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 又坠落了?你大青树不是一直在说 “电梯永远不会坠落”吗?这次怎么了?
这个
…,我说了不算,还是先来看新闻吧:
白纸黑字的新闻,“电梯突然坠落”,你不信也没用
。在此事故的某个 道后面的留言让人看了也是不寒而栗:
不过,且慢,新媒体遍地开花时代,我们真的不要随便被一两家自媒体、甚至官媒的 道所左右。继续以上述关键词搜索,我们又看到了这样的 道:
怎么样?看出来跟上面的 道有什么不同了吗?是“ 货运电梯”,不是“ 客运电梯”!
再深入了解一下,找到了广西贺州八步区市场监督局对此次事故的回应:
2022年4月10日18:20许,贺州市八达西路某五金电器商店发生一起 自制非标机电设备(依据特种设备目录,事件设备不属于电梯或升降机)坠落事件,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
两个 道和市场监督局的回应有区别吗?不仅有,而且区别大了去了!
看清楚,不但不是“电梯”,连真正的“货运电梯”都算不上,而是“自制非标机电设备”,说的通俗点,就是一家小商店擅自自制的简易升降机。
而这一类的非标升降机,是 严禁乘人的!
类似的让“ 电梯”为工地升降机以及非标升降设备事故背锅的新闻 道不胜枚举:
成都这一起事故有案可查,仍然是发生在一个在建工地的施工升降机,而不是电梯!
广西玉林这一起,又是异曲同工,标题说“电梯坠落”,里面内容还是在建工地的“工程电梯”,其实就是施工升降机!
河北衡水,还是老一套,内容清清楚楚“”施工升降机,标题则是醒目吸睛的“电梯坠落”!
媒体为了引人注目、吸引眼球,有意无意将施工升降机和电梯混淆视听,造出了这些“电梯坠亡”事故,这也是这些年来,公众对乘坐电梯的恐惧心理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虽然规范的施工升降机也是不应该发生这种坠落事故的。但是建筑工地的升降机原理和管理跟城市电梯完全不是一回事。总之,普通公众是没有机会遭遇工地升降机那种事故的。
由于公众的电梯恐惧症很普及,CCTV还专门制作了长达50分钟的电梯安全专题科教片,我曾在本号介绍过:《 CCTV科技专题:电梯根本不会自由落体! 》。
如果你还是不信,那就来一个眼见为实,看看 不止一次、是多次有人真实体验砍断所有钢缆的舍身科普的结果:
《他站在电梯轿厢上把钢绳全部剪断——结果…》
不管是一百多年前的电梯发明人奥的斯、还是现代的美女实验员佩佩,都义无反顾地做过这种极端实验,结果当然都是安然无恙。
因为电梯具有多种安全措施,包括超速1.15倍的安全钳急停、多根钢缆十几倍的安全系数、轿厢另一侧的对重块、电梯井下部的限位开关、最后的液压缓冲器等等。
这些独立的安全措施可以确保电梯不会发生坠落。当然,你硬要搬出某个媒体绘声绘色告诉你某地电梯真的发生过坠落,我也不打算和你争执,我只能请你参阅上面的那些 道截图。
其实你要是有心,走到一家大型商场的透明观光电梯前面去认真看一下,就会知道电梯怎么可能发生坠落?多根钢丝绳的另一头,是一些很大的钢锭组成的对重块:
这些对重块的本意是使轿厢运行时减少曳引机的牵拉力,是一种节能的装备。
同时,也可以确保在电梯所有机械、电器装置全部失灵的时候,它在另一端拉住轿厢不让其快速坠落。甚至,如果轿厢里乘坐的人员不到半载重量的情况下,它其实是拉着轿厢缓慢上升的!
电梯不会发生自由落体坠落,不等于不会出现故障。电梯出现故障后,被困人员一定要冷静对待,按 警铃、或者轿厢上张贴的拨打电梯应急救援电话(当然,有一些老旧小区电梯是没有信号的)。
电梯应急救援电话,大多数城市都是96333,成都是96933。还有少数城市则是其它号码。
记不住没关系,电梯里面都肯定张贴的有。再次提醒,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拨打119,因为119可能会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另外,119也不是电梯专业人员,破拆是他们的强项,但是很多时候是不需要那么极端破拆的。
至于那些按下所有按键、半蹲自救的所谓保命知识,都是基于电梯自由落体这个空中楼阁臆想出来的,不可信!
对了,有关电梯故障按下所有按键无效的事实,急救科普人张元春老师已经经历了两次了,第一次我写过《 急救科普人电梯惊魂技术分析 》。
他自己写的前几天的再次经历:《 突发:急救科普人再次被困电梯!能不犯教科书般的错误吗?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