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某流域综合整治PPP项目案例
关键词:黄土高原 峡谷小城 水景观
一、项目背景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落实,很多城市开始退耕还林。天蓝了,山青了,然而由于黄土高原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土质疏松、含沙多),只要降雨,山上的泥沙总是随水而下,水绿问题始终是当地人的梦想。
为实现梦想,某市通过PPP模式向社会资本方招标。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
该项目地处黄土高原,山高沟深。主河道狭而深,穿城而过。受地形的限制,各种管道均埋在河床的滩地上。污水成半自流状态排入河滩埋设的管道内,因经常堵塞,污水溢出后直接流入河槽。
在枯水季节,河水成一线细流沿深泓流淌,深泓之外是杂草、垃圾、污水,一派脏、乱、差、臭。
到了汛期,由于山高谷深岸陡,加上黄土松软的特性,常常携泥而下,危及堤防及居民安全。洪水过后,滩地上因杂草丛生,往往淤积厚厚的一层泥土。
经查阅相关水文资料,得知当地枯水期多年平均流量为1.92m3/s,2017年最小枯水流量1.05m3/s;汛期多年平均洪水流量为24.01m3/s,1994年最大洪峰流量7001m3/s;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422.9kg/m3,主要集中在汛期,7~8月占81.3%。
经分析,得出结论:要想打造水景观,改善水环境,首先必须解决四个问题:水少、水多、水浑、水脏。以下将分4节逐一破解。
二、建坝蓄水解决“水少”问题
当地多年平均流量为3.6m3/s,枯水期也有1.92m3/s,因此建坝蓄水完全可以解决水少的问题。那么,建什么样的坝合适呢?
1、坝种选择
拦河建坝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种类 |
细分 |
适用范围 |
固定坝 |
砌石坝 |
适合含沙量较小的河段。 例如商洛市商鞅广场附近拦水坝就属砌石坝。 |
砼滚水坝等 |
||
活动坝 |
橡胶坝 |
适合汛期含沙量大的小河段。 例如志丹、庆城、神木等采用的就是活动坝。 |
气动盾形闸坝 |
||
钢坝 |
||
液压活动坝等 |
由于当地河流含沙量大,因此,采用活动坝。
而活动坝又有多种,选择什么样的坝型更好呢?这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1)防洪能力;2)景观效果;3)便于维修管理;4)经济实用(考虑纵坡大小)。
一般情况下,纵坡相对较小的平缓河流选择橡胶坝或气动盾形闸坝(简称气盾坝)较好,充水时间短,水头不大,经济且易操作。尤其像橡胶坝美观大气,颇受设计师欢迎。
橡胶坝实例
纵坡较大的峡谷陡峭河流选择翻转钢坝或液压钢坝比较合适。因为这类坝蓄水较深,汛期塌坝快,易于操作,可以减少坝的数量。考虑到当地纵向坡降为2.4‰,坡度较大,且河谷狭窄,河床仅59~82m宽,河床之外是狭长的街道,城市背山面水,沿河而建,城后为高山,山高出河谷达200m之多,从而选择液压钢坝。
翻转式钢坝实例
2、建坝数量选择
该项目长约3.5km,高差近8m。由于河两侧雨、污水排放口均较低,蓄水过高不利雨污水排放,且易淹没滨河道路,因此,河道宜分段设水体。经分析拟在主河道建4座液压坝,其中第一个坝为拦沙坝,坝前主要蓄浑水以净化,其余三个为景观坝,打造三段水体,液压坝坝高选择为4m。这样坝前蓄水深度达4m,坝下(水体尾部)蓄水不低于1.0m,保证了尾部不祼露。
3、计算充水时间和取水流量
拟打造的水体总容量为50万m3。为使蓄水的同时,河道不断流,拟取总流量的2/3。这样在保证率为75%的情况下充水蓄满时间经计算为4.5天。
三、活动坝解决汛期“水多”问题
所谓水多问题,就是要解决汛期的过洪问题,即防洪。
1、汛期的处理
拦河建坝能拦蓄水,但由于蓄水占了河床体积,建坝缩小了行洪面积,因此过洪能力会减少。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强洪水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建坝前需要提供洪水影响评价 告。为减少汛期带来的压力,拦河坝在汛期要能及时“撤除”,而活动坝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汛期根据流量情况,从下游开始将坝逐个塌下。钢坝由一个个钢片组成,可根据流量情况分片或全部塌下。
液压钢坝实例
2、防洪标准
为了不降低原有防洪标准,除了在汛期塌坝外,还需测算洪水影响以复核防洪标准。若原有堤防的标准不足,则需采取提高措施。一般采取加固加高、增设玻璃钢防浪墙、河道清理下挖等措施。
增设钢化玻璃防浪墙的实例
四、建堰坝、排沙廊道或排沙箱涵解决“水浑”问题
水浑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水中含沙问题和含沙水流排放问题。
1、水景观的水需要清澈透明,因此含沙水要除去沙。若蓄水期来水量不大,建淤地坝容易造成河道断流,这时可以选择在上游河床上建低矮的堰坝,以形成一定的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河水。水过滤后部分水流引入第一个坝前库蓄积净化,待变清后再引入景观池内;另一部分水流(也就是2/3的水流量)从专道排入下流。
2、水景观蓄好水后,从上游分流下来的浑水是需要有通道排放的,这部分水流不能与景观水相混,否则景观水就不清了。
3、如何设置通道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平面分流法;另一种是立体分流法。
1)所谓平面分流法就是将景观水体与浑水通道在平面上分开,设专门的排沙廊道,将清水与浑水用导流墙隔开,做到泾渭分明。像这样的案例有志丹县城、庆城县城。平面分流法的优点:便于检修、清淤。缺点:影响景观效果。这种方法适合河床相对平坦,河道较宽,流量较大、流速较小的情况。本项目河谷狭窄,如采用该方法则有效水景观面积会变得狭小,影响景观效果,同时中间建一导流墙也影响防洪效果,因此该方法对当地而言不是好的解决办法。
2)既然平面分流法不是本项目好的解决方法,那么是否可以立体分流呢?立体分流法就是将景观清水体与向下分流的浑水上下分开,即浑水走下面,清水走(蓄)上面。设排沙箱涵埋于河床蓄水面下,使浑水不见于眼。排沙廊道或箱涵尽量沿现有深泓线走,靠近一侧或两侧。为不使河两岸雨洪水直接流入景观水内,还设置承接两侧雨洪水下河的接口。对于河床狭窄,纵坡较大的地段,采用该方法能保持较大的水体;同时隐蔽了浑水,目之所及尽是绿水;而且由于排浑箱涵埋于土下,不减少过水断面,从而不影响防洪标准。
4、检修与防淤
为便于检修,拟建的排浑(排沙)箱涵设计尺寸以机械能进出为标准,尺寸选择为3*5,同时每隔一段距离设检修节制闸一座,目的便于检修,同时每隔一定时间开始关闸蓄水,待水蓄到一定程度,再开闸放水,利用压力水冲洗下游箱涵的淤沙。为不致于产生较多的泥沙淤积,箱涵做成U字型结构,表面用砼表浆压光,减少糙率,纵坡保持与河床纵坡一致。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们根据河道形状、纵横坡比降、糙率、含沙量等参数做了一个水工模型,测定了淤积情况,得到结果是:不产生淤积。而现场我们也观察了河床深泓情况:深泓线横向相对稳定而纵向一直是向下切,即枯水期河床没有淤积而是冲刷。因而同样纵坡的箱涵也不存在淤积了。也就是说检修和防淤问题都能解决了,因此该方法对当地来说是行之有效的。
某项目清浑分流(平面分流)
5、支流水排放问题
本项目要打造的景观水体长达3.5公里,这段长的河道还有支流,那么支流的浑水和污水如何让其不入景观水体呢?我们在支流上同样做排沙箱涵和排污涵,将支流箱涵与主河道箱涵相接,使支流浑水流入排沙箱涵。在接入口上游亦做一液压钢坝,并设导流墙,将浑水导入箱涵。这样支流水接入问题就解决了。
五、接污纳管(箱)解决“水脏”问题
所谓解决水脏问题,也就是指污水排放的问题。
1、最佳解决方案
将污水管道接入两岸街道排污管,直通污水处理厂,而不走河滩。比如志丹县城的河道两侧建有砌石挡土墙护岸,挡土墙内侧填土修路,路下埋有排污管,排污管通向污水处理厂。
2、排污管道埋在河滩地的解决办法
并不是所有场合均能采用最佳解决方法。对于两岸街道已建好、不便于直接的情况该怎么办?如果剖街重新埋管,则交通断绝、必然造成堵车。从经济、交通等多方面考虑,该方案难以实施。
遇此类情况时,可在河床两侧各建一条排污箱涵,将两岸污水管接入箱涵内,通过箱涵排至污水管理厂进行净化处理。在较宽的支流上同样做排污箱涵,与主河道箱涵相接;较窄的支流选择直接将排污管接入主河道排污涵。该方法确保了污水不下景观水体,同时雨污实行了有效分流。
3、防淤积措施
为防淤积,箱涵底部可设置D=400的流槽,表面压光。同时为便于检修,将箱涵净尺寸做成1.5*2.5m,同时增设检修孔,以便于检修。在拦水坝处做节制闸,设导流引水涵。景观水需要排放时,开启闸门,利用放水冲洗箱涵,清去淤积。
某项目清、污、浑分流设计图(立体分流)
六、结束语
水景观工程是集防洪、水环境治理、市政景观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对于在黄土高原的狭谷小镇打造景观水体,按上述方法解决好水少、水多、水浑、水脏四个问题,景观水体也就迎刃而解了。景观水体打造的方法众多,在不同场合可以灵活运用,为PPP项目的设计及后续施工选择合适的方案,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案打造最佳效果!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jiangjiang_0476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