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20家IPO企业终止审查,71家撤回!券商投行撤否率谁最高?

被否、撤回、终止审查成为IPO江湖上的热门和高频词汇。

作为企业IPO保荐人,券商在辅导和指导企业上市过程中功不可没,如何帮助企业成功闯关,提升投行业务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保荐企业IPO的撤否也势必影响到券商的口碑与业绩。

1

4家券商保荐7家企业止步IPO

图源:wind

从被否原因来看,主要是资金往来不清、控股股东不清晰、内控会计制度不合规等。

我们把时间线拉长来看,西部证券保荐公司历年合计22家,保荐数量在券商中排名第27位。

西部证券是全国首批、也是陕西唯一一家全牌照上市证券公司,2012年,作为我国第19家上市证券公司在深交所正式挂牌。其以自营、经纪业务为主,投行业务营收2021年较前一年相比下滑,从2020年的5.18亿元下降至2021年的4.61亿元。

2021年1月27日,西部证券作为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荐人,存在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对发行人产品、业务模式等未予以充分全面核查,申请文件存在信息披露不准确、不规范、与事实不符等,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除了西部证券,中天国富证券和国信证券保荐项目的撤回率与其他券商相比也明显偏高。

中天国富证券历年合计保荐企业20家,有6条终止(撤回)记录,以撤回率(撤回数量/保荐公司总数)来算,达30%。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券商保荐IPO被否过多,说明券商在技术层面存在问题太多,对于券商的市场形象和品牌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直接负责签字的保荐人的职业生涯负面影响也会很大。

2

前5月71家企业IPO撤回

包括创业板、科创板、北证的拟上市板块中,IPO排队企业终止(撤回)71家。从撤回率来看,国信证券撤回4家,撤回率12%;国金证券撤回3家,撤回率9%;光大证券(601788.SH)撤回3家,撤回率16.67%;海通证券撤回4家,撤回率8%;华泰联合撤回3家,撤回率6.9%。

和讯首席投资顾问申睿表示,IPO撤回实际上还是因为公司的状态不太佳,以及对现在市场环境可能有所担心等原因所致。

另外,拟上市上证主板和深证主板企业中,有20家终止审查记录。包括西安冰峰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上房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赛克思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亚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柏文喜表示,券商保荐IPO撤回过多,说明申 材料存在硬伤、准备不足或者造假问题,对于券商投行部门乃至直接签字的保荐人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企业来讲,撤单不意味着就此封死IPO之路,可能会转板上市。如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拟创业板上市,5月9日回撤后,旋即在4天后再次发布IPO辅导备案,转而冲击主板。

疫情影响与资本市场低潮之下,不少企业选择中止审查。2022年以来,截至6月8日,中止审查共88家,其中3月有74家,1月、4月、5月分别为6家、5家、3家。

图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3

券商如何提高投行执业质量?

券商作为企业IPO的保荐人,理应为企业保驾护航。不过,在保荐过程中,券商本身也出现违规情况。

图源:wind

Wind显示,94家保荐机构名单中,2021年有12条保荐机构违规记录。华龙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金证券、东方证券(600958.SH)、中信证券都有因违规被处分记录。

海通证券违规次数最多,2021年有4条记录。

2021年4月6日,海通证券1日内就有2次被出具警示函,1次被监管谈话:保荐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披露实控人涉嫌行贿事项,被出具警示函;推荐山东新绿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未勤勉尽责,对该企业内控情况、股权情况等核查不充分,被出具警示函。

在督导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重组上市中,因未按规定履行定期回访、现场检查等程序,未对会计师工作进行审慎核查,走访客户的方式不合理且流于形式等,海通证券被监管谈话。

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的一批证券公司。Wind显示,截至目前,海通证券市值达到1081.91亿元,在券商中排名第9位。海通证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32.05亿元,同比增长13.0,在券商中排名第3位;归母净利润128.27亿元,排名第4位。并且,2021年投行业务营收达到56.59亿元。

在保荐数量上,海通证券历年合计保荐企业101家,排在中信证券(157家),中信建投(151家)之后。从2021年的违规情况来看,海通证券似乎有些急进而忽略了保荐质量。

申睿表示,投行业务是券商业务中非常大的一块蛋糕,包括服务指导、保荐承销,以及后续的融资、再发行、大宗交易等,尤其现在经纪业务下滑明显情况下,券商对IPO业务的争夺仍然会加大,即便带病也好,他可以反复做这块业务。

证监会机构部副主任任少雄道出了目前券商存在的问题:一些证券公司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项目遴选不审慎、核查把关不严格、内部控制不完善,“带病申 ”、“一查就撤”的问题比较突出。

图源:中国证监会

近年来,监管日趋加强从严。前不久,证监会在系统内印发了《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现场检查工作指引》(简称《工作指引》),意在督促券商提高执业质量。

工作指引明确了包括投行项目撤否率高、投行执业质量低、负面舆情数量多影响大、承销公司项目违约率高、因投行业务违法违规被处罚等五种应开展现场检查的情形,另外还明确了重点检查内容和应当予以处罚的主体。

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工作指引》的发布是严监管的再度升级,撤否率将影响评级和导致现场检查,因此会倒逼券商再度加强内控水平。相关政策趋严看得见的影响已有多方面,比如在申 辅导阶段,要看项目业绩和规范情况,不能只看业绩是否达标,其次是一些小规模的非优质项目,将会直接被劝退。

监管的升级在传导压力的同时,能够督促券商重视投行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运行,从保荐人角度严把质量关,这也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申睿称,券商提高IPO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一些券商基本上先是奔着能吃饱饭,多承揽,后续还需更多的调整,耗时较长,并不会马上就能见效。

柏文喜表示,券商要提高投行质量,还需要从承做和市场开发阶段提升项目筛选能力、从辅导阶段提升对企业规范成长的辅导能力、从材料准备阶段加强对于法务和审计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能力,在申 发行阶段要提升自身的市场推广与承销能力,要从全过程综合性、从技术到市场层面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与协调能力才可以。

你认为哪家券商投行业务质量比较高?欢迎留言讨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