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船舶集团所属中船九院“管道智能工厂数字化集成系统关键技术”、“液压小车运移系统”两项科学技术成果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专家高度认可,给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评价。
“管道智能工厂数字化集成系统关键技术”是由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郁泉兴领衔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项目,主要进行“管道智能制造工艺研究、切割焊接与管道智能装备技术、制造执行系统研究、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研究、三维可视化和虚拟仿真系统研究、集成技术研究”等。
项目以江南管业中管径生产线为背景,采用虚实结合的研究方法,研发包括工艺、设备、系统、数据、管理的智能生产线落地实施方案,形成一套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管子智能加工成套技术解决方案。
主要创新点
1
研发了先焊后弯无余量数字化智能生产线技术,基于导管绕弯回弹非线性补偿模型和智能补偿模型,整体优化了管道制造工艺,提高了产线的效率。
2
研发了面向工艺流、数据流、信息流的数据一体化集成系统,以工艺流为主线,打通了管道设计、工艺、生产、设备等管道制造全流程数据,通过数据流与信息流分析,为大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3
研究了基于“虚实结合”的生产线设计与制造模式,模拟未来真实项目的运行结果,验证实施项目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从而有效降低项目建设风险,提高了建设效率,节省了建设投资。
专家评价
该成果已在典型管系生产企业应用,技术成熟度高;形成专利18件,获软件著作权登记2件,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结合项目推广应用,做好应用技术总结和技术提升。
“ 液压小车运移系统” 是一种服务于隧桥、海工等产品的新型专用设备,既可用于整船移船下水作业,又可用于海底隧道管节的下水、上岸作业。
该系统在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和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南沙厂区“深中通道”管节钢壳(沉管隧道)的运移作业,以及平台生产线建造工艺船舶过驳下水作业中成功应用且表现出色。
近两年间,顺利完成了3次管节运移作业,2次船舶下水作业,满足了“平地建造+半潜驳下水”的建造模式要求,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主要创新点
1
首次采用闭环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实现了液压小车顶升、行走和横移的精准控制,具备与模块车联合作业的功能。
2
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架构和组合通讯方案,开发了适用于80台液压小车组合作业算法,实现多台小车动态的组合控制。
3
研发液压小车负载动态控制技术,通过采集船舶质量、位置、姿态等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提出均载控制策略,实现了万吨级大物件水上过驳、移船下水平稳作业。
专家评价
液压小车运移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深中通道”管节过驳下水和上岸作业,以及成品船过驳下水作业,形成了20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等知识产权,技术成熟,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进一步开发液压小车运移系统适应性功能,拓展船厂物流环节相关作业系统的协同联动。
END
| 校 对: 彭 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