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危货包装需进行性能检验,请核实!
危险货物通关时,监管部门通过查验危包证核实危险货物包装的适用性。那么,危包证如何办理?危险货物包装需要做哪些检测呢?
按照UNTDG要求,将包装分为三大类,第一个就是400 kg及450 L以下的包装,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比如230 L的塑料桶、钢桶,还有纸板桶之类的。第二个就是散装容器,包括我们经常用的IBC。第三个大包装。三个类别对应不同的标准体系,监管要求也不一样,性能检测项目也有不同。
包装性能检验有四大项目,如下图所示:
试验前需要进行准备,首先是装载量,固体95%,液体98%,特别要用相似的液体来做实验。
1、跌落实验
结合具体试验图片给大家看。跌落部位一般是找包装容器最薄弱位置,以这个包装举例,通过满足法规的要求,对这个包装容器最薄弱的位置进行一个判断。
以这个例子为例,一般我们认为金子口位置最薄弱,是这个纵深焊缝和底部卷边交叉的部分,如何检验呢?形成45°角,让桶身45°垂直跌落进行试验。
跌落高度的问题,还是回到这个刚才讲的最薄弱位置,桶类包装有两组跌落,那么跌完了第一次以后,第2次种跌落怎么跌呢?还是一个原则,找最薄弱的位置,跌完了第一次以后,剩下的其余部位当中,最薄弱的位置找出来,一般我们认为除了这个金子口以外,整个周身焊缝认为是最薄弱的位置,把它横过来垂直跌落,冲击点就会在这个焊缝位置。比如:纸板桶,一般底盒盖是最薄弱的位置。
那么跌落的高度是根据包装的等级来,一般情况下I类包装1.8m,II类包装1.2m,III类包装0.8m。
如果包装拟盛装8类腐蚀品,不可能用8类腐蚀品做试验,这样对实验员的风险很大,一般情况下是用水来代替,用水做实验,要求就提高了,比如I类包装,就是用你的密度乘以1.5,比如刚才那个例子中的包装是X1.5,那么你用水做实验时,它的跌落高度就是1.5乘以1.5m,2.25m,那么四舍五入就2.3m。所以说凡是通过包装性能测试的包装,对危险品是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
我们做试验时会出现这个问题,包装容器从两米多高跌下来以后,它会发生很严重的变形,不打开盖子的情况下,即使包装容器有一条很小的缝,在内外压力差的情况下,水不是往外漏的。那么我们怎样判断呢?把封闭器打开,当它内外压达到平衡后,包装容器有一点很小的缝隙,检查一下会不会漏,从而判断判断包装容器跌落试验是否通过。
2、气密实验
气密试验包装是空的主要检测包装容器漏不漏,说通俗一点是漏不漏气,和液压试验类似。好多人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包装容器已经通过液压试验,为什么还要做气密试验?这个给大家讲一下,不漏气≠不漏水。比如:把矿泉水盖稍微拧开一点,倒置后水不一定会漏,但是瓶内外有一个很小的空气流通。气密试验就是确保危险品包装运输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内部气体释放出来。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晃动会有蒸汽,或者会有挥发性气体出来,比如毒性气体,不管在多么苛刻的运输条件下,选择的包装都要防止毒性气体挥发出来。
3、液压试验
液压试验通俗一点就是保证不能漏水,那么为什么要达到这样一个严格的要求?试验压力一般都很大,一般都在I类包装250 kPa,II类包装100 kPa,III类包装也是不少于100 kPa。随着运输温度的升高,容器内液体会蒸发,气压变大,尤其夏天,现场查验时发现,危险品还没到港口呢,容器桶鼓胀的像球一样。那么监管人员看到这种情况,就会问在鼓成球的这种情况下,这个包装到底合不合格?我们要通过液压试验和气密试验结合来判断。并不是说桶变形就不行,桶可以允许有变形,只要变形的压力在它检测的压力范围内,而且是不产生泄露的情况。
4、堆码试验
堆码试验目的就是模拟实际运输过程中的堆放。比如:200 L集装箱,或者200 L塑料桶,高度一般是90 cm,集装箱里面可以堆两层,包括小的塑料罐,集装箱理论可以堆四层。在海上运输的过程中,比如从中国出口到美国,运输时间很长,把一个塑料罐堆在另外一个塑料罐上,一天时间内没问题,堆两个月的话,就会产生变形。因此,堆码试验是检测这个塑料包装,包括金属包装,在长期运输过程中,上面堆载一定的负荷后,还能否很好的保护里面的危险品。堆码试验允许产生变形,尤其是塑料容器。那么判定的依据是什么?一般认为不能发生影响安全因素的变形,怎么判定变形是否影响运输安全呢?比如:200 L塑料桶堆码变形了,在它上面再放一个200 L塑料桶,看能不能放得住,如果放不住,整个倒下来,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容器在运输过程中,特别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变形,会发生倒塌,我们在运输过程中是尽量避免倒塌行为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