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日 刊登刘飞署名文章:《潮涌四十年筑梦新时代》

近日

临沂日 刊登临沭县委书记刘飞署名文章

↓↓

潮涌四十年 筑梦新时代

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临沭篇章

40年前,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口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40年来,临沭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县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砥砺奋进,临沭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跨越

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破浪前进的航程,40年来,临沭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前行,各项工作在全省、全市的位次逐步前移。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等20多项国家和省级称号,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已通过检查验收。在2017年山东大学首次开展的全省县域科学发展评估排名中,临沭县综合排名居全省第40位、全市九县第2位。

40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浓墨重彩的生产力发展史。40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扎实苦干,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3亿元、14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79倍、200倍,年均分别增长14.7%、18%。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为推动全县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0年来,我们致力于做强产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临沭恢复建县较晚,工业底子较薄。40年来,临沭工业经济相继经历了村办、乡镇办企业崛起,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扩张,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民营经济由过去传统增长型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等几个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新上了一批大项目,形成了化肥化工、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一批主导产业,培育了金正大、史丹利、金沂蒙等一批骨干企业。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85家。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2.7亿元,是1978年的2371倍。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40年来,临沭粮食生产实现了由过去供给不足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杞柳、桑蚕、茶叶、蔬菜、林果、畜牧等特色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1个,优质农产品基地达22万亩,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新科技不断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农业机械化快速普及,获得全国首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2017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2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0元。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临沭已从原来的“土货不出、外货不入”闭塞的小县,发展到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商贸繁荣的县域,境内建有长深高速、沂沭铁路、327国道、225省道,42家金融机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迅速发展,全域旅游蔚然兴起。201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6亿元,是1978年的240倍。

40年来,我们致力于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变革深刻。坚持把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主动承接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沭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深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改革深入推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深刻变革,全县企业改革由最初的放权让利、承包租赁等浅层次改革,逐步向明晰产权、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方向迈进,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国有、集体产权双退,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金沂蒙、常林、沂蒙老区等一大批企业通过改制重新焕发出生机。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体制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改革齐头并进,有效增强了发展活力。

40年来,我们致力于设施改善,城乡面貌美丽蝶变。40年的时间,临沭城乡面貌沧桑巨变。县城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双城同创”为抓手,对常林大街等20余条道路进行了建设改造,城区道路达120多公里,构建了“三环九纵十二横”的城市路 ;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和污水处理等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广场、绿地、休闲娱乐等设施从无到有,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71平方米。实施了22个城中村、31个棚户区改造,新建了一大批住宅小区,居住条件显著改观。规划建设了12平方公里的北城新区,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区人口由1978年的2万多人增加到2017年的26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3.4平方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23.6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加大对镇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镇街驻地提质扩容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两区同建”建设步伐,相继实现了村村通电、通 、通车、通水、硬化、亮化、美化、环卫一体化,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0个,建设了新型农村社区60个、产业园区28个,一个精致美丽、宜居宜业的魅力新城呈现在人们面前。

40年来,我们致力于共建共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就业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群众就业经历了从专项政策、普惠政策,到统包统配、劳动合同制,再到市场化就业等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每年城镇新增就业7000余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余人。到2017年,全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突破62995元,是1978年的146倍。养老体系逐步健全。改革开放之初,着手在全民所有制单位试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定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4万人,累计建成养老服务设施77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从2013年起,先后投资8.5亿元,实施解决大班额和全面改薄项目301个,我县被评为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目前,全县中小学校(含幼儿园)56处,在校学生86042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55个,从业人员1926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到100%,新建县人民医院新院、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县精神卫生中心、12处镇街卫生院门诊综合楼、292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文体事业全面进步。40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了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项目,镇街文化站、村级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推动临沭发展迈上新征程

聚焦动能转换,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临沂东部产业新高地的目标,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力推进“双招双引”,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委托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四新四化”项目、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牢牢抓住“工业强县、创新发展”战略不动摇,改造提升化工化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杞柳编织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医养健康、农业新六产、全域旅游等新兴产业,推动全县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抓好军民融合发展,推进中川液压、山田新材料、雷华塑编等军民融合项目建设,努力将临沭打造成省级军民融合示范区。全力支持县经济开发区等“一区四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力和产出率;提高化工园区项目准入门槛,严把环境、能耗、安全、质效关,努力把化工园区建成高端绿色、生态安全的省级一流园区。抓好县级领导帮扶企业,真正帮助企业解难题、上项目、快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一次办好”要求,推行并联审批等措施,抓好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运行。

聚焦城乡一体,着力打造精致美丽、宜居宜业城市。围绕打造临沂东部花园卫星城的目标,加快老城区、北城区对接融合、一体发展、同步提升,巩固放大“双城同创”工作成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供热、排污等功能配套,努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老225省道北段改造工程,配合做好临岚高速、临连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临沂、对接临沂。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明确产业定位,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加快“两区同建”步伐,培育一批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园区。

聚焦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实施一揽子规划和措施。突出抓好田园综合体建设,依托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打造朱村柳韵、七彩百合、山里人家3个田园综合体,实现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突出抓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以金丰公社为龙头,加大扶持力度,力争把金丰公社发展成为全国新经济100强企业、农业服务领域最大的独角兽企业;通过金丰公社托管农村土地,增加村集体收入,助推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清零攻坚”。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力争2020年,全县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35%。

聚焦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全县幸福感和满意度。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都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扎实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确保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抓实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完善城乡一体治安防控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聚焦党的建设,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实好加强农村基层基础的8条措施,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夯实基层基础。抓好农村、城市社区、“两新”组织和机关等各领域党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续抓好作风建设年活动,推动干部作风警示教育常态化,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充分发挥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作用,坚决惩治腐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迈入新时代,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上新征程,我们将永不停步、勇往直前;面对新愿景,我们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秉承新时代的东风,把临沭建设得更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温馨美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