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国的工厂,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分量无疑越来越重。但另一方面, 核心模块芯片供应商 国外 厂商仍处主导地位。
近日,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在官 公布了2021年供应商责任 告,同时披露了2020年主要供应商名单,超过200家的供应商分布在世界各地,覆盖范围占2020年苹果采购额的98%。
从地区划分来看,与2019年的名单相比较, 中国大陆地区新纳入12家厂商,是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其中包括A股上市公司胜利精密、深天马A、精研科技、得润电子、兆易创新、长盈精密、新纶科技等。
二级市场上,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已有表现。 6月1日,胜利精密涨停;新纶科技收涨5.69%,此前已连续两日涨停;精研科技盘中涨超5%,最终收涨2.68%;得润电子盘中涨超8%,最终收涨2.38%。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过往经验看,纳入苹果产业链的公司在吃到红利的同时,也容易形成过度依赖。 欧菲光就是前车之鉴,在被苹果踢出产业链后,欧菲光元气大伤,市值蒸发了300多亿。因此,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构筑足够深的护城河,掌握核心技术才是关键。
新增12家中国大陆厂商
名单显示,苹果在2020年新纳入36家供应商,同时剔除了34家供应商。新增供应商中,来自中国大陆占到12家,数量最多;此外中国台湾6家、中国香港4家、日本3家、美国2家、韩国1家,其他国家和地区8家。
中国大陆厂商:广东朝阳电子、吉林利源精制、领益科技等3家企业遭移除;新加入的则有富驰高、南平铝业、兆易创新、江苏精研、领益智造、得润电子、长盈精密、胜利精密、新纶科技、天马微电子、广州众山金属科技、苏州鑫捷顺五金机电等12家企业。
中国台湾厂商:新增6家企业,同时也遭移除6家企业。其中,新增企业包含散热模组龙头企业双鸿、石英元件龙头晶技、康控、GIS、茂林、嘉泽;遭移除的企业包含正隆、和硕旗下的复扬科技、TPK在大陆子公司京嘉光电、达方、美律以及明翔科技。
香港厂商:上海实业控股,继前次被移除后,2020年重回供应链名单行列,不过,雅特生科技、国泰达明与创良科技遭移出。
美国厂商:新纳入供应商包含万有半导体,提供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零组件的ViaviSolutions,移除的则有英飞凌并购的赛普拉斯半导体、美国豪威科技(已被韦尔股份收购)、基美、Chemours(CC-US)、迅达科技(TTMI-US)、SiTime(SITM-US)与线艺。
日本厂商:SMK与夏普集团子公司康达智等则遭移除,而东芝则替换成拆分后的铠侠,此外,NGK特殊陶业被列入新供应商名单。
韩国厂商:新增提供RFPCB的供应商三星电机,移除软板商Interflex。
欧菲光2021年被踢出“果链”,市值蒸发300多亿
今年3月份,苹果将国内镜头合作商欧菲光踢出供应链,此举也导致欧菲光市值大跌,损失了300多亿。被踢出“果链”的欧菲光于今年4月份向下修正了业绩预期,2020年归母净利润从此前预告的盈利8.8亿元变为亏损18.5亿元。
4月28日晚,欧菲光发布2020年年 。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50亿元,同比下降6.97%;净利润亏损19.4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10亿元。公司表示,受境外特定客户相关事件影响利润为28.20亿元,剔除上述事项影响后,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75亿元。
2021年一季度,欧菲光实现营收73.66亿元,同比下降24.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20万元,同比下降45.18%。
5月10日,欧菲光向境外特定客户供应摄像头的相关业务资产与闻泰科技顺利完成交割。有消息称,交割完成后,闻泰科技将有望凭借此前欧菲光与苹果的摄像头业务,再次打入屏苹果供应链。
2021财年iPhone销量有望创纪录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苹果供应链中, 核心模块芯片供应商仍外国厂商居多,如高通、Skyworks等;中国大陆、香港供应商主要聚集在 精密组件及材料供应模块中,如信维通信、领益智造等;中国台湾供应商主要聚集在 代工模块中,如富士康、台积电等。总体来看苹果供应链中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居多。
近日,苹果公司发布了截至2021年3月27日的第二财季 告,当季主要财务数据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二财季净营收为89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为23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
按产品划分,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来自于iPhone的营收为497.38亿美元,同比增71.74%;来自于Mac的营收为91.02亿美元,同比增70.1%;来自于iPad的营收为78.07亿美元,同比增78.7%;来自于可穿戴设备、家居设备和配件的营收为78.36亿美元,同比增24.7%;来自于服务的营收为169.01亿美元,同比增26.6%。
中信证券指出,苹果公司2021财年Q2主要财务数据大超市场预期,且仍未提供Q3业绩指引。本季度公司各项业务均实现强劲的双位数增长,硬件产品方面,iPhone、iPad、Mac收入延续高增,可穿戴业务亦维持强劲表现;服务业务同比增长27%,广告及到店业务继续回暖,数字服务持续快速增长。短期而言,疫情导致公司业绩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5G背景下的换机周期叠加手机ASP的显著提升,其他硬件业务以及服务业务亦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公司2021财年业绩依旧可期。
喜欢请点在看,谢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