行业高点,把握全球脉搏,是恒立液压“当家人”汪立平一贯的作风。在保持业绩持续稳定增长、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的同时,他要求公司始终坚持高端定位,重视品牌建设,将“走向世界,引领行业,成为全球领先的液压传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制造商”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组稿:武进区政协

整理:苏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